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昏君自救记 > 第86章 崩坏的王朝9

昏君自救记 第86章 崩坏的王朝9

作者:慕容红苓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7 19:09:57 来源:小说旗

其实说起来,这天底下聪明人很多,可是有决断的聪明人就不多了,人么,都是有侥幸心理的,觉得依着自己的聪明绝对能躲过各种明枪暗箭,朝堂倾轧自然也不是什么问题。

再者说了,自己寒窗数十年,求的是什么?不就是上报君王,下安百姓么?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面对一位喜怒无常的帝王,该如何呢?

朝臣们尽管羡慕洒脱告老的林如海,可是为了自己,为了家族,子孙后代,总之是舍不得放下手中的这份权势的。

皇帝越发地诡异了,至于神鬼莫测么,倒也不至于,反而有那么几分□□的意思了。

皇帝看着谁不顺眼之后,竟然不讲理地开始流放,杀人,抄家了,这可与他之前的人设大大的不符,可是皇帝到底为何会变成这样了呢?

大家谁也弄不清楚,只能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可别把自己搭进去了才好。

现在,倒是觉得林如海才是个正儿八经的聪明人,只怕他也是发现了皇帝的不妥当之处,所以借着生病,包袱款款儿地回乡了吧!

回乡的林如海,竟然去了书院教书,真是让人羡慕那种闲云野鹤的生活。

至于自己么,还是走不开啊!

有这种思想的朝臣大有人才,不过大部分都是一股子浓浓的装、逼气息,把自己看的太重,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上皇带着自己的队伍来到了维扬地区,这里基本上是历朝历代的文化、经济中心,其富庶程度可想而知,又有上皇和忠顺亲王带来的戏班子果然是大靖国的这个(大家齐齐地竖起了大拇指),所以富商们那叫一个热情哟,上皇和忠顺俩收银子也收的挺勤快的。

既然到了维扬地区,那么“奉圣夫人”那里也不能不去一趟,杨广特意地让人查查了甄家的现状。

可惜了老太太的一片好心了,子孙不肖啊!

甄家老太太去世之后,甄家便开始分家,也许是因为老太太的遗命,老太太下葬之后,甄家便彻底地分家了。

可惜的是,这才几年功夫呢,甄家便有些入不敷出了,真是不知道该吐槽些什么。

不过被老太太寄予厚望的宝贝孙子甄宝玉看着倒还不错,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怜香惜玉的毛病,不过功课扎实,文章灵气十足,即便是在江南这种文风鼎盛地区,甄宝玉都算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了。

果然,出名要趁早啊!

不过甄宝玉身上有一个极大的缺陷,若是不改了的话,一辈子的成就有限。

太过天真,相信这世界是美好的!

这种思想在孩子们身上的话,你会觉得这孩子心灵纯净,特别美好,很吸引人。

可惜了,甄宝玉却是不该有这种想法,作为世家子弟,甄宝玉显然是被保护的太好了,所以将来只怕是要栽大跟头的。

“日后若是甄家的那个小子有什么大难了,稍微扶持一二,算是朕对老夫人的交代了。”

杨广略微地带着几分伤感地对着忠顺道。

“儿子记下了,您别太过忧心,总归各人有各命……”

忠顺认真地回答道,他实在是不忍心父皇这么伤神,一起跟着的御医说了,皇父的身子只怕是……

毕竟年纪大了,年轻时留下的暗疾到了现在,即便是大罗神仙只怕也无能为力了。

所以忠顺其实很想劝皇父直接回京休养,可是看着他出行之后的心情愉悦,忠顺也不忍心再说什么了,只能在饮食上生活上好生地注意了。

当然了,皇父不想回京,还有一个原因,只怕是因为四哥之故吧,当今作为亲儿子,真是让人心寒呢。

忠顺将自己劫持了不少的所谓□□都给毁了,并没有让皇父得到消息,不过四哥的种种作为,忠顺即便再如何地不赞成,可也无可奈何,他也只能选择这种方法了。

叹息了一番之后,发现皇父已经睡着了,忠顺小心地替他盖上毯子,自己蹑手蹑脚地走去了出去。

忠顺隐约间,似乎听见了皇父的叹息声,不过他以为是自己的错觉,并没有回头。

杨广睁开了眼睛,望着忠顺的背影,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这一次的出游,基本上将各地的官场、民生都了解梳理了一遍,具体的事情差不多都是忠顺经手的,杨广觉得他的能力没有问题了。

是不是也该到了决断的时候了呢?

