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147章 逼到墙角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147章 逼到墙角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然关云天是全市屈指可数的大企业老板,在别人眼里也许是个非同一般的人物,但在关成光跟杨文瑞看来,他毕竟是他们中小学时代的同学,跟他计较,关云天也许不会很在意。

单从经济利益考虑,关云天真的不会在乎多给关成光和杨文瑞一些额外补偿,但承包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对待跟法律有关的问题,关云天历来有敬畏之心,既然双方形成了协议,就得相互遵守,不如此,协议的严肃性何在?跟其他村民如何交代?这都是关云天非常在意的问题,关成光和杨文瑞想在这里找便宜,或者以此要挟,这两位老同学怕是找错了对象。

“云天,听你这意思,这件事已经没得商量了?”关成光道。

“要商量你们应该早点提出来,其他一万多家农户都办完了承包交接,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商量,你们这不是故意给我出难题吗?”

“你要这么说,看来咱们之间就很难达成协议了,大不了你告我们违反承包协议,那能构成什么罪名吗?”

关云天真的被激怒了,但他转念一想,跟这样的人不值得生气,于是朝关成光和杨文瑞投去轻蔑地一笑,“你们这两位老同学,这是要逼得我跟你们撕破脸皮呀!没错,即使单方面撕毁承包协议,法律也不能治你们什么罪,但你们把问题想的也太简单了!我有必要告你们吗?因为根本不值得为你们费那个精力!但要想清楚,你们两家的山地不是孤立的吧?四周都是昌达集团承包的山地,我们的种植项目正式展开后,肯定要修道路建护栏,把你们围在中间,你们想过如何进出吗?”

“你也不能不让我们进出呀!”关成光红着脖子,看来有些着急了。

“道路修在昌达集团承包的土地上,为什么就必须让你们进出呢?咱们不是相互都不给面子吗?”关云天没好气地说。

这一招将对方逼到墙角,双方的交谈陷入僵局,尽管关成光跟杨文瑞已经没有说辞,但这二人并未退却。

坐在一旁观战的杨支书和关村长见势不妙,想出面调解,“成光和文瑞,你们两个能听我们一句劝告吗?”

关成光没有说话,杨文瑞道:“有什么话,两位领导说来听听。”

杨支书道:“首先,你们跟关总既是一个村的,又是中小学期间的同学,按理说不应该把关系搞得这么僵。另外,承包协议都签了,现在要想退出,于情于理说不过去。第三,即使不承包给昌达集团,你们的山地被包围在中间,将来进出也不方便,如果人家跟你们较真,禁止外人通行,你们两家的山地就得废成荒山。基于这几方面的原因,我劝你们正视现实,三思而行。”

“难道那么大的昌达集团,就该无视我们这些村民的利益吗?”关成光很不服气地说。

“什么利益呀?多大的利益?不就是你那点草药吗?你知道究竟能值多少钱?将来项目铺开后,如果昌达集团聘用你们干活,每年又能挣多少钱?你俩是关杨村有知识的人,这些账你们算过吗?”关村长提示道。

“村长,你说的是如果,要是反过来问,如果人家不聘用我们干活呢?谁来保证我们的收入?”关成光反问道。

听见这话,关云天直了直腰,朝关成光问道:“怎么,难道还要先跟你签协议?乡里的领导不是说的很清楚吗?项目正式展开后,昌达集团只委派行政和技术管理人员,具体干活的,全部从当地村里招聘。”

关成光考虑了几分钟,“云天,你要是能保证将来一定聘用我们的话,我们可以做出让步。”

“爷们,这种事不归我管,昌达集团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招聘员工,另外,不要以为是我同意招聘的人,就跟进了保险箱似的,告诉你吧,昌达集团是民营企业,从上到下没有一个铁饭碗,不过只要兢兢业业工作,我们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别说这两个斤斤计较的老同学,就连关云天的亲姐夫,他也不会做出什么保证,否则,将来的现场管理得多乱套?

杨支书插话道:“我觉得成光跟文瑞用不着担心将来的事,项目一旦开始动工,昌达集团肯定要从村里招人干活,就算没有关总的亲自保证,凭你们两个的文化程度和聪明才智,即使只招两个人,也非你们莫属!”

