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昏君自救记 > 第51章 汉献帝5

昏君自救记 第51章 汉献帝5

作者:慕容红苓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7 19:09:57 来源:小说旗

其实即便是登基一个月了,好多事儿总算是捋顺了,不过刘协总还是觉得里面有好多稀里糊涂的事儿。

作为一个帝王,最为重要的就是掌控全局,而不是去纠结这些细枝末节,是以,刘协尽管很好奇这些事情到底都是怎么发生的,可是卢植的这一番话还是让他乖乖的闭嘴不问了。

师徒之间的相处模式似乎并没有多少的变化,不管是卢植还是刘协,都并未因为地位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这让刘协感觉很好,他很喜欢这种方式。

十常侍死了之后,皇帝派了秘密小分队,开始了小规模的抄家活动,国家这么大,不管是想做点什么都需要钱,这些人手里的握着的可不就是他的钱么。

至于国库,空的蜘蛛都不来挂网了,大行皇帝的私库倒是满满当当的,这人压根儿就不设国库,只有私库,在他看来,国家都是他的,还分什么国库私库啊,不都是朕的么?不过是左手右手的区别罢了。

这也是当时内臣们忽悠他的,他自己也觉得很有道理,是以,这个国家,就成这幅鬼样子了。

现在刘宏丢下烂摊子去见祖宗了,刘协首先就得重新立好了规矩才行,说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这破坏总比重建要来的容易的多的多。

刘协在朝中的日子并不好过,少了内宦和外戚之后,他发现,这些前世文文弱弱的朝臣们的难缠程度似乎并不亚于外戚和内臣,还真是见了鬼了。

这刚刚才消灭了外戚和内宦,难道说,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和这些朝臣们勾心斗角么?

卢植听到了弟子的这番困扰之后,只是哈哈一笑,并不言语,不过神色之间,自然是肯定了刘协的判断。

小孩子太聪明其实也不好,想要忽悠他,你得费劲了心思才能成功,尤其是面对刘协时,卢植经常都会产生一种错觉,与和说话聊天的并不是一个稚子,而是五六十岁的老狐狸。

当然,他的这种感觉并没有错,重生这种匪夷所思的事儿也只有经历过了的刘协才会相信,所以他只能感叹,天纵英才。

这天纵英才的刘协到如今并没有彻底地掌控雒阳,即便是内宦和外戚一网打尽,不过他们的私朋,亲属,部属,总之,他需要做的还有好多。

皇帝趁乱登基,等众人理顺线索之后,即便是觉察到了不对,可最应该被怀疑的刘协反而是最没有嫌疑的。

众人除了感叹皇帝的命好之外,竟是没法子再说点其他的,卢植这个老狐狸,还有荀氏叔侄,奸猾过头了。

就这样,黑锅被人背了,刘协也觉得不错,总之自己是皇帝,名声好一点,更好。

年纪虽幼,不过做事起来一板一眼,颇有章法,即便是小有瑕疵,不过你想糊弄过皇帝,还真是不大容易。

皇帝最爱讲究的是用事实说话,朝堂上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能用数字和事实来表达,皇帝的这一手显然是防着大家看他年纪小,糊弄自己呢。

众人被打脸几次之后,这手上的功课也做的仔细了些,如若不然,在朝堂上你就会成为笑柄了。

刘协觉得这种谨慎的作风挺好的,最起码,你在想着糊弄皇帝的时候,首先得把自己给糊弄过去了,如若不然,就只能将自己放在丢脸的位置上,让朝臣们取笑了。

而且这位促狭的皇帝还让荀攸给设计了个考核表,朝臣们犯错次数,犯错的原因,然后每月都会在朝堂上发给本人。

这种事情在第一次出现时,饶是卢植都目瞪口呆,就更甭提那些受到考核表的众人了。

大家都是要面子的,皇帝这是仗着自己年岁小,不给大家伙儿面子啊。

不过刘协私底下说的好,面子是自己挣来的,可不是别人给的。这便是后来的官员升迁考核了。

不过现在只是个雏形,只是在雒阳范围内施行,皇帝从小处着手,慢慢地要整顿吏治了啊!

