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600章 不应盲目行事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600章 不应盲目行事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关云天本来不愿揭人伤疤,但新公司毕竟在凯源公司的基础上重组而来,他觉得从一开始就应该向未来的管理层注入新的理念,告诫他们尽快改变那些陈旧过时的思维方式。

老朱略带尴尬地一笑,“是啊,不能重蹈覆辙,股市融资要有合适的配套项目,否则还不如按兵不动。”

知道自己的话让对方敏感,关云天往回收了收,“当然,到了需要融资的时候,咱们也不能束手束脚,两年以后,当养老项目往全省或全国布局的时候,将需要大量资金,那时从股市融资,将是名正言顺,水到渠成的事。”

“正好利用这两年时间,把省城的养老项目经要好,让市场看到养老事业的潜力,到时候融资将变得更加容易。”叶佳怡道。

昌达集团位于省城的养老项目非常透明,即使站在凯源公司的角度,也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倒是凯源公司那些资产,才是下一步需要盘活的关键。

见老朱不主动提及,关云天只好说道:“朱总,凯源公司那些跟建材有关的资产,你们下一步有什么打算?还准备继续生产建材吗?”

“这个嘛......,我们也考虑过,在中低端建材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由于多家企业恶性竞争,产品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压缩的很小了,还记得上次在昌达集团谈到这件事情,关总建议我们盯住中高端建材市场,毕竟我们的产品质量过硬,在桥梁施工和超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老朱道。

“凯源公司现有产品构成是什么状况?中低端产品和高端产品各占多少?”

“以前的产品布局,高中低端产品各站三分之一。”

“把中低端产品的设备改成生产高端产品,在技术上有什么难度?设备工艺方面需要多大的改动?”叶佳怡道。

凯源公司主管生产技术的马总接了过去,“工艺配方需要改变,但难度不大,关键是生产设备要进行比较大的改动,需要把生产中低档建材的设备拆除,换成高端产品的设备。”

“你们是否做过估算,更换那些设备需要多少投资?”

“还没做过具体估算,这要看多大产量。”

“对了,关于改产高档建材这件事,先说到这里,我认为应该先做市场调研,把市场搞清楚再说,就像新项目一样,凯源公司最好抓紧时间做一份可行性分析报告,刚才朱总不是谈到重新上市的融资问题吗?我看可以用转产高档建材的名义,从股市募集转产所需的资金。”关云天道。

“是啊,这么大的事,应该当做新项目对待,从股市募集建设资金没有问题,关键是高档建材的市场需求要尽量搞准。如果高端市场需求量根本不大,我觉得中低端市场也不应该全部放弃,不就是面对其他企业的竞争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国家垄断的产业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任何产品都面临同行竞争,即使高端建材市场,也不可能完全被一家企业垄断。”叶佳怡的观点更加稳妥。

“可是,中低端产品确实利润很低,将来恐怕很难赢了啊!”老朱对自己的行业明显信心不足。

“嗯,我认为叶总的观点值得重视,如果高端建材市场需求不大,中低端产品的转产就不应盲目,起码不应该全部转产,否则,就算新公司复牌后完全靠养老项目支撑其业绩,凯源公司的职工还需要建材业务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所以,建材业务的规模不能太小,在高端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中低端市场还必须保留一定的规模。”关云天道。

昌达集团现在成了重组后的凯源公司(暂未更名)董事长人选单位,因为关云天具体分管养老项目,所以,他代表昌达集团出任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可能性最大,既然是新公司的董事长,他就必须统筹考虑全公司的各项事务,除了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为股东们赚取红利,职工就业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件大事。

重组之前,凯源公司基本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职工下岗成了常态化,老朱昨天在关云天他们下榻的那家宾馆遇到的大堂领班,就是凯源公司的下岗职工。

在重组后的新公司,关云天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存在,因为在昌达集团,从创业以来的二十多年,就没有发生过因为企业效益不佳而让职工下岗的事件。

叶佳怡刚才的一席话,提醒了关云天,新公司复牌后,依靠省城的养老项目,完全可以支撑起上市公司的业绩,但要解决凯源公司三四千人的就业问题,光靠生产高端建材恐怕不太现实,关云天此前也忽略了这一点。

知道关云天的想法后,凯源公司的几位领导认为事情没那么简单,“关总,像凯源公司这种老国有企业的职工,不像昌达集团那种民营企业的职工好管理,这里的职工普遍有一种理所当然的优越感,他们至今意识不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你为他们着想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就怕他们不领情啊!”