徒景宸现在只怕是疯魔了,竟然连太后的信都被他直接给截住了,那可是护着他长大的亲娘啊,看来权力这种东西,真是可怕。

徒景宸在朝堂上的种种作为杨广自然清清楚楚,所以,是不是该到了决断之际呢?

当断不断,这不是杨广的作风,只是原主的感情在影响他罢了。

不过杨广很快就拿定了主意,下定了决心。

至于两个当事人,忠顺和徒景宸的意见,杨广觉得这并不重要,自然是有把握让他们屈从就是了。

徒景宸虽然起先心中还是惶恐了那么一阵子的,不过这几月下来,也不见上皇有什么反应,所以他的忐忑倒是大多数都放下了。

朝堂上每天都是那么些事儿,前些日子鲁州、豫州地区大旱,朝廷开仓赈灾,救济灾民。

银钱花了个无数,不过事儿还没结束,也不知道老天爷到底是几个意思,大旱之后又开始暴雨不断了。

鲁豫地区距离神都不远,想着大批的灾民只怕是要往神都地区涌入了,那个情景想想都让人觉得头皮发麻,如是这其中再有那么一两个沾染了瘟疫的,无法想象。

徒景宸也知道事态紧急,所以调集了军队去参与救灾活动。

这也算是创举性的举动,有道明君的做法,可是徒景宸这事儿做的有些虎头蛇尾了,不仅没有给他带来民间声望,反而让御史言官们不怕死地又上疏了一次。

虽然因为皇帝杀人不眨眼的属性给弄的有些后怕的朝臣们基本上都是阿谀奉承了,可是这次事情不一样,鲁豫地区事关重大,还是有那么几个有风骨的臣子的。

徒景宸本来就有些焦头烂额的,再听着这些酸腐御史们的弹劾,心里能痛快了才怪!

朝堂上新一轮的混乱开始了,外面数十万灾民亟待救援,朝堂上竟然忙着这种事情。

听到消息的杨广说不失望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不过倒也好,这下子倒是坚定了杨广的心思。

远在江南的上皇终于坐不住了,朝臣们听到的消息是,上皇已经带着从江南调集的药材,民间的大夫,粮食等赶往鲁豫两地了。

相比于皇帝的种种作为,大家心中感叹不已,果然是上皇啊,轻重缓急总是分的清的。

徒景宸比朝臣们更早地就收到了父皇北上的消息,随之而来的是斥责。

这是第一次,自从太子死了之后,父皇第一次毫不留情面地将自己这个当皇帝给骂了个狗血喷头,徒景宸心里既觉得憋屈,又有些委屈。

当个皇帝,怎么那么难呢?

不过倒还算清明,知道目前最重要的是什么,配合着上皇的动作,父子俩联手开始稳定鲁豫两地的局面。

大旱大涝之后,最让人心惊肉跳的是什么?

自然就是疫症了,可是怕什么来什么,等杨广和忠顺抵达鲁豫地区时,已经死了过千的人了。

好在父母官还不算太过脓包,选择了隔离封城的做法。杨广觉得这是个人才,以后要好生地培养。

杨广和忠顺俩此次带来的药材和大夫大部分都是知道如何治疗疫症的,外加上杨广曾经在大明朝时得到的医术,各种药丸子,百姓的病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还有什么酒啊,醋啊,生石灰,白开水之类的消毒方法的推广,瘟疫总是被控制住了。

