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噬灵蚕 > 第六章 运气

噬灵蚕 第六章 运气

作者:沧海木木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8:54: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六章运气这《郭家刀》是青牛县郭家的传家武艺,只有嫡传弟子核心人员才能习得。此刀法共有一十五式,第一式横刀立马,第二式抽刀断水,第三式翻刀斩天。。。。。。最后一式叫万刀归一。刀法属于马下功夫,所以刀谱中还有一部叫《穿云步》的步法以配合刀法。《郭家刀》刀法配合《穿云步》练到极致就如一万把刀从四面八方汇集一起形成把数丈刀芒声势浩大斩出,威力无比!可惜郭家子弟至今无人练成,连郭家家主郭守金也只练到第十二式。而郭先生更没有学武天赋,堪堪练到第五式,如果有其大哥的功力也不至于客死异乡了。不知道当年郭家创出此刀法的祖先知道其后辈无人能练成此刀法会做如何感想,会不会能从棺材里爬出来破口大骂。

没有刀,刘畅就找了根木棍当刀,呼呼练起来。仅仅第一式刘畅就练了十天方才练成,施展自如。

在习练刀法的过程中,刘畅感觉到每一次挥刀都已一丝凉凉的气体从手心钻进胳膊,可以停下来却感觉不到了,很是奇怪。反复观察又什么都没有,就不再注意了。只是感觉右臂粗壮有力了不少,从第一式用了十天,第二式用了十天,第三式就用了八天,学习的时间逐渐缩短了。

山中无日月,就这样,刘畅每天除了学习郭家刀法、穿云步就是找野果猎野兔等食物,再就睡觉。过了二个半月,刘畅把郭家刀法练到了第十二式天刀破空,后三式怎么也练不下去了,不是摔倒就是用力不当,发不出刀势。不过《穿云步》倒是有所成,一纵能达五丈开外,一跃能跳二丈来高,刘畅挺满意。

想到《郭家刀》怎么都学不下去了,刘畅愁眉不展。他不知道就凭这十二式郭家刀就已经能荡平黑风寨,只道是连郭先生练了几十年的人都不是人家对手,自己才学习了不到三个月,去了还不是送死吗。

怎么办?一连几天,刘畅烦躁不安,又无事可做,刘畅把文道子的《永春决》拿出翻开看起来。

《永春决》确实是教人如何运气吐纳的功法。书中交代,修炼《永春决》必修具备灵根,否则练一辈子也一事无成。《永春决》**有十二层,每层都有十几张图画标明运气路线,并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前三层为炼气前期,三层至六层为炼气中期,七**层为后期,再往后就是圆满期了,进入十层后就可以筑基,寿命可达一百五十多岁,算正式进入修仙行列,可惜此书没有筑基后面的功法。书中还提到修炼《永春决》最好配以灵药食用效果最佳。所谓的灵药并不是刘畅上山采摘的山芹、山参等世俗界所产的药材,动辄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看的刘畅直伸舌头,上万年?那还不成精了,能抓住吗?

看到这里,刘畅来了兴趣,当天没有认真看,原来此“运气”非“运气当头”的“运气”,而是运行身体之气,也是练功。况且书里面还说道只要那什么筑基就能活一百五十多,那好好保养下不就能活个一百**了吗,就能把那骷髅送回去了,至于什么灵根不灵根的,能不能筑基,先练着再说。他也不知自己是否具有灵根。

刘畅下定决心后立刻按照《永春决》中功夫所述练习起来。

刘畅盘腿而坐,双手放到膝盖上,拇指和中指想捏,手心朝上,臀部略向后,腹部稍鼓起,胸部微前,然后微闭双目,舌抵上鄂,俯按照图画中所绘路线运起气来。图中所描述运气由丹田即肚脐下一寸五分处下行,循小腹,抵脐下四寸中极穴,经会阴,过谷道至尾闾,沿夹脊棘突中上行,达头顶百会穴,再下颜面,过喉,由胸腹正中线入丹田中为一小周天,并伴随着吐气吸气。

