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409章 茅塞顿开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409章 茅塞顿开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五天以后,上午十点左右,关云天和叶佳怡分乘两辆车,亲自去机场迎接秦院长一行。接机后的第一站,先去昌达地产公司驻省城办事处小歇片刻,中午时分在一家酒店吃了顿便饭,下午一点多,又去昌达集团海天商务中心参观了一番,到昌达集团总部,已接近下午五点。

在接待室,客人们跟总部的几位高管见面之后,就到了下班时间。“秦院长,我们已经为你们预定了宾馆,先送你们去宾馆放下行李,洗漱一番,再去酒店为你们接风洗尘。”关云天道。

“关总太客气了,好吧,那就客随主便。”

办公室主任林楠将客人们带到预定的宾馆,办理完每位客人的入住手续后,她在迎宾大厅的休息区等候。

大约过了二十分钟,几位客人从电梯出来,林楠带着客人们去了当地一家档次最高的酒店,关云天等公司高管们正在预定的包间等候。

进入包间后,关云天安排座位,客人之中的两位正副院长自然是主副宾客,其他随员跟昌达集团的高管们穿插就坐,这样便于相互交流,关云天跟叶佳怡分别坐在主陪和副陪的位置。

客人们来自一千公里外的H市,生活习惯跟当地不太一样,关云天省略了人人点菜的环节,让叶佳怡直接安排,“你全权代表,点最好的菜,喝本店最好的酒。”

关云天向客人介绍了当地的酒文化,他知道客人们都是理工背景的高级知识分子,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没有多少兴趣,“咱们虽然用不着完全遵守这里的习俗,但地主之谊的意思还是要表达的。秦院长,林院长,朱处长,还有两位教授,我代表昌达集团整个管理团队,欢迎你们的到来!”酒菜上桌后,关云天端起酒杯,提议昌达集团的各位高管,邀请客人们举杯共饮。

招呼客人们品尝了当地的特色菜肴后,关云天继续举杯,“秦院长,我们这里讲究六顺,我坐在这个位置,一般要带六杯酒,当然,这样的杯子谁也喝不了六杯,现在简化为喝六口,我们当地人一般就是六口喝干,咱们折中一下,我带六口,大家随意喝,不限量。第二杯,为了咱们的相识,干杯!”

客人中酒量较大的林副院长和朱处长,跟随关云天六口喝干了第一杯酒,秦院长和两位专家也许酒量有限,喝了六口后,杯子里还剩下三分之一。

无论空杯还是半杯,服务员再次给宾客的杯子里倒满了酒,关云天举杯向每位客人单独敬酒后,副陪叶佳怡也端起杯子,走到每位客人跟前,向他们一一相敬。这个环节结束后,酒桌上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观察了昌达集团的管理团队,秦院长有些好奇,“关总,在你们的团队中,叶总他们几位好像不是当地人吧?”

“秦院长见多识广,在我们这个团队中,只有我和集团公司办公室杨主任是本地人,叶总,丁总,徐总,沈总,还有中午在省城办事处见到的薛总,他们都是外地人。叶总跟你们院的童教授,不就是高中同学嘛。”关云天道。

“关总,你是怎么把这些高级管理人才聚到一起的?”林副院长放下筷子,对这件事也很感兴趣。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候,我感到仅靠自己的能力和精力,已经没法带领企业迈上新高度了,当时我正好在一所大学参加一个管理方面的短期培训班,我跟那位讲师谈到自己的困惑时,讲师告诉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只要条件合适,类似猎头公司的中介机构都可以帮我找到,培训结束回到单位后,我便跟他推荐的中介机构联系。”

“你怎么知道中介机构为你介绍的人才,就一定适合你们的企业?”因为长期身处相对封闭的研究机构,老朱对这样的事也颇感好奇。

“这是个完全自由的双向选择过程,中介机构一般会向我推荐数名候选人,我在挑选对方,对方也在挑选我们,面对中介机构的推荐,先看被推荐人的材料,觉得谁不合适就放弃,合适的接着进行电话沟通,面谈,候选者还要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直到双方都满意,才能确定意向,整个过程并不简单。”

“佳怡当时不是在陶氏化学任部门高管吗?怎么到了昌达集团?”童伟一直想问这个问题,今天终于找到了机会。

叶佳怡接过话题,“从杜克大学毕业后,我进了陶氏公司,先做基层管理,后来做到部门高管,做了三四年,因为个人原因,我辞职在家休息了两年,之后陶氏邀请我回去,但我害怕身体承受不了那个工作强度,就选择一边在家继续休息,一边寻找别的机会,这个时候,正好中介公司找到我,向我推荐了昌达集团。”

