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昏君自救记 > 第104章 正德帝4

昏君自救记 第104章 正德帝4

作者:慕容红苓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7 19:09:57 来源:小说旗

正德四年,皇帝陛下沉溺于父子天伦之中,不为所动,大家心累的同时又莫名地在期待着什么。

即便是如今正陷入疯狂之中的刘瑾也不例外,依着皇帝陛下的性子,一旦有所动作,那必然就是翻天覆地之势。

很多人都在期待他的动作,可惜的是,皇帝一直没什么动作,一直到了正德五年,这一年,似乎也不是什么太平日子。

史书记载:苏州府吴江昆山大水。正德五年春,大雨如注,至四月湖水横涨官塘,市路弥漫不辨,长桥不没者尺余,浮尸蔽川,所有船户悉流淮、扬、通、泰间,田有抛荒。又遇大疫,死者居半。弥山大水,城廓之外一望汪洋,野无炊烟,死者相枕。

外加上各地的叛乱,这大明朝还有明天吗?还能看到升起了太阳吗?

皇帝陛下到底是在想什么呢?

好在皇帝虽然对于暴民造反诸事不闻不问,可是吴江大水之事,倒是反应迅速。

也不知道皇帝陛下哪儿来的人手,药材,总之,精兵强将护送着这些人南下苏州府赈灾。

至于粮食,江南本就是粮草,直接就近调取即可。

这是他早已打算好了的,朱厚照也顾不上再有所掩藏,人马快速地离开京城,千里疾驰南下。

尽管死伤无数,还有大疫,不过因为皇帝的反应还算快,总算不至于遗祸千里。

大家还在诧异之中,安化王寘(zhi,四声)镭反叛,这位性子狂暴,曾经有术士预言,这位是大贵之相,自此心存异志。

不过安化王寘镭在朱厚照眼里,就是个笑话,果不其然,提督宁夏军务的太监张永出兵平叛,寘镭从反叛到失败,前后十九天。

太监张永自宁夏还,俘寘镭及其亲属十八人。朱厚照一身戎装,飒爽英姿,与东安门接收俘虏。不久寘镭伏诛,监禁其子孙五人于西内。

动作真快,紧接着,各地的平叛就跟儿戏一般,没有超过一月,从鲁豫开始,到江南,到川蜀,很快地就烟消云散了。

隐忍憋屈了一年多,皇帝觉得也该是时候还天下一片朗朗乾坤了!

两位宰辅,只留下了一位李东阳还在朝堂上苦苦支撑,其他的几位,谢迁,刘健,此次彻底地回家了,而且还落了个晚节不保。

至于所谓的“八虎”,首恶刘瑾被其他人推出来当替死鬼。张永(新的刘瑾)趁机上位,朱厚照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准了。

不过刘瑾敛财无数,“及籍其家,得黄金二十四万锭,又五万七千八百两;元宝五百万锭;银八百万锭又一万五十八万三千八百两;宝石二斗,金钩三千,金银汤鼎五百,衮服四,蟒服四百七十袭,牙牌二柜,金龙甲三十,玉印一,玉琴一,狮奕带一,玉带四千一百六十。又得金五万九千两,银十万九千五百两,团扇饰貂皮中置刀二,甲千余,弓弩五百。其他宝物不计其数”,最后竟是不知所踪。

科道官弹劾内外官为刘瑾奸党,列名有:内阁则刘宇、焦芳、曹元;尚书则吏部张采,户部刘玑,兵部王敞,刑部刘璟等人,其他郎署监司又十余人。

其余奸党,或谪外,或闲住,或除名,一时朝署为清。

“朝署为清”的同时,朱厚照头上的另一片天也轰然倒塌。

太后突发重病,来不及救治,宾天!

短短的一行字,谁也不知道其中的腥风血雨,朱厚照以为自己低估了太后时,她站出来给了自己一击。

然后很有自知之明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让朱厚照想要报仇都没有什么办法。

肃清了朝堂,后宫似乎也清明起来了。

朱厚照总算是能彻底地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了。

正德六年,在赋役繁重的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和浙江省,其次为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试行“一条鞭法”效果斐然。

此时大明的苛捐杂税已不下千种,它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是:农民不堪重负,逃亡奔命,造成朝廷失去大量纳税户,田赋收入也随之减少;朝廷财力分散,扰乱分配秩序,终致朝廷财政陷入危机;削弱中央集权,助长地方势力膨胀,导致了安化王之乱。

后来的宁王之变,也不过是其中之故。

既然有了更好的措施,朱厚照也不吝来增加自己的功绩。他打算用五年时间来慢慢地全国推广“一条鞭法”,外加上轻徭薄赋,定然能减轻百姓负担,恢复民生。

“八虎”刘瑾被诛之后,另有一位贤明之士进入了朱厚照的视线之中。

王守仁!

