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看你不顺眼 > 第58章 元春省亲皇帝抄家

看你不顺眼 第58章 元春省亲皇帝抄家

作者:慕容红苓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9:46: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贾府这里不高兴了一场,林家也不怎么受影响,林如海高高兴兴地带着女儿回家过年去了,上皇说了,让黛玉过了元宵再回去!

但是贾家众人都是不高兴了几日,贾母觉得林如海不识好歹,贾政觉得宝玉过于不争气,让他在妹夫面前没了脸,而王夫人的情绪最为纠葛,一边儿高兴宝玉不用去林家和黛玉有了联系,可又觉得林如海有眼不识金镶玉,自己的宝玉是何等样人物,等以后出人头地了看她怎么笑话林家。

不过不管情绪到底怎么个复杂,看着眼下要过年了,祭祖了,这才压下了这一腔的心事。

康熙兴致勃勃地看着别人忙乱,过年时皇帝比平日里还忙,不过现下么,自己看着别人忙,他更高兴了。自己只要祭祖的时候出现就是了,而且有皇帝在,他也不是主祭之人,更是乐得清闲了。

黛玉放回家去跟着她老子去过年了,虽然稍有些孤单,但是他还是能自己找到些子乐趣的。

找了会西洋画法的女画师,每日里去长春宫画下两个“无齿小儿”的行状,在慈和宫找了个屋子,装裱了都挂起来,自赏自乐。

再就是他趁着年前打发了太后娘娘去了十四阿哥府里。当然,理由一定是高大上的,完完全全地体现出了老圣人和太后娘娘爱护关心十四阿哥的一片心。不过知情的人都露出了嘲讽的表情。

“这位太后娘娘自作自受了吧!该!”这是皇后的念头。听的乌苏嬷嬷说太后娘娘的人趁着她生产时想动手脚,却被上皇的人直接拿住了。皇上也气了个半死,她就忍不住的害怕和愤恨。这下,这口恶气总算是出了。

十四阿哥是皇子,不能折腾他,可乌雅家根基却不深,让承恩公府在低下悄悄给他们使使绊子,下下黑脚什么的总成吧!总是要出了这口恶气才是,她如今手段宽和了,为的是给自己的一双儿女积德,可并不是为了让人白白算计不还手的。

记得这位太后娘娘看着康熙拿出她谋害皇后的证据时,脸色好看的紧。知道这些后宫*的不能放在明面上处理,他早早就打发了宫人,整个慈宁宫内室也只就他二人。不过皇帝在外室偷听没偷听的他就不管了,他只要通知到了就行了。

随后,那位太后娘娘也是个硬气的,承认自己不喜欢老四,就看不上他成日里一副感念佟佳氏的做派,自己才是他的亲额娘。

她在这深宫的倾轧中生下了他,她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厉害的不是。这深宫哪里又能有那么简单呢?吃了多少的苦头,受了多少的恶气,才生下了他。

只3天就被佟佳氏那个女人抱走了,她在月子里差点哭瞎了眼,可佟佳氏也是个没福的,才四五年的光景就死了,她兴致勃勃地为老四准备了住所,准备了他爱吃的吃食,忠心伺候的下人,心心念念地想着儿子终于回到自己身边了。

可惜,看着一脸淡漠的老四,常常在她面前发呆的老四,半夜偷哭着喊“额娘”,她所有的力气都被抽去了……再以后,她就越发地看不上老四了,而不被亲额娘记挂的老四却是越发想念着佟佳氏了。所以,母子俩因着这一时的偏差,竟走到了这个地步。

康熙听完了这整个的故事,却不知道该去怪谁,只能叹一声,“清朝这奇葩的规矩”心里默念了这几句。便也没了跟太后娘娘计较的心思了。

只是告诉她,以后去十四府上吧,能少进宫就别进来了。省的大家都不好看。

太后娘娘也知道自己这下是没翻身的机会了,再说能去小儿子府上也是皇上开恩了,欢欢喜喜地收拾了体己,带着几位伺候的宫人老嬷嬷地走了。

她走的那天,路过雍正时,轻轻说了句,

“当年,我也曾期待过你的降世的。”

雍正顿时放下了心中大部分的怨恨,到底意难平。只是,造化弄人,再也没机会了,他们谁也没机会回到过去弥补这份遗憾了……

宫里热热闹闹地过年,宫外热热闹闹地省亲,在清朝的这几年里,康熙只觉得这过年就一个字儿,累!