鲁豫两地都是人口大省,死了不到一万人实在已经算是幸事了。

人人称颂上皇和忠顺亲王,忠顺这是第一次被这么多人感恩戴德,这种感觉很不一样,很神奇,他有些说不上来具体都是些什么滋味儿,不过满目的愉悦是个人都能感觉出来。

只可惜的是,上皇病倒了,接连的赶路,日夜劳神,上皇年纪大了,身子骨儿撑不住也是有的。

忠顺有些慌神儿了,急忙地往京里送信,让皇帝过来主持大局。

徒景宸接到的消息明面上和暗地里是一样的,虽然心中微微地有些异样,可是这一次,徒景宸还是采取了最快的方式,神都到鲁豫也不过是两三天的路程罢了。

徒景宸带着大批的文武百官,到了行宫之后,看到了憔悴不堪的忠顺,他心下一咯噔,莫不是……

不过事实证明他想多了。

“四哥,您可来了,药材带来了吗?”

尽管这里有好的御医能诊断上皇的病症,可是没有好药材啊,所以忠顺请旨让皇帝来的时候一定要带够了几种奇缺的药材。

“带了,放心吧,皇父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儿的!”

皇帝抿了抿嘴巴,然后对着忠顺道。

“四哥,我有些怕,皇父这次只怕是撑不过去了。”

忠顺红了眼眶,对着皇帝总算是吐露了一句真言。这些日子他是真的怕极了,就怕皇父在睡梦中就过去了,自己就成了没爹的孩子了。

“别怕,别怕,不会有事儿的,有四哥呢。”

皇帝搭在忠顺肩膀上的手一顿,然后立即地安慰他道。

兄弟俩人还没说几句话呢,就有宫人禀报说,上皇醒了,要见皇上。

忠顺目送着皇帝进了皇父的屋子,至于他自己么,当然是去找御医了,皇帝既然带来了足够的药材,肯定要赶紧地给皇父用上了才好。

徒景宸进入房间之后,发现皇父并没有像忠顺说的那样虚弱,他坐在软榻上,面目红润,一点儿病容都没有,哪里就不行了?

难道说这是皇父设的局么?

徒景宸一下子钻到黑洞里出不来了。

目光闪烁的徒景宸只怕是又被杨广给阴了,暗处看戏的系统暗叹道。

“啊——————”

这种凄厉的声音按理来说不应该出现在严肃的皇家行宫的,可是偏偏今天就出现了,而且还是上皇的房间里。

外面伺候的人惊疑不定,很快地就有人跑去找忠顺亲王了,当然了,文武百官自然也是要通知到的。

要知道,那个房间里待的是什么人啊!

想想都觉得让人不寒而栗,而且还有一部分精明人已经悄悄地离开了,说不定一场大风暴就要来临了。

忠顺和文武百官差不多是几乎同时来的,推开门之后,被鲜血淋漓的场面给唬的半死,皇帝徒景宸已经半死不死了,至于上皇,似乎只有一口气儿吊着了。

“……”

“御医,快过来,快点儿!”

可惜,现场只有一位御医,该救谁?

“去吧,看看皇帝吧!”

杨广还算淡定,指着地上已经陷入昏迷的徒景宸,说道。

御医自然不敢违抗杨广的旨意,去给皇帝诊断了,朝臣们虽然觉得诡异无比,不过也被上皇的一片父子情深给感动了。

“陛下,这……”

御医一脸的为难模样,有些话真的不是自己能说的,不是自己该掺和的。

“说吧,告诉朕,皇帝怎么样了?”

“呃,中毒,只怕是日后要瘫在床上了!”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杨广对着那御医使了个眼色,然后目光锐利地盯着在场的文武重臣们。

“皇帝的情况你们都知道了,那么朕让忠顺继位,各位没意见吧?”

“陛下,怎可轻言废立?陛下已然是天子,所有的事情……”

耿直之人的话语被上皇锐利的眼神给吓的噎住了。

“行了,此事就这么定了,老十,这大靖国朕今天就交到你手上了,你给朕记住了,一定要善待百姓。”

“父皇,孩儿不行的,儿子没有这个本事的,您别……”

“行了,你别说了,此事就这么定下来吧,至于老三、老五几个,等朕死了之后,就去给朕守灵吧!”

