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昏君自救记 > 第84章 崩坏的王朝7

昏君自救记 第84章 崩坏的王朝7

作者:慕容红苓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7 19:09:57 来源:小说旗

一向不待见的皇帝竟然最后选择了南安郡王掌天下兵马,南下征讨茜香,也许皇帝还是起了那么点恻隐之心的,所以除了南安郡王之外,还是派了个真的能打仗的副帅。

主帅虽然不大靠谱,可是架不住大家的期望过高啊,最近这些年,勋贵们的日子越发地不好过了,他们大部分的人脉和家族势力都是在军中的。

虽然西北一直不太平,可架不住自己上不了战场啊,立国之后,大靖国历代君主就一直在重用文臣,打压武将。

尽管没有像历朝历代那样赶尽杀绝,可是武将们在得到高官厚禄的同时,也没了再次领兵的机会,像四王八公尽皆是此种情形。

有那么一两户人家,也算是见识前瞻,决定了家族的发展方向,弃武从文,以确保家族的日久昌盛,比如说一门俩国公的贾府,当家人贾演兄弟俩显然就是有见识的那一类人。

读书人从当家人的儿子贾代儒开始了,到后面的进士贾敬,受人追捧的贾政,后面的贾珠,再到贾母的宝贝孙子宝玉,甚至是李纨一手教导出来的儿子贾兰,也都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了。

可惜的是,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失败,并没有一个能站出头领头的人物,即便是几个算得上是人物的读书人,可都算不上成功的读书人,最多的也就是个半成品,甚至是残次品。

不过贾府一直都在往文人的这条道路上走,从不放弃的这种精神还是值得嘉许的。

呃,回归正题,现在机会来了,大家伙儿又可以上战场了,而且不过是一小小的茜香国,天、朝(发现这俩词合一起竟然是敏感词)大军一到,还不闻风丧胆,举旗投降啊!

这是作为大靖国国民的自信心,朝野间都不将此事当成是什么严肃事儿,不将茜香国当成一盘菜,这种无端膨胀的自信也给了徒景宸自己很大的信心。

他现在倒是有些拿不准皇父的这个法子到底是在送功劳动摇自己的根基还是真的这个南安郡王就是这般地没用了。

第一次面对战争,承平已久的大靖国热闹沸腾起来了,勋贵子弟此次能上战场,显然这就是皇帝在示好啊!

除了北静王之外,差不多四王八公家里都有人出去跟着南安郡王去蹭军功,而且大部分还都是继承人。

这可真是什么?

总归忠顺是说不上来的,如果不是自己现在手上有戏班子这么一摊子事儿,说不定他还真要闹腾着去战场上玩一圈儿。

所以说,这也就是忠顺这样的纨绔才能说出来的事儿,上战场,那能是玩的事儿吗?

除了穷苦人家的父母,妻儿愁苦之外,整个偌大的神都就是一场盛会似的,各个儿兴致高昂,当然了,和皇帝的关系也和谐了不少。

这次,是真的君臣一心了,大家齐心协力,调度钱粮,总要将咱们大靖国的威风显露出来了才好。

饶是知道眼前的这一切都是假象,可是徒景宸的感觉还是前所未有的好,这种如臂指使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这就是万恶的权力啊。

这种事情是会上瘾的,徒景宸这次才总算是明白了些什么,自己之前那压根儿就是小孩儿过家家呢。

不过想着一旦南安郡王兵败,朝堂上的那个惨淡景象,他又有些不寒而栗的感觉,总觉得这就是一个坑一样,说不定就会把自己给坑进去了。

总归这种不详的预感让徒景宸处事上更加谨慎了些,对着南安郡王也是叮嘱了再叮嘱,万不可冒进。

可惜,这位南安郡王压根儿就不是个能做事儿的主儿,胸脯拍的老响,觉得皇上这是小瞧了自己,不知死活地竟然给徒景宸立下了军令状。

主帅极大的自信,勋贵子弟们的不以为然,让大军也生出了那么几分错觉,似乎这次出去就跟去全国巡游似的,总之就是走过场罢了。

大军终于出发了,杨广派了自己身边貌不惊人的小太监隐在南安郡王身边,将这位保护好了,小命儿一定要留住,然后等着将来拿他泄愤。

所以说,这位才是狠人!

