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218章 企业的人文关怀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218章 企业的人文关怀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家在外地的几位高管,对职工住房问题不是很关心,原本活跃的会议室气氛,在关云天提出这个问题后,突然冷清下来。

林楠是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她也属于高管行列,虽然她家不缺住房,但她认为昌达集团关心职工的住房问题,体现了企业的人文关怀,以昌达集团的名气和地位,关云天提出这个问题是值得肯定的。

“房价方面,我认为比团购价稍微低一点,职工们就会很满足了,优惠幅度过大,一方面是对企业利益的损害,另一方面,毕竟不可能所有职工都要去城里生活,房价优惠幅度过大,对那些不在城里买房的职工是不公平的。”林楠打破沉默。

“大家觉得呢?说说你们的看法。”

老丁是财务总监,他从财务成本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我赞同林主任的看法,昌达集团两三万职工,如果优惠幅度过大,买房人就会很多,这对昌达地产公司会形成很大的成本压力。”

“是啊,如果一套房子优惠十万八万,即使自己不购买,把名额让给亲戚朋友,还能得到感谢呢。”老徐和老薛同时说道。

“哼,每套房子真要优惠个十万八万,我觉得几乎所有职工都不会落下,即使自家不要,又没有亲戚朋友可送,他可以转手倒卖给社会上的购房者,就算不挣十万八万,挣个三五万,也很容易出手。”沈悦虹是销售总监,她知道有些业务员都在千方百计寻找这样的赚钱机会。

“那就是说,既要给职工购房一定的优惠,又要避免让利过大,以免出现利益转移。大家认为让利幅度多大比较合适呢?”关云天道。

“林主任建议比八达公司团购稍微优惠一点,我觉得也差不多,这既能体现集团公司的诚意,又能抑制那种倒卖转手的企图。”老丁道。

“你这‘一点’具体是多少?百分之一,还是百分之五?是否需要做个核算?”关云天两手一摊,看着大家。

“用不着核算。当时给八达公司的团购价,我记得房价实际上打的是九折,要是本公司职工购房,我认为八七或八八折也就差不多了。”沈悦虹对这件事很有发言权。

“八七、八八折,大家认为合适吗?我觉得差不多,要不就打八八折。”关云天道。

只要尽量避免利益转移,来自外地的几位高管不会关心房价具体打几折,既然关云天觉得差不多,高管们就不会再有其他意见。事情定下来后,关云天让集团公司办公室通知各家分公司,从车间班组到机关科室开始统计,尽快把数据报上来。

过了两天,各分公司的统计结果就汇总到集团公司办公室,林楠把情况迅速向关云天作了汇报。“哟,五千多人报名,这结果有点出乎预料!”关云天感到有点惊讶。

“据说还有部分职工没拿定主意,需要跟家里商量,我估计报名人数还会有所增加。”

“还会增加?这就不少了!没想到近三分之一的员工都想去城里居住。”这确实出乎关云天的预料。

“房价还是打八八折,如果优惠幅度更大,恐怕买房人数会翻番。”

林楠离开后,关云天看着面前的这份昌达集团职工购房统计表,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把常务副总经理薛建清和销售总监沈悦虹找来他办公室研究工作。

两位高管看了这份统计表,也颇感吃惊,“想不到这么多职工都想购房,但是昌达地产公司剩下的房源,可能只有两万来套了。”沈悦虹道。

“沈总指的是现成房源,是否包括还未开发的楼盘?”

“现成房源只有三千多套,我说两万来套,包括了还在图纸上,没有动工开发的楼盘。”

关云天示意两位高管坐下说话,“找你们过来商量两件事,第一,城区位置不错的房源,不管建成的,还是在图纸上等待开工建设的,都已经不多了,据沈总刚才说,一共才两万来套,而昌达集团统计上来有购房意愿的职工,就有六千来人,所以,咱们营销中心下一步的销售计划是不是应该有所调整?”

“你有什么打算?是不是应该捂盘惜售?”沈悦虹道。

“我觉得应该控制对外销售规模,毕竟话已经说出去了,职工们都知道了这件事,咱们就得优先保证内部职工的购房需要。”关云天道。

“要不这样,把现在这三千多套房子销售出去以后,专门留出两个楼盘,大约就是六千套房子,供昌达集团的内部职工选购,那两个楼盘不在我们的销售计划之内。”沈悦虹道。

“只是这样一来,昌达地产营销中心的上百号销售人员,可能在一定时期内没有业务可做,这些人基本工资不高,他们的收入全靠业务提成,如果没有业务可做,不能保证他们的收入,咱们怎么留住这些人才呢?”

