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正文 第40章 必由之路(2)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正文 第40章 必由之路(2)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叶小姐,恕我冒昧,你以前已经做到了陶氏化学的部门高管,请问你为什么不愿再回去呢?”关云天问。

“没关系,还有别人也曾向我问过这个问题,情况是这样的,我在陶氏公司做了四年多,不到五年,由于家庭原因,离开那里在家休养了两年,陶氏公司高层曾问过我的意愿,我对回陶氏兴趣不大了,究其原因,我怕自己的身体状况不适合那里的工作节奏。”叶佳怡解释道。

“叶小姐,以你在职场的经历,你对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工作节奏有什么看法?”关云天道。

“毫无疑问,国内企业节奏较慢,外资企业节奏很快,效率较高。”

“请问你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看法是国内人力资源丰富,工资低,用人多,环节多,节奏自然就会慢下来。”叶佳怡分析道。

“也就是说,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情况下,节奏慢是必然的?”

“关总,我不这么认为。”叶佳怡观点明确。

这样的问答犹如一场面试,关云天提出的问题来自于自己对企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叶佳怡是毕业于密西根大学的MBA,在校期间,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案例分析很多,而且绝大多数都跟实际情况密切相关,所以她对关云天的问题不但有问必答,而且常常包涵自己的独特见解。

难得遇到这样有共同语言的对话者,关云天继续讨论的兴趣陡增,“叶小姐,在你看来,国内企业是否应该在兼顾就业和提高效率方面找到平衡点?”

“当然。虽然我接受教育和入职以来,一直待在讲求效率的环境,但面对国内情况,那样的节奏是不现实的。首先,劳动者素质不同,另外,劳动力市场差距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企业就没有提高效率和加快节奏的必要,因为早晚要参与国际竞争,低效率和慢节奏在国际竞争中是没有任何取胜机会的。”

“你的意思,国内企业也要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加快节奏,把效率提高?”

“对,那是终结目标,但要根据实际情况,一步步实现。”

“叶小姐,请问你对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与企业规范化管理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现实差距有什么看法?”

“这个问题以前在课堂上也曾讨论过,其实,这不仅是国内企业面临的问题,即使在欧美,在一百年前的现代企业制度处于萌芽状态时期,他们也面临过同样的问题,只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国内企业面临这方面的情况更加严重一些。我认为这个问题跟前面谈到的兼顾就业与效率有些类似,只不过对企业来说,更为紧迫。”

“你能说的具体一点吗?”

“家族化管理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企业内部充满了裙带关系,影响工作效率是小事,关键是阻碍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就会像宇宙中一颗燃烧殆尽的恒星,自然坍缩,然后成为一个黑洞。”

“叶小姐,你这个比喻既形象,又可怕。”

“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现实中类似的例子很多,国外那些百年企业,无一不是把这个问题解决的很好,相反,那些怕外人参合的企业,几乎没有寿命长的。”

“道理确实如此,你认为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捷径?”

“首先,企业得有解决问题的主观意愿,如果企业经营者自我感觉良好,根本就不想解决问题,那就另当别论;其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外乎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把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开;第三,解决问题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毕竟中国特色,要想企业所有者一步到位完全放弃经营权,很多人在思想上不一定放得下。另外,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任何捷径可言。”

相互交谈了一个多小时,关云天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叶小姐,我们那个地方是县城,你一直生活工作在大城市,如果要去小城市工作,请问你有思想准备吗?”

叶佳怡莞尔一笑,“关总考虑问题很全面,不过你尽管放心,作为职场人士,生活中的小事不会成为工作中的障碍。”

在一旁的四海中介公司邱经理见时间不早了,他提醒道:“叶小姐,在福利待遇和薪资方面你有什么进一步的要求,也可以跟关总讨论。”

“福利待遇和薪资,在以前跟关总的电话沟通中已有过讨论。”叶佳怡似乎不愿在这种场合讨论有关问题。

“没关系,以前没想到的,即使签订了正式合同,今后还可以提出来。”关云天在这方面绝对是个大方的人。

看见双方相谈甚欢,老邱认为这桩生意已经铁板钉钉,他想趁热打铁,“关总,如果你们觉得沟通已经足够,现在能不能把合同签了?”

“这个----,我没有问题,不知道叶小姐还有什么需要进一步了解?”

