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135章 疑窦丛生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135章 疑窦丛生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关云天在电话里不置可否,答非所问,“梁处长对昌达集团公司的帮助,我们一定会铭记,有机会来我们省出差,请梁处长一定来公司指导工作。”

但老梁这个电话的重点不在这里,“有机会去你们省出差,一定前去昌达公司拜访。关总,你们投资入股一年了,觉得南方那家鸿源公司怎么样?”

“平时我对鸿源公司并未关注,据我们派去参加股东大会的代表回来说,保健品项目现在还处于一边建设一边生产的状态。我们这里的世面上还没见到那种产品,梁处长,你在京城市场上见到过鸿源公司的产品吗?”对方离不开这个话题,关云天再不接茬,好像有点失礼。

“这说明他们前期宣传力度不够,再就是产量还是太小,不过前景很好。关总,听说第一年的分红都下来了,现在他们正在增资扩股,昌达集团又有闲置资金,你们没打算追加投资吗?”老梁终于说出了他最想说的话。

“据我们的代表汇报,这个问题鸿源公司的高总也跟他提起过,毕竟追加投资不是一件小事,我们需要召开董事会讨论后才能决定。”

让关云天不解的是,身处京城的梁处长,怎么对远在南国的鸿源公司的事如此关心?那里虽然有他的同学陈经理,但这样明目张胆地为同学就职的企业站台宣传,不免让人心生疑窦。

“当然,任何决策都不要盲目做出,我只想提醒你,把资本投在鸿源公司,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多谢梁处长的好意,我们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

本来不想放在心上的一件事,老梁这一不厌其烦地提醒,让关云天不好置之不理,但上次往鸿源公司投资入股了一千万,从某种意义上说,完全是为了照顾老梁的面子,这次鸿源公司增资扩股,老梁又来提醒,在鸿源公司情况不是非常明朗的条件下,关云天的决定会慎之又慎。

正在这时,总经理叶佳怡来找关云天商量工作,“你来的正好,有件事正想跟你商量。”

“嗬,那就先说你的事。”叶佳怡在一把椅子上坐了下来。

“老丁去鸿源公司参加股东大会,还带回来二百万年终红利。”关云天道。

“好事儿啊!投资一千万,当年就获利二百万,这收益够高!说明这笔投资做对了。”叶佳怡道。

“你先不要急于做出判断,对方让咱们追加投资,刚才京城的老梁来电话也提起这件事,你觉得怎么样?”

“追加投资?凭什么?就凭这二百万红利?”叶佳怡不解地看着关云天。

“还没决定呢,不是跟你商量嘛。”

“咱们不能被二百万红利迷住了眼睛,我的观点是,能不能追加投资,要对多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能最终决定。上次投入那一千万,说实话人情的成分很重,这一点咱们都很清楚,追加投资,还要考虑人情因素吗?咱们投资入股那个保健品项目,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既然董事长专门找自己商量,叶佳怡就得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听老丁说,保健品项目还在一边建设一边生产,据说现在的产量还没达到设计规模的四分之一。”

“这不就是问题所在吗?就那么一个普普通通的项目,在以‘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效益’著称的特区,都过去一年了,还在边建设边生产,他们的时间观念呢?另外,既然没有全部建成投产,哪来的效益?二百万的分红又该从何说起?我觉得这些情况都值得怀疑?”叶佳怡道。

“我也觉得这二百万分红是个陷阱或诱饵,目的就是吸引咱们再次往里投资。”关云天道。

“我不是对这家鸿源公司有偏见,也不是给这件事随便定性,但国外的庞氏骗局和国内的接鼓传花游戏,都是让早期的投资者品尝到足够的甜头,否则,怎么让你继续往里投资?如何对那些正在观望的潜在投资人产生吸引力?”

“这二百万红利的确蹊跷,可面对京城梁处长的一再提醒,咱们该编个什么理由拒绝呢?”

“说到这里,我还有个疑问,鸿源公司说他们的产品已经上市,上次集资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为产品做广告宣传,可一年过去了,在任何媒体上也没见到鸿源公司的产品广告,就这么一种状况,当初入股的一千万,一年之内就能分得二百万红利,怎么解释我也觉得有点天方夜谭!”

