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160章 利益之争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160章 利益之争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北部山区的涉农项目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山坡丘陵的土地承包和核桃苗木的栽种,另一部分是核桃的深加工,按照当初的分工,关云天负责前面部分,叶佳怡负责深加工部分。

核桃苗木从栽种到结果,即使采用最科学最先进的栽培方法,也需要三五年时间,因为前后两部分间隔时间太长,中间脱节也不奇怪,叶佳怡把她负责的那部分工作都快忘记了,突然听关云天提起,虽然感觉有点仓促,但她马上便想起来了。

“当时进行过加工技术的咨询和设备询价,如果现在要启动,马上可以跟有关单位联系。”叶佳怡道。

“倒不是很着急,但你得开始着手落实了,毕竟对于农副产品深加工,咱们这还是第一次涉及,提前准备,提前熟悉。”关云天道。

“根据咨询的情况分析,这种深加工项目除了卫生条件要求更严,其他方面跟一般工业生产没有任何区别,仅仅是把原料换成了农产品。另外,将来的生产场地,你想放在开发区,还是放在你老家那边?”涉及具体问题,叶佳怡还得征求关云天的意见。

“这个嘛----,我还没有考虑,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认为最好把加工分为两部分,核桃的去皮脱壳放在农村,油料生产放在开发区。”

“为什么不能放在一起呢?有利于管理。”关云天很纳闷。

“据我了解,核桃的去皮脱壳虽然也是机械化生产,但需要较大的场地,而且需要较多的劳动力,相对而言,环境也比较差;而核桃油的生产则必须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中进行。把去皮脱壳过程放在农村,需要的劳动力可以就近解决,核桃皮和核桃壳的后续处理也比较容易。”叶佳怡解释道。

“涉及开发区的场地倒好解决,正好咱们旁边还有一百亩土地可以利用。放在农村的部分,是统一建厂,还是三个乡镇各建一处呢?”

“为了照顾本地村民就业,我估计每个乡镇都希望把厂建在自己的地盘上,说不定还会为这个事发生争执。”老丁猜测道。

“完全有可能争执不下,不仅乡镇长,就连老百姓也愿意把厂建在自己的乡镇。”叶佳怡也持同样观点。

“可是分散建厂不仅不利于管理,也给昌达集团增加经济负担。你们想的很周到,这个问题咱们定不下来,还是跟地方政府协商后再说吧。时间不等人,这件事我去办,佳怡抓紧为下一步工作做准备。”只要涉及跟基层地方政府打交道,麻烦一般少不了,关云天总是愿意自己亲自出面处理棘手问题。

不仅涉及三个乡镇,关键是牵涉利益分配,将来把厂建在哪个乡镇,肯定有利于那里的税收财政和就业,如此现实的问题,谁也不会拱手相让。

当关云天把这件事向县里做了通报后,刘副县长也是左右为难,在电话里他建议道:“要不这样吧,我先跟三个乡镇通通气,打探一下他们的意愿,看看有没有高风亮节的。”

“那就最好了,如果大家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不在这件事情上计较,往后机会多得是。”

当刘副县长跟三个乡镇的一二把手通完电话,把情况说明以后,没有一个乡镇的领导表现出高姿态,谁也不愿把眼前的利益拱手相让。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很多基层领导的信条,谁不想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如果把唾手可得的利益让出去,不仅对自己的政绩有不良影响,而且还会被当地老百姓唾骂,即使将来调离后,还会受到继任者的埋怨。

面对如此复杂的利益格局,刘副县长也没法协调,他跟关云天商量,想把三个乡镇的一二把手召集到一起,让大家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刘县长,连你都协调不了,也只有让他们帮忙想办法了。”关云天道。

三天后,在县府二楼会议室,刘副县长、关云天和三个当事乡镇的一二把手坐在会议桌旁开会,刘副县长主持会议,“各位,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的目的,可能你们都能猜到。没错,由昌达集团投资开发的北部山区涉农项目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按照计划,马上就要展开下一步工作,也就是筹建深加工项目,根据设计单位和食品监管部门的建议,昌达集团想把深加工分做两个部分建厂,他们打算把初加工过程,也就是核桃的去皮脱壳这个阶段放在乡下。”

“这样有利于核桃的外皮和硬壳的进一步处理。”关云天插话道。

刘副县长继续说:“这就涉及到建厂问题,但是,应该把厂建在什么地方呢?关总他们对厂址选择很为难,前两天我跟你们几位在电话里沟通,我看你们都希望把厂建在本乡镇的地盘上。今天召集大家,是想集思广益,尽快把厂址定下来,昌达集团还等着马上开工建设呢。”

听了刘副县长的开场白,小小的会议室鸦雀无声,特别是三个乡镇的六位一二把手,都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眼前的桌面,谁也不想率先开口说话。

见此情景,刘副县长逐个点名,让每个乡镇都要表态发言,但被点名的乡镇领导还是支支吾吾,谁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看大家那为难的样子,关云天道:“你们的想法我很理解,作为基层领导,谁都愿意给自己管辖的地方谋利益,这无可厚非,但是也请大家理解我们的难处,昌达集团不可能在你们每个乡镇都建一个厂呀!”

