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501章 重新审视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501章 重新审视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为了一套房子,往往掏空普通民众一家两代多年的积蓄,高房价压得一般人喘不过气来,为了顺应民意,又一次的房价调控风暴如期而至,根据对多方面情况的综合分析,关云天和他的顾问团队作出判断,房地产行业不可避免地将迎来又一场严冬。

不出所料,一个星期后,金融机构将存款准备金上调了百分之五,不仅提高了房地产企业的贷款门槛,而且将购房贷款利率往上浮动了百分之十到三十,据此分析,这次的调控力度比前几次都要大。

昌达集团涉足房地产开发行业,至今已有六七年时间,这期间,地产开发业务为昌达集团挣得了不少利润,但也受到了两次政策调控的影响,让关云天对这个行业有了新的认识。

长期以来,关云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企业正常的经营行为,尽可能少地受到政策影响。六七年前果断从传统制造业脱身,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因为环保等问题而越来越多地受制于政策调控,现在回头审视当初的决策,关云天认为不仅正确,而且非常及时,如果不从轮胎制造和炼油石化等传统产业抽身离去,昌达集团现在不知要面临多少问题!地方政府抓住那些问题中的任何一项,都会将昌达集团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以同样的视角重新审视房地产开发行业,关云天认为这个行业同样面临着很多政策风险,全国性的调控、金融政策和各地不同的土地供给政策,都是地产开发商需要随时面对的问题。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初涉足房地产开发领域时,有人建议昌达集团干脆转型为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但关云天非常谨慎,他坚定地认为,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以涉足地产开发,但高端制造业不仅不能偏废,还要不断加强,所以,他建议精于企业管理的集团公司总经理叶佳怡,主管高端制造业。

按照关云天的设想,昌达集团经营的产业,最好跟各种调控政策尽量不沾边,但现在的房地产开发,再次面临政策调控,尽管这个产业利润不错,但他对其未来,似乎有了一种并不看好的感觉。

从发改委退休后的魏处长,被关云天聘请为昌达集团驻省城办事处主任,老魏上任后的第二天,关云天去看她,见面寒暄一番后,关云天问道:“魏处长,你觉得这办公条件怎么样?哪里不满意,请你直接跟我说,我让他们马上改善。”

“嗨,以前我那办公室你又不是没去过,这里的办公条件比那里强多了!不仅办公室面积宽敞,采光良好,而且工作人员服务周到,以前那里,谁给我服务呀!”

“可是,以前手握实权,现在这里办事处刚成立,你管的人太少了!”关云天说了句玩笑话。

“不是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吗?现在已经退休,以前的事就别提了,不过说实话,这里的事情确实有点少,聘我当顾问,让我这么悠闲,对你们来说是一种浪费。”

“魏处长,跟以前比,这里肯定要清闲得多,但顾问嘛,哪有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的?真要是那样,把你累坏了,我还过意不去呢。”关云天在老魏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老大姐,咱们随便聊聊,以你的眼光,你认为房地产开发这个行业,在今后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走向?”

老魏把刚才正在翻看的一份资料推到旁边,她略作思考后说道:“十来年过去了,地产开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地位至今还没发生变化,怎么,关总突然提出这个问题,难道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倒也没有什么新想法,不知魏处长是否注意到,针对地产行业的新一波调控政策来袭,金融行业不仅提高了存款准备金,还将购房贷款利息上浮了百分之十到三十,这回的调控力度不小啊!”关云天道。

“是啊,这一波调控,意味着行业再一次面临严冬,那些实力不济的开发商,恐怕有被冻死的可能。怎么样,昌达地产公司还过得去吧?”

“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意味着开发商贷款难度加大,上浮贷款利率,购房者的贷款门槛提高,房屋销售量肯定要减少,这两项调控政策,每一项都是刀刀见血。至于昌达地产公司,我们已经经历过两次调控政策,已经有了应对经验,关键是我们的实体制造业做的不错,有实体制造业做后盾,应对这样的危机,虽不能说游刃有余,但也不至于惊慌失措。”关云天道。

“既然如此,那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了。房价上涨太快,再不调控,老百姓受不了!”

