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183章 事先声明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183章 事先声明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因为双方在土地价值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让改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很为难,当有人提出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时,评估费又成了一大难题。

区区十万八万的土地评估费,在昌达集团这里根本不值一提,但关云天不能开口说话,因为这笔钱如果出自昌达集团,无论评估结果是多少,农机厂的李厂长和职工代表都会认为里面有什么猫腻。

事情停顿下来,让改制办公室的人很着急,“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应该先找到评估费的出处,然后把评估工作交给他人去做,咱们继续往下推进其他事项。”

“好建议,但评估费从哪儿出呢?”有人嘟囔了一句。

见事情无法往前推进,关云天也很着急,对于这样无谓地浪费时间,他认为实在不值得,“我提个建议吧,也许有点荒唐,为了尽最大可能体现公平公正,也只好如此了,我建议评估费暂由贷款解决,正好银行的张经理在这儿,由改制办公室提出申请,请银行帮个忙,一旦完成改制,马上归还贷款。”

这个建议让改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和银行资产部的张副经理觉得不可思议,“贷款筹集评估费?关总这创意虽好,谁来作担保?”

“即使有人担保,关总你也要跟我们刘行长打个招呼,否则信贷部不会同意的,毕竟改制办公室属于政府派出机构,有没有资格申请贷款还不知道呢。”

“改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是政府职员,你们最有资格担保了。至于农行刘行长那里,我可以跟他打招呼,十万二十万的,钱又不多。另外,如果你们觉得我这建议不合适,大家还有别的办法吗?”关云天道。

场面再次沉默,改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显然不愿出面担保。说的也是,你们企业评估土地,凭什么让政府工作人员贷款付评估费?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农行资产部的张副经理看出了这一点,他清了清嗓子,“关总,实际上像改制办公室这样的临时机构,根本没有资格申请贷款,你给刘行长打电话,也是给他出难题。你们昌达集团旗下不是有一家民间融资机构吗?在那里临时借贷十万二十万,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

“其实这点评估费怎么都好办,关键是怕农机厂的李厂长他们多心,评估费跟昌达集团有牵涉,万一评估结果没能达到农机厂的预想,他们不接受评估结果怎么办?”关云天两手一摊,这么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要是把这样的精明用在经营企业上,农机厂何至于此?

资产部的张副经理无奈地点了点头,不再说话了。

改制办的工作人员却着急了,他冲着农机厂的一帮人说:“现在怎么办?土地需要第三方评估,你们又拿不出评估费,这笔钱让昌达集团暂时垫付,你们有没有意见?”

不得不说,农机厂的干部职工谨慎过头了,他们总以为自己随时随地都在遭人算计,面对改制办工作人员的询问,仍是一言不发,这让工作人员非常恼火。

“改制工作进行半年多以来,全县二三十家地方企业都已顺利完成改制,只有三四家企业,尤其

是你们农机修造厂的工作特别不好做,此前提了多种方案,没有一种能达成一致,如果你们不愿改制,那就跟地方政府彻底脱钩,依靠自己的能力继续经营,政府也很欢迎,但你们早已陷入困境,不能自拔,职工一两年不发工资,隔三差五去政府部门上访。拖到今天,好不容易有昌达集团出面参与你们的改制,但在这样的小事上,李厂长,你们如此不配合,让工作如何往下进行?”

被工作人员训斥了一顿,老李觉得脸上发热,“我也没说不配合,评估费让关总他们垫付,我没意见,不知道他们几位有啥想法。”老李指着旁边的几位职工代表。

“你们几位,有什么意见?”改制办工作人员很有些不耐烦。

“只要能做到公平公正地评估,谁出评估费我们都没有意见。”

工作人员揶揄道:“哼,这倒是句大实话,谁出评估费都无所谓,反正没你们什么事。你们懂不懂什么叫第三方机构?那就是不代表任何一方的利益,人家只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被评估对象进行价值评估,如果这样评出的结果都不能让你们满意,那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一位职工代表举手发言,“土地评估的事我们放心了,我想问问关总,如果昌达集团接手农机厂,我们这些在职职工如何安排?”

关云天看了一眼对面的几位职工代表,“农机厂的原有业务早已萎缩,老本行是没法干了,职工的安排要另想办法。愿意接受统一安排的,我们将重新分配工作,如果不愿接受安排,那就实行工龄买断,另谋高就。”

“关总,重新分配工作,是在原来的农机厂,还是去你们昌达集团?”

