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634章 信任最重要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第634章 信任最重要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共十二天假期,关琳珊用了一个星期对昌达集团的实体制造业进行了一番大致考察,在跟叶佳怡交流时,她对这些项目有了初步认识,并对集团公司当初如何想到做这些项目感到好奇。

“你所关心的,不就是项目的决策过程嘛。”叶佳怡道。

“可是我对如何决定一个项目该不该做,该如何做,感到很困惑。”

“归根结底,就是你不了解公司的决策过程。比如,公司的某项产业因为政策变化或市场原因不能再往下做了,你认为应该怎么办?”叶佳怡试图用这样的方式,给关琳珊介绍一些管理经验。

“既然市场不好或者政策不允许继续经营,当然就得停下来了,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办法吗?”

“没错,一般企业管理者都会这么做,但这不是一个成功企业家的选择。”叶佳怡道。

“面对这种情况,昌达集团会怎么做?”顺着这样的思路,关琳珊正好可以了解企业的决策内幕。

“给你举个例子吧,昌达集团最初是做传统制造业的,后来市场竞争很激烈,关键是监管政策越来越严,如果继续在传统产业领域经营,必然面临巨大风险,换做其他企业,一般会继续坚守,直到哪天政府一声令下,被强行关闭,任凭企业自生自灭。”

“那样的话,企业不就倒闭了吗?”

“是的,但昌达集团显然没有那么做,企业决策层采取主动措施,在传统产业还处于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便主动出击,果断处理掉传统产业,将目光投向高端制造领域,不仅规避了政策性风险,还成功进行了产业的升级换代,为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说起来容易,你们当初是怎么处理传统产业的呢?”

“对于传统制造业,当然不能随便关停了事,那样做既对昌达集团的两三万员工不负责任,对集团公司又会造成巨大损失。因为企业的几大传统制造业板块都处于正常经营状态,我们采用借壳上市的方式,将那些资产全部打包推向资本市场,过了解禁期,再有计划地分期分批从市场退出,直到股权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把大股东位置让给别人,从而不动声色地把原有的传统制造业成功变现,并从中抽身退了出来。”

“资产从二级市场变现后,企业有了大量闲置资金,于是,就想到做高端制造业?”

“其实在退出传统产业之前,我们就有产业升级的打算,因为这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叶佳怡道。

“看来在意识到传统产业弊端的时候,你们就未雨绸缪了,现在要进军高端制造业,这也是个非常宽泛的领域,怎么知道该从哪个方面入手呢?”

“是啊!我们也曾有过短暂的迷茫,但昌达集团原有的传统制造业板块,跟汽车行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业有些关系,通过分析,加上我们在政府计划部门得到的消息,知道汽车行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支柱产业,所以,我们决定选择汽车零配件作为昌达集团高端制造业的发力点,通过调研论证后,证明我们的想法是可行的,于是,集团公司第一个高端制造业项目便确定下来。”

“但这跟昌达集团原来从事的业务有很大区别,从管理层到普通职工,怎么能很快适应呢?”

“其实,无论传统制造业还是高端制造业,他们有个共同之处----都属于制造业,既然是同一种行业,其管理原则是基本不变的,无非就是产品的技术含量高,需要更加严格和规范的管理制度,这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难事。至于一线职工,面对高端制造业肯定不适应,因为高端产品对操作要求更高,但这没关系,我们要求技术支持方提供人员培训服务,另外,如果确实缺乏某些方面的特殊人才,我们也采用对外招聘的办法,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

“有人说高端制造业产品好做,开发市场的难度却往往很大,不知昌达集团如何克服这方面困难?”

