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517章 不敢掉以轻心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517章 不敢掉以轻心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担心资金周转紧张,一直是关云天不愿快速推进两个新项目的主要原因,如今制药项目的前期准备已经就绪,再不往前推进,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至于资金,财务总监老丁经过评估,认为集团公司可以抽出两三个亿,作为新项目的设备预付款。

尽管如此,对于资金问题,关云天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根据关云天的做事方式,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之前,他从不贸然行事。两个新项目的资金来源本来是有保障的,在作出撤离地产行业的决定之时,就打算将撤出的资源投入新的项目,关云天的计划是一边从房地产销售中回笼资金,一边推进新项目建设。昌达地产公司在地产市场的库存,价值上百亿,如果将房屋库存全部变现,支撑两个新项目绰绰有余。

但是,从眼下的情况看,房地产市场还没有回暖迹象,为了制药项目的顺利建设,关云天不得不将目光投向金融机构。

昌达集团是多家金融机构的金牌客户,关云天跟工农建中和两三家地方金融机构的领导都是多年的朋友,只不过自从昌达集团的自有资金能够维持企业正常运转以后,加上事情太多,工作繁忙,关云天平时跟这些金融机构的朋友见面就少多了,只在年终岁尾,给他们拜个年,请他们吃顿饭。

在金融机构的所有朋友中,跟关云天关系最好的,当属农行的刘行长和当地农商银行的赵行长,刘行长跟关云天性格相近,年龄相差不大,两人比较谈得来,昌达集团也是农行的老客户。

赵行长则是在他当城区信用社主任时,就跟关云天很熟,后来到县行当了副行长,直到最后接替老行长当了县行行长,两人一直没断过联系。

朋友分远近,有什么心里话,总是愿意跟关系最好的朋友交流,这是人之常情。

凭借昌达集团的金字招牌和关云天跟赵行长的私人关系,在农商银行,一两个亿的资金,关云天只需打个电话,用不着亲自出面,按照正常的贷款程序,老赵就能解决问题。

但是在农行的刘行长那里,关云天有必要亲自走一趟。

上午九点多,关云天来到农行大楼,见刘行长的办公室半敞着门,他伸手在门上敲了几下,没有听见回音,干脆推门而入,见老刘不在办公室,他把带来的二斤好茶叶随手放在办公桌上。

关云天在单人沙发上坐下来等了几分钟,老刘从外面进来,他颇感惊讶,“吔,你怎么来了?稀客呀!”

“啥时候拿我当客人了?你这话才是稀奇!”关云天道。

“我是说来前怎么没打个电话?幸好我没出门,否则你就得白跑一趟。”

“又不是多远,白跑一趟也无所谓。”

老刘知道关云天不喝茶,他用杯子在饮水机里接了一杯白开水,放在关云天面前的茶几上,“你这大忙人,今天怎么有空了?”

“从你们前面路过,想起很长时间没见到你了,就顺便进来看看,我还怕你出差了。”关云天道。

“现在房地产行业处于政策调控期间,省城的市场怎么样?”老刘关切地问道。

“全国都一样,省城的市场还能好到哪儿去?”

“是啊!幸好昌达集团还有高端制造业撑起半边天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否则企业就会面临困境。”

“可不是嘛,这充分证明昌达集团当初进行产业升级,把主要部分留在制造业是对的!如果全部转到房地产行业,那就麻烦了!对了,我还想告诉你一件事,我们打算从地产开发行业撤出来。”关云天道。

“撤出地产开发行业?难道是因为当前市场疲软吗?”老刘显得很吃惊。

“倒不是因为市场疲软,但做出决定的起因跟这有点关系。”

“我觉得也不应该是这个原因,毕竟调控政策过后,市场还会起来,那你为什么要撤出来呢?”老刘很不理解。

“是因为我们对这个行业的前景进行分析后,经过多方面权衡,做出的又一次选择。”关云天道。

“我相信你们的选择是有道理的,不过,从地产开发行业撤出后,那些资源怎么办?全部回归现在的高端制造业吗?”

“不,现在的高端制造业不缺资源,我们准备把从地产开发行业撤出的资源投向新的产业。”

“你的决策总是既理性,又出人意料,这是其他企业家跟你的最大差距。你们打算把那些资源投向什么产业?”刘行长非常佩服关云天的决策能力。

“下一步,我们准备做两项新业务,一方面把制药业务做大做强,另外,我们打算投资养老事业。”

“难怪要从地产开发行业撤出来,原来新业务都计划好了。”

“不仅计划好了,我们的制药新项目已经开始实施了!”

