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弟561章 成全他们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弟561章 成全他们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因为知道物业公司的价值所在,关云天不愁这些资产没有买家,他故意把报价定的高一些,一是为了吊足潜在买家的胃口,另外,他也确实想卖个好价钱。

昌达物业公司由本部和位于华源市的分公司两部分构成,虽然袁国刚是物业公司经理,但他实际上只负责位于县城本部的业务,位于华源市的分公司,由关云天的一位朋友,也是袁国刚的一位战友负责管理。这位名叫大光的朋友,以前曾给昌达集团帮过几次忙,而且不计报酬,人品又不错,他跟他的一帮战友都是下工职工,到处打工收入不高,关云天让他分管华源市的物业分公司,是想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

这些年来,大光分管的华源物业分公司,给昌达集团上交的利润微乎其微,倒是袁国刚分管的物业公司本部业务,占了整个物业公司上缴利润的八成以上。这一点关云天早有耳闻,但他睁只眼闭只眼,权当是对大光的回报,但是,这也是关云天多年前就想把物业公司转让出去的根本原因。

昌达集团要出售物业公司资产,既有媒体广告,关云天又在朋友圈大肆扩散,身在华源市的大光,对这样的消息不可能不知道,但他觉得很纳闷,经营好好的物业公司,怎么要出售呢?他拨通了位于富源县城的昌达物业公司经理袁国刚的电话,“老战友,你知不知道物业公司要出售?”

“知道,这一阵大家都在传嘛。”

“好好的昌达物业公司,为什么要卖掉呢?你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原因吗?”

“不知道,要不你给叶总或关总打电话,问问什么情况。”

袁国刚这个人比较务实,他只知道干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对于外界的事一般不感兴趣,更不喜欢刨根问底。就像多年前他所在的昌达集团帘子布分公司往外转让一样,他认为领导做出的决定,自有领导的目的,基层的人只管执行就是了。

“我跟叶总不熟,要不你问问他们?”

“跟叶总不熟,你可以跟关总打电话,他可能知道的更清楚,还是你亲自问吧。”袁国刚从来不想揽这种事。

大光已经在昌达物业做了五六年的华源分公司经理,他知道物业管理这一行,虽然利润不高,但收入非常稳定,他觉得昌达集团把这块业务转让出去很可惜。

受好奇心和惋惜情绪的驱使,大光考虑良久,最终还是拨通了关云天的电话,“关总你好!我是大光。”

关云天略感诧异,因为他跟大光只有几次交往,觉得这人还不错,对方根本算不上他圈子里的朋友,“大光?哦,你好!你有什么事儿?”

“关总,外界盛传昌达物业公司要出售,我想打听一下,真有这回事儿吗?”

“有,是真事。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我们在华源市的各种媒体上都打广告了。”关云天道。

“哦----,物业公司不是经营的好好的嘛,怎么想起要把它卖出去呢?”

关云天觉得袁国刚的几个战友都不错,尤其是这个大光,头脑聪明,处事冷静,但好奇心太强,遇事喜欢刨根问底,在这方面他比袁国刚就差远了,这是一个基层管理人员的最大弱点。

“这是昌达集团经营策略调整的需要,没有其他原因。”关云天不想跟对方做过多解释。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光略一思忖,“关总,物业公司的买家需要什么条件吗?”

“条件?不需要,出售对象包括企业和个人,只要满足昌达集团的报价,谁都可以买。”关云天道。

“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几个战友想凑起来购买昌达物业公司,你觉得可以吗?”大光试探道。

关云天毫不犹豫,“当然可以!我说过,任何个人和企业,都是我们的潜在顾客。不过.....,你们能凑多少钱?”

大光想了想,把他们几位战友和各自的亲戚朋友能拿出的钱全加在一起,“我们最多就能凑这个数。”

关云天一听,连连摇头,“大光,你们凑这点钱,也就相当于我们要价的一半,即使打个折,也还差的很远啊!”

“关总,我们只能凑到这些钱,要不......,”大光停了停,“要不我们只卖华源分公司这部分,资金估计差不多吧?”

这话让关云天哭笑不得,“大光,昌达物业公司是个整体,哪能拆开卖呀?既然你们资金不够,为啥非要买物业公司呢?”