坑的可不是儿子,而且还将京城的勋贵们一并坑进去了,手笔真大,而且更狠的是,坑了自己个儿的儿子。

不过好在杨广也并没有完全赶尽杀绝之意,若是徒景宸能抗过这一次的打击的话,整个人就成熟起来了,自己的任务也总算是完成了。

若是抗不过去,儿子那么多,再挑一个吧。

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真是让人恨的牙痒痒,不过好在无人得知罢了。

他继续和忠顺俩鼓捣自己手上的戏班子,其实事情都是忠顺做的,爱好变成了事业,忠顺的热情那叫一个高涨啊,成天吆三喝四的,也不当自己是位亲王。

这中间,他还间接地认识了串戏串的很好的柳湘莲,将他给拉了进来,柳湘莲此人么,圆滑许多,和忠顺配合起来,事情进展的更为顺利了。

所以说,要是徒景宸不行了,那就忠顺顶上去吧,瞧瞧他现在的这些作为,识人、断事、筹谋,可是一点儿都不缺。

虽然是玩笑之言,可是杨广也逐渐地在将很多的奥秘掰开了、揉碎了说给忠顺听了。好在这些事情跟大靖国半分儿联系都没有,在杨广面前还算老实孩子的忠顺也听的乐呵呵儿的,只当是听故事了。

兴致来了,父子俩还要彼此较劲两句,到了最后,忠顺自然会选择认输,这是应该的,自己就应该让着皇父,老小孩儿,可不就得哄着来吗?

杨广可不知道忠顺的心思,只觉得这孩子孺子可教也!

造成了这种偏差,倒也让人哭笑不得。

一直休眠(装死)的系统总算是再次启动了,杨广总算是觉得人生中的缺失圆满了起来,尽管自己现在做事儿都不用什么外挂了,可是有系统陪着,总是心里踏实一些的。

系统启动之后,杨广变的更加的高深莫测起来了,别说是朝堂上,就是全国各地,一旦有点儿什么风吹草动,他都能率先地得到消息。

这种高深莫测之感让徒景宸差点儿忍不住崩溃了!

好在皇帝现在是真的没有要插手朝政之意,所以徒景宸尽管有所防备,可也没有到了要你死我活的地步。

皇帝想什么,杨广现在算是彻底地不在乎了,他现在就等着看征讨茜香国的结果呢。

战事的进展几乎三两天朝堂上就能得到八百里加急的奏报,从之前的神采飞扬,智珠在握,踌躇满志到现在的迟迟疑疑,进度不安,朝臣们心中那叫一个着急啊。

可是这奏报毕竟是落在纸面上的东西,具体到底是个什么状况,大家都有些摸不清头脑,可是战事进展不利,这是肯定的了。

可到底是为何呢?

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儿,准备不足,情敌所致(呃,一下子,八个字了!)

大军南下,北人和南人的区别就显示出来了,自打过了秦淮之后,这空气中就带着一股子水气儿,冷风袭来,只觉得这潮气直直地往人的骨头里钻。

这才是多咱的气候呢?

不过是初秋罢了,这日子怎么这么难熬啊?

这还不算完,越是往南走,越是阴雨连绵了,想要骑马走路,越发地困难起来,正儿八经的士兵们已经坐船走了,可是这指挥官们滞后了。

南安郡王虽然是个脓包,可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啊,大侄子,你们啊,就慢慢地在后面吧,世叔我先走一步了。

南安郡王带着自己手底下的精兵们走了,留下了勋贵子弟们和粮草辎重在后面,慢慢来吧。

可惜的是,到了琼、越之地之后,他又面临着另一个问题了,这大部分士兵都是北人,这水战可要怎么打啊?

虽然他很自信地立了军令状,可现在慌张了,该怎么办?

好在士兵们大部分已经习惯了船上的生活,只是离着打仗还缺那么点,能怎么办?训练吧,将北方来的兵卒们打散了,和正统地水师们一起操练再说吧。

这里他还算是信心满满,可是勋贵子弟们告状的信笺差点儿将自己家长辈给急死了,这么不靠谱的主帅,自己到底当初是怎么昏头了就将自家孩子给打发去了战场呢?

现在着急、后悔了可该怎么办?

所以说,赶紧地补救吧,朝堂上关于换主帅的呼声四起,可是临阵换帅,这本就是大忌,再者说了,还有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辞呢。

关键时刻,徒景宸顶住了压力,坚决地给了南安郡王最大的信任,他相信,即便是战败了,肯定也不会太惨的,南安郡王虽然听着草包了一些,经验少了一些,可是将门虎子,总有过人之处的,再者说了,他并不是没有后手的。

所以皇帝顶住了压力,等着前方的战报了,心急如焚,度日如年,这俩词简直就是量身定做的啊!比起当年那些大儒的教导可是深刻了许多。

朝臣们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很多家族女眷们也是频繁地出入京城周围的各大寺、庙,佛道两家的香火这一阵子不要太盛。

受到了朝堂气氛的影响,上皇和忠顺的事业也不得不暂缓,忠顺也少了往日里的嘻嘻哈哈不着调,尽可能地替自家四哥去做点儿事儿,缓解缓解他的压力。

可是徒景宸哪里会是个放心兄弟的人啊,忠顺这突然献殷勤,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反过来劝忠顺别太劳累。

话里话外的意思,忠顺如何会听不明白?