“你们这决策力和执行力,是其他企业没有的。我理解做大做强制药业务的必要性,但对投资养老事业,说实话,我认为值得商榷。”作为老朋友,刘行长直言不讳。

“养老事业是一项民生产业,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其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目前,各大中城市普遍缺乏养老机构,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这项事业大有可为!”关云天道。

“你说的这些我都相信,但是,作为一种企业行为,作为企业的一项投资,我更关心这项投资能否盈利?如何盈利?”

关云天点点头,“没错,所有知道这件事的朋友,甚至领导,都关心养老事业能不能盈利,因为谁都知道,如果不能盈利,企业损失自不必说,也将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但是我要非常肯定地告诉你,这项事业可以盈利!”

“养老院要想盈利,我觉得甚至比幼儿园都难!你想想,跟一帮精打细算,习惯于过紧日子的老年人打交道,想从他们身上榨出一分钱都不容易,要想盈利,可没那件简单。”刘行长的观点,跟大多数人一样。

“你这样的思维,还停留在传统养老院阶段,要把养老这件事当做一项事业来做,必须思维创新,方法创新,管理创新,传统思维根本做不好这件事。”关云天道。

“你要这么说,一切建立在创新之上,那我相信你能办好这件事。但你不能为了盈利,大幅度提高收费价格!”

“大幅度提高收费标准,无异于自断财路,万万使不得!我们将来的收费价格,一定是建立在当地退休职工平均工资基础之上的,绝不会盲目定价。”

“嗯,仅此一点,就能看出你的思维确实有独到之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养老事业是我们稍后要考虑的问题,言归正传吧,今天来找你,有件事需要你帮忙。”关云天话锋一转。

“哦,什么事?”

“昌达集团的制药新项目开工在即,现在除了设备定金,其他款项还没有着落,我们打算从银行融资。”关云天道。

“昌达集团融资,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事,十亿八亿都没有问题,关键是这不像你的办事风格呀!从我认识你开始,你办事一直都是未雨绸缪,准备充分,从来不匆忙行事。”刘行长道。

“这次情况有点特殊,昌达地产公司在省城有大量房屋库存,我们原计划一边撤离地产行业,一边利用在地产市场回笼的资金建设新项目,本来资金应该非常宽松。但是,正如你知道的那样,房地产行业现在处于调控阶段,市场很疲软,我们要想扩大销量回笼资金,就要采取降价销售的策略,那将给昌达地产公司造成很大损失。所以,我们打算先从银行融资,以解燃眉之急。”

“哦,如果按照你们事先的设想,根本就没打算通过银行融资?今天你来找我,也属于万不得已。”

“你要这么理解也可以,毕竟昌达地产公司在省城的库存高达上百亿,如果从地产行业撤出来,全部将库存变现的话,即使新药项目和养老工程同时开工,也不会缺资金。”关云天道。

“那我相信。眼下你们需要多少资金?什么时候需要?”

“制药新项目总投资不到十个亿,集团公司能抽出两三个亿,还差七亿多,打算从农行融资五亿,再从老赵他们那里融资两三亿。”关云天道。

“没问题,什么时候需要,让财务提前把贷款申请和手续报上来,昌达集团是金牌客户,贷款审核很简单,随时可以用款。”

“但我需要事先声明,如果房地产市场回暖,昌达地产公司回笼资金速度加快,就有可能不需要在银行融资了。”

......

跟随时间的脚步,迎来了又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随着万物复苏,春风化雨,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也将进入尾声,销售总监沈悦虹通过数据分析,认为地产销售即将升温。

果不其然,到了四月中旬,昌达地产公司营销中心的数据每天都在往上涨,沈悦虹暗自感叹,幸好在去年的秋冬季节,没有选择降价销售的策略,否则,将给公司造成多大损失!

得到信息反馈后,关云天自然也很高兴,“继续观察,请把每天的销售情况都告诉我。”

到了“五一”前夕,销售数据已经基本恢复到调控以前的状态,面对这一情况,关云天跟财务总监老丁打电话,让他停止使用银行贷款。

“贷款才使用了不到三分之一,期限也才两个多月,现在停止使用,提前还款,这样好吗?”老丁怕银行方面不愿意。

“没有什么不好的,贷款之前我就跟银行声明过,他们知道这笔贷款有可能随时终止使用,现在昌达地产公司回笼资金很快,足以应付新项目的资金需求,没有必要再使用银行贷款了。”关云天道。

“好吧,我让他们立即停止使用,不过对于已经使用的部分,是马上还款,还是等一段时间?”

“根据资金平衡情况,你看着办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