关云天点头表示理解对方的担忧,“其实昌达集团早就跟地方企业的职工打过交道,确实有那么一部分不识时务的人,以为自己还在体制内,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对待那样的职工,我们也有自己的办法。”

......

两天的磋商,确定了新公司的管理构架、经营思路、管理模式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还用了半天多时间,修改了原来的企业章程,使之成为新公司的行为准则。

双方最后决定,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高端建材市场的调研,同时编制转产高端建材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这项工作由凯源公司主要负责,昌达集团派人参与。第二件事当然是筹备新公司的复牌上市,由双方共同参与。第三件事,决定在适当的时侯召开新公司的第一次董事会,机构投资者

(本章未完,请翻页)

和散户代表由凯源公司负责通知,地点在昌达集团。

关云天跟叶佳怡和老丁商量,临时决定在这里多逗留一天,他想跟凯源公司的职工代表见个面,并把这个想法告诉老朱,请他们决定哪些职工参加明天的对话,“与会职工尽可能有代表性,人数定在二十名左右,咱们今天在座这些成员全部参加。”

“关总,因为凯源公司近几年效益不好,职工们怨气比较大,你跟他们对话,如果遇到脾气不好的职工说出难听的话,要是场面出现尴尬怎么办?”老朱担心道。

“不就是发怨气吗?没啥尴尬的,我倒想从他们那些难听的话里发现点什么。不了解他们的想法,今后就不可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关云天道。

在凯源公司的一座老旧礼堂(这是那些老国有企业的标配,当时主要用于召开职工大会和全厂文艺汇演)的一角,地面刚打扫干净,工作人员用十来张旧办公桌搭建了一个简易主席台,在主席台对面,摆放了二十多把椅子,这里将是关云天跟凯源公司的职工代表进行对话的会场。

第二天上午八点多,当关云天和老朱带领各自团队进入会场时,从已经在椅子上就坐的职工代表中响起零星的掌声,关云天等人在主席台就坐后,老朱把昌达集团的三位领导向职工代表做了介绍,然后讲了几句开场白:“关总一行这次到凯源公司,主要是对重组事宜进行磋商,现在重组成功,昌达集团是新公司的董事长人选单位,本来他们原计划今天往回返,但关总临时决定多停留一天,他想跟代表们见个面,并跟大家做些交流,职工们有什么问题,可以畅所欲言。”

话音刚落,没等关云天说话,一位年近五十,穿戴整洁的男职工举手问道:“我可以发言吗?”

老朱没有说话,关云天朗声表态,“当然可以!请大家到这里来,就是为了听大家发言,跟大家交流。”

“关总,昌达集团重组凯源公司,请问我们普通职工能得到什么好处?凯源公司的前身是国有企业,我们是企业的主人,如今被昌达集团重组了,听说你们是一家民营企业,是否意味着公司资产归了昌达集团,我们今后什么也没有了?这不是明目张胆地掠夺吗?”

前面那些话,可以归结为提问人对重组的含义不理解,关云天完全不予计较,最后这句话,明显是故意挑衅。看来,这位代表平时不仅喜欢添油加醋的道听途说,而且在基层单位还是个不好摆弄的员工。

因为早有思想准备,再难听的话,关云天也不会计较,他淡然道:“首先我要声明,这次重组,是凯源公司向外发出合作请求,昌达集团正好也有类似需要,两家企业通过讨价还价的商谈,双方觉得条件合适,最终走到了一起,才会重组成功。至于这位代表关心的你在重组中能得到什么好处,我想反问一句,你要得到什么好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