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128 大飞机项目我要了(为盟主射手座射手3/4)

郑宇成跟汪贵林等人知道广播会播报这些,内容不会太详细。

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谁认真听过跟基地没关系的新闻内容。

“如果到成功定型,三千万不够。”马凤山说道。

没必要在这事情上面撒谎。

他们已经知道,想要从404基地拿到经费继续试飞,没有多大的可能。

“到目前为止,运十还有不少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对吧?比如,需要整体锻造的大型结构件,因为国内没有五万吨以上的大压机,所以就是采取小型设备分段锻造,组合拼装,小件焊接;没有大型飞机合金蒙皮加工设备,采用军用飞机蒙皮拼接……为了完成这架飞机的制造,708所跟5703厂的工程技术人员想了很多的土办法对吧?”谢凯没有任何的客气。

运十飞机的生产加工,曾经是他们闲的无聊进行过认真分析的,甚至整个车间还讨论学习过。

为的就是提高质量意识,刺激大家的思维。

毕竟很多时候,国内没有设备,无法保证加工,需要土办法解决他们面临的制造难题。

但是有的技术难题,不是土办法能解决的。

“这些都能达到设计强度。”程不时越听越震惊,就连他们内部的人员,对于这些都不是完全了解。

更加不要说上面领导们了。

哪里想到,在如此偏僻的一座基地里,一个17岁的孩子,对于整个项目的情况了解得如此详细。

机翼大梁、长桁和水平尾翼大梁等60余项大的机械加工件,由于尺寸大、外形复杂、精度要求高,需用大型桁材靠模铣床加工。

国内没有大型设备跟技术加工,协作生产的西飞采用焊接等办法,运回去的途中加工好的零件受潮,全部焊接部位晶界腐蚀报废,最后还是5703厂想的土办法重新加工后使用……

“这些都是事实。”马凤山深呼吸了一口气,承认了谢凯的说法。

“还有这些问题?”郑宇成哪里想到,这里面会有这么多的问题。

作为一个基地的负责人,他不懂技术,却知道这些问题意味着什么。

谢凯不说,马凤山跟程不时肯定不会提。

郑宇成甚至不会去想这些问题,管理委员会的其他人估计也不会清楚,毕竟大家并没有关注过大飞机项目。

原本都是指望从上级要项目,以项目获得经费。

现在他们有经费来源,从国内下马的项目中寻找最接近成功的项目,毕竟前期投资都是国家的,现在下马了,404就占大便宜了。

如同谢凯说的,国家的便宜,根本就没有那么好占。

“这些确实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国内的工业基础薄弱,制造技术不过关,但是并不影响飞机的性能!”程不时解释着。“所有的一切,都是经过科学严谨的计算,确保飞行过程中不会出现事故。”

“我没有说会出事故。程总,您能确保,我们用如此手段大规模生产的产品,每一架飞机,都能如同正在进行试飞的试验机一样吗?”谢凯问道。

程不时没法回答。

他无法保证。

“我们的工业基础在提升,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现在无法整体制造,以后肯定没有问题的。”马凤山已经死心了,“只要继续试飞,不断改进。”

谢凯这孩子太精明。

他就纳闷了,即使从小就接触这些,也不至于让这孩子对于这些情况如此了解。

难道是天赋问题?

他从什么地方了解到的大飞机项目?

国内并没有什么宣传。

“确实如此。不过短时间内很难满足运十的制造要求!”谢凯一直盯着马凤山,“只要达不到你们最开始整体设计的制造要求,就会出现安全隐患。这一点,马总不会否认吧?”

马凤山点了点头。

跟眼前的孩子对视,他突然觉得没有之前那样自信了。

或许是因为这孩子太过了解真实情况?

“民航客机跟军用运输机不同,军用运输机出问题,就几个人。民航客机,一个航班上百名乘客,一旦出了故障,谁能承担得起这个责任?”谢凯严肃地问道。

运十有安全隐患,有可能飞着飞着就散架了,谁敢放心地坐?

