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537章 当面抱怨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537章 当面抱怨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面对前来现场办公的市府领导,关云天把自己犹豫多时的问题说了出来,希望这位袁副市长能帮助昌达集团养老事业部,把至今没有定论的税务减免问题落实下来。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谈到观念问题,关云天在市府领导面前抱怨道:“税务部门抱着旧有观念,如果以经营性单位必须纳税的原则衡量,昌达集团的养老项目就得吃大亏。养老事业本来就是没有盈利能力的行业,我们投入巨资兴办养老机构,可不是为了节省这点税款,要是论税收贡献,我们继续做房地产开发,对政府的税收贡献不是更大吗?但养老事业的社会效益是房地产开发无法比拟的!”

听了关云天的抱怨,袁副市长问道:“税务部门只是说全免税款需要他们的一把手同意,还有其他障碍吗?”

“仅这一点,对我们就是个大难题。税务部门的一把手不同意,我们的税务登记就一直办不下来,这充分证明,在政府职能部门面前,再大的企业也很渺小,再有利于民生的项目,也要任人摆布。”

“关总的心情我能理解,但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有点不巧,今天跟我来现场办公的人员,没有税务部门的同志,否则,这件事现在就可以给你答复。”袁副市长道。

“不是我当着领导抱怨,袁市长,如果税务部门不放过我们,非要雁过拔毛,昌达集团的养老事业即使开展起来,也会难以为继。在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税务部门的行为,跟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背道而驰的。”关云天道。

“关总,你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我相信税务问题不会影响省城养老事业的发展,这件事我一定放在心上,回头尽快去协调。如果超出我的能力范围,我会向上级领导反映,肯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袁副市长道。

领导已经把话说到这种程度,关云天自然懂得见好就收,“那就多谢袁市长!企业的事让领导们费心,实在过意不去。”

“嗨,昌达集团的项目已经够让我们省心了,再说,你们的养老项目跟省城的民生问题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在为政府部门分忧解难,市府为你们提供一些帮助也是应该的。时间不早了,如果没有其他问题,我们就准备回去了。”

“袁市长,马上就到午饭时间了,你跟各位领导留下来吃午饭吧,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关云天道。

“不了,今天是现场办公,我们有规定,不能在单位吃饭。”

“看来请领导们吃顿饭,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关总别多想,我不是说了嘛,今天是为昌达集团的养老项目现场办公,市府有规定,为某个单位的事去现场办公,不能在那个单位吃饭,我不能带头违规。喝酒吃饭倒也没什么,今后有机会再说吧。”

说完,老袁站起身来,带着市府一帮人走出会议室,关云天把他们送到大门外。

关云天自己最清楚,他口头上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说的已经为领导们准备了午饭,其实是子虚乌有的事,他知道老袁带着六七名市府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到企业现场办公,根本不可能留下来吃饭,否则说出去不好听。另外,对于不熟悉的政府机构领导,关云天的一贯原则是敬而远之,从内心不愿跟他们聚到一起。

送走了袁副市长一行,已是中午时分,在办事处食堂随便吃了点午饭,跟老魏和老薛打过招呼后,关云天让司机拉着他回昌达集团总部。

曾经有人向关云天建议,让他把昌达集团总部搬到省城,理由是几乎所有大型国企的总部都在一二线大城市,那些大型央企的总部甚至都在京城,在大城市的好处是信息灵通,有利于对外交往,对扩大企业影响力也大有裨益。

考虑到大城市的好处,加上以叶佳怡为首的昌达集团几位高管,都来自地级市以上的城市,关云天对昌达集团总部迁往省城的建议也有点动心,当他把这个想法向集团公司总经理叶佳怡通报后,对方当即表示反对。

关云天当然是一番好心,他觉得现在昌达集团规模已经做的很大了,把总部迁到省城,既有利于扩大企业影响力和对外交往,又可以为企业高管们在大城市创造更加舒适的办公环境。

叶佳怡在大洋彼岸留学和工作了相当一段时间,她对关云天提到的几条理由不以为然,因为在她的印象中,那里的首都根本就没有什么大企业总部,纽约也只有一些证券和金融机构,大洋彼岸的大企业都不在所谓的政治或经济中心。