“叶总是杜克大学毕业的?还在陶氏做过部门高管?怪不得呢。”秦院长感到超乎想象。

童伟解释道:“佳怡在高中时期是学霸,情商智商都很高,读的也是985大学,本科毕业后被推荐到杜克大学读MBA。”

实底被老同学抖出来,叶佳怡觉得有点脸热,“嗨,我们的团队成员其实都很优秀,丁总是大型国企的财务处长,高级会计师,徐总,薛总和沈总,都在大国企担任过高管,关总跟我们是同时代数学系的大学毕业生,办公室杨主任是学中文的。”

叶佳怡这番间接介绍管理团队成员的话,也是想让客人知道,昌达集团这家民营企业的管理团队,并非一帮乌合之众。

“这样的管理团队,是昌达集团能发展到现在规模的必要保证。”林副院长赞赏道。

“各位领导和专家,从你们的视觉衡量,昌达集团有没有管理高新技术项目的能力?”关云天这个问题,问的有些直白,其实跟这些技术专家和技术官僚们说话,也没有必要拐弯抹角。

“单从管理的角度看,把电池材料和整装技术放在昌达集团,我认为非常合适。”林副院长虽然赞同,但是有条件限制。

关云天听得清楚,对于高能蓄电池技术,对方虽然很想跟外界合作,但非常慎重,条件把关很严。

晚餐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结束后,关云天让两位司机将客人们送回宾馆,并告诉客人,明天早餐后,会让司机接他们去公司总部。

第二天上午八点半,司机将秦院长一行接到昌达集团总部,未做停留,由关云天亲自带路,领着客人们去北部山区参观林业种植项目,“秦院长,各位领导和专家,先带你们看看昌达集团的涉农项目。”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半个多小时以后,车在树林里的便道穿行,到了北部山区,只见一眼望不到边的核桃林,郁郁葱葱,核桃树之间,是间作的草药。“关总,这片核桃林有多少亩?昌达集团以传统制造业起家,怎么想起做这个跟林业有关的项目?”老朱问道。

“这片林子接近四万亩,朱处长说的没错,我们确实以传统制造业起家,但地方政府请求配合他们帮助北部山区的村民脱贫,当时也给了一些优惠政策。昌达集团是植根于这片土地的企业,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农村人,所以,跟公司管理层商量后,决定投资这个项目。”关云天解释道。

“想法非常好,既为山区村民脱贫致富做了贡献,又为企业自身增加了效益,这地里的中草药......?”秦院长有些不解。

“哦,中草药是为原来的上市公司旗下一家中成药厂配套种植的原料。其实,涉农项目风险很大,我们搞了林产品的深加工,才使项目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在核桃林转了一圈,关云天又带着客人们参观了核桃加工厂,观看了核桃的去皮、烘干和脱壳等过程。

回到城里已经十一点半,午饭后休息到两点,下午,关云天带着客人先参观了核桃油加工厂,又去原来的轮胎厂和德发石化厂转了一圈,最后来到汽车零配件公司。

在巨大的标准厂房里,地面整洁,车间四周窗明洁净,精加工设备在工人的熟练操作下安静地运转。虽然偌大的车间里人人都在忙碌,但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没有丝毫的慌乱,这充分显示出叶佳怡高超的管理水平。

“关总,你们的汽车配件规模不小,一般都有哪些销售渠道?”因为蓄电池也是一种广义上的汽车配件,林副院长对此很感兴趣。

正在这时,叶佳怡走进了车间,有些事她最清楚,还是由她介绍最合适,“我们的刹车片产量稳居全国前三,销售渠道主要有整车配套和零售两方面。”

“叶总,整车配套方面,现在主要跟那些品牌的车型配套?”

“主要配套德系车,现在也跟日系和国产车配套,名列国内前茅的S汽车公司的德系品牌,全用昌达汽车配件公司生产的刹车片。”叶佳怡道。

“嗯,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有利条件,国内比较有实力的车企,都很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通过现在提供汽车配件,跟他们建立紧密联系,因为他们就是高能蓄电池在未来的大用户,这对将来跟整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开展合作,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老朱是单位主管对外合作的处长,他对这件事格外关注。

“这真是个有利条件,昌达集团应该维护好跟整车生产厂家的关系。”老秦建议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确实提醒了关云天和叶佳怡,可不是嘛,昌达汽配公司现在跟国内著名车企就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下一步应该弄清楚他们企业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对高能蓄电池将来的市场开拓将大有益处。

关云天插话道:“几位领导的话,让我们茅塞顿开,通过刚才的分析,既然昌达集团具有如此有利的条件,我们对高能蓄电池项目更有信心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