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正文 第33章 明争暗斗(2)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正文 第33章 明争暗斗(2)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尽管如此,毕竟还在保修期内,按售后服务条款,生产商还是派人前来查看,经检测,除了传感器有些锈蚀,真没发现其他问题。这根本不用解释了,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六七八三个月属于多雨季节,降雨多,地磅底下有积水,加之天气炎热,积水蒸发产生大量湿气,使传感器处于高湿度环境之中,导致探头被锈蚀,其灵敏度必然降低,称量结果自然也就不准确了。

找到了问题所在,老吴放心了许多,但周福山不干了,任凭老吴怎么解释,老周只说一句话,当初如果按他的方案把地磅安装在地面以上,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周福山说的有理,但老吴也确实点背,这一年的六七八三个月,当地雨水比常年多六成,原本够粗的排水管,在三天两头的暴雨袭击下,有时显得太细,致使排水不畅,地磅底部积水,水汽蒸发都不算啥了,甚至传感器探头被浸泡在积水中的情况,也完全有可能存在。要是这样,传感器失灵,地磅称量不准,就不是设备生产厂家的责任了。

因为这件事由老吴负责,周福山在一切可能的场合,不停地敲打着老吴。

守着现成的设备不能用,进出货物却要花钱去外单位过磅称重,不仅领导们认为别扭,办事人员也觉得很不方便。春节过后,周福山向关云天提议,按他的方案重新改造地磅。

关云天本来不想过问这样的小事,但经老吴上次那么一折腾,他同意了老岳父的建议,并让其尽快实施,不用征求老吴的意见。于是,老周找来了他朋友的施工队,将地磅拆解,再将原地用钢筋混凝土填平,最后将地磅安装于地面之上。尽管在此过程中老吴也提出过自己的意见,但周福山一个字也没听。

老吴和周福山这样你争我夺,互不相让,说白了,还不是为了砖厂那点小小的权力,因为这权力总是可以转化为利益的。即使老周对老吴的监督,也是为了限制老吴的权力。

周福山和老吴都是大烟鬼,他们每天至少也要抽一包烟。有一次,老周和在砖厂后勤部门供职的一位同事私下聊天,提起老吴,他让这位同事注意观察一个现象。

“什么现象?”同事问。

“你注意观察老吴平时抽的什么烟,再看如果砖厂有老吴他们生产部门负责的建设工程,他又抽的什么烟。”老周提醒道。

“怎么,还有什么不同吗?”

老周笑了笑,“你先观察,自然就会明白了。”

这位同事是砖厂办公室的一般职工,虽和领导们接触不多,但在同一个地点办公,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所以跟周福山和老吴都很熟。老周说的情况,他以前没在意,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觉得老周提到的情况还真非凭空杜撰。

老吴虽然贵为砖厂高管,毕竟还是工薪族,说白了也是打工的,最多工资高一些,这位同事发现,老吴平时抽烟只有十来块钱的档次,近一段时间砖厂维修几口砖窑,土建工程比较多,这事儿自然得由老吴负责,近期老吴抽的果然都是二三十块钱一包的烟。

这位同事跟砖厂财务科的一位朋友谈起这个有趣的现象,哪知财务科这位同事哈哈一笑,“你才发现吗?真是迟钝。他们两个半斤八两,老吴如此,老周也好不到哪儿去!不信你再观察老周,看看他是怎么表现的。我敢跟你保证,在老周那里你肯定也能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要不他俩整天你争我夺,明争暗斗,图啥呀?”

“图啥?难道他们就为这点蝇头小利?”

“你以为他们抢着管事的目的是为老板多干工作?别看他俩一个是关总一手提拔起来的砖厂经理,一个是关总的岳父,就他俩?不是我瞧不起他们,我认为他们既没那素质,更不可能有那样的境界。其实我早就知道,在砖厂不论他俩谁负责的项目或工程,一概雁过拔毛,哪个供货商或施工队都得送几条烟请几顿酒孝敬他们。即使对方把价格压得很低,人家不送不请,他们也会主动索要,否则货款结算或工程验收就会遇到麻烦。”这位财务科的同事看得更加清楚。

公司准备对砖厂的砖窑进行节能改造,这是一项耗资二三百万的工程,但关云天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昌达公司新项目的筹备上,对砖窑改造根本无暇顾及。

不用说,这项工程自然得交给老吴跟周福山负责,但关云天交代的很清楚,改造工程的各个环节必须透明,所有环节需经招标才能确定。

如此安排,自有关云天的目的,他坚信相互监督是最好的防腐剂。就老吴和老周那点心思,岂能瞒得了关云天!