意兴阑珊的忠顺强撑着笑脸谢过了四哥的关心之后就告辞了出来,也许是这一阵子憋的太紧,所以有些草木皆兵了吧,所以皇帝对着兄弟有些落寞的背影露出了个歉意的神情来,只是坐上了这个位置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战战兢兢来。

对不住了,忠顺!

皇帝的歉意压根儿就是一钱不值的,而且忠顺还不知道,失落之后还是去找点可口的甜食去安慰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吧。

要说这天下哪里的点心最好吃,忠顺的第一选择么,自然就是皇父的小厨房啊,这里的大师傅现在成精了,皇父也不知道哪儿找的点心方子,总之这里的点心让人百吃不厌,而且花样繁多。

前来觅食的忠顺觉得自己一定是眼花了,如若不然,怎么会看到皇父竟然在小厨房,而且还双手沾着面粉,这是什么画风?

君子远庖厨!

恪守了几千年的信条啊,皇父怎么可能会出现在小厨房呢?

杨广来干嘛?他是真的闲的没事儿干了,所以来弄点花样儿玩,总不能让人听说自己还弄戏班子吧,大战当前,还是稍微收敛一点比较好。

没事儿干的上皇来到了小厨房,做面人儿来了,这种事情,总归自己动手起来才能得了乐趣,至于别人呈上来的那些,又有几个意思?

果不其然,忠顺自己也来了兴致,父子俩人一下午的功夫就泡在了小厨房了。

说的是小厨房,可是这规模显然是小不了的,作为御用,规模上怎么可能小?

再者徒景宸为了表达自己的孝顺之意,上位之后就将这小厨房给扩建了,而且还全国搜罗了几位名厨,博得上皇的欢心。

这天下尊贵的父子二人竟然玩起了这个,真是让这些御厨们崩坏的不行不行的,不过这天子啊,亲王的,果然非同一般,做出的东西都有股子别人缺少的灵气。

这种马屁简直就是信手拈来,虽然当不得真,可是他们说的真诚坦然,杨广和忠顺的心情自然出奇的好。

谁愿意天天面对别人的直谏啊,劝阻的,现在自己就是一个退休的老头,还是好话顺耳一些。

至于忠顺,那就更甚了,他一般都是反面教材,被人夸么,也是些言不由衷之词,听着让人膈应的不行不行的。

没想到做个面人儿,还能得了别人真心实意的夸赞,心情渐渐地好转了起来,到了最后,玩的不亦乐乎,系列的面人儿都弄了出来。

杨广最喜欢的是自己捏的孙猴子!

还有一句意味深长之言:这孙猴子,七十二般变化,可就是逃不出如来佛祖的掌心,你说是不是很遗憾啊?

皇帝忙的要死要活的,皇父和老十日子过的这么轻松自在,心里的那股子酸意真是怎么压也压不住。

不过他很快就没时间来发牢骚了。

杨广已经得到了系统发来的消息,南安郡王战败,被俘!

相信三五天的功夫,皇帝这里就要得到消息了,就看他怎么应对了。而且,更加详细的消息是,就是这群滞留在后方的勋贵子弟们坏的事儿。

至于具体怎么坏事儿的,杨广已经没兴趣知道了,左不过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罢了,他还是别知道了,省的生气。

果不其然,朝堂上因为南征大军的战败一片哑然,更加丢人的是,主帅被俘,简直就是前所未有的耻辱。

不过当前主要的事情并不是追究责任,而是该如何善后!

皇帝总算是等到了他最想要的东西,等到了自己一直在筹谋的机会。可是他却是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派去的应该是要收拾烂摊子的副帅也一起被俘了。

这是赤果果的打脸啊!

大家谁不知道他是皇帝的人啊,嚯,这下子脸面掉地上捡不起来了吧!

反正得知了消息的忠顺心中泛起一阵畅快之意来,就更甭提其他几位亲王了。

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朝臣们逼着皇帝和茜香和谈,先将人赎回来再说。

大靖国立国上百年,还真没有这么窝囊过,和谈赎人,真是祖宗的脸面丢光了!

杨广在朝臣们龇牙咧嘴沸腾的时候,第一时间约见了自己最为看好和信重的老将章石久,这老头儿,性子耿直的要死,上皇退位之后他也高老回家哄孙子去了。

现在上皇约见,他也不能不来,当然也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个什么情况,可是作为武将,骨子里的热血还没熄灭,一个小小的茜香罢了,带上万把人马,顺手就灭了的事儿。

真是看不懂皇帝的用人之道,这场战争的结局从一开始就是注定了的。

章石久在规定的时间里见到了上皇,两人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老朋友了,在上皇面前,他也不见客气,直接地接过了茶杯,一口吞了下去。

“早知道你是这个德行,肯定会浪费朕的好茶叶,所以我特意让人在前门大街上买的茶叶沫子,反正你也吃不来好歹!”

