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594章 机会在哪里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594章 机会在哪里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年轻人那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关云天也不在乎,他若无其事地说:“两者之间当然有关系,就看你们更注重哪方面。”

其中一高一矮两位学生往关云天跟前凑了凑,“这位老板好像话里有话,我们愿意听听你的高见。”

关云天表现得稍微严肃了一些,“哪有什么高见,如果各位不嫌唠叨,我倒愿意跟大家分享一点经验之谈。”

“我们还没走出校门,对实际就业环境并不了解,除了通过各种媒体知道一些就业信息,对未来只有理想化的一面。老板一定是过来人,能把经验拿出来分享,我们深表感谢!”

关云天点点头,“我先问个问题,读应用科学的,你们留在大城市想做什么工作?”

几名学生相互看看,有人答道:“能干本专业的工作当然最好,实在没有机会,那就改行。”

“看看,这就说明大城市也不是遍地都是机会,很多专业在大城市甚至可以说已经没有机会了。如果心甘情愿改行,那就另当别论,但我相信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改行,毕竟在大学苦读四年,或者读研的话,那就是六七年,走向社会后从事一项完陌生的工作,其中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同样做一件事,你怎么跟那些本专业出生的同事竞争?”

“哼,这位老板的观点很有新意,跟那些媒体上说的有点不一样啊!”

“媒体上的文章,有几个能告诉你事实的真相?当然,他们绝大多数情况下也不知道真相,或者根本就不想知道真相,即使有那么几个媒体人还残存那么一点职业素养,他们了解到的,也仅仅是皮毛。”

“那些人写文章,只顾迎合政策导向,极力宣扬大城市的价值和机会,却从来不管机加工、化学合成或新材料生产等应用专业的学生,在大城市的机会究竟在哪里!他们以为互联网、it或ai等行业,就代表了事情的部,不可否认,这些行业的机会确实几乎都在大城市,但事实远非如此,从容纳就业人数的角度衡量,互联网等行业能占到就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就很不错了!”关云天说的有理有据,侃侃而谈。

“老板,在你看来,这些应用专业的机会究竟在哪里呢?它们为什么都在大城市消失了?”这样的问题稍显幼稚,但他们还是未出校门的学生,对很多社会现象并没有那么深刻的认识。

“我先回答应用专业的机会为什么在大城市消失了。当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追求城市大型化的时候,以前建在城里或城市周边的工厂企业,随着城市规模的急剧膨胀,这些企业被城市包围起来,它们的存在跟城市周边环境显得格格不入。”

“另外,所有工厂企业或多或少都对周边环境有些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对城市里的工厂企业越来越排斥,地方政府也要求工厂企业外迁。特别是城市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工厂企业所占的土地迅速升值,企业外迁进行土地置换,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内外因素的结合,城里的工厂企业便都迁到远离城市的乡下了,没有实体制造业做依托,读应用科学的毕业生,除非改行,否则在大城市真的没有机会。”

听着关云天的分析,周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聚集的求职毕业生比刚才多了不少,一位站在靠后位置的高个子学生说道:“根据这位老板的分析,看来我们这些读应用科学的学生,从乡下来,最终还得回乡下去啊!这是一种宿命吗?乡下人永远也是乡下人!”

关云天看着这位戴眼镜的求职者,“从工作的角度看,这位同学说的没错,但也不必这么悲观。”

“不是悲观,这是现实啊!实体制造业都搬到乡下了,大城市已经没有我们落脚的地方,要想就业,就得去乡下的实体制造业工作,难道不是吗?”

“现实确实如此,大城市已经没有制造业了,实体制造业都在乡下,但那又有什么关系?不就是工作地点不一样吗?那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实体企业,虽然地处乡下,但职工收入并不比大城市差。”关云天道。

“老板,不光是收入哦,还有生活环境,乡下跟大城市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好不容易从乡下考上了大学,父母供我们读书,可不希望我们毕业后再回那里。”

关云天点点头,心平气和地说:“不得不承认,乡下没有咖啡馆,没有西餐厅,没有高档娱乐场所,不过,对于读应用科学的同学来说,最重要的是乡下有工作岗位,有施展抱负的机会!试问,即使在大城市做高级白领,有谁天天去咖啡馆西餐厅或高档娱乐场所?”

有位同学嘟囔了一句:“谁也不能天天去这些场所消费,关键是乡下根本没有啊!”

