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昏君自救记 > 第118章 李俶番外

昏君自救记 第118章 李俶番外

作者:慕容红苓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7 19:09:57 来源:小说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李俶觉得自己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

太子长子的出身让李俶日子过的极其艰难,恩,就是艰难。

失母的李俶日子过的很不好,尽管作为帝国的*oss,当今陛下曾经关照过李俶这个孙子。

不过,他有个懦弱的父亲,日子过的好不到哪儿去。

在这大明宫,在这花团锦簇的富丽堂皇的宫殿里,三不五时地就会有血流成河的情景出现。

“三庶人案”(玄宗一日杀三子)之后,李俶的父亲走了狗屎运、莫名其妙地战胜了皇帝宠爱的十八子,成为了大唐帝国的太子殿下。

一切似乎不一样了,一切似乎还是那副样子!

不过李俶的日子继续地艰难着。即便如今他是太子长子,哪又如何?

他上面是有嫡母的,又没有亲母护着,即便没人欺压,不过李俶的生活仍旧是那副鬼样子。

半死不活啊!

到底是什么时候,一切有了改变呢?

李俶已经有些想不起来了,不过他很爱回忆往事,他很珍惜往期那些苦难,也许自己就能从汲取重新奋起的力量。

让自己不会因此懈怠,不会因此懒惰,不会因此怠慢。

像爆发的父亲一般,耀眼闪亮,将所有人的光芒都死死地压制住,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

是呀,他的父亲,肃宗皇帝,饶是到了现在,还有很多人都在想念着父亲,歌颂着父亲。

李俶,应该说现在的李豫(登基之后更名),“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的李豫,也会怀念起万丈光芒的父亲来。

那一年,是开元十六年,还是开元二十七年呢?

玄宗皇帝立了实际上的长子李亨(立了太子之后更名)为太子,真是让很多人不理解啊。

不过立嫡长,这是应该的。

所以,尽管有人不满,有很多人不满,有人大大的不满。

可惜,不满又能如何呢?

不满啊,你还只能忍着,只能受着!

对啦,这就对啦,太子爷了,作为长子的李俶立即水涨船高了。

哦不不,你想多了,他仍旧还是个无人关注的小透明罢了。

太子妃韦氏为人不错,可即便如此,她身为正妻,对于庶子这种碍眼的生物仍旧是看不过眼的,不磋磨他就已经很让李俶感激了。

太子妃出身韦氏大族,为人品行还是足够让太子信任的,所以,这后宅之事都是交给她打理的。

东宫的一切庶务都是韦氏在料理的,从王府到东宫,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差别。

当爹的仍旧是那副懦弱模样,朝政一概不闻不问,只缩在东宫,只是较之以前略有长进的是,和自己的好友皇甫惟明,王忠嗣往来的多了一些。

积蓄着力量,想要一举成事的太子殿下显然是不知道自家儿子对于自己的腹诽的。

他忙里偷闲,做出了一件让韦氏和李俶又感激又牙疼的事情。

长子李俶养在了太子妃名下。

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李俶和太子妃韦氏双方都有好处的。

都是能得利的,不过双方都不大情愿,还是有明显的弊端啊。

李俶都十几岁的少年人了,韦氏并不觉得自己能将他给养熟了。

最好的是自己能有个年岁小一些的,养在名下。不过也并不是没有弊端。

总之,两人各种膈应地在太子面前扮演母慈子孝的戏码了。

紧接着的是,让他们这些后知后觉心惊胆颤的宫变了。

太子宫变,竟然滴血未流,整个帝国似乎是睡着了一般,成功地让太子殿下控制了京都。

皇帝禅位太子,一向儒雅的东宫,如今亮出了让人心惊的獠牙。

一夕之间,变了颜色。

这下子,成为了皇后的韦氏倒是高兴了,不过李俶反而更加忐忑了。

自己名不正言不顺的,算是怎么回事儿?

皇帝却是忙于朝堂,压根儿就没什么时间去理会后宫。自幼聪慧的李俶总觉得自己能从父亲的眼神里发现些不同来。

是漠视吗?

可即便是确认了这一点,又能如何?

