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正文 第107章 纵论未来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正文 第107章 纵论未来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愧是政府高级部门主管计划的处长,老梁这几句话,包涵的信息量极大,关云天何等聪明,还有他周围的管理团队成员,都是见多识广,一点就透的人。

魏处长在一旁插话道:“关总,你刚才说的政府职能部门限制,还是指上回的原油进口指标吧?”

“不不不,魏处长,你想哪儿去了!上次的原油进口指标在你和梁处长的支持下,为我们解决得很好!你是不知道呀,自从咱们俩从京城回来以后,我接连被企业的环保、安监和消防整改弄得头晕脑胀,精疲力尽,到现在还没完事儿呢。”关云天连忙解释。

“嗯,企业的这方面情况我略知一二,这些事都很棘手,急不得,拖不得,花钱不少,投入产出完全不成比例,遇到不好说话的监管人员,还要低声下气,好像跟罪人似的。”

“梁处长太理解企业的难处了!你说的很对,在某些监管人员面前,我们做企业的好像是下等人,是奴仆,是罪人,很多情况下,企业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关云天道。

魏处长觉得不可思议,“关总,想不到你这么大的企业老板,还要忍受这些屈辱,做企业真是不容易啊!”

“魏处长,我说的是个别现象,而且小企业居多,我们这么大的企业,情况稍微好一些,再说,通过花钱攻关,即使遇到态度蛮横的监管人员,也会给我们一点面子,毕竟,钱没有白花的,再说,我主要跟监管部门的负责人打交道,彼此的尊重还是有的。”关云天解释道。

“那些棘手事忙得怎么样了?那天给你打电话,我就怕耽误你们的工作。”魏处长道。

“一点也不耽误,通过近几个月的努力,到现在为止,企业能解决的问题,已经基本完善了,超出企业能力范围的问题,我们只能等待上级监管机构的指示,那就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了。”

“关总,这回你们可以高枕无忧了。”老梁道。

“梁处长,别看我们在环保治理、安全生产和消防设施等方面投入了两三亿资金,也只是暂时告一段落,哪敢高枕无忧啊!据我从环保部门了解到的情况,随着政策的进一步严格,环保标准只能一步步提高,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传统产业就是这样,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离不开,但环境影响也不可忽视。”

“梁处长,以你的视角,你认为新经济不存在这方面问题吗?”关云天问道。

“不能说绝对不存在,就像你说的,只要有人类活动,就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影响,但通常情况下,新经济在这方面要轻微得多。”梁处长道。

“还有你说的资本经营,我觉得对企业的未来一定会产生影响。梁处长,这方面请你多赐教。”

“赐教不敢当,所谓资本经营,说白了就是利用你的资金进行投资挣钱,但前提是企业得有钱。其实,不管新经济也好,资本经营也罢,这都是酒桌上的谈资,我也只是略知皮毛,权当是抛砖引玉吧,也许你的管理团队成员,如海归MBA叶总,还有当过央企财务老总的丁总,以及其他几位高管,都是某方面的行家呢。”

“梁处长站得高,看得远,我们不敢跟你相提并论。”几位高管异口同声地说。

见此情景,关云天举起酒杯,邀请大家同饮,“好吧,咱们共同敬两位处长。”

这顿饭喝酒不多,但话说的不少,纵论未来,包含了大量信息,这对进一步开启关云天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思路,不无裨益。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关云天来到昌源酒店迎宾大厅,他手里提着三只精美纸袋,这是昨天下午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在百货大楼购买的三只劳力士表,连开车的司机也有份。

关云天在休息区等待,八点二十左右,魏处长等三人从电梯口出来,“关总,你怎么来了?”

“我来给你们送送行。”关云天从休息区走了过来。

“关总,你太客气了!”梁处长道。

老魏打过招呼后去总台结账,服务员告诉她,已经有人替他们付过账单了。

“关总,我们这算公出,单位可以报销。”

“魏处长,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如果你们需要发票,可以让服务员开给你。”关云天道。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住宿费我们可以自己解决。”老魏连忙解释,因为梁处长在场,她不可能既未付钱,又要发票。

三人来到门外,司机已经把车开到迎宾大厅门口,关云天跟两位处长一一话别,他们上车后,在关车门之前,关云天把三只袋子放进车里,“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请收下。”

“关总,这礼物我们不能收。”说着,老魏就要把袋子从车里拿出来。

“已经准备好的东西,你让我怎么处理?快收下吧,让人看见不好。”关云天又推了回去。

老魏征求道:“梁处长,你说呢。”

老梁见的世面更多,他对这样的事不以为然,“关总盛情,要不就收下吧。”

魏处长不再往外推,关云天帮着关上车门,司机按了一声喇叭,轿车驶离酒店。

回到办公室,关云天琢磨着梁处长昨晚上在酒桌上说的话,一个在他脑子里模糊了半年多的想法,又闪现出来。关云天给叶佳怡和丁祥谦打电话,问他们现在忙不忙,在得到否定答复后,他让两位高管来他办公室议事。

