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首辅把持大明政务多年,不仅仅是各地的官员,大多数的他的门下,就是驻守边疆的将士,也是看他吃饭的。
自己现在有的不过是京城里的这点力量,若是撕开了那层遮羞布,对撕起来,也许自己会胜利,也许自己输掉祖宗打下来了的江山,但无论输赢,耗的都是自己的国力,死的也都是自己的子民。
忍,忍到自己手里的力量足够威慑他们的时候,就可以像学慎说的那样,温水煮青蛙,慢慢的替换了这些人,这些埋在大明的毒瘤,慢慢的挖,一边挖,一边补漏,挖的太急了,反而伤了自身。
太子是被韩立,东方竖,葛润一起带走到上原的,皇上明面上,安排了五千护卫军过来,随行保护,暗地里的影卫军,也安排了五千,加上宝庆安排的一万人,再加上戚继光的一万多人,皇上这才放心多了。
哪怕首辅在这边真的造反了,安排在太子身边的人,也足以保护太子,拥立太子。
皇上如今对于陈学慎,对于赵子诚这些人,都是满怀信心的。更是充满期望的。
“小满,儿子安全了,也有人教导了,我身体也好多了,从此以后,我就天天陪着你,再也不怕他们了!”
时隔多年,皇上才能放开手脚,拥抱自己的妻子,这个被自己不得不冷落了多年的妻子。
“皇上!呜呜呜!”皇后伏在皇上的怀里哭了,等了这么多年,才等到了今天,虽然儿子顽劣,但儿子有赵子诚那样的先生管教,一定能好起来的。这是陈学慎兴起宝庆文字狱的考量。
“皇上,国子监的上千名学生围坐在外面,要求皇上处死宝庆县令陈学慎,陈学慎身为县令,不能安一方百姓,却是在宝庆大兴文字狱,但凡是在宝庆著书立说的,歌唱诗词的,无不被陈学慎以对皇上不敬之名抓了起来,如今宝庆的牢狱,真正是人满为患啊!”
睿王正营的的一个御史,站出来,义正言辞,痛斥宝庆县令陈学慎的恶劣行径,要严加查办!
“皇上,我大明谁不敬重读书人?一个小小的宝庆县令,竟然干冒天下之大不韪,抓我大明读书人,简直是罪该万死!微臣建议皇上,判处陈学慎腰斩,给天下读书人一个交代!”
这是首辅正营的一个御史,在首辅的示意下,跟着睿王的人,站出来,堵截追杀陈学慎。
这一次的学生运动,轰轰烈烈的,以宝庆为原点,辐射到省城京城,进而影响到朝堂。
这次的事实际上是睿王暗地里操纵的,李秀钰跟陈学文做了急先锋,首辅一党,没有打酱油看热闹,而是在一旁用力扇风。毕竟搞死陈学慎,不仅仅是睿王的心愿,也是首辅张东岳的心愿。
“嗯,传旨下去,陈学慎效忠朕,效忠大明,嘉奖他为县男,其爹陈中慈教导有恩,赏赐白银万两,其母陈氏,贤良淑德,封为安人!”
皇上圣旨一下,瞬间就打了这些人狠狠一耳光,大殿上谁不知道这次的事件起源?无外乎是陈学慎的亲爹亲娘,见不得自己亲儿子飞黄腾达之后,不念旧情,这才引发了这场学生运动。
在场的人官员,谁的心里都清清楚楚,但为了各自阵营,自然会利用此事,打杀陈学慎这个皇上的走狗,却不料,昏君竟然不昏了,如此高调嘉奖陈学慎的继父继母,不就是狠狠扇天下读书人一个耳光?
让他们知道,陈学慎如今的爹娘是谁?是真正含辛茹苦供养出来状元的陈中慈夫妇,而非是卖了幼时的陈学慎,得了巨大利益的陈学慎的血脉至亲!
皇上甚至为了高调赏赐陈学慎的继父,用的还是自己贴己的银子,皇上如今腰包鼓了,也不愿意跟户部的那些人啰嗦,关键就是要全天下的读书人都知道,做人该知恩图报!
陈学慎在宝庆兴文字狱,皇上在京城高调嘉奖,一时间,天下读书人对新科状元陈学慎的看法,分成了两拨阵营。
赞成对继父继母知恩图报的,自然是站在陈学慎一边,横眉冷对当初卖了亲儿子的陈学慎亲爹亲娘,而另一拨阵营的,自然是鄙视嘲讽陈学慎忘本,有了飞黄腾达的好日子,忘了给他生命的亲爹亲娘。
不过,在文字狱跟皇上的高调嘉奖面前,支持陈学慎的声音,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也就是支持皇上的声音越来越多。
即使是不支持的那些人,也不敢肆无忌惮的挥霍笔墨,明朝暗讽陈学慎了,都怕了陈学慎兴起来的文字狱。
“不错,陈学慎这次的狠手,终于叫天下读书人都知道了大明的皇上了,而并非眼里只有首辅一人了。”
葛老国公在见皇上的时候,不由得赞誉起来陈学慎,这个新科状元,当真是叫人感到无比钦佩,敢想敢做,是个有担当有魄力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