有明眼人看的明白,不过更多的人还是觉得皇帝这是在小题大做,太尉杨彪,司隶校尉黄婉,议郎郑泰等人的面色有些阴沉,之前杨彪可就是联络党人一起支持嫡子出身的刘辩。

可谁知,这位皇子命薄如此,竟然比大行皇帝总的还早了些,若是再改头换面来支持刘协,别说杨彪自己过不去那道坎,就是刘协,只怕也不会信任与他。

既然如此,那咱们只能硬着头皮,和皇帝对着干了。

这不,这几位在朝堂上眉来眼去的,然后开始给刘协添堵来了,即便这后宫之中如今由着董太后掌管,可是何皇后毕竟是先帝所立的皇后,是皇上的嫡母,如何能一直囚禁下去呢?

总之这太后之位何氏应该能做的稳当吧。

国家外忧内患,这些人不思报国,竟然在这些枝蔓方面折腾,可想刘协心中的那个火大。

再者说了,何皇后和刘协的关系,众人皆知,若不是还没腾出手来,他恨不得早早儿地弄死了何氏,再让她成为太后,这些人是在做梦么?

朝臣们争吵不休,不过有很大一批人倒是觉得杨彪,黄婉等人所言有理,这皇家,身为万民表率,自然要以礼行事,如果不然,纲常崩坏,天下大乱,该谁负责?

这话到底是几个意思?这些人的险恶用心生生地让刘协一口心头血要逼出来了。

自家生身之母便是由这位何氏给弄死的,若不是自己命大,只怕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现在,竟然还妄想成为大汉的太后,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刘协面色微沉,听着下面众人滔滔不绝之声,思绪飘的有些远了。

等回神过来,朝堂上哗啦啦跪了一地的人,只空落落的三四人是站着的。

这是在向朕示威啊!

党人,党人,结党威逼皇帝,和外戚、内宦,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个时候,刘协突然觉的自家父皇重用内宦抑制外戚似乎没什么不好的了。

自己手上的力量还是太小了,还是无法和朝臣们抗衡,这个时候,众人不应该万众归心地去消灭黄巾贼,去消除各地诸侯么?

怎么眼皮子都这么浅呢就看着眼么前儿的一亩三分地了,是不是?

刘协的心思众人可不知道,这种争权夺利的事儿半点儿都来不得马虎,若不趁着皇帝年幼就早早地形成规矩,就早早地掌控,他们知道,再过几年,皇帝成长之后,只怕众人就压制不住了。

至于黄巾贼,至于各地诸侯,只要大家的官儿做的稳稳当当的,谁还去理会他们呢?

皇帝压根儿就没去理会这些跪求之人,不过是对着自己眼前的小黄门使了个眼色,想要撞死的,一定别拿,别救,都赶紧地死了,自己倒是高兴了。

现在,曹操兄弟,夏侯兄弟等人掌控着京都的军权,这让刘协觉得很不安心,这一家独大之事还是少做比较好。

不过目前还是可以信任曹操兄弟,可是看重夏侯兄弟的。

刘协在想着如何拆分这些军队,朝堂上痛诉声在皇帝的沉默中渐渐地低落了下去,最后半点儿声音也没有了。

众人都在忐忑中,不过皇帝还是没有什么反应,有些胆子大的,年岁高的,资历老的,都抬起来头,偷瞄了一下龙椅上的那位。

小皇帝手中握着笔,膝盖上摊着帛,正在奋笔疾书,玩的这是哪一出啊?

皇帝继续写自己的,大家的心慢慢地就提了起来,这种被晾着的滋味儿可真是不好受啊。

小皇帝的这一招儿差点儿让卢植拍案叫绝,真是个聪慧之人,大家这继续跪也不是,起也不是。

事情就这般地僵持着了,卢植正想着替双方解围之时,小皇帝清清嗓子,开口说话了。

“朕年岁小,读书少,众卿可别骗朕,何氏一族这些年的所作所为难道在后宫的何氏竟然不用负半点责任么?朕在后宫这几年,那一日不是战战兢兢的过来的,哪一天不是生怕自己小命儿不保,睡着了生怕自己再也醒不过来了。既然何氏这般好,谁家喜欢供养,那么太妃就由着谁家接去养老送终吧。”

年纪小就有这么个好处,骂人不用顾忌太多,小孩子惹毛了谁管你的面子不面子呢?

