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昏君自救记 > 第77章 唐中宗6

昏君自救记 第77章 唐中宗6

作者:慕容红苓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7 19:09:57 来源:小说旗

尽管赢了吐蕃,不过并没有让杨广欣喜若狂,赢了吐蕃这是应该的,大唐人口众多,粮草丰盛,兵精将广,赢了一个小小的吐蕃到底有什么可高兴的?

况且,这场战争,说到底都是吐蕃人自不量力,挑衅□□上国的威仪,所以才会导致民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圣人为了保护我大唐百姓,是以才会亲征吐蕃,给小小的番邦一个教训。

现在战争胜利了,该如何处理这吐蕃就是另外一件事了。□□上国一直的作风杨广是知道的,而且曾经的自己也是这般想的,为了展示国力,震慑异族,中原大国的做法就是即便异族战败了,还是会赐予粮草,珠宝以示自己的大度。

不过这次,杨广并不打算这般做了,打仗是个烧钱的活儿,不过也是个挣钱的活儿。

经历过清朝之后,杨广深刻地了解了所谓地大发战争财是怎么回事了,所以这次,他也打算照猫画虎,尽力地削弱吐蕃,不过也不能太让其虚弱,总归契丹和突厥对于大唐也是虎视眈眈,留着吐蕃下来,正好儿可以牵制一二。

圣人的心思你别猜,朝臣们瞠目结舌的模样极大地愉悦了圣人,他肆意的笑声在朝堂上响起,朝臣们恨不得立刻消失。

不过圣人让户部列了一个折子,上面详细地叙述了大唐这次对外战争的得失。

朝臣们浏览了一遍之后,自己反倒是羞愧了,想想那么多战死的兵卒,想想失去了儿子、父亲、丈夫的孤寡家庭,他们真的是太过肤浅了。

杨广本来也没有要让朝臣羞愧而死的打算,不过是让他们闭嘴,少来聒噪自己。

政治开明也不是完全都是好处,阿猫阿狗都能站出来指责点评自己的施政举措,尽管烦不胜烦,不过为了表明自己是虚怀纳谏的,你还不能口吐恶言,想想也是憋屈的不行。

谁特么的说过皇帝这个位置就是任性而为的?恰恰相反,皇帝这个位置上,约束更多。

不过,既然反对党占大多数,那么杨广也并不打算硬来,让事实来说话吧,瞧瞧失去成年男子的家庭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让这些尸位素餐的大臣们去体验半月就行。

同吃同住,共同劳动什么的也太狠了些,朝臣们都是身娇体贵之辈,让他们去干这些体力活,分分钟哭死的节奏。

杨广才不去理会这些人哭丧着的脸呢,反而让人延长了这种体验,而且还有天使在一旁地观察记录各位大人的表现,每天结束之后,便会呈奏圣人。

朝堂上数十位大人去了郊区的农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尽管前几日辛苦无比,心中也是埋怨多多。

不过时间久了,大家反倒是喜欢上了这种生活,少了和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每天干完活儿之后,大家聊聊天,说说话,倒是比往日里更加轻松了。

体力劳动还是有很大的好处的,至少大人们的身体比之前好了许多,并不像是一阵风就能吹倒了一般。

大唐此刻产生了“好汉不打铁,好男不当兵”的风气,可见兵户们的日子,何其艰难。

只有朝堂上的这些大人们去亲自体验了生活,才更加地为自己当初对圣人政策的指责是多么地无理,很多人无地自容起来。

不过显然,圣人选择了惩罚,而不是放弃,看来事情还没有到最坏的地步,朝臣们耕作起来也更加地卖力,和之前相比,更加地主动了一些。

杨广觉得这种体验倒是一个不错的法子,可以长期地保留下来,甚至可以扩大范围,比如说新科进士啊什么的,都可以来体验一下生活。

文人手不能挑,肩不能担的情况自然也是能改变的,只有这些人活在人间,他们才会为了百姓造福,而不至于提出那些“假大空”的为政举措,到头来,坑害的也只有百姓罢了。

当然了,朝臣们心中少了抱怨也是有缘故的,作为帝国继承人的太子殿下竟然带着兄弟姐妹们一起来了农庄,来体验生活。

据说这是太子殿下自己向圣人请求的,尽管人人都知道太子殿下孝顺的不得了,可谁也没想到,他竟然会身体力行,来体验这种生活。

不过圣人显然是极为得意的,而且经由天子殿下这般启发,圣人颁布了皇室子孙每年必须参加两次皇庄生*验之旅。

尽管在执行上可能会大打折扣,不过身为皇室中人,自然是天下表率,既然龙子龙孙们都能身体力行,作为朝臣亲贵如何不能呢?

总归一点一点地扭转社会风气,杨广为自己的举动点赞,李重润的这个举动,为自己赢得了无数的声望,太子地位本就稳固的他,显然更加地得了臣民欢心了。

好在杨广是个大度的,所以李重润才敢这般肆意,否则“邀民心”这种事情由着太子做出来,那个皇帝会不忌惮呢?