“是啊,这种反常现象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鸿源公司可以暂时不去管他,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找个合理的借口,拒绝京城那位梁处长。”关云天为难地说。

“如果对方不再提及,咱们就不要主动跟他谈论这件事,要是他什么时候打电话再跟你提起鸿源公司的增资扩股,你就说昌达集团正在筹建新项目,闲置资金都被占用了,这不就是个很合理的借口吗?这些行政官员,就知道打招呼,到处牵线搭桥,出了问题他们却不管了,就像县计委那位郭副主任,为他朋友的贷款出面说情,后来出现贷款违约,他连人影都见不到。说到这里,昌源中介公司那笔违约贷款总算收回来了吧?”

自从出现了精美公司那笔违约贷款,关云天一直把精力放在追讨贷款的事情上,别看就在同一层楼办公,因为前段时间集团公司运行平稳,他跟总经理叶佳怡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在一起讨论工作了。

“嗨,费了好一番功夫,又送了礼,总算迫使作为保人的兴隆橡胶制品公司归还了贷款本金。刚一消停,到任不久的银监局长又来昌源中介公司检查工作,还拿走了营业执照,并下达了罚款三十万的处罚通知。”关云天两手一摊,很是无奈的样子。

“这就是在内地做企业老板的无奈,你得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来处理这些跟企业管理无关的琐事,幸好三十万也不算多,交了罚款也就完事了吧?”

“三十万对昌达集团公司确实不算啥,但今天罚了三十万,谁知道明天罚多少呢?后天又是哪个职能部门找上门来挑毛病?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要找个罚款理由还不轻而易举?关键是不能惯出有些人的毛!昌达集团历来守法经营,想来这里找便宜,哪有那么容易?”关云天愤然说道。

“那你怎么办?银监局的罚款通知都下达了,你不可能让他更改决定吧?”

“凭什么呀?监管部门自己都承认,昌源中介公司的每笔业务不存在原则错误,最多就是具体操作不够规范,仅凭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要罚款三十万,那也太冤枉了!”

“但你硬抗也不是办法,毕竟人家代表一级行政监管部门,如果不接受罚款,接下来可能会面临更重的处罚。”

“哼,谁也别想一手遮天!就在前两天晚上,我请县里主管工业经济的副县长,通过县府金融办主任,约请银监局长吃饭,就在饭局上,当场就把问题解决了。”说到这里,关云天为自己的行为颇感得意。

“怎么,最后的结果是不罚款还是少罚款了?”

“当时啥也没说,第二天银监局长通知老常把营业执照取了回来,一分罚款没交。”

“嗯,在这种环境下做企业,没有一定的政府人脉还真是处处被动。”叶佳怡作为职业经理人,她深知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

“中介平台这两件事总算有惊无险地处理完了,还没来得及跟你通报,老丁便从南方的鸿源公司带回来增资扩股的消息,京城的老梁又来趁机提醒。这一年左右,正事没干多少,主要精力都在围绕投资融资打转,我都觉得有点腻了。”关云天道。

“这种现象在发达经济体早就出现了,所谓资本的脱实向虚,基本就是这个意思,把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中转移出去,搞资本运营,好处是挣钱快,也比较省事,坏处是面临一定的风险。”

“以你之见,资本运营的业务今后还要不要继续做下去?”

“在发达经济体,实体企业一般不做资本运营,而是专心把实业做好做精,不断开发新产品。像鸿源公司那种新项目,都是专门的投资银行或风险投资公司去做,别的实体企业即使资本再雄厚,也不会去参与。但内地情况特殊,实体企业兼做资本运营的不在少数,我的观点是入乡随俗,只要风险可控,不牵涉太多精力,资本运营还可以继续做,但规模要适度。”以叶佳怡的教育背景和见识,她对这个问题有独到见解。

“脱实向虚,这个词用得好,咱们这一年多所做的事情没有一样跟昌达集团的实体经济有关,先是投资入股南方的鸿源公司,接着又搭建自己的资本运营平台,这样的经营方式在收益上也许还不错,我觉得长期效果还有待观察。”关云天本身就是做实业出身,他对资本运营的游戏其实并不感兴趣,若非外界条件驱使,昌达集团断然不会涉足这一领域。

“这下不用那么操心了,昌源中介公司那一块,只要老常控制住风险就可以了,至于南方那个鸿源公司的增资扩股请求,需要继续观察,如果京城的梁处长再次催问,你就以筹建新项目为由,顺理成章地将其拒之门外。”叶佳怡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