只能让自己难受点罢了。

即便后来的发展似乎是一点都不一样,李俶不仅成为了太子,而且还统领天下兵马,代替父亲出征吐蕃,为自己赢得了足够的政治资本。

不过这一切和自己的父亲相比,他还是太过稚嫩。

帝*院的设立,大唐的武将就跟韭菜似的一茬接着一茬儿地往外冒。

多了其实也就不稀奇了,不怕你会拥兵自重了,随时就会有很多人可以取代你了。

普通士卒解甲归田,国家不仅给了所谓的复原金,而且还分了土地,当然是按着军功的大小分的。

这并不稀奇,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干的。

不过,皇帝的精兵政策让李俶大开眼界,还从来没有人这般治军,所有的兵卒入伍之后,都是一边训练,一边学习。读书识字,这是最基本的。

文化课不过关,就算是你牛掰到天上去了,仍旧不会让你通关的。

这种奇葩的规定在很多人看来是没有必要的,很多武将,能征善战之辈都是天生吃这口饭的,还没听说过读书考核不过关就不让打仗的。

不过有个任性的boss,谁也无话可说,而且文化考核是最为严苛的,简直成为了很多人的噩梦。

目前看着效果不显,可是时间久了,效果自然是会很明显的。

皇帝坚信,日后会有很多李氏皇帝会感激自己的。

因为传输给这些人的都是些什么?

忠君爱国的思想啊,牢牢地刻印在骨子里一样的灌输下去的,总会有生根发芽的那一天的。

即便将来会出现辣么一个两个三个的叛贼逆臣,不过他相信,更多的人会忠诚于李唐的。

大唐的几大军区三不五时地就会皇帝拉到一块儿,大家真枪实刀地干一场,检查一下军队的战斗力。

这样做的利弊李俶尽管看不全,不过他似乎又学到了一招。

李俶的太子之位,自从成为天下兵马元帅,亲征吐蕃回来之后,就一直特别稳固,一点也不怕兄弟们冲击。

当然,这也得益于自己有个公私分明的好父亲,从来不会给他的兄弟们有任何非分之想的机会。

李俶感激父亲的同时也从中察觉到了父亲的凉薄。

这话说的很不要脸,可是李俶却是明白的很,因为自己是长子,所以父亲才会将自己寄养在皇后名下,立为太子。

如果其他兄弟是长子,父亲也会这般做的,并不是因为李俶这个人才会有所偏待的。

这样的认知让李俶时时刻刻地保持着冷静,不飘飘然,没有犯错的机会,然后地位更加地稳固。

当然,朝堂上的摸爬滚打,自己摔疼了还得自己爬起来,这一点,皇帝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太子就保驾护航。

也许,他还特地给自己设立了种种障碍,为的就是让自己看清现实,别生出什么非分之想。

这尽管是李俶单方面的猜测,不过东宫的各位属官,先生们也是这个看法。

李俶面对朝臣们的种种小手段,软钉子时,也曾经抓狂过,然后这除了让自己看起来愚蠢外,并没有任何的作用。

渐渐地,李俶养成了喜怒不形于色的面瘫模样。

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了,李俶才得到了父亲进一步的指点。

这种受了教训还要心甘情愿地去谢过他费心教导自己的心情真是酸爽!

将来的李俶却是感激父亲,甚至还小效仿与他,在自己的儿子身上也来了这么一招。

嗯,成就感那叫一个爆棚啊!

经过摔打的李俶接受能力特别强,而且难得的是,经历的多了,包容性也变强了。

战场厮杀过的那种锐气渐渐地掩藏了起来,他自己并不清楚自己的变化,不过朝中大佬,上皇,对于李俶的成长却是更加地满意,放心了。

英明睿智的天子一般都会有一个混蛋的继承人(请参照秦始皇,李世民等人),这种迷思终于在当今身上破解了。

父子两代,皆是贤明之主。

这种赞颂,让李俶十分骄傲。

老子英雄儿好汉!虎父无犬子啊!

李俶的太子生涯终于在监国一年半之后,结束了。

他的父亲,大唐的皇帝陛下,病重,然后禅位太子。

病重的皇帝连儿子的登基大典都无法参加,民间有很多的风言风语,登基后更名为李豫的李俶却是没有要解释的打算,继续兢兢业业地料理朝政。

时间久了,关键位置上有几位倒霉之外,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化。

罢黜了几位蹦跶的比较欢快的老臣之后,李豫的位置终于安定下来了。

像那些老狐狸,皇甫惟明之类的,早就告老回家去了,还哪里会在朝堂上继续碍眼呢?

战将中,李豫留下了自己曾经的师父郭子仪。

人生赢家的郭子仪终于要发光发亮了。

王忠嗣在宝应元年回来了,西域之行的王忠嗣回到长安之后,和上皇喝酒畅谈回家之后,直接睡死在了梦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