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610章 谁不服气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610章 谁不服气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建材生产线进行分批技术改造,老朱等人完全支持这项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的举措,之所以大家都不表态,主要是对关云天任命宋强兼任技改办公室主任感到难以理解。

宋强此前只不过是一位车间主任,前段时间才提拔到分公司领导层负责行政管理,其实那就是个别人不愿干的得罪人的差事,论资历,他比分公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差远了,所以,班子其他成员很不服气。

对这一任命最敏感的莫过于宋强,他很有自知之明,在分公司现任班子成员中,他只是个新手,于是,宋强首先推脱道:“关总,我胜任不了这项工作,还是请你另找他人吧。”

关云天知道宋强和老朱等人的心态,为了避免引起班子其他成员的不瞒,宋强肯定要往外推,这是人之常情,关云天理解宋强的用心。

但是,关云天对老朱等人的心态不以为然,他做企业二十余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就老朱等人那点心思,关云天看得很清楚,凯源公司至少十年以上没有大的投资,自然就没有基建项目和大型设备采购,如今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一次机会,还不让他们染指,那心情可想而知。

只不过关云天何等精明,他无论如何不会将投资上亿的技改项目,交给一帮来自于前国企的班子成员管理,一方面这些人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计划,从不知道节俭,预算超支在他们那里属于正常现象,另外,就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基建和设备采购过程中,关云天认为这帮人很难做到大公无私。

虽然都知道对方的想法,双方却心照不宣,老朱等人对这项任命不置可否,就相当于无声的抗议,但关云天主意已定,他是昌达控股董事长,这项任命势在必行!

面对宋强的推脱,关云天不容商量地说:“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技术改造是建材分公司多年以来的大事,必须由懂行的人负责,技改工作具体计划会后商定。”

无奈之下,老宋只好承担下来,“关总,如果兼任技改办公室主任,行政管理那边,恐怕我就忙不过来了。”

“不是成立了行政管理办公室吗?没有必要什么事都由你亲自出面呀!怎么会忙不过来呢?”

“虽然有行政办公室,除了我以外,没有其他成员。”

“搞了半天,原来你还是个光杆司令呀!不是让你把群众口碑不错的员工调上来,协助你工作吗?”

“职工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期间,我把他们借调上来协助工作,任务完成以后,为了精简机构,他们又回基层了。”

“嗨,机构当然要精简,但该有的管理人员,一个也不能少!否则,那些规章制度和职工守则如何监管执行?我看这样吧,你干脆把他们调来行政办公室,作为机关管理人员,主要由他们负责行政监管那一块,下一步你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改造这边。”关云天吩咐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我还要不要兼顾行政管理那边的工作呢?”

“当然要!别忘了,你才是昌达控股建材分公司的行政主管!就像前段时间一样,他们只是协助你工作,技改这边是临时任务,行政管理才是你的本职工作。”

这通安排,显然把老朱等人晾在了一边,但是,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关云天顾不了那么多,只能快刀斩乱麻,何况班子里的老成员既不那么令人放心,又不具备那样的能力。

关云天要求宋强尽快把技改办公室成立起来,需要任何资源,可以在全公司统筹调配,这相当于给了宋强一把尚方宝剑,宋强现在的权力,在某些方面比老朱还大。

尽管手握大权,宋强却处处谨慎,他以原凯源公司总工办作为技改办公室的依托,充分尊重总工办技术人员的意见,请他们编写技改方案,然后提交到新公司,供关云天参考。另外,在基建工程和设备采购招标环节,宋强打算聘请分公司领导班子的几名领导作为招标评审小组成员。

关云天对宋强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感到欣慰,虽然宋强有工作能力,人品又好,但作为昌达控股董事长,关云天任然希望建材分公司领导班子团结一致,遇事不要冷眼旁观,相互拆台。