大年初五,举办完了家宴,虽都是儿子,没一个女眷,也没宗室之人,只康熙的儿子们在一起毫无节制地醉了一场,算是给几位即将离开的兄弟们送行了。皇帝开笔后他们就要准备出发的一切事宜了。或许忙忙碌碌的也就顾不上其他了。所以雍正就做主举办了个小型家宴。

一眨眼儿地,就到了元宵这日,想起来红楼里元春省亲时的光景儿,他带着十六阿哥偷偷地出了宫,去了林如海府上。让人抱着黛玉去看灯了。

至于宫里的灯会也好,宴席也罢,不是还有皇帝么?雍正也算是看明白了自己的这位父皇,如今他老人家只要看着别人比他忙,比他倒霉就高兴了。

哪里还会管什么朝政,后宫的。不过他也暗暗高兴,父皇自放权后他总算能拨动朝堂上那些老狐狸了。等着吧,宫妃省亲后就是和那些勋贵清算之日了。

难不成自己信佛,就要变成佛爷了不成了?再说佛家不也要怒目金刚?如今自己收敛了性子,都只当自己好性儿,是吧?让他们再领教一下当年那个“铁面王爷”的风采还不知道自己的斤两了。

看着勋贵们欠的国库银子,还上了可不就有五成了,再听着这些日子粘杆儿跟他报告的宫妃省亲的奢靡,越发生气了……

不急不急,就快了……

这厢林如海看着鱼龙白服的上皇和十六夜,再看着眼里只当没自己这个人,直接去内院去抱黛玉的宫嬷嬷,虽然心里有些担忧上皇的安危,不过也只能仰头叹息一番,认命地让管家挑了几个护院家丁地,换上了便服,跟着贵人们一起出门了。

看着大街上熙熙攘攘地人群,花里胡俏地各色花灯,成千过百的种种灯谜,康熙一手牵着黛玉,边走边和黛玉嘀嘀咕咕,鉴赏了一番这民间的热闹。

黛玉哪里见过这些盛景,眼睛都快不够用了。走马灯,兔子灯,莲花灯,不过她最喜欢的还是刚刚老圣人送她的那只,一个大胖娃娃抱着咬了一口的汤圆儿,直乐!那元宵里的黑芝麻还流出了几滴,让人看着就觉得想吃。

再看看外面的这些等,好看是好看,却没几个能比得上自己手里的这只有意趣儿,顿时心中美极了。

又走了半个时辰,上皇年纪大了,黛玉年纪又小,走不动了。十六阿哥这个半大的小子只能跑动了。带着人去收拾他们早先订下的酒楼了,林如海在后面默默擦了一下头上的虚汗,真是人挤人的,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看,好玩的。

后来,几人在京城最大的“太白楼”的包厢里坐了下来,看着上皇让人吩咐买的各种路边的小吃食,林如海咬着牙梆子忍下了要劝说的话语,因为那一老一小,外加一个十六阿哥,已经开吃了,不亦乐乎的样子真是让人不忍直视。

皇上啊,我替你委屈啊,宫里是能吃的饱的吧!

这里其乐融融,贾府那里也是一番折腾,从早上起来,用过了早饭后,大家都盛装打扮起来了,男人们、诰命们穿起了朝服,其他人也都穿的繁复丽景的,总之贾家弥漫着一股子喜气洋洋的味儿。

可是,从早上等到中午,也没见贤德妃的车架,只能让人去打听宫里的消息,等着差不多晚上才能出宫,支撑大家的那股子劲儿都有些散了。

邢夫人不高兴了,一大早这么折腾,累死了,却也不敢在贾母面前放肆,借着更衣的借口,去了后面休息去了。就算没别的事儿,吃口热茶,歇歇脚也是好的呀!

王熙凤又带着人检查了各色器具,摆件儿的,这才出了园子,施施然地带着平儿去了前面儿。

伺候着老太太、太太的用过了简便的午饭,她刚吃了一口热茶,想着稍微眯一会子,结果衣服还没换呢,就又要小苏拉上门了,叹口气,没法子,也只能硬撑着去了。复又想着,虽累,可也是自己展才的好时机。

一直到了晚上,才听了静街的声音,大家急忙按照品级大小,站好了,迎接娘娘的驾临。

然后贤德妃就开启了她的回家之旅。煊煊赫赫,五光十色,灿烂极致的大观园也登上了舞台……

二更时,恭送走了贤德妃,大家心里虽美,但是身上经过昨儿的那一番折腾,都有些不得劲儿,都厌厌的,只好在屋子里歇息。

只王熙凤强撑着收拾大观园里的各色贵重摆件了之类的,再加上昨儿省亲时的后续也要处理,还要给阖府上下,大小主子,爷们姑娘的,请太医,问问药,忙了个仰倒。

第三日,贾家又开了宴席,请了亲朋好友,官场盟友,左邻右舍的来家里吃了酒席,也算是庆祝,也算是答谢大家对元妃的支持。

贾母早早地派人去请黛玉和林如海,结果黛玉进宫了,林如海要上朝,林家没去参加贤德妃省亲就已经让贾母不高兴了,不过她也没胆子跟上皇要人,现在林如海又不来贾家,这不是打脸是什么

让人知道了这是跟贾家生分了不是,她绝不会让林如海跟贾家划清界限的,于是贾琏带着宝玉傍晚时分带着一大车子的礼物去了林府……

十六这日,上皇一大早就让人去了林家,接回了黛玉,二人组又成立了。黛玉去给宫里的各位主子请安见礼去了,不过因为身上有孝,怕冲撞了,也不狠进去,只在外面行个礼也就是了。