叶佳怡本就是个办事效率极高的人,她见关云天也非常敞亮,便答应当时签订聘用合同。

当天晚上,关云天在酒店设宴,对叶佳怡表示欢迎,因为一旦签订聘用合同,四海公司就算完成了任务,对老邱算是欢送。

第二天上午,老邱和叶佳怡乘飞机各自返回,临别时叶佳怡跟关云天商定,她回家做些准备工作,一个月后去昌达公司上任。

......

在主管工业的宋副县长协调下,昌达公司年产六十万套车用子午胎项目用地很快获得开发区管委会批准,为了给企业发展预留空间,关云天在申请项目用地时,还把征地面积扩大了一倍。

根据自己的经验,李长津向关云天建议,六十万的总规模,分三期工程,每期建设年产二十万套子午胎生产线一条,这样既比较稳妥,一次性投资又不至于太大,还会减轻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李长津是轮胎行业的技术专家,他的建议自然会得到关云天的采纳。

新项目的建设资金和项目用地已经得到落实,技术引进方面,跟省橡胶设计院早就签订了意向协议,只待关云天一个电话,对方马上就可以开始工程设计。

关云天考虑再三,他认为新项目已经准备了一年多,现在各项条件都已具备,是该开始实施了,为此,关云天跟李长津专程去了一趟省橡胶设计院,正式签订了技术引进合同。

李长津提醒关云天,跟帘子布生产相比,轮胎制造的技术要求更高,建议他在职工招聘和人员培训方面最好尽早着手。

项目准备过程中,其他方面关云天都想到了,唯独忽略了新项目的用工情况和生产管理方面的人员配备。

李长津的及时提醒,让关云天顿时紧张起来,新项目就快开工建设了,人员配备还八字没有一撇,在行事缜密的关云天身上,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关云天自己检讨,发生这样的疏忽是很不应该的。但平心而论,每天面临很多事情,昌达公司所有重要事务都需要关云天亲自处理,任何人每天的时间都只有二十四小时,纵然他的能力再强,精力再充沛,俗话说,浑身是铁能打多少钉儿?公司现在能担大任的人只有关云天自己,通过这件事,他更加坚定地认为,招聘叶佳怡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好在时间还来得及,关云天试图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个问题,他想起来了,自己的十多名中学同学都在几家轮胎公司打工,其中那个叫大刘的老同学,还是一家轮胎公司的车间主任,关云天决定尽快跟这些同学见面。

翻出了大刘的电话号码,关云天直接把电话打到对方的车间办公室,接电话的是位女士,“请问你找谁?”

“我找你们的车间主任大刘。”

“请稍等。”对方并未挂断电话,几分钟后,电话重新接了起来,“喂,请问谁找我?”

“大刘,老同学,我是关云天!”

“关总!老同学,你找我呀,有事吗?”

“没事儿,咱们这帮同学是不是又有一年多没见面了,要不你联络一下,抽时间聚一聚?”关云天道。

“老同学,哪次聚会都是你买单,同学们觉得不好意思啊!聚会当然太好了,要不实行A-A制吧?”

“嗨,吃顿便饭,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咱们不是老同学嘛,谁跟谁呀?A-A制显得多俗气啊!这事儿就别再计较了,你负责跟他们联系就行了。”

“那好吧,时间定在哪天?我们都是闲人,下班后啥事儿没有,你事情多,大忙人,一定要抽你的空,千万别因为聚会耽误你的工作。”大刘道。

“今明两天都行,你抓紧时间跟其他同学联系,然后把人数告诉我。”

下午三点过,关云天接到大刘的电话,得知近一两天能来参加聚会的同学只有十来个人,他当即告知大刘,聚会就在当天晚上,还在上次聚会那家饭店,晚上六点半,不见不散。

关云天提前预定了一间能容纳十五人的包间,傍晚六点过,他提前到达,参加聚会的同学们随后也都陆续到来。

作为东道主,关云天当然要在主人的位置就坐,他特意把大刘安排在他对面的座位上,那是副主陪的位置,以前同学聚会从来没有这么安排过。

因为按人头定标准,不一会儿菜品就上齐了,服务员跟每人面前的杯子倒满了酒,关云天照例举杯提议,为老同学们的相聚而干杯!

酒过三巡,关云天再次向同学们举杯敬酒,然后道:“各位,今天邀请大家欢聚一堂,除了叙旧拉家常,我还有一事相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