“关总,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呀!你知道我们在华源市的七八位战友,多年前就下岗了,四处打工,收入一点也不稳定,自从你让我们分管昌达物业华源分公司以后,我们的工作和收入都稳定下来了,这几年才过上了比较安稳的生活,现在昌达集团要把物业公司整体出售,将来的新老板肯定要用自己的人,我们几个又要失业了。如果我们把华源分公司买下来,注册公司自己经营,就能解决我们的就业问题。”大光说的是实情。

“哎哟!”听完对方的述说,关云天沉默下来,根据从前对大光和他那帮战友的了解,关云天认为那是一帮三观很正的人,他们个个都有武警某部的服役经历,人人都是身手敏捷,但下岗以后,他们宁愿四处打工,挣着微薄的工资,过着清贫的生活,也拒绝跟社会上那些拉帮结伙的人混在一起。

好不容易赶上昌达地产公司组建华源物业分公司,因为昌达物业公司经理袁国刚要负责本部工作,无暇顾及华源分公司的业务,正好大光和他的战友们为昌达地产公司平整场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关云天就把华源分公司的管理交给了大光等人负责,顺便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让他们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现在昌达集团要把物业公司整体出售,大光和他的七八位战友又要面临失业问题,这一点是关云天事先没想到的。

企业改制,调整经营策略和方向,都有可能导致裁员和职工下岗,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关云天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企业改制或调整经营方向,那是企业行为,该怎么做一点也不能犹豫,但裁员或职工下岗应该尽量避免。

昌达集团创立二十余年以来,经历过多次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营方向的调整,但几乎没有裁过员,很少有职工下岗。当年因为环保政策的收紧,上面一刀切下来,要求关闭小型燃煤发电厂,关云天跟昌达集团管理层想尽办法,硬是在发电厂关闭期限到来之前,投资实施了中草药种植项目,给电厂职工找到了出路,成功避免了两千余名职工下岗失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因为经营策略的调整,这次出售昌达物业公司,如果导致大光等人失业,是关云天不愿看到的结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以大光等人的资金实力,要想购买昌达物业公司,显然是不现实的,为了不让他们失业,关云天要想办法成全他们。

思索良久,关云天说道:“你们非要做物业管理吗?”

“关总,不做物业管理,我们还能做什么?”

“也许你只关注物业公司出售的事,我们在广告中还提到了华源市的滨河公园项目,那也是昌达集团的资产,这次我们打算把它一起处理掉。”关云天道。

“你是说让我们几个把滨河公园买下来?当然,经营休闲旅游项目也很好,只是不知道我们的资金够不够。”

“根据你们几个能凑齐的资金,购买滨河公园还要差二十万左右,但咱们是朋友,我愿意成全你们,不想看到你们下岗失业,差这么点资金昌达集团就不要了。”关云天淡然道。

“那真是太好了!关总,你让我们怎么感谢你呢?”大光发自内心地感动。

“谢什么呀!别说咱们是朋友,就算你们几个是昌达集团的普通职工,我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们下岗失业而无动于衷。”

“话是这么说,但我们真的非常感谢你!”

“行啦,感谢的话就别说了。你们好好经营吧,休闲旅游也是好项目,凭你们几个的素质,我相信你们能做好。滨河公园现在外包给别人经营,租期可能也快到了,过几天我们去人把经营权收回来,跟你们办完交接,你们就可以马上接着经营了。”

......

昌达物业公司的总资产大概有一千五百万,如果精细管理,每年有二三百万的利润。物业管理,业务相对单一,经营比较省事,唯一不足的是,投资需要五六年才能全部收回,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稍微长了一点,但其最大优点就是稳定,除非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每年都有稳定的收益。

这样的项目非常适合那些稳健的投资人,消息传出的这段时间,关云天已经接到了当地各界打来的二三十个电话,询问价格后都觉得两千万的报价有点高,但潜在买家也知道,这毕竟是一桩生意,卖家的报价高一些也无可厚非。

对于不熟悉的买家,关云天可以坚持自己的报价,如果对方能接受,可以坐下来谈,要是接受不了,那就请便。不过在这二三十位询价者中,有十来位是朋友介绍的,也就是朋友的朋友,这些人当然看好这个项目,但他们也想借助朋友关系,让关云天在转让价格上网开一面。

这些买家也许忘了,朋友介绍的也好,朋友的朋友也罢,即使朋友亲自出面,这终归是谈生意,利益为先,私人感情要放到一边,否则,那就不叫生意了。

关云天长期跟生意人打交道,面对各种说情,他一笑置之,“便宜不是这样占的,价格上对你网开一面,其他人怎么看我?”

为了将昌达物业公司卖个好价钱,还不得罪朋友,关云天也懒得逐个跟潜在买家接触,他想了个极简单的办法----拍卖。

按理说一个标的才一千多万的项目,不值得搞一场拍卖会,但他心里清楚,如果不搞拍卖会,即使他把物业公司最终卖给出价最高的买家,其他朋友也会多心。

公开拍卖,顶多付给拍卖公司一点佣金,既不得罪朋友,还能卖出好价钱,自己又省事,何乐不为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