把砖窑改造工程的消息散发出去后,迅速吸引了社会上的多家施工单位前来投标,其中就包括老吴和周福山朋友的工程公司。经过两轮筛选,将其他投标单位排除在外,现在只剩下了周福山和老吴朋友的单位。

经过多轮报价竞争,老吴朋友的公司将每平方米窑炉价格再降低三元,报出了每平方米三十五元的极低价格,这让周福山措手不及。此前的两三次工程都让老吴的朋友抢了去,这项工程,老周志在必得,他走出办公室,到僻静处跟他那个亲戚打电话商量对策。

老周建议他的亲戚再把价格往下压一压,电话那端管老周叫二叔的施工单位老板一听,嗓音都有些走调,“二叔,再往下压价格,工程就没有利润了!”

“先别考虑那么多,把工程拿下来再说。”

当天下午,周福山那位远房侄子的施工单位报价每平方米三十二元。

本以为胜券在握的老吴得知这一报价,震惊的一时说不出话来,心想,这不是赔本赚吆喝么?他把这一消息迅速告诉了自己的朋友,对方干脆利落地回答:“这个价格没法干,再低就更不可能了。”于是,老吴的朋友决定退出竞争。

最终,周福山的远房侄子得到了窑炉改造工程的施工合同,因为包工包料,合同签订的很详细很正规,除了价格,还包括材料规格、施工期限、甲方配合及付款方式等等条款。

老吴作为主管生产的经理,对施工情况进行监督是他的权力和职责,也是公司总经理关云天希望他做的,当然,如果他对施工情况不闻不问,也没人说他失职。因为在招标过程中出现的别扭,老吴真就对窑炉改造的施工情况漠不关心。

有一天正当老吴值夜班,下班后施工队运来了一车耐火材料,保管员验完货正准备办理卸车入库手续时,也许闲得无聊,对此本不关心的老吴走了过去,围着拉耐火材料的车转了几圈,看了看车上的耐火材料,告诉保管员不能卸车,不要办理入库手续,并让司机把货拉回去。

周福山那位远房侄子和他的施工队,在施工期间都住在砖厂,耐火材料就是他订购的,一听不让卸货,还让把货拉回去,司机马上找到他汇报情况。

老周这位远房侄子找到老吴,“吴经理,为啥不让卸货呢?”

“我问你,合同规定的耐火材料厚度是多少?”老吴不用正眼看对方。

“五公分呀!我定的就是五公分厚的耐火砖。”

“我看你这些耐火材料也就四公分半。”

“不可能啊!哪有这个规格的耐火材料呀?”

“不信是吧?那我给你用尺量一量。”说完,老吴真的去仓库拿来一把尺,自己动手开始测量起来,一两分钟后,老吴举着手中的尺子,“四点七公分,不信你自己量。”并把尺子递给对方。

老周的远房侄子结过尺子亲自测量,“四点八公分,跟五公分也差不多。”

“嗬!差不多?合同规定五公分,你订购的材料才四点八公分,这叫差不多?怎么不是五点二、五点三公分呢?”老吴越说越气愤。

“吴经理,你说怎么办呢?”对方无可奈何地问。

“你问我怎么办?这耐火材料又不是我订的,工程又不是我承包的,我知道你该怎么办!啥也别说了,合同上耐火材料的规格写的清清楚楚,一切按合同来,不符合规定就得拉回去。你不是问我怎么办吗?我看就该这么办。”

对方根本没有把货拉回去的意思,老吴又不让卸车,双方就这样僵持着。过了十来分钟,老周那位远房侄子到办公室给他打电话,把现场情况向老周作了汇报。

老吴腰间的传呼机响了起来,他按显示的号码回了过去,才知道是周福山打来的。“耐火材料厚度究竟差多少啊?”老周问。

“差两三个毫米。”老吴答。

“哦,也差的不是太多,要不你让保管员先办入库,把货卸了吧。”老周以商量的语气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