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重回义乌做商女 > 27 送祝福比压岁钱 十五的元宵甜又甜3

年总是很快就过去,明天就初八了。

夜里村里跟爸爸要好的叔伯们来跟爸爸话别:“明天要出门了,今天走来嬉一下”。

“大家都做,怎么这么早要出门?都不多嬉几天。初三,十一不用查日,嬉到十一出去也不迟啊!”

爸爸一边让座泡茶一边劝慰。

“古话说七不出,八勿转,明天初八,早日出去早日赚钿。”

开朗的任大伯笑着端起茶杯喝一口。

我送开水进去,就站立一边没有出去听他们聊天,听到‘七不出,八勿转’就感到奇怪,上世我也弄不懂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且大家还都这样做。

忍不住问出声:“怎么讲一定要七不出,八勿转?这是什么意思?”

他们让我的插话呆了一下,爸爸笑骂我一句:“?佗囡,上代传下来,有这么多的为什么?”

“这个怪不得她,你囡聪明不懂会问,你不要怪她,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堂爷爷拦了爸爸一下又说‘这其实出之七上八下跟我们东阳地势和东阳人手艺有关。”

歇了一下,喝口茶接着又讲:“东阳东阳,泥水木匠,没有钞票勿用愁,泥板斧头往外流。石匠,泥水,木匠是三个讨饭,大家出门讨生活,成帮结队。外出打工,无论到北面的杭州,嘉兴,湖州,苏州或者上海,向西到浙西和徽州地区,向南到衢州,处州地区,都是向西顺水而下离开东阳,大家都叫落去。回来都是有西向东逆水而上会东阳,大家叫上来。按古语七上八下讲,七宜上不宜下,八宜下不宜上。从而引申出七不出,八勿转的习俗。”

大家都听的津津有味,异口同声:“还有这典故啊!伯勿讲我们都不晓得。”

堂爷爷因为卖弄了才学而得意:“你们还得谢谢妹妹啊!,她不问我也不会讲。”

大家会然一笑,都来夸我,把我臊的红了脸快步跑出家去找朋友玩,呆不住了原来我也怕人家的夸奖啊!。

初八,村里有手艺的男人后生都出门,热闹的气氛淡了一点下来。

上八日鞭炮一放,年就算过去了。

大家出田畈的出田畈,菜篮背背割草的割草,出粪出尿都可以,都忙起自留地,空旷的一月的土地又开始繁忙起来。

队里要过月半十五再出工,大家还都没有玩过瘾。

今年爸爸妈妈都报了手艺不出工,爸爸报了石匠,妈妈报了裁缝。

村里人说闲话的也有,不过我们家不与理会他们的酸言酸语,埋头做自己的活。

爸爸十一下福建跑了一趟,去趟趟行情。

妈妈去厂里看开工了没有,厂里还没有。

闲着跑廿三里,跟大家约好一,四,七去摆摊。

爸爸刚好赶在十五元宵节回来,一家人都很高兴。

正月半,包麦角,做汤圆。

手工擀的麦角皮劲道,荷叶塘里自己挖的莲藕搁鲜鲜的猪肉抄的香碰碰。

拔几个地里的大萝卜洗净用萝卜刨子推成丝开水抄抄加肉炒熟,两种馅两样吃食都做得。

藕馅麦角,萝卜馅麦角。

妈妈烤的两面金黄,一烤好,趁热叫我院里跟要好的人家都去送几个。

家家也都回我几个麦角叫我端回家。

这真是邻舍碗对碗,亲眷担对担,有来有去。

自己磨的糯米粉加开水趁热揉成团,祖孙三代厨房做汤圆。

妈妈要我也学着做,两种馅,咸的萝卜,甜的红糖芝麻。

捧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吃的有滋有味,耳听爸爸的表扬:“妹妹聪明,汤圆都会包了。”

心里说不出的得意!

这真是十五的元宵甜又甜,幸福的家庭有奔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