刘畅运气四个时辰,也没感觉到从丹田流出所谓的一股气流,反而右手臂又股细微的凉意顺着胳膊往丹田里钻。刘畅下了一跳,赶紧停止运气,不对啊,应该先从丹田开始啊,难道错了?又拿起书反复看了二遍,回想自己运气过程,没有错啊,还是别练了,先看看有什么反应,明天再说吧。翻身把斗篷盖在身上睡着了。

第二天刘畅起来,检查一番什么问题也没有,难道自己疑神疑鬼了?既然没事那就接着练吧,于是刘畅像昨天那样盘膝而坐,练起来。最终结果还是像昨日那样丹田毫无反应,右手的凉意似乎又进了一步。

日子一天天过去,知道第五天,丹田才产生一丝丝气流,往小腹涌去,只不过是一丝热热的感觉,跟右手的凉凉的完全不一样,刘畅又不敢继续练下去了,是不是走火入魔了?那可不得了!第六天等了一整天也没有任何不适的地方,感觉很好,精神反而旺盛了许多,睡的也香,饭量也大了,往常吃一只野兔就饱了,今天却吃了二只还没饱。

刘畅苦笑一下,学这《永春决》咋这么难啊,一惊一乍的,怪吓人的。又重新仔细详尽的检查一次,发现热的气走热的路线,凉的还是从胳膊往丹田进发,互相并不影响,没事!既然没事就不考虑那么多了,那就继续运气修炼吧。

修炼到第二十天,体内的热呼呼地气流像条小蛇一样,沿着脊柱往百会钻去,通过来百会、下颚、胸中向丹田冲去,离丹田也就一寸多远了,而那凉凉气流早已过了肩膀竟沿着腰部也直奔丹田而去,距离与热气相差无几。刘畅很兴奋,今天肯天能完成一个小周天,不知道这冷热气流汇在丹田会发生什么事。加把劲!刘畅期待着,集中精神催动着热乎乎的气流,凉凉的气流则一直是自己寻找经脉运行。

近了!近了!随着刘畅心里呐喊,热凉两条气流终于在丹田会师。“轰”如热油里浇了盆凉水,丹田迅速翻江倒海,乱成一片,刘畅脑海一片空白,噗的一口鲜血喷出,“怎么会这样?”这是刘畅晕倒前最后一个念头。

直到天黑,刘畅才悠悠转醒,盘身坐起,胸腹间还隐隐作痛。好在并无大碍,晕倒的一刹那,还以为自己要死了。犹豫下,刘畅还是按照小周天运行起来,惊奇的发现热呼呼地气流没有了,代替的全是凉凉的气流,运转起来非常舒服,这才发现自己已经突破一层了,进入炼气二层!身体皮肤上附着一层厚厚的污垢,弄得整个山洞臭烘烘的。刘畅赶紧跑了出去,到附近的溪水一个猛子扎了进去。在水中把衣服脱了下来,先洗了洗,凉到树上,又跑回水里狠劲搓身上的污垢。

嗯?右手一丈处有条二斤重的鱼,抓住它,晚饭就吃烤鱼了!等抓到鱼刘畅才反应过来刚才自己并没看见那条鱼,居然能知道那里有鱼,难道是突破的缘故?刘畅静静站在溪水中感觉着周围。的确,突破后听觉、视觉、感觉都有了长足的提高,原来能听清五丈开外的声音就不错了,现在甚至能听到三十丈外一棵树上的鸟窝里的一窝幼鸟张着小嘴要食吃,五百丈开外的东西也能看的清清楚楚,最重要的是感觉,闭上眼睛,能清楚的知道三丈外十几只蚂蚁正在围着一只蚂蚱进攻,但做多能感觉到五丈左右,超出五丈就模糊了。刘畅非常兴奋,在空地上连翻了几个跟头,穿上衣服跑回山洞。日后,当看到《王昌游记》才知这种“感觉”就是修出了灵识。