杨广笑骂道。

“臣还真是吃不出来,不都是水么,解渴的东西,还不如烧刀子带劲儿!”

章石久对于这种指控完全不去反驳,直接认了,他最爱的就是西北酿造的烧刀子,可是来了京城,年纪大了,喝酒什么的,太医不让,家里人就更不让,他还能怎么着?只能戒酒了,索性老头我什么酒都不喝了。

“你这老家伙儿,还能上马上船吗?”杨广又问了一句,

“这个自然,一辈子吃饭的家伙事儿,还能丢了不成么?东夷,茜香,真真,从南到北,臣一锅端了可好?”

“老家伙,说大话也不怕闪了腰,灭了茜香和真真就行了,至于东夷,留给皇帝吧!”

老皇帝,老臣子,俩人也不客气,谈笑间就将事情给订了下来,章石久也不去理会皇帝到底会不会同意的事情,既然上皇已经召见自己了,那肯定就是腹有谋略了,所以他绝对不会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了。

两人之间喝了一杯茶,说了几句话,然后章石久就离开了,不过这个消息还是让朝野震荡,看来上皇这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在敲打皇帝啊。

徒景宸自己就更加是这般想了,皇父他还不了解吗?如果自己真的不能完美地了解此事,只怕这次只是一个开头罢了。

多事之秋,多事之秋!

明明计策好好儿的,可能想到,自己派出去的副帅这般地不顶用呢?那个家伙,回到京城之后,朕要将他扒皮抽骨方能解恨。

不过徒景宸毕竟也算是有些手段的,所以,和茜香国的和谈进展很快,主要是因为后面的勋贵们给力极了,为了让自家孩子赶紧回来,这些人出钱出力,将他们的能量发挥到了最大。

南安郡王府更是如此,听说要送位和亲郡主过去,事情就是这般地凑巧,南安郡王的嫡女年纪恰好,可是郡王妃可舍不得将自家闺女给送出去,所以满京城地在找合适的闺女。

有人就提起了当初国公贾府的那几个女孩儿,学识相貌,那可真合适。

郡王妃本着广撒网的原则,让人去找了下贾府女孩儿们的下落,不过传来的消息不免让人失望,贾二姑娘随着父兄回了金陵,据说已经嫁人了。

三姑娘虽然还在京城,可是也已经定亲了,据说对方是商户嫡子,至于最小的四姑娘,下落不知,据说是出了家,做了姑子。

可惜啊,可惜,不过还是让她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姑娘,保龄候府的大姑娘,闺名唤作湘云,性子又娇憨,长相明艳,正是最好的人选。

郡王妃将史湘云收为了义女,想要顶替自家闺女去和亲,可惜的是,皇帝不许,别人家的闺女,凭什么要去替你们闺女受苦啊?

你们不舍的,难道说就要欺负人家一个失父失母的孤女吗?真是脸大的很,当然了,史鼎史鼐兄弟俩也被宫里给臭骂了一通。

这可真是无妄之灾!

明明是湘云这丫头自己作的,可是为何受委屈的要是自己啊?

俩兄弟对视一眼,苦不堪言,然后从双方的眼睛里看到了些什么出来:这丫头,不能留了。

当然了,也不敢有什么坏心思,还是赶紧地嫁出去吧,可是她到底是怎么手眼通天地将此事直达天庭的?

史鼎史鼐自然也不是什么庸人,三下两下地就找到了答案,原来真正手眼通天的是林姑娘啊,林氏和太后娘家侄儿的婚事已经订了下来,这位据说可以随时进宫,所以史湘云跪求了黛玉,黛玉勉强地应了,去了宫里一回,事情就成这样子了。

这实在是个隐患,史家两兄弟厚颜给林如海下了帖子,然后带着女眷上门了拜访了,当然了,这其中,自然是有已经成为了县郡的史湘云。

林家的姑娘性子柔和些,所以史家人直接来了个当面对质。

史湘云白着一张脸,两位婶子嘲讽的望着自己,至于黛玉,她最是尴尬,真是没想到,自己不过是一时心软,抹不开脸皮,竟然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当然了,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大事儿,还认清了一个人的本性,这总算是一件好事儿啊,可是敏感的林妹妹还是大病了一场。

对于黛玉这种想不开的做法,自然是有太后娘娘开导的,并不用着杨广来操心。

若是由着他的吧,说不定将林黛玉弄到穷困百姓中生活一阵子,她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了。

矫情真的是个技术活儿,而且还证明了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投胎也是个技术活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