这位一下子从地方官员进入了大明的权力中枢。许是朱厚照烦透了言官们动不动的弹劾,所以这位就成为了言官们的头儿——督察员左都御史兼任兵部尚书。

言官十六道,从此彻底地掌握在了王守仁的手里,彻底地成为皇帝的掌中物。

虽然弄不大明白这位王守仁到底有多大的本事能让皇帝如此看重。

不过如今的朝堂,朱厚照真正地做到了一言九鼎,即便是有反对之言,也不过是就事论事,不会因为反对而反对了。

张永因为平叛有功上位,可惜,他发现,自己也能在皇帝身边做个吉祥物了。

而且一旦皇帝有了什么新花样儿,张永必然就是朝臣言官们的攻讦对象。

司礼太监这个位置,真的不好做啊!

可是其中的风光,又让他舍不得放下,只能说,甘苦自知罢了。

朱厚照也没有勉强谁,一切都是你自己愿意的!

所以最后,死于非命,自然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朱厚照觉得自己道了现在,终于明白了所谓的帝王心术了。

正德七年,武宗皇帝册封皇长子朱载熙为太子,嫡长女朱载安为宁安大长公主。

于此同时,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册封太子,确实值得普天同庆,尽管早就知道了这位小皇子便是下一任的帝王。不过没有尘埃落定,板上钉钉,名正言顺之前,人总是会提心吊胆的不是吗?

现在好了,册封了太子,有了继承人,大家觉得心里踏实了。

三岁成为一国太子,朱载熙开启了自己灿烂的人生。至于将来如何,目前不得而知。

儿子和闺女继承了自己的聪明智慧,这一点,尤其让皇帝觉得欢喜,不跟夏氏那个傻女人一样简直是太好了。

上天对朕不薄!

正德八年,佛郎机使者皮莱资抵达北京,皇帝陛下竟然亲自接见了这位洋夷使者。

不过具体说了些什么,也只有礼部主客司(明朝的外事机构名称)的官员们知道了。

这次会见之后,朝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自立国之后,明太、祖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海禁政策:“寸板不许下海”。

现在,皇帝陛下竟然下旨恢复了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这三个机构从隋唐就有了),负责东西二洋海贸事宜。

史称“正德开关”(历史上的隆庆开关)!

此事引起了的轩然大波显然事朱厚照无法想象的,尽管并不完全都是坏事儿。不过顽固派再次出来兴风作浪倒是让皇帝头疼了一阵子。

既然无法用言语说清楚,那就用事实说话吧。

一直安静了好几个月的皇帝终于带着自己的文武重臣来到了天津卫,然后让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们开开眼界,他们就知道自己为何要开海禁了。

果不其然,佛郎机人的臼炮一响,射程,杀伤力,比起大明的火器更甚。

尽管大明朝廷一直颇为重视火器的发展和使用,太、祖皇帝制定了“凡军一百户”,要有铳手十名,刀牌手二十名,弓箭手三十名、枪手四十名。”其中,装备火器的铳手占了编制的百分之十。

明成祖朱棣,甚至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装备火器的新兵种——神机营。

不过现在么,显然大明的火器开始落后于洋夷了。

大明的钢炮、碗口炮明显是比不过佛郎机国的臼炮,这种震慑让很多人哑口无言。

朱厚照这下子满意了,用事实说话,让你们闭嘴,挺好的不是吗?

正德四年,朱厚照在天津卫设立了漕运总兵,分别督运海道、河道粮饷,兼管筹建仓屯等事宜。

现在看来,皇帝陛下甚有远见卓识。

佛郎机人对于自己震慑了大明王朝君臣一事,显得十分地骄傲,这显然是一件足以让自己载入史册的大事件!

他现在倒是庆幸自己之前答应了大明皇帝了,大善!

这下子,朝臣们心服口服,甚至是有积极派已经忧心忡忡,似乎明天洋夷便要入侵了一般,有些杞人忧天之嫌。

朱厚照可不管他们心中所思所想,尽管开关了,可是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少。

海寇成风,如果不狠狠地教训他们,过往船只的安全无法保证不说,沿海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一代圣主,自然是不能坐视此等事情发生的。

皇帝带着朝臣们开始商议该如何应对开关之后种种问题了。

当然,海贸的巨大利润也让朱厚照十分眼馋,身为一国之主,如何能眼睁睁地放过?

当然,还有各种海关关税应该怎么收取,这些都是问题,早日制定出章程来,也早日获利不是?

而且皇帝陛下很是开明地告诉朝臣们,谁家想要组织船队出使南洋,去外洋,皇家一概是支持的,不会阻拦的。

有了动力之后,这些人难道还会各种拖沓敷衍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