山洞里还残留着污垢的臭味,刘畅却不在乎,就有兴冲冲接着修炼下去。

二十天达到炼气一层,这种修炼速度在许多大门排中都属于遥遥领先的人物了,一般人进入一层只不过从体内排出一点污垢,而刘畅却排出厚厚的一层,这跟凉凉的气流有很大的关系。人体产生的热气流,是人肉身凡体所聚集生成的,后天的灵气体,对人体的改造是有限的。然而刘畅体内的凉凉的气流是自然的能量,是天然的灵气汇集形成的灵力,通过噬灵蚕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吸收输送进来的,洗髓伐毛效果天壤之别,这也就预示着刘畅会在修仙这条路上比别人走得更远、更高。

灵气在体内聚集到一起,凝聚成灵力,是催动法器、灵器、法宝的力量之根本,也是施展法术的源泉。灵力越强大,催动法器等威力越大,法术也越厉害。每个人体质不一样,身体蕴含灵气多少也不一样,像刘畅被噬灵蚕改造后的身体蕴含灵气要超出一般同阶修士两成左右,日后随着修为的增加,效果会更加明显。

转眼又过了一年半,刘畅已经修炼到炼气六层,马上就能突破进入炼气后期了。在突破练了四层的时候居然能做到内视,所谓内视就是能清楚的感受到自己的五脏六腑、经脉血流、丹田。在丹田中发现一个奇怪的东西,像一个小小的蚕虫,着实紧张了一番。后来发现这小玩意没什么异动,仿佛感觉到刘畅在观察它,小脑袋还动了动,像是跟刘畅打招呼。

刘畅看着小蚕虫,竟然有血脉相连的感觉,似乎那小蚕虫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生死与共。后来当刘畅修炼有成才知道,那蚕已经滴血认主了,是自己的灵宠,虫和人的生命已经紧紧连在一起了,主人死,灵宠也亡,但灵宠死了,主人只是大伤元气,没有生命危险。

而今刘畅已经快要十四岁了,个子长高了一头,达到六尺一二,由于常年呆在洞里和修炼的缘故,皮肤显得白净如玉,单眼皮,但双眼深邃有神。在修炼到炼气三层时候,刘畅把郭家刀第十三式练成,炼气四层学会了第十四式,当达到炼气五层后,水到渠成的习成第十五式万刀归一。正如刀谱中所述,月光下如千万条枯枝最终合称一棍呼啸而出,声势惊人。《永春决》乃修仙之法门,配合这世俗的刀法乃轻而易举。

虽然修炼越往后越难,需要的灵力越多,但刘畅有噬灵蚕的协助进步神速,在此过程噬灵蚕也长大不少,变成绿豆粒大小,安稳的趴在刘畅的丹田中。

自从达到炼气六层,听力达到二百丈,视觉达到一千五百丈,感觉能到达五十丈的时候,刘畅就觉得在练功时有被窥视的感觉,环顾洞穴,什么也没有,只有那堆骷髅还在山洞里放着。刘畅没有把他埋掉,想着是要把这堆骷髅送到兹圭国六阳宗去,毕竟是通过这骷髅才走上修仙之路,也算是刘畅修仙的领路人,怎么也要完成他的遗愿。但他没有看到的是,当他转回头去,那具骷髅头空洞眼眶中忽的闪过一道红芒,充满贪婪、渴望,垂涎欲滴。

从《王昌游记》得知,在炼气后期才能修出神识,之前都叫灵识,神识是元神衍生而出,不用眼睛就能感觉周围一切事物,不过每个人的神识是有限的,不能使用过度,消耗神识严重的后果是神识受损,极难恢复,所以一般修士是不会轻易使用神识。而灵识也是类似于神识,只不过距离、清晰度、真实度要远远低于神识。

过了几天,刘畅感觉被窥视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如芒被刺,心绪不宁,用灵识扫描一遍,毫无发现。“不行,得离开这里,先去报仇,然后把骸骨想办法送回去。”刘畅自言自语着,就去收拾东西。刘畅把斗篷放地上当包袱,把小刀、火折子、《郭家刀》刀谱,《永春决》、《王昌游记》都放到斗篷上,最后把小册子放到最上面,系上包袱时又翻开看了一眼,突然一怔,慢慢把包袱跨在背上,在胸前系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