几位亲王的结局就在这么轻描淡写地决定了下来,即便再如何愤恨,可是面上么,谁也不敢露出异样来。

“行了,你们都出去吧,忠顺你留下,让人好好儿照顾你四哥!”

“这些东西,都是朕留给你的,至于里面有什么,你自己去看吧,朕只怕是撑不下去了,你……”

手中的锦囊堪堪塞到忠顺的手中,杨广便颓然倒了下去。

忠顺这下彻底地慌了,双眼泪流不止。

这到底算什么呢?

大靖国遭遇了全所未有的危机,上皇和皇帝竟然同一天薨世,上皇留下了旨意,让忠顺亲王即位,至于其他几位亲王,全都去给上皇守陵去了。

至于皇帝怎么会这么突然地死了,还真不复杂,也没有那么多的阴谋论,皇帝听到上皇的遗旨,得知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之后,生生地吐了一口心头血,然后一口气儿没换上来,直接没了。

三皇子涉嫌谋害皇帝,下场可想而知!

期间各种纷纷扰扰,等到忠顺能彻底上朝理政,已然是小半年过去了。

人生真是一场大戏,奇怪的狠,从来没有想过要登上皇位的荒唐王爷忠顺竟然有朝一日能登上大位,这实在也算是个讽刺之事。

至于那些蝇营狗苟的人物,甚至是啥也没得到。

忠顺即位之后,大家还害怕这位之前的赫赫威名会让朝野反弹呢,可惜的是,一点儿风浪都没有,反而民间的声望超过了大行皇帝。

盖因忠顺在和上皇出行期间,做了太多的好事儿,足够让各地的百姓对他感恩戴德了。

朝臣们总觉得自己悟出了些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只怕是早有预谋吧。

这种阴谋论也不是没有市场,主要是因为忠顺的经历堪比大戏一样精彩,朝野有这种议论倒也算是情理之中。

成为了手握天下大权的皇帝,忠顺觉得人生真是奇妙,当了皇帝之后,他才发现,坐在这个位置上,并不只有风光。

好在自己是真的和皇父学习了许多,想想当初那些一答一问的事情,想想自己曾经抄过的那些书籍,想想自己处理的各地的民生百科。

忠顺觉得自己心中是不慌的!

当然了,忠顺比朝臣们更加清楚的是,皇父为了推自己上位,其实也真是蛮拼的,而且不知道他是从什么时候就起了这个心思的,忠顺尽管也知道皇父和四哥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不过他还真是没想到,皇父会采取这么剧烈,玉石俱焚的手段的,只是便宜了自己罢了。

想到皇父留给自己的那些东西,忠顺又忍不住地眼眶有些潮红,周围的宫人们只当自己眼瞎了,并没有看到皇上的异样。

这也难怪,皇上和上皇感情深厚。

大家心中感慨不已。

不管皇帝之前有多少的黑历史,现在么,自然都是过往云烟了,一切随着他登基开始,随风飘散了。

不过后宫之中,还有个麻烦人物,太后!

太后差不多已经疯了,她没想到儿子离京一次,反而送了性命,作为母亲,虽然儿子可能这儿也不好,哪儿也不好,可在她的眼中,儿子那是千好万好的。

虽然知道皇帝是无辜的,可是谁让他是最后的收益人呢,所以皇帝就要承受太后的苛责了。

当年也曾经有过那么几日的教养之恩,所以现在皇帝对于太后也算是孝顺,有求必应,对于她口中的责难,谩骂,一概不去理会就是了。

皇帝被人夸赞孝顺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太后却不知道自己这种行为反而让皇帝的名声上了一个台阶。

皇帝的理念颇有些新奇,不过朝臣们倒是挺高兴的,皇帝并没有清算之意,大家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真是仁义之君。

