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妾乃蛮夷 > 【第三七章 】巧解粮灾

妾乃蛮夷 【第三七章 】巧解粮灾

作者:百里墨染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8:51: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三七章】巧解粮灾

第四天清晨,那垂了几日的帐帘终于掀开,露出那楚国小儿被汤药浸染污了的手,那手原本该很细致的,该是养尊处优的,可因近日食不果腹,因日夜钻研草药,更因亲手照顾疫症伤患,那手,显得粗糙,有了茧子。t/看到那手,诸人心中的千言万语似乎都化成了一声低叹。

再没一个人想要出声指责平乐的几日不理,再没一个人觉得这样一个异国小儿该为他们饿肚子而承担些什么。即使是庶民,也贵在自知,他们突然想到,若是没有这楚国小儿,他们或一早死于地动之灾,就算侥幸不死,也早因房屋坍塌,无果腹之食而丢了性命。

因这小儿,便是这小儿,他们无端端多活了这许多时日。

即使真的要死了。他们也该笑着上路的。

平乐没理会那些人复杂的心思。她之所以一连三天呆在帐中,虽然是有些负气的成份,可他们这些人本与她无亲无故,她帮他们,是因心中怜意,他们信她,亦是心里有翻计较。

当她让他们失望了。

他们转投别人门下,本也无可厚非,人性本恶,不过是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出路。

可人活在世,谁都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们既然做了,便要勇于承担责任。

就算她真的一气之下舍弃了他们,也是他们该接受的。

可她是平乐,她是死地一次,知道活着有多艰辛的平乐,所以,他们背弃她,她却不会真的狠心一走了之。

这三天,她终于通过几味草药的相生相克寻到了治疗疫症的良方,并且亲自照顾一个垂死老妇转危为安。

瘟疫即解,下一步,便是粮食。

早在几日前,她便己吩咐何劲去做,想来,结果马上便要揭晓了。

那之后,便是她离开之时。

她一直犹豫自己是去濮阳投殷裔,还是先去平氏会去的英城寻母亲,好歹让母亲知道,她尚在人世。

犹豫其实只是一瞬,下一刻,她的眼里己有坚定之色。

去英城寻平氏,虽然平氏客居英城,暂不会再对她生出什么龌龊想法。可却没法根本解决她的困难,待他们站稳脚跟,如果有需要,还是会毫不犹豫的用她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地的。那时,她依旧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不如便绕过英城去濮阳,那里是殷氏的本家。那里有答应若她办成三件事,便允她跟随的殷裔。她己成两事,此时若放弃,她这些时日所受的苦累岂不白费。

至于母亲那里,平乐相信,母女是心有灵犀的,她即安好,母亲一定可以坚持到她‘衣锦还乡’。平乐这点估算的不错,其实上一世,平乐母亲之所以郁郁而终,便是因为心里清楚女儿的处境,又因女儿落了那么个下场,主母白氏时常以此说上几句。

这让平母的心如每日浸在滚油上煎熬,自然命不久矣。

这一世,虽然平家所有人都说平乐死于火海,可平母李氏坚信,自己的阿乐有那般飞扬的眼神,自己的阿乐曾说,一定会把她接出平家,过再不看人脸色的悠闲日子。她才不管别人如何诋毁,她相信,自己的阿乐定是被仙人所救,此时或果在仙境里,自己的阿乐,一定会履行誓言,终有一日,会来接她。

平乐在想母亲的同时,离濮阳五百里的英城。一个妇人披衣仰望天上弦月,幻想着自己的女儿或许正在月宫中垂头思念母亲,一行清泪,顺着妇人脸颊滑落。

软弱只在深夜,只在无人看到之时。

当太阳越过吞云山头,当黎明悄然而来,她还是那个黑瘦的楚国小儿,是那个被殷裔看似舍弃,实则委以重任的楚国小儿。

正在整个营地都在庆幸脱离疫症之时,一骑远远奔驰而来。

马上之人似乎高兴的有些忘形,平日里紧绷的一张脸,在朝阳下闪动着熠熠的光。

他边挥马鞭,边高声喊道。

“某幸不辱命,粟米己有。”

人们听到这声呼喊,脸色俱是一变,不敢置信,怀疑,疑惑,到最终的笑逐颜开,那是终于可以活命的侥幸与庆幸。

只有平乐表情淡淡的。因为她知道,一定会成功。

因她成竹在胸……

何劲本飞扬的眼神看到平乐这般平静,心里猛然一沉。小儿真乃大丈夫也,这般大的功德,竟然视若无有,想他终于拿到濮阳城主亲给的调粮手谕时,心险些跳出来。

不想小儿竟似早己料到。

楚国小儿,实类郎君也。

一万石粟米,如果省吃俭用,分配得当,足够这些庶民食到秋收。平乐又把营外的护卫喊来,将这个分配监督的任务交代下去。

这几个护卫平乐曾仔细观察过,俱是心善细致之人。交给他们,平乐很放心。

布置好一切,平乐开始连夜收拾行装。

何劲此时掀帘而入,对平乐,他从初时的不甘被驱驰,到现在的心甘情愿,可谓是心服口服。那粮明面上是他出面向淮阳城主‘借’来,可直到开仓取了粮,他还是不明白,淮阳城主怎么就真的同意借粮,而且一借两万石。

是的,两万石。

余下的一万石做何用?亦是他此时来寻这楚国小儿的原因。

平乐心知何劲的疑惑,三言两言将自己心中之事道出。几句话后,何劲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很平常的道理,淮阳连降大雨,又逢地动后,诸家大户但凡能去投亲的,都去投亲了。以至整个淮阳,留下的氏族十中仅有二三,各家名义上是去逃难,可也不能真的让自己看着像难民啊,所以该带的一样没少带,那些家仆啊佣人啊,哪怕一家只有一位主人,最少也得带三五十家仆充门面。

以至淮阳城内人数骤减。淮阳城主本来打的如意算盘,等城中缺粮之时,将粮抬价出售,也来个奇货可居,可人算不如天算,地动后,淮阳连日阴雨,又正赶上暑热难捱时,粟米遇潮,自然会发霉,别说‘奇货可居’,再等些时日,就算是白送,都没人领情了。

所以最近淮阳城主愁的整日的翻来覆去。

她此时提出借粮,而且给了利息很高,此时借两万石,待年后,归还三万石。可谓是即解了淮阳城主的燃眉之急,又让他大赚了一笔。他焉有不借之理?何况还有殷裔的信物为证……这本是一本万利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