“农机厂那个位置处于城市里,四周不是居民住宅区,就是商业区,那里早已不适合开工厂搞生产了,如果愿意接受安排,当然是去昌达集团下属的工厂。”

另一位职工代表举手问道:“请问你们昌达集团的工资收入水平怎么样?按时发工资吗?”

改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接了过去:“说你只顾埋头干活吧,你们农机厂早就没活可干了,难道此前你没听说过昌达集团吗?他们是华源市最大的民营企业,员工两三万,产值几百亿,你说人家能不能按时发工资?如果收入水平低,能有那么多职工吗?”

“几位职工代表,这里我要事先声明一点,昌达集团虽然是一家民营企业,但我们管理严格,非常正规,各项规章制度齐全,而且奖惩严明,工作环境肯定跟你们以前在农机厂很不一样,如果有些职工自由散漫惯了,又不想改正,估计将来很难适应昌达集团的管理,对于这样的职工,我劝他最好还是寻求工龄买断。”关云天道。

“工龄买断又是个什么情况?”职工代表问。

改制办工作人员解释道:“所谓买断工龄,就是给每一年工龄一定的费用,根据职工工龄,一次性给予职工一笔资金,职工拿着这笔钱,从此以后跟企业各不相干。”

“请问每年工龄能给多少钱?”

“这里不便透露,你们可以去问已经完成改制的那些企业,那里有一部分职工就属于买断工龄。”

“想问问关总,我们已经有一年多没发工资,改制后,那些拖欠的工资能不能补发?”

“这个不属于我们管辖的范围,不过我认为应该可以补发吧?”关云天把问题推给旁边的改制办工作人员。

“请大家放心,企业改制完成后,所有资金优先用于补发职工工资。”

因为在关键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会后,土地评估和清产核资同时进行,虽然农机厂早已做完了资产报表和价值评估,但在双方对接过程中,昌达集团工作人员对农机厂资产报表中的机器设备和地上建筑物的价值不予认可。

丁祥谦这位国营大企业财务处长出身的财务总监,看着农机厂资产价格表中列出的事项,有点哭笑不得,“你们这几台机床,当初购买时的价格是这个数,时隔七八年,价值还是这个数,难道农机厂很特殊,不实行设备折旧吗?”

老丁非常清楚,设备属于固定资产,按照国家的税收和财务政策规定,所有设备都要折旧,根据行业性质的不同,折旧年头不等,工业设备最多也就十年左右,完成折旧后,价值就归零了。

农机厂的代表找了个不是理由的理由,“购进这些设备以后,实际上农机厂就没有多少活可干了,虽然过去了七八个年头,这些设备其实并没有使用几次,所以,我们觉得它的价值并未发生多大变化。”

“你们的理由站不住脚,首先,设备折旧跟你们干没干活没有必然联系,另外,即使考虑这方面因素,又怎么知道你们究竟用这些设备干了多少活呢?”

“丁总,既然在大的方面已经达成了一致,我们也不会在细节问题上过分计较,但你也不能把这些设备的价值归零吧?你怎么也得给它们定个价。”

“嗯----”老丁动了恻隐之心,“农机厂到了这个份上,职工们一年多都没发工资了,说实话,我很同情你们,但我也不能让昌达集团太吃亏。这样吧,根据我的经验,像这种机床设备,正常折旧时间为十二年,现在过去了八年,也就是已经折旧了三分之二,念在这些年设备使用不多,我把折旧率定为百分之六十,这总可以了吧?”

“多谢丁总理解我们的难处。”

“感谢的话不必说,这点钱在你们这儿当回事,在昌达集团就是小钱,但咱们办事要有原则性。另外,农机厂的地上建筑物,厂房库房和办公生活设施,这都修建三十来年,除了能拆下一些旧砖,其他都没有价值了,但是你们还标价这么高,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三十年的平房,本身就没有价值了。”

“丁总,话不能这么说,昌达集团接手后,这些建筑起码可以用做暂时的仓储或值守用房吧?否则你们得搭建临时建筑。”

“这话我同意,但这些地上建筑的残值最多百分之十到十五。”

农机厂的财务人员认为老丁出价还算公道,虽然没占什么便宜,但也没有吃亏。

土地评估结果出来以后,得到了昌达集团和农机厂双方的认可。农机厂那片土地价值八百五十万,他们的银行贷款是七百万,昌达集团除了负责归还这笔银行贷款,还要向农机厂支付一百五十万现金。

顶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