“我理解调控政策的初衷,为了一套住房,父子两代,甚至祖孙三代都要节俭,这实在有点过分。房子是用来居住的,它的使用属性决定了它的作用,但高房价反而让其所有者成了它的奴隶,无论从那个角度看,这都不太正常。”

“嗯,像你这样开明的开发商不多见,一般人都很不理解。”

“虽然理解,但我对这个行业并不乐观。”

“为什么?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受到政策鼓励,另外,这个行业的平均利润高于传统制造业,能跟房地产开发相媲美的行业并不多,你怎么不看好呢?”

“魏处长,你说这些特点,都是这个行业的优点,但地产业也有一些致命弱点,起码我是这样认为。”关云天道。

“哦,我倒想听听哪些方面是其致命弱点?”

“比如说,这种不定期的调控,虽然我理解调控的必要性,但其必然打乱企业的经营计划,说实话,我不喜欢这样的行业。”

“看得出来,你喜欢不受干扰,至少少受干扰的经营环境?”

“当然,政策施加的压力,跟企业之间的竞争,完全是两回事,面对竞争,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面对政策,除了无条件执行,当事者连解释说话的机会也没有。不知魏处长是否还记得,当初昌达集团那个自备发电厂的关闭,尽管我们已经按照政策要求,投资环保设备进行了整改,并验收合格,结果到了第二年,政策一刀切下来,还是被关闭了。”关云天道。

“当然记得。是不是因为那件事,让你义无反顾地做出了离开传统产业的决定?”

“因为在炼油石化和轮胎制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脱离传统制造业的想法早就有了,但通过自备电厂那件事,让我们做出了尽快离开传统制造业的最终决定。”

“但是房地产开发行业毕竟跟传统产业不一样,它有自己独特的行业优势。”

“没错,行业都有自身的特点,但在受到政策干扰这一点上,房地产开发跟传统产业没有什么区别。再说,住房属于耐用消费品,任何家庭,即使经济不成问题,如果只满足于居住,也不会接二连三地买房子,所以,我认为房地产市场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关云天道。

“你这观点倒有些新意,看来你对房地产的问题考虑过很长时间了?”魏处长道。

“实话说吧,从上一次调控风暴以后,我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只是又将面临同样的局面,现在的感觉更强烈了。”

“哦,那你想怎么办呢?离开地产开发行业吗?”

“目前只是个初步设想,离开地产行业,有什么正事可干呢?”关云天也有些迷茫。

“可不是嘛,凭我在计划部门待的那些年的经验,要找到跟地产开发相媲美的项目,还真是不容易。”

“魏处长,考虑新项目,利润当然重要,但行业面临的政策性风险,在我看来也是应该考察的主要因素。”

老魏在职时是发改委的计划处长,她对各工业领域有相当的了解,听了关云天的初步设想,她建议道:“如果关总有这方面打算,制药行业也许是可以考虑的领域之一。”

“制药行业?嗯,我一直在考虑,昌达集团制药厂现在只有一个产品,显得很单调,但我不知道该从哪方面着手考虑新产品。魏处长,你跟省医药管理局的黄处长还有联系吗?”

老魏的建议,让关云天的思路陡然开阔,他想到了曾经有过一面之交的医药管理局老黄。其实,聘请顾问的目的,并非全部为了让他们办具体事务,凭他们的经验,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提醒,就能给人以莫大的启迪。

“黄处长,老黄----,最近半年都跟他没有联系,怎么,你想跟他见面?”魏处长道。

“我记得一年多前跟他见面时,老黄就说制药厂产品单一,有点浪费资源,当时因为忙于另一件事,并没跟他进行深入探讨。魏处长,如果能联系上老黄,我想跟她见个面。”关云天道。

“我倒是有老黄的电话,现在跟他联系吗?”

“现在联系吧,争取尽快跟他见面。”

老魏从手机通讯录翻出了老黄的电话号码,她随即拨了过去,电话马上接通了,“黄处长你好!我是老魏。”

“魏处长,好久没联系了,你还好吧?”

“还好,你怎么样?岗位变没变?”

“我这个年龄,还往哪儿变呀!要在这个位置待到退休了。”

“黄处长,最近忙不忙?如果有时间,是否可以在一起聚聚?毕竟好长时间了嘛。”

“聚聚?可以啊!没有什么忙不忙的,白天忙了八小时,下班后还不能有点自由吗?”

“那好,今天晚上怎么样?”

“可以!”老黄欣然应允。

“就这样吧,定了时间和地点,我再通知你。”

傍晚六点左右,关云天跟老魏提前到达预定酒店等候,一年多时间没见面了,这位黄处长能给关云天什么样的建议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