关云天听得清楚,但他抱着跟年轻人交流的目的,不管对方说什么,他都不会在乎,“既然在大城市也是偶尔光顾那些场所,这样的要求,在乡下工作也可以做到,包括你们自己和父母的愿望----希望将来在城市生活,也可以实现。”

一位同学哈哈地笑了几声,以怀疑的腔调说道:“老板,你真会给我们这些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吃宽心丸,在乡下工作,离城市那么远,怎么享受城市生活?别说大城市,恐怕连县城也是奢望吧!”

“这位同学,你真没有必要把这件事想象的多么难,我不知道其他企业的情况,反正在我们两三万员工的昌达集团,除了三分之一家在农村的就近职工,其余三分之二都在城市生活,其中在县城居住的占百分之七十,另有大约百分之二十五居住在我们的地级市,还有百分之五左右居住在省城。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由我们单位出车,拉着大家去昌达集团实地考察一番。”关云天道。

话音刚落,离得较近的一位女生不无惊讶地问道:“老板,你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

“我跟你们撒谎有什么意思?不是说了嘛,如果大家有兴趣又有时间的话,昌达集团可以出车,拉着你们去现场考察。在那里,说不定还能碰到你们的学长呢。”

这时,现场气氛沉寂下来,也许学生们都在思考辨别关云天那些话的可信度,过了几十秒钟,一位男生问道:“老板,可以把昌达集团的资料给我一份吗?”

“当然可以!”关云天让工作人员把企业简介递给对方。

“也给我一份吧”,“请给我一份”,,围在昌达集团展台前的二三十名毕业生纷纷索要资料,工作人员一一满足后,另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位女生问道:“昌达集团那么多员工都在城里生活,有些还在省城居住,听说现在房子都不便宜,请问老板,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很简单呀!没错,即使在县市一级的城市,商品房也不便宜,但不管在县城还是在省城购房,你都可以申请分期付款,昌达集团负责给你出具担保手续。”关云天道。

“嗯,分期付款,单位担保,这种方式不错。”有人赞赏道。

“老板,即使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在城里买房,上下班的交通问题怎么解决呢?”有同学问道。

“这个同样好办,交通问题有两种解决办法,第一,你可以申请车贷,昌达集团照样给你担保,有了私家车,自驾上下班当然很方便;第二,购买月票,乘坐单位提供的班车,昌达集团在县城、地级市和省城都有班车,但省城路途较远,来回有四个小时的车程,班车只在周五下班和周一早上开行,在省城居住的职工,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平时住在公司的职工公寓。”

这样的招聘会,昌达集团每年都要参加一次,只要有时间,关云天都会亲自到场,他跟应聘者以诚相待,敞开心扉,跟他们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打消了对方的诸多疑虑,加上昌达集团提供的薪资和福利都有竞争力,所以,企业需要的人才,基本上都能招到。

凯源公司的客人们听得津津有味,听完故事后,老侯问道:“关总,招聘是一方面,人才到了单位后,能否把他们留住又是另一回事。我们都知道,很多企业口头说得好听,毕业生到了单位以后,常常因为现实跟当初的承诺不一致,导致人才最终离去,请问昌达集团有没有这种情况?”

“招进来又离开的,在昌达集团也有那么几例,不过跟我们的招聘承诺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的承诺跟现实情况完一致。那些打算复习考研的,我们大力支持,还有几个是因为私人原因,昌达集团从来不为难想要离开的人,正因为对人才的进出完敞开大门,那些离开的员工,有些至今还跟我们保持着联系。”关云天道。

“刚才关总提到公司为员工购房提供担保,一般情况下,单位提供收入证明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提供贷款担保呢?”凯源公司朱总问道。

“情况是这样,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大学毕业生,在我们这里工作年之后,到了成家的年龄,既要贷款买房,还要维持日常生活,房屋装修和购置家具也需要花钱,而双方父母都不能提供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员工的工资收入并不低,但要同时承担多项支出,经济上也会捉襟见肘。这时,如果职工的房贷本息不能按时归还,通过本人申请,昌达集团财务部会为员工出具担保书,避免被银行追责。”财务总监老丁解释道。

“嗯,这倒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对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新员工,不失为雪中送炭之举。不过房贷有专门的政策,昌达集团财务部在这种情况下为员工出具担保书,银行能认可吗?”凯源公司主管财务的黄总对此颇有兴趣。

关云天解释道:“我们在这方面也许有点优势,因为昌达集团是当地多家银行的金牌客户,这点小小的要求,他们一般都会满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