一句话,何皇后就成了太妃了,至于太后,自然有他死去的老娘占位置呢。

还有你们谁觉得何氏贤良淑德,接你们家去奉养吧,总之朕是不会阻拦的。

皇帝的这几句话一出,又带着几分自怜,又带着几分哽咽,到最后的破口大骂,噎的一票人难受。

党人也不过是想借着何皇后的名头用用罢了,谁也没心思给一个老女人养老送终,哪怕她曾经是个皇后呢。

当然了,现在她是太妃了,而且还是个被囚禁的太妃。丧子丧夫的寡妇,还是安生地在宫里待着吧,可别连累了别人才好呢。

“众卿还有什么要上奏的么?没有的话就退朝吧!”

刘协施施然地走了,等朝臣们走的差不多了,荀攸终于忍不住了,抱着肚子笑的快要缩成一团了。

他现在的工作像是秘书,又像是谋士,总之基本上和皇帝是形影不离的。

现在皇帝下朝了,荀攸要整理好了自己记录下来的东西之后,这才算是完事儿了。

曹操看着笑的不成样儿的荀攸,自己也觉得好笑不已,皇帝实在是太促狭了,这些老大人只怕今天气的饭也吃不下去了。

刘协回去之后,去向太皇太后请安之后,并没有一如既往地去书房料理政事,反而是去了内廷考工令(考工令:秩俸六百石.制作兵器.弓弩刀铠。)

他有些技术上的东西想要和这些人商讨一下,改进一下蔡伦纸,然后将这种纸张推广天下。

捎带着,自然就是敛财了。这可是独门生意,说不得自己的血液里也流传着自家老爹做生意的血脉呢,刘协发现,但凡有那么一点新鲜物件儿到自己手上,他都恨不得拿去赚钱。

这也不过是是自嘲,主要是穷怕了,一个皇帝哭穷,似乎是有些奇怪,不过也不奇怪,谁让自己有一个烂摊子的国家要料理呢。

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和考工令聊了几句,听着事情似乎不是那么负责,或者说,他的技术都已经提供出来了,剩下的只是实验了,这只能等了。

当然了,一起进行的自然还有活字印刷术,有了这样两样利器,刘协觉得这个天下再坐不稳,那自己也活该一辈子被人当成贡品,放着好看。

皇帝的心思你还真是别猜,两月之后,这两样东西便在雒阳流传开来了,不过因为成本极低,即便已经是十倍二十倍的利润了,不过还是供不应求。

刘协的造纸作坊已经扩建扩建又扩建,趁着这个风头,自然是要大赚特赚的,当然了,他改进的纸张中,自然是品种不同的。

贵族们的钱好赚啊,利润别说是三十倍,就是上百倍都没有问题的,他知道这些人手里有钱。

当印刷术出来之后,天下有了轻便的书籍之后,天下的士子们几乎是要疯了。

皇帝的这一招,不仅赚足了银两,还赚够了名声。真是不知道是不是天降妖孽。

作为读书人,对于书籍自然是有一种执念,现在好了,有了活字印刷术,又有了这样精美的纸张,手抄的竹简书籍,总算是可以扔进仓库了。

很多人都推车推着自家的书籍前来印刷作坊,下单。

这是好事儿,遇上股本,作坊会征得主人的同意之后,多印一本,至于什么时候放出来,那就要看皇帝的心情了。

不过皇帝赚钱赚的不亦合乎时,这天下也不太平,总会有人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思的。

比方说,这西凉的董卓。

有了党人的四处串联,这董卓自然是要进京清君侧的啊!陛下身边有奸佞,有小人,作为大汉臣子,如何能闭眼不管呢?

董卓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始往东南开进,朝堂上吵成了一锅粥,这到底该如何呢?

大家吵的不亦乐乎,不过皇帝一副神神在在的模样,很是让人不安,这么个样子,到底是个什么心思啊

大家越发地摸不准皇帝的心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