宋强这一系列举措,对分公司领导班子加强团级,增进理解,无疑具有积极作用。毕竟老朱等人持有凯源公司股权,他们自身就是新公司的股东,自然盼望企业尽快走上正轨,最好能进一步发展壮大,只要得到足够尊重,关云天相信他们不会成为各项工作的绊脚石。

因为受到冷落,老朱等人从内心对关云天的决定敢怒不敢言,不仅他们的想法摆不上台面,而且老朱等人都是外行,不具备主持技改工作的能力,有什么怨气,也只能在背后发泄。

在做技改规划时,关云天的原则是所有操作过程,要尽最大可能实现自动化,对此,宋强有不同意见,“关总,我跟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过交流,他们认为在这样的企业搞自动化生产有点不现实。”

“为什么?自动化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趋势,也是必由之路,跟什么样的企业有啥关系?”关云天感到莫名其妙。

“跟他们交流后,我也觉得技术部门的看法有些道理,首先,大量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势必造成人员过剩的局面,那些从生产岗位被自动化设备替代下来的职工,将如何安排?其次,自动化生产使用的设备更加精密,那些设备的维修保养需要相当的技术力量和维修技工,但这里缺乏的恰恰就是这方面人才。”老宋直陈道。

“除了这两点,还有别的理由吗?”

“没有了,但这两点还不够吗?关总,我觉得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好,自动化生产怕是难以实施。”宋强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虽然不赞成这种说法,但关云天理解宋强的观点,毕竟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在此之前,宋强只是个车间主任,所处的地位不同,眼界有限,考虑问题的宽广度自然受到局限。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只看到自动化生产引发的问题,却对由此带来的好处视而不见,这样考虑问题很不全面呀!”关云天道。

“好处?不就是叶总所说的降低人工成本和物耗,稳定产品质量吗?”老宋满不在乎地说。

“对呀!用你的话说,难道这还不够吗?较低的生产成本意味着价格优势,加上稳定的产品质量,这正是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只有在这两方面做的足够好,建材分公司才能生存和发展。如果按照你跟技术部门的想法,技改投资了,却达不到预期目的,倒是不用操心多余职工如何安排,但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一旦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恐怕就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了!两权相较,你觉得哪一方更重要?”

老宋感觉到了自己考虑问题的片面性,“关总,我对这样的大事缺乏全盘思考,两相比较,当然是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生存更加重要。不过,因为自动化生产而导致的职工过剩,确实也是个问题呀!到时候又要有一部分职工面临下岗或放假的危机。”

“当然是问题!包括你在前面提到的缺乏精密设备维修保养人才,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有了问题我们要勇于面对,而不是回避。在其他企业,一提到富余职工,处理方式不是下岗就是放假,除此之外,似乎想不出第三种解决办法;面对人才缺乏的难题,好像就应该原地踏步,什么也不做,这都是没有进取精神的思维方式。换了新环境,那种陈旧理念应该改变了!”这样的教诲,关云天一般不会随便讲。

“关总,你知道我们身处原来的凯源公司,观念普遍比较保守,没见过多少世面,思维方式也有些僵化,希望你多指教。不知道在昌达集团,遇到上诉情况,一般都是怎么处理的?”

“我正要跟你谈这个问题,二十多年来,昌达集团从来没有因为采用先进技术,出现富余人员,而让职工放假下岗的情况。没错,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有一部分职工必然要离开原来的岗位,但作为企业管理者,有责任为这些员工创造新的工作岗位,这是企业决策者应有的担当!至于缺乏精密设备的维修保养人才,那就更好办了,不外乎两种解决方式,其一,选派本公司员工去有关单位学习,第二,对外招聘需要的人才。”

对老宋来说,关云天的这些理念的确让他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网上那句“贫穷限制了想象力”的名言,用在老宋身上很合适,但他对企业决策者的担当有些不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上岗下岗不是很正常吗?跟管理者的担当有什么关系?”

“但是,真正成熟的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自由散漫,不负责任,而是更加注重契约精神,员工跟企业一旦达成雇佣协议,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契约,双方都应努力遵守。”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