“关总,你说的太好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在我们三个乡镇分别建厂。”也许是女性心直口快,或者就是她的性格使然,那位源水镇的女镇长来了个顺杆往上爬。

黄镇长的这一提议,让关云天哭笑不得,但刘副县长把话接了过去,“在你们三个乡镇分别建厂,倒是轻易化解了大家的利益之争,但黄镇长想过没有,建一个厂跟建三个厂的投资,那得差多少?”

“哟,我没考虑投资问题,还是刘县长想得周全。”

接下来,会场气氛再次陷入沉寂。看来,在厂址选择这个问题上,没人愿意让步,毕竟这关系到乡镇长们的政绩,还有本乡镇的税收和村民就业。

大概过去了五六分钟,金寨乡的张书记清了清嗓子,“刘县长,关总,我说几句,如果说的不对,请原谅。”

“有什么想法你请讲。”刘副县长道。

“我觉得黄镇长刚才的建议确实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毕竟我们是三个不同的乡镇,各种利益需要平衡。”

“可是张书记,三个乡镇分别建厂,这会让关总他们昌达集团增加两倍的投资,对于这样的具体问题,你也需要替人家考虑呀!”对方是乡镇一级的老书记,出于尊重,刘副县长只好委婉地提醒道。

“我知道投资是个问题,但咱们能不能自己想想办法,别给关总他们企业增加经济负担?”老张道。

“如果各乡镇能自己解决投资问题,你和水源镇黄镇长的建议倒真是不错的方案,最多在建厂和日常管理环节给关总他们增加点麻烦。”刘副县长道。

“乡镇到哪里找钱投资?”

“要是乡镇有资金,还用得着这么麻烦吗?”

“要建一家那样的加工厂,百八十万都不够,张书记,没看出来,你的本事真的很大嘛!”

其他一二把手议论纷纷,把老张搞得面红耳赤,他急忙解释道:“我上哪儿找钱呀?仅仅是提个思路,办法还得大家想。”

“好啦,大家别误解了张书记的意思,他跟黄镇长的思路不是没有道理,资金的事,大家能不能想办法?我把大家召集到这里,就是让你们想办法解决问题,人家黄镇长和张书记都在积极动脑筋,你们不能看热闹呀!”刘副县长严肃地说。

“刘县长说得好,为了解决问题,咱们共同想办法,集思广益,什么样的主意都可以提出来,可行当然好,不可行也没关系。”关云天道。

金寨乡的赵乡长皱着眉头道:“刘县长,你知道现在基层政府已经没有筹集资金的能力了,即使乡镇出面担保,也是被政策禁止的,这资金还真不好想办法。”

“也不是让你们三个乡镇投资建厂,项目是昌达集团的,所有投资当然应该由我们来负担,关键是建一个厂跟建三个厂的投资相差太大,所需资金大幅超出原先的计划,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关云天道。

“显而易见,解决问题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在三个乡镇分别建厂,但面临着投资无法解决的难题;另一种是在合适的位置集中建一个厂,这涉及如何均衡照顾三个乡镇的利益。大家分析一下,哪种方案的难度最小,最具可行性?”刘副县长对问题做了归纳。

“毫无疑问,无论从建厂资金的投入,还是将来的管理,肯定是在一处建厂最有利,剩下的就是如何平衡三方利益,我想,这个问题一定比资金难题更容易解决。”临山镇的孙书记说。

其他人也赞同这个观点。

“嗯,大家不愧为乡镇的主要领导,看来还是顾全大局的。既然在建厂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咱们继续开动脑筋,想想如何平衡三个乡镇的利益。”刘副县长想一鼓作气把事情确定下来。

见众人没有说话,关云天道:“我提个建议供大家参考,算是抛砖引玉吧,不管这个工厂建在何处,将来的用工比例根据每个乡镇承包的山地丘陵面积来确定,这是其一;第二,企业正式运转后,缴纳的税费,也根据山地丘陵面积来分配;第三,无论工厂建在哪个乡镇,都算三个乡镇共同的招商引资项目,这一点请刘县长跟有关部门说明一下。”

“关总的建议很有创意,但是,确定厂址的依据是什么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