黄蓉的这一番心思倒好,不过在黄药师看来,着眼却是小了些,实在不必如此,桃花岛也没想着要千秋万世,传承下去,就算是断了传承又如何呢?
想想当年的武当,何等的气盛,身为国教也无法千秋万载,更何况是人才凋零的桃花岛呢?
所以黄药师虽然没有打击女儿的一腔情愿,不过总觉得女儿的所思所虑有些局限了,并不朗阔大气。
这番话,却是无人可说。
陆乘风,冯默风二人极为地赞成黄蓉的打算,且积极地出谋划策,黄药师默然。
尽管黄蓉忙着这一应的事体,不过对于父亲的异样却是看在了眼中,仔细思度,似乎并无不妥之处?何以父亲并不展怀?
黄蓉也不和父亲兜圈子,直接开口发问了。
“我观天下百姓极为苦难,蓉儿虽然有心振兴桃花岛,我也欣喜,总觉得蓉儿可以做的更好呢。”
虽然委婉,不过黄蓉也听出了他的不满和鼓励之意来。
黄蓉本非世俗之人,闻言一笑,对着父亲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接下来,黄药师就任由黄蓉施为了。
却不想,他的女儿,果然能干的很,尽管没有女帝之明,不过也有女帝之实。
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且说眼前,江湖上的风风雨雨却是影响不到归云庄的,陆乘风,陆冠英父子早就将太湖的一干英雄好汉们教育的妥妥帖帖,又有了黄蓉的各种策划谋略,实力更上一层楼,这就算是他们的起点了。
黄蓉也并不隐在幕后,其武功,武功过人,征服一干人等不过是时间问题,并没有太多久,黄蓉就已经让这些人心服口服了。
于是,各自地经过了黄蓉的培训之后,这些人便离开了太湖,然后各自地去招募乡勇之辈,打算组成义军,不管朝廷如何糜烂不堪,总要保住了江南的这一干肥田沃土,总不能让金人的铁蹄南下,否则的话,难道要重复“靖康之辱”?
他们这些穷苦人出身自然也笔直的什么大道理,不过总知道一句“倾巢之下岂有完卵”的道理,皮之不在,毛将焉附?
再者,他们本就是水匪,很是有几分无法无天的性子,所以听了黄蓉的鼓动,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他若是能心甘情愿地回归乡里,成为农夫,那样的日子只怕是更酸爽了。
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杨康去种地,你能现象吗?
郭靖就好很多了,简直是杨家的大救星啊,使得他们夫妻,父子团聚,一下子就成为了有情有义的少侠。
郭靖和师傅,杨叔父商量好了,打算去大漠将李氏接回来,让她安度晚年。
大家都称赞郭靖孝顺,唯独杨康,低着脑袋,撇撇嘴,带着几分不以为然。
其实跟他的关系也不大,反正有郭靖出手,简直手到擒来,易如反掌,水到渠成便是了。
听着很是狗屁不通,可是你不得不承认,郭靖就是这么地好运气,羡慕嫉妒恨是没有用的。
就算是再不甘心,再不服气,可是杨康也只能天天听着自己义薄云天的父亲夸赞郭靖,说教自己。
这般低贱无知之人竟然会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杨康除了苦笑之外还能如何?
他也不算是不孝子,对于母亲一直孝顺有加,可唯独对于杨铁心,却实在是孝顺不起来,又能如何?
任谁有个丰神俊朗,学富五车,又对自己关怀备至,比起亲娘更加重视自己的养父,他都对如今这个面目染尘,迂腐不堪的生身之父亲近不起来。
杨康并不觉得自己哪里有错,不过是碍于种种原因,所以才会跟着他们南下。
当然,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穆念慈,这一点他是承认的。
不过别人却不知道他的心思,对于一向伶俐的杨康变成了如今的沉默寡言,也唯独穆念慈察觉了几分,时常带着几分担忧的目光,至于其他人,谁在乎呢?
杨铁心,包惜弱夫妇感动于夫妻十八年后的重逢,成天互诉衷肠还来不及呢,哪里理会的了儿子,养女呢?
至于郭靖一行人,他们更加是外人了,谁会理会?
他们忙着思考郭靖的事儿还来不及呢?对于杨家四口,也是仁至义尽,这个世界,谁能管的了别人一辈子呢?
杨康突然地有些厌恶这样的人生了,自己成了什么?自己的人生成了什么?
所以在他们再一次指责、讨伐养父时,杨康终于忍不住地爆发了,
“好歹那位你们口中大奸大恶之人,却是养大了我,细心地教导过我,可是你们呢?都干了些什么?为父的没有能耐,护持不了发妻嫡子,义薄云天倒是没错,可是抛弃妻子的事情怎么不说?怎堪为父?当娘的呢?沉溺旧情,对于亲生之子不闻不问,那个时候您可没有神机妙算知道我爹没死,怎么不想着坚强地养大遗腹子,好生地教养?怎么从没有听你说起过我的身份?任由我认贼作父呢?难道我父王身为一国王爷,竟会勉强你个大肚子的孕妇吗?不过是你自己贪慕虚荣,现在却将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了我父王头上,怎么对的起我父王多年的疼宠怜惜?”
这一番话惊呆了一票人,却令杨铁心和包惜弱颜面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