“哪能才招两个人呀!一般情况下,我估计平均每家就要招一个人,要是赶上活多,还要增加人手。”关云天道。

“所以,你们两个不要担心收入问题,即使因为自家山地里的东西没被评估作价,而在承包过程中损失了一点利益,跟将来上班所得的经济收入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就凭你们两个这聪明劲,上班后当个班组长之类的角色也有可能。”关村长也在一旁帮腔。

关云天对两位村干部的话不置可否,而是说:“昌达集团有非常规范的用人机制,绝对不凭关系,完全遵循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谁有本事就亮出来,公司人力资源部会及时发现并予以重用。这个项目虽然跟工业生产有所不同,但选人用人原则是完全一样的。”

“你们两位听见了吗?只要跟昌达集团真诚合作,将来不仅能上班,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而且还有得到重用的可能。”杨支书再次规劝道。

“重不重要倒无所谓,只要能够保证上班,能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我们就满足了。”杨文瑞似乎准备接受劝告。

“文瑞说得对,我们没有更多奢望,只要能保证一定的经济收入,我们愿意把自家山地承包给昌达集团。”关成光也表态了。

见对方已经服软,关云天见好就收,“两位老同学别打退堂鼓,这个项目一旦动工,摊子必然铺的很大,昌达集团正在用人之际,我希望你们好好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受到公司重用。”

见此情景,杨支书提议道:“事情谈开了,大家心里也敞亮了,咱们四个敬关总一杯!”

“杨支书客气了,你们两个是关杨村的父母官,他们两个是我的老同学,还是我敬你们吧!”

众人同饮后,关云天又单独敬了两位村干部,并再次向关成光和杨文瑞举杯相邀:“成光和文瑞,此前的十余年跟你们几乎没有打交道,希望今后多往来,祝你们家庭幸福,工作愉快!”

所有村民的承包移交手续办完以后,涉农项目筹备组要办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承包山地四周建护栏,这项工作由筹备组徐建民全权负责。

通过预算,在三四万亩山地四周建护栏,即使质量中等的档次,也需要投资两千多万。当然,这在关云天的预料之中,当初考虑这个项目时,就有这方面的准备。

刘副县长的同学是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在他的引荐下,关云天亲自联系了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通过进一步打听,得知核桃的栽培属于经济作物研究所下属的坚果专题组,在农科院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关云天跟负责核桃栽种的两位专家见面了。

说明来意之后,农科院和核桃栽培专家对这一项目非常重视,当即表示愿意跟昌达集团进行全面合作,并于当天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经过双方协商,对项目包含的技术服务方式、服务范围和服务时间做出了规定,当然,涉及的技术服务费也是双方讨论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双方趁热打铁,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很快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

农科院的专家根据富源县北部山区的气候、水土、昼夜温差和平均日照时间等指标,选择了生长最快、结果时间最短、产量和出油率最高的核桃品种,第一步便是核桃苗木基地的建设,同时展开了育苗工作。

徐建民负责的围栏建设和清理山地杂树这两项工作,早已有条不紊地展开,这么大的工程,需要的劳动力不下一两千人,不出所料,这些干活的人全从有关村子招聘,筹备组每天只有几个人去现场,对于分布在三万多亩山地上的一两千人,仅靠几双眼睛根本照看不过来,有效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针对这种局面,徐建民决定从这些干活的村民中提拔几十位基层管理人员,工资比普通劳动者高百分之二十,这个想法得到了关云天的完全认可。

老徐以村为基本单位,从每个村招来的人组成类似于工厂的班组,每个乡镇相当于一个车间,班组对车间负责,车间对昌达集团筹备小组负责,这样的组织构架,应该说是科学合理的。

与预期相符,形成这样的构架以后,劳动效率大有提高,即使那些有偷懒企图的人,也能得到有效管理。

关杨村有近八十名村民被招聘到昌达集团的新项目中工作,其中包括关成光和杨文瑞,因为承包交接过程中出现的不愉快,徐建民早就认识了关杨二位村民,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徐发现关成光和杨文瑞很会干活,但偷懒也有一套。

在国营大企业做了近十年行政副厂长的徐建民,凭他的经验,要想对付关杨二人的小伎俩并不是什么难事,把杨文瑞提拔为带领村民干活的工头,就打乱了这两人的步调,再考察关成光的表现,如果干活不再偷懒,说明受到了提拔杨文瑞的鼓励,有积极向上的意愿,这样的人可以受到重用,要是继续投机取巧,就立即将其抛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