皇后娘娘一直记挂着小黛玉,让她先去别的宫殿,最后来长春宫,让她进去陪她说说话儿,再看看小阿哥,小格格的。

黛玉是知道皇后娘娘的一片心,可更记着自己身上有孝,小孩子眼睛干净,更怕冲撞了,依着礼再长春宫外行了礼,送上她给龙凤胎求的护身符,便回了慈和宫。

省亲之事一直进行到了这年的二十三。好容易年完了,可是还是不能动这些蛀虫,皇帝有些等不及了,可是上皇说了,再过几日就二月二了。过了龙抬头皇帝要干什么都行。于是他只好去默念了一番“金刚经”。

二月初五这日,新进的御史贾雨村在大朝会上折子弹劾江宁织造李煦,总共拟了二十条罪状,包括“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拖欠内务府买人参的钱”,“纵奴行凶”等大大小小的罪名。

不过,康熙虽然因着曹雪芹的关系,早早地摘出来了曹家,曹顒罢职,家产也是一半儿充公,一半儿收回国库,不过贾雨村依旧牵扯上了李家的姻亲——曹家。

皇帝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哗然的朝堂,清咳了一声,大家立即噤声。现下,上皇的阿哥们只剩下十三、十六、十七几个还在朝堂上,这些人都是妥妥当当地当今死忠。

没了老对头的掣肘,皇帝直接让刑部,大理寺几个部门成立专门的理事衙门,清查李家。

当然李家的罪名和证据早早地就被皇帝捏在手里,现下只不过是把他们抛出来罢了。

短短五日,李家的罪状就证据确凿地呈上了皇帝的案头。于是,皇帝旨意,李家查抄,李煦押解进京。除了李煦的母亲,文老太君外,其他李家的家眷都重入内务府当差。他家的奴才也是先抄家后就地发卖。

李煦那位年近八旬的文老太君早就看不惯儿子的奢靡,可是儿子不听她的,她也没法子,只能吃斋念佛,希翼佛祖保佑李家,却不想,李家还是坐下了这等抄家灭族的罪事儿。

她没法子了,只好把自己的体己嫁妆几十万两都交给了皇帝,还上李家的一部分欠款,希望皇帝能看在自己的这一片忠心上,开恩李家。

而老太君硬撑着老迈的身躯,带着李家的大小主子们上了回京的船只。两个月后,李煦押解进京。李家人也进了京,不过唯有老太君带着几个老仆留在了通州的祖宅里。

其他的大小主子,爷们,夫人小姐的都被送进了内务府的皇庄上,等待他们的肯定不会是锦衣玉食的日子了。像贾家那样一只茄子要十几只鸡来配的日子再也没有了。

在刑部,还没上邢,单独关押的他对自己的罪证供认不讳。只祈求皇帝看着李家几辈人江南尽忠的份上放过他的幼子弱女。

皇帝看着李煦的认罪态度还是很端正的,再加上老迈的文老太君和她的快一百万两的私库,心里一高兴,带着折子去了慈和宫,征求一下老圣人的意见。

“皇帝啊,我想着,李家人虽该死,可罪不及子女。15以下的孩子就让文老太君带回去教养吧。也算是给李家留一条后路。

其他的你看着办,朕不管。过几天你让皇后娘娘派人去通州看看文老太君,老太太是有春秋的人了,朕怕他撑不下来。带个御医过去,带些药材吃食的,调养□子。”

于是,再半月后,江南抖三抖的李佛发配宁古塔,家产充公,15以上的女眷子女重入内务府当差。

这样的处罚并不重,朝堂上下都感念皇帝的仁慈,不过老狐狸们从皇帝成立专门的处事衙门就知道这怕是才开始吧!有些子人家还是早早地划清界限为妙,省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牵扯上了。

李家的事儿刚了,文氏老太君就派人来了贾家,索要他们前几年寄存在贾家的十万两银子。这是世交们的常态,偶然有大笔的采买之类的,带着大笔的银钱不安全,所以每年都往故交老亲家寄存些银子,以后取用也方便不是。

而贾家寄存的银子早在他们给元春建大观园时就拿走了,去买什么尼姑戏子的了。

面对李家老嬷嬷的话语,王熙凤愣住了,什么李家的钱,她是丁点儿不清楚,她陪着这位老嬷嬷闲磕牙,让平儿去问太太了。

而王夫人是知道这笔钱的,不过贾母大头,她小头都装在了私库罢了。前几日她还想着李家倒了,这钱就变成自己的了。没想到还有人来要。不得已,只好去荣庆堂请示贾母。

听说了是文老太君派人来的,贾母二话不说,让鸳鸯拿了锁,开了私库,拿出了7万两交给了王夫人,让她还给李家。

结果王夫人虽诧异贾母的慷慨,但也没多想,拿出了2万两,让人拿着5万两交给了王熙凤,王熙凤又让平儿拿出了1万两,交给了那老嬷嬷4万两。

老嬷嬷虽然不高兴,但是能拿回这些已经不错了。这些钱俭省着用,也够支撑好些年的了。

好几家都昧下了这钱,贾家能还4万两已经很好了。于是想通了老嬷嬷带着银票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好吧,昨晚太困。直接存才存稿箱,忘记设置发表时间了。刚起来看着存稿箱里的稿子。一脸郁闷。见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