“汽车配件虽说属于高端产品,但其销售跟传统制造业没有多大区别。你这个问题,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蓄电池,确实让我们费了好大一番周折,好在我们利用汽车配件的客户关系,首先让一家整车生产商用昌达集团的蓄电池,从样品试验开始,一步一步直到整车试验,终于取得成功,这家产量居于国内前三的整车生产企业,最终决定采用昌达集团的蓄电池,作为他们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输出配套装置。”

“在我们接触的客户中,常听人说高新技术产品在市场开发阶段困难重重,有些企业因为多种原因坚持不下来,最终功亏一篑,前期的大量投入都打了水漂,真是可惜!”关琳珊感叹道。

“你听说的情况在高端制造业并不鲜见,有些是因为自身的产品质量不过关,也有因为产品成本太高,用户无法接受,还有一些是企业资金不能继续提供支撑,只好打退堂鼓。无论哪种情况,毕竟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前期已经有不少投入,就这样败下阵来,确实令人唏嘘,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没有用户会同情弱者,这并不是无情,谁都一样。”

“是啊,市场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昌达集团进军高端制造业,已经开发了多个产品,而且每个新产品都做的很成功,至今没有一个失手的,要做到这一点,确实很不容易,这方面应该有不少经验吧?”

这个问题让叶佳怡感到欣慰,她觉得关琳珊对企业管理已经产生了一些兴趣,“要说经验嘛,当然有。首先,在项目考察调研阶段,一定要把工作做实做细,不能有丝毫的大意,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必须实事求是;其次,决策者一旦认为项目可行,在实施阶段,一定要按技术提供方的要求办事,决不能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了节省投资,在设备仪器上打折扣;第三,项目建成投产后,无论管理还是生产过程,一定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我的感受是,只要做到这三点,项目一般都会成功。”

从开始有些漫不经心,到现在听得聚精会神,关琳珊不仅对叶佳怡产生了几分崇拜,而且对企业管理越来越有兴趣。

“第二和第三条比较容易做到,第一条看上去有些麻烦,我的感觉是如果项目看走眼了,后面的工作做得再好,也没有多大意义。”关琳珊道。

“对,新项目的考察调研非常重要,包括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度,以及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现状和前景,甚至设备采购或加工的难度,还有面临的环保安全因素,哪一项都不能疏忽。”

“哎哟,看来确定一个项目还真是不简单!问题是作为企业管理者,不可能面面俱到,样样都懂啊!”关琳珊皱起了眉头。

“嗨,决策者一般都是做管理工作的,又不是技术专家,即使从技术岗位转到管理岗位的企业管理者,也不可能多方面技术都在行,具体工作放手让有关专业人员去做就行了。”

“刚才你提到每个方面的工作都不能疏忽大意,但具体工作都是其他人做的,怎么保证他们做的工作令人放心?”

“信任最重要。项目考察调研阶段,凡是涉及专业领域的,肯定要让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或主持,只要给他们足够大的权力和充分的信任,以那些专家的职业素养,他们一定会体现出自己的责任心。当然,各部门的技术专家只负责为项目提供咨询意见,作为管理者,手握最终的决定权,项目究竟是否可行,需要你对专家们的意见或建议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关琳珊终究没有任何经验,听到这里,又有些为难地说:“你看看,最终还得靠自己吧。”

叶佳怡笑了笑,“你是决策者,最终当然得由你拍板呀!”

“可是,如果连专家们的意思都不明白,怎么拍板呢?”

“放心吧,专家们会用你听得懂的话表达他们的意思,另外,你不要把这件事看得神秘莫测,高不可攀,没有谁天生就懂这些知识,只要你亲自参与几次决策程序,凭你的悟性,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熟悉决策过程了。”

关琳珊觉得她以前真是小看了企业管理,通过跟叶佳怡这番一问一答的交谈,她才感觉到管理是一门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很高深的学问,要想把一家企业做好,管理最重要,其中面临的挑战,恐怕远比想象的大得多。

但是,自己在父亲面前信誓旦旦地表示乐于接受挑战,真要是回昌达集团任职,别说掌管全公司,即使做某一部门的高管,关琳珊也觉得自己不一定完全胜任,虽然有时间逐渐积累经验,但面临的工作压力,也是难以想象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