对这个问题,沈悦虹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关云天知道,做房地产销售的业务人员,可不是每个月多给一两千就能满足的,没有销售业务,很难留住他们。这些业务精英都是昌达地产公司培养出来的,一旦离开了,再想把他们招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常务副总经理老薛提出建议,“最好做到内外兼顾,开发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对外销售的楼盘上。”

“问题是怎么做到内外兼顾呢?”关云天问道。

“用于满足内部职工需求的楼盘,可以慢慢开发,对外销售的楼盘,我觉得还是应该按原计划进行,无论从营销工作的连续性,还是企业效益考虑,都不应该偏废对外销售这一块。”

“你所说的慢慢开发是什么意思?”

“说的具体一点,全公司百分之**十的开发力量和资源,继续用于对外销售楼盘的开发,内部职工早一点晚一点入住都无所谓,每年开发几栋楼就可以了。即使按照一般原则,也应该是先外后里。”

“我原打算把六千多套房子完全建起来,让这些职工同时住进去,看来这个设想有些不太现实。按照薛总这个办法,基本不影响对外销售楼盘的开发,但内部职工的入住时间就不可避免地会有先有后,这需要跟职工们解释清楚呀!”不得不说,关云天的确是个诚实的企业经营者,即使在这样的小事上,他也力求不要糊弄职工。

“嗨,用不着跟他们解释,弄得不好,反倒让职工们产生别的想法,其实有些职工即使现在拿到了住房钥匙,也不一定马上就想住进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职工抓阄,比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今年建了一千套住房,抓到前一千名的,可以办理入住手续,其余往后顺延。”薛建清这个老人事干部,很了解职工心态。

“这倒是个内外兼顾的办法。另外,今天跟你们商量的第二个问题,除去留给内部职工的这两三个楼盘,昌达地产公司储备的土地已经不多了,下一步,咱们还要不要继续在县城做项目?如果继续在县城做,城区已经没有建设用地了,只能到城郊买地。”关云天道。

“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看县城的市场怎么样?如果还有发展空间,我认为县城的市场也不要随便放弃,要是县城的房地产市场已经饱和,那就没有必要留恋了。”

“薛总这个判断标准很客观,一切以市场为依据。沈总,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县城的房地产市场,还有发展空间吗?”

“县城的市场不能说没有发展空间,但我认为空间已经不大了,毕竟就这么二十来万常住人口,昌达地产又在这里大规模开发了两三年,城里有住房消费能力的居民,绝大多数都买了住房,今后的消费者,基本只能靠农村城镇化带来的潜力。我建议在不轻易放弃县城这块市场的同时,最好早做走出去的准备。”沈悦虹道。

“现在讨论的问题,涉及到昌达地产公司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你们两位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对昌达地产将来的计划很有帮助。根据你们的建议和现实情况,我决定在不影响县城项目开发进度的同时,加快华源市那两个地产项目的开发速度!薛总,市里的项目稍微盯紧一点,需要公司做什么,让他们尽管提出来。另外,随时关注市里的土地拍卖信息。”

关云天还告诉沈悦虹,昌达地产在市里做的第一个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估计年底就能竣工,楼盘销售的策划应该适时进行,那不同于县城,毕竟是个新的环境。

当然,对于早已见惯了大世面的沈悦虹,别说在地级市,就算去了一二线城市,一场房地产销售策划,也难不倒她。

......

五月底,关云天接到何副市长的一个电话,问了问项目进展情况后,对方突然冒出一句:“你们昌达地产公司对旧城改造有兴趣吗?”

这个问题令关云天不知如何回答,“旧城改造?哪里要改造旧城?”

“当然是华源市的旧城改造,我们刚才开了一个常务会议,主要议题就是市里的旧城改造。”

“什么时候开始?哪些单位才有资格参与?”关云天并没有旧城改造的概念,只是漫无目的的随便问道。

“事情刚提上日程,据说是今明两年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至于何时开始,现在还没确定。参与单位嘛,估计没有什么限制。”

“旧城改造,我的理解是不是扒掉旧建筑,建设新的街道和城市设施?”

“基本是这个意思,但承接单位不能按自己的想法行事,而是严格按照城市规划部门的设计进行施工和建设。另外,旧城改造一般都是政府主导的项目,利润不可能太高。”

“请问领导,你向我透露这个信息是什么意思?”关云天直言道。

“我的意思,如果昌达地产有兴趣参与,我就帮你们把名报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