朝臣们的赞赏皇帝并不去理会,大靖国这几年实在算的上是大风大浪了,所以当前最要紧的就是稳定。

等所有的局面都稳定下来了,朝堂上的事情再说。

不过对于自己人的培养是万万不能停的,章石久这种老东西用的好了能给自己带来无数的好处,当然也要防着武将势大这个问题。

不过皇帝觉得自己年轻,并不惧怕章石久。

其实重用章石久,也算是圆了皇父一个心愿吧,他记得那个时候,皇父和四哥之间爆发了巨大的争执,就是因为章石久之故。

现在章石久起复,也算是表明了一个态度。

皇帝真是高深莫测啊,不过章石久成为了皇家军事学院的第一任山长,这倒是一件喜闻乐见之事。

皇家军事学院,听着和国子监差不多的机构吧,不过这里培养的是武将罢了,可见皇帝的野心!

这些都是皇帝整理了杨广的手稿之后,才开始逐渐进行的改革,上皇留给了自己很多的手稿,皇帝表示自己有一辈子的时间来钻研这些东西。

皇帝的种种行为被朝野称赞,开拓进取的君主一般都是开明包容的,能人尽其用,这才是让朝臣们赞赏的缘由。

不过这不重要,皇帝的第二个政策么,自然就是打击官场贪腐之事了。

官场贪腐的情况皇帝比谁都更加清楚,他有自己的荒唐岁月,又有行游天下的经历,所以知道的不要太清楚。

不过这并不重要,治贪腐,从来都是大工程,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而且千古都有这个问题,只要将此事控制在一个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那就好了。

这是皇帝的终极目标,他一辈子奋斗的目标。

至于百姓安居乐业,那不是应该的吗?

当然,外事方面,还有一个蠢蠢欲动的东夷,这几年,沿海地区一直都有东夷的影子在,所谓的海盗不就是东夷的水师么?

真是太不要脸了。

大靖国并没有闭关锁国的政策,所以对外贸易特别地发达,和世界各地的国家都有交流,东夷埋伏在海上,收获自然不小。

皇帝为了保障大靖国的利益,让水师组成了海上护卫队,遇上了所谓的海寇后,狠狠地揍!

打疼了,他们就不会再生事儿了。

这种强硬的对外政策让无数的男儿热血沸腾,要保家卫国,很是自然是就解决了兵源的问题。

当然了,也为皇家军事学院提供了无数的好苗子。

章石久的日子过的总算是美好起来了,他也不去朝堂上聒噪皇帝了。

至于西北的游牧民族,皇帝目前还没有什么办法,不过加筑城墙,总还是有那么点作用的吧?

和西北的这些蛮子们折腾了上百年了,只怕将来还是会继续下去的。

元和一年,顺承帝终于要迈出自己的第一步了,吏部考核不过关的官员们几乎都被清算了一回,大部分人都回家了,至于少数的漏网之鱼,顺承帝也不去想,可别给自己添堵了就是。

太后疯了几个月之后,也终于认清楚了儿子已死的事实,自己虽然不用靠着皇帝过日子,可是她还有孙子呢,还有娘家人呢。

将皇帝得罪光,对于她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少的好处。

所以母子俩至少地保持了表面上的和睦,这就够了。顺承帝很满意,至于太后,似乎也很满意。

徒景宸的几个儿子年岁也都不小了,皇帝似乎一点儿都没有介怀地培养这他们,只是徒景宸的嫡长子处境有些尴尬,若是顺利的话,他就是下一任的太子,继承人啊。

可是现在呢,造成了这种尴尬的局面,他有些无措也是应该的,皇帝倒是没事儿人一般,任由那聪明孩子选择了一条风流之路,和层曾经的自己很像!

也许这孩子身边也有高人指点的吧,顺承帝觉得自己闭着眼就能想到那个高人是谁,只是没必要,他不会和一个孩子为难的,当然,如果他一直这么知情识趣儿的话。

由皇子成为了宗室,这种转变其实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所以顺承帝觉得自己要有足够的耐心,让这些人认清了现实才行。

他也不打算大开杀戒之类的,总归都是徒家人,大家你好我好吧,难得涂糊好了。

顺承帝在位二十七年,晚年选择了和皇父一样的策略,将皇位让给了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继承人,风华绝代的太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