叶佳怡认为,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跟国企央企完全不同,没有必要照搬国企央企那套做法,即使为了给高管们营造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也有其他办法,根本不必将总部搬到省城。

最为重要的是,昌达集团现在以高端制造业为主,以养老事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才刚刚起步,而制造业基地在富源县,如果将总部搬到省城,非常不利于对制造业的管理。对于即将开业的养老事业,即使总部不搬迁,在省城现有的办事处,完全可以应付各种事务。叶佳怡没有明说的还有一点,要是将昌达集团总部搬到省城,将会给集团公司增加很多管理成本。

关云天当然理解叶佳怡的良苦用心,总部搬到省城,每年增加大笔管理成本只是一方面,最大的损失恐怕还是疏于对制造业基地各项工作的管理,将会使每种产品的成本上升。至于扩大企业影响力和对外交往,当今信息和媒体如此发达,办法多的是,并不一定非要到省城。

既然高管们主动不让总部搬到省城,关云天觉得应该给他们配备更加安全舒适的往返于总部和省城之间的交通工具,因为所有高管都在省城居住,他们周一至周五在总部工作,周末都要回省城跟家人团聚。

高管们刚去省城居住那会儿,就决定配备公共交通工具,事情一多,关云天却把那件事忘到脑后了,这几年高管们周末回省城,全都是自驾,不仅比较疲劳,而且安全系数也不高。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在返回昌达集团总部的路上,关云天向他的司机王师傅分派一项任务,“相对而言,往返于省城和总部之间,你觉得乘坐那种车辆更舒适,更安全?”

老王被问得莫名其妙,“关总,你这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你是司机,你认为哪种车辆更加安全舒适?”

“相对而言,我认为豪华大巴比小车的安全舒适性要好。”

“以前想买一台中巴车,用于几位高管往返于省城和总部,你认为大巴更好,那就买一台大巴,你抽时间看看哪种品牌的质量最好。”关云天道。

“这个用途的话,选择大巴是不是太浪费了?大巴车都是三四十人的座位,家住省城的高管,最多也就十来位吧?”

“你不用管是不是浪费,我要的是安全舒适。”关云天道。

“大巴车品牌很多,选车很容易,关键是买了大巴车,还得有专门的司机,集团公司现有司机都不能开大巴。”老王提醒道。

“这我知道,选车和招聘大巴司机都由你来做,这件事不用很着急,但也别忘了,把它提上日程就好。”关云天吩咐道。

......

到了位于昌达集团总部的办公室,已是下午三点多,因为近半个多月都没在这里办公,关云天办公桌上堆着好几摞等待他亲自处理的材料。

知道关云天回总部了,集团公司的几位高管第二天排队等着向他汇报或商量工作,财务总监老丁第一个进了关云天办公室,因为新的制药项目即将建成投产,老丁想跟关云天商量流动资金的调度问题。

“全公司的流动资金很充足,但即将投产的制药项目所需的流动资金,需要从别的分公司抽调。”老丁说道。

“从别的分公司抽调流动资金,其他项目的流动资金不就显得紧张了吗?我看还是算了吧,新的制药项目所需流动资金,干脆从银行贷款,半年前我就跟农行的刘行长打过招呼了,他答应随时提供支持。”

老丁刚离开办公室,负责北部山区农业项目的行政总监徐建民便推门进来,自从逼停了地方政府在北部山区的采矿项目,关云天跟老徐就很少见面,今天一见,倒显得很新鲜,关云天起身要给对方沏茶,老徐摆手拒绝,“不喝茶了,我就几句话。”

“着什么急呀?请坐吧。”

“北部山区的核桃林,已经结果十余年了,据我们统计,发现从前年开始,品种似乎有些退化。”

“哦,你们怎么发现品质退化了?”关云天感到好奇,别看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农事却知之甚少。

“在同样的自然环境下,去年的产量比前年减产了百分之十左右,根据对挂果情况的观察,今年也许还不如去年。”

“原来是这样......,出现这种情况,通常应该怎么办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