麦道公司就因为飞机失事太多,而导致破产。

马凤山两人不说话了。

郑宇成等人也没有之前那样兴奋了。

这个项目,看来404真的不能伸手进去。

“其实,运十不是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而是非常有必要继续下去!”谢凯见马凤山跟程不时两人脸上都是失望的神情,基地管理委员会的大佬们也都变得兴趣欠缺,开口说道。

“谢凯同志,你说的那些问题确实存在……”马凤山提醒着谢凯。“你们的经费也不容易。”

这年头,手上有经费缺项目的,绝对是绝无仅有。

“所以,我们必须得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投资,让试飞继续下去,设计继续改型下去,如此一来,不会花费太多的经费。”谢凯认真地说道。“而且这个经费,我们也支撑得起。”

郑宇成这会儿不乐意了,“小谢,你不都说了,这是吞金巨兽?咱们这点家底不够填这窟窿啊。”

郑宇成有着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

早知道,就不让谢凯来了,自己随便找个理由把对方打发了就是。

“谢凯,咱们的经费,你是清楚的,整个基地两万多人得养活呢。”汪贵林也提醒谢凯。

基地的事情就不应该这么早让谢凯参与。

太年轻了,做事情考虑的不会太多。

之前他们不了解内情,一方面是考虑到404下面有航空大飞机项目,是整个基地的荣幸,国内就这么一个大项目,全世界也没有几架单位能造出大飞机;另一方面就是被郑宇成描绘的前景打动了。

“经费问题不是问题,现在的问题是解决工艺跟制造与设计不匹配的问题。”谢凯说道,“钱都是挣来的,不花出去留着干什么?这样的项目,我们应该参与。”

“你的意思?”马凤山也不明白谢凯什么目的。

开始直接指出运十面临的各个问题,显然是不同意接手运十。

“81年专家论证会的结论是什么?”谢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询问马总。

“建议工程不能停,成果不能丢,队伍不能散。”马凤山回答。

谢凯打了个响指,“就是这样,试飞继续,设计改进工作继续,保留成果,维持住技术团队!”

“民航跟航空主管部门现在都不支持。”马凤山提醒道,“很可能会让投资打水漂。”

“我们这基地太过偏僻了,我觉得自己搞几架用,还是不错,郑主任,您觉得如何?”谢凯笑着问郑宇成。

郑宇成心中后悔死了,哪里还有心思跟谢凯开玩笑。

“708所归属我们404,同时,5703厂的熟练技术工人队伍,也必须归我们!否则我们不会投资。”谢凯提出了要求。

“708所的设计人员没有问题,5703厂那是跟麦道公司合作的基础,他们在国内生产,只有这家大飞机厂……”技术团队归属谁不是问题,只要给经费。

现在国内跟麦道公司的谈判已经接近了尾声。

谢凯知道,跟麦道公司的合作也是国内大飞机项目主管部门在92年提出的大飞机三步走方案。

第一步,跟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合作制造装配md80/90;第二步,中外合作研制AE100,约在13年后的2005年服役;第三步,自行设计制造180座飞机,在18年后的2010年实现。

谢凯比谁都清楚,整个计划第一步因为麦道公司破产被波音收购而走上绝路,仅仅在国内组装了25架麦道;第二步因为欧洲空中客车公司毁约,彻底终结。

“即使不能,那架飞机的组装也必须完成。”谢凯清楚5703厂里面的那架飞机的命运,“数千万的材料,哪怕生产出来的飞机不怎么样,也不能浪费了。何况需要试飞获得更多的数据支持设计改型。”

谢凯清楚,如果不组装出来,这架飞机几千万的材料,将会在跟麦道的合作准备中,变成工人练铆钉枪的道具。

“这可是三千万!”郑宇成提醒谢凯,“我们花三千万买一架没有定型的飞机干什么?再说了,我们这里也没有地方停。”

“你不是想要整飞机项目吗?这是我个人的意见,至于如何抉择,那是你们这些领导的事情。”谢凯对郑宇成跟一帮满脸担忧的管理委员会成员们说道。

运十下马,历史会按照规矩继续发展。

国产大飞机,三十年都见不到踪影。

运十,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作为一个重生的人,谢凯不想看到这个结果,更不希望天空密布的飞机全部都是外国的。

至于钱的问题,对于重生者来说,会缺钱?

仅仅是游戏机的生产,就足够提供这三千万的经费。

“可我们没有那么多钱。”郑宇成这会儿不装有钱人了。

挖掘机原本的八千万预付款,变成了四千万。

巴基斯坦的五千万美元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手,也不能挪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