几分钟后,叶佳怡和老丁先后达到董事长办公室,他们分别在两张单人沙发上坐了下来。

“找你们来没有什么要紧事,只是想听听你们对昨晚老梁的那番高论有什么看法?还是那句话,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不要有丝毫顾忌。”关云天道。

叶佳怡求学于太平洋对岸的杜克大学,她在哪里生活了好几年,对新经济这个概念一点都不陌生,“新经济这个词,在我读书期间就接触过,按照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必然要过渡到新经济领域。”

“你认为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关云天问。

“对,传统产业大多属于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和高度的资源依存性,资金技术这一块问题不大,当劳动力短缺、资源减少、环境承载能力受限时,传统产业必然萎缩,新经济的兴起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关云天没想到叶佳怡对社会发展有如此高的见解,他认为叶佳怡对新经济的理解远在那位梁处长之上,一边听着叶佳怡的谈论,一边嘀咕,以前怎么没听见她就这方面问题吐露一个字?

也难怪,凡有自知之明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本来嘛,叶佳怡作为职业经理人和总经理,她只管执行董事会的决议,至于公司重大决策和发展规划,那是董事会的事,实际上就是关云天的事,尽管她也是董事会成员,但一般情况下,规划发展之类的大事,都来自于董事长的提议,董事会成员只参与讨论表决。

“在你看来,根据昌达集团目前的状况,你认为有没有必要往新经济转型呢?”

“这有点像招聘面试或毕业答辩呀!”叶佳怡打趣道。

“不,咱们这是畅所欲言地讨论问题,怎么想就怎么说。”

“这个要具体分析,毕竟昌达集团以传统产业,也就是传统经济起家,这是咱们熟悉的领域,而新经济又是另外一套模式,两者虽无天壤之别,但多少总是有些差异。”

“嗯,意思是这样,你最好说的稍微具体一些。”

“这么说吧,我觉得传统产业领域,那些行政成本低、符合政府提倡的产业政策和竞争不太充分的行业,可以继续坚守,反之,则应该抛弃。”叶佳怡道。

“如果咱们把公司的触角伸向新经济,你认为应该进入哪个领域?毕竟新经济也是包罗万象嘛。”关云天道。

“正因为新经济包罗万象,所以你这问题把我问住了,具体进入哪个领域,一时真不好说。其实所谓新经济,也不是多神秘,我觉得选项目也跟传统经济大同小异,应该也是看市场潜力、资源配置和投资效益吧?”

“我赞同叶总的观点,无论传统经济还是新经济,归结到一点,最终得有市场和效益,否则就是概念炒作。”坐在一旁的丁祥谦曾是一家央企的财务处长,他对类似问题也颇有见解。

“是啊,咱们不能光听别人吆喝的热闹,无论涉足哪个领域,都要慎重考察。另外,老梁关于资本市场的说法,以前咱们不曾考虑过这些问题。”关云天道。

“其实梁处长的说法并不新鲜,通俗地讲,就是把钱拿去投机,以钱生钱,往大了说,投资股票期货市场,说实话,民间那些高息借贷,也是一种以钱生钱的方式,只不过不那么正当合法罢了。”丁祥谦道。

“也就是说钱可以用做两种投资,一种是投资具体项目,做实业,另一种投到资本市场,但最后也要落实到具体项目呀!否则如何产生利润回报?”

“关总说的很对,所有资金要想产生投资效益,必然有具体项目做依托,如果没有实业根基,资本经营要想获得利润回报,除非是击鼓传花的先期参与者,只有庞氏骗局才能编织那样的美梦,不过一旦入局,再宏伟的大厦,早晚都会有坍塌的一天,这样的例子在中外都不少见。”

老丁曾经担任央企的财务处长,他对资本市场有相当的了解,资本经营这件事,他有丰富的经验。

纵论未来,关云天的目的不在于马上得出什么结论,他想通过听取有见地的观点,给自己脑子里那个由来已久的想法找到更加充分的证据支持。

......

过了将近一个月,大概是周三的上午,十点左右,关云天桌上的电话响了,他接起来一听,是个熟悉的声音,“关总你好!我是老梁。”对方自报家门。

“老梁?哦,你是梁处长吧?梁处长你好!”

“上次去公司拜访,感谢你们的盛情款待。”

“嗨,那不叫事,我们盼望你多来几次才好呢。”

“关总,还记得我跟你说起的资本经营吗?”

“记得,前几天我和同事们还讨论过你的建议呢。”

“今天打电话,主要想给你透露一件事。”

关云天顿时集中精力,“哦,什么事?”

“我有个同学在南方一家大公司,他们研发了一种新产品,极具市场潜力,目前正在吸纳社会资本加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