想想清朝的那位太子殿下吧,朝臣们齐齐称赞了几声,就被老爷子忌惮的两次废立,真是不够折腾的,到了最后,那位太子殿下直接崩溃了也在情理之中了。

李重润无数次都在庆幸自己可以拥有一位开明贤良的皇父,自己也许是历史上最幸运的儿子,最幸运的太子了。

历朝历代,太子的日子压根儿就没有好过的,哪里能想自己这般呢?

体验了月余农家生活的朝臣们又一次地站在了朝堂了,简直恍如隔世一般,不过虽然黑了一些,不过身体倒是健壮不少,吃嘛嘛香,往日里厌烦的美酒美食,也吃的津津有味,看来这次的举动收获不少。

这下子,圣人重启和吐蕃的谈判,凡是去体验了生活的朝臣们都叫嚣着要让吐蕃人付出代价,那些银钱、粮食、布匹、马匹即便是朝廷用不上,也可以去资助一下失去了亲人的兵户啊。

杨广笑意盈盈地点头应了朝臣们的求恳,看吧,这是你们要求朕的,可不是朕逼迫的,所以说,皇帝陛下,你坏到骨子里了。

这种手段虽然耗时耗力,不过更加有说服力,不会引起朝臣们的反弹,何时该强势何时该示弱,杨广手把手地给太子李重润上了一堂课,脑残粉的李重润双眼冒着红光,赞叹道,

“真不愧是皇父所为,儿臣佩服!”

赤果果的马屁拍了过去,杨广心中舒坦不已。

既然如此,太子需要更多的历练,与吐蕃的谈判事宜就交给太子去主持吧,要掌握好度,不要将吐蕃人逼到无路可走就行。

太子殿下得了金口玉言,虽然早已开始监国,阅奏折,上朝理事,不过这是他第一次主持这么重大之事,心中激荡不已,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让皇父满意了才行。

有了太子殿下的加持,鸿胪寺(鸿胪寺:乃九寺之一,专掌外交事务,辖下专司翻译的译语人凡二十名,各自通晓不同外语。据史书记载,唐代诸番进贡,陆路有西域诸国、西南诸蛮、海路则有波斯及南海诸国、东方有高句丽等国遣使来朝,鸿胪寺的语译人每需多重转译,始能完成任务。典客署:典客为九卿之一,汉朝沿袭。掌管王朝对少数民族之接待、交往等事务。)协助,这场谈判持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很快地就有了结果,两国签署了和平协议。

尽管诧异于唐人的这般睚眦必报的反常,不过吐蕃人更加厌恶的是吐蕃藩王竟然不顾死活地挑起了这场战争,看吧,恼怒了中原皇帝,所以为吐蕃人民带来无尽的苦难。

杨广可不知道吐蕃王很快地就换人了,不过他只要保证大唐臣民不吃亏就是了。

闲暇的日子里,杨广一边地处理国事,一边地教导太子李重润。

好为人师的让人侧目不已,不过杨广和李重润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别人还能如何?

这日,父子俩正在挨个儿地点评历代和本朝的皇帝,尽管这说祖宗的坏话并不很好。

不是为人子,为人孙的作风,不过杨广一点也没有避讳,除了在评价前朝隋明皇时有点异样之外,对于其他人的点评真是中肯有加,即便是这样,可是李重润总觉得从皇父语气中,能听出来些许的不屑来。

他赶紧地摇摇头,这肯定是自己的错觉,太宗皇帝多么地伟大,千古一帝,皇父如何会对他产生不屑?

这一定是自己的错觉!

重新催眠了自己之后,他继续认真地听着皇父的点评,接下来就是自己的皇祖了,暂且地听听皇父是如何说他的皇父的吧。

倒也验证了李重润自己的想法,果然是自己的错觉,皇父对于皇祖尽皆赞赏之言,即便是祖母,都是夸耀之词,尽管他总觉得皇父更加敬佩祖母一些,不过这样是自己的错觉。

李重润便秘一般的表情愉悦了杨广,这真是太好笑了。不过再深入,杨广便住嘴了,总归自己的这种行为和世间的规则相悖,子不言父过!

作为一国之君,就是这么多的拘束啊,谁还羡慕朕的生活!

李重润作为脑残粉,对于自己跟不上皇父的思维表示了悲伤,天马行空的皇父,真是高不可及啊!

他不过是凡俗罢了,少些妄想说不定会更加幸福一些!

杨广可不知道李重润的念头,如若不然,他肯定会笑疯了,不过这孩子难得的是有着清晰的认知,而且并不妄自菲薄。

吐蕃与中土大唐的一战,其惨烈算是着实地震慑了突厥和契丹,两个部族老实了许多,尤其是看着吐蕃人苦巴巴地要给大唐那么多的马匹,粮食什么的,真是不由得鞠了一把同情泪啊!

不过幸灾乐祸也是少不了的,吐蕃虽然伤了元气,不过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若是拼死相搏的话,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所以几个部落之间,勉勉强强地维护着和平,大唐自然也是继续地和平下去,小打小闹的自然有,不过一直都维持着一个度,就怕惹恼了唐人。

杨广在边境开设了互市,促进唐人和胡人之间的交流,当然了,也是在不停地传播着中土的文化,慢慢地同化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