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1333章 居然想用两千万买安-22技术(贺@鑫伟机械大大盟4/4)

“你们设想的是中国人无法消化技术,无法仿制出D-18T发动。一旦他们消化了呢?结果会怎么样?”

一直没说话的马达西奇航空制造公司总师伊夫琴科问着众人。

他的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尤里亚夫、季米诺夫等人都认为中国人无法消化吸收D-18T发动机。

所以才愿意提供这款发动机给中国。

他们确实没想过中国人消化吸收了这款发动机并做出改进,中国人就永远再也不缺发动机了。

“别的不说,仅仅是生产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的涡轮盘等需要使用的6.5万吨以上的大型模锻压力机械,中国都没有!他们只有三万吨的!”尤里亚夫说道。

中国只有三万吨模锻机,这是谁都知道的。

而大型模锻机,除了美国苏联,甚至连西方不少工业强国都无法制造出来。

苏联最大的已经达到了7.5万吨。

制造这玩意儿,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更需要很强的工业设计水平以及工业制造能力。

季米诺夫点了点头,这是他们敢出售这样先进发动机给中国的原因。

可伊夫琴科这些人,怎么就不明白呢?

技术给了中国人,中国人也没法整明白,最终还是需要购买的。等到中国人研究出来后,他们拿到中国人提供的研究经费后,又能开发出更先进的发动机了……

“现在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先生存下去,才能考虑其它。”季米诺夫对着这位马达西奇航空制造公司总设计师满脸无奈地说道,“伊夫琴科,你的担忧不是没道理,现阶段,中国人技术实力很差,在短时间内即使得到全套技术资料,也无法生产出这样先进的发动机。而他们国内根据这样的发动机设计出大飞机,要生产,业只能从你们手中进口发动机……”

尤里亚夫顺着季米诺夫的意思接着讲下去,“目前安-124的生产订单也很少,我们没有多少订单提供给你们。为了确保拥有研发经费,养活制造工厂,技术出口,是最好的办法……”

他这话很尖锐地指出了马达西奇公司的现状,生存都做不到呢!

贝斯特罗夫跟伊夫琴科两人脸色急剧变化。

靠着卖技术活下去,能活多久?

季米诺夫怕他们吵起,开口说道,“现在失去财政拨款,我们必须获得订单,才能解决目前的处境。”

马达西奇航空制造公司的高管对他的说法,呲之以鼻。

技术一旦卖出去,人家有了技术,谁还会愿意采购?

这完全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你们担心中国人仿制出D-18T发动机,我们将永久失去这些订单,同时,仿制出来的中国人,也会成为我们强劲的竞争对手。”季米诺夫看着贝斯特罗夫跟伊夫琴科两人,“我能理解。不过,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中国人能仿制出来,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开发出更先进的发动机呢?无论是经验还是技术,马达西奇都比中国更强……”

一直沉默的博古斯拉耶夫,这时候也开始劝说马达西奇不愿意出口发动机的人,“D-18T发动机的强大推力对安-124来说确实非常不错。不过,在油耗、维护以及使用成本方面,都非常高,寿命也短……必须有技术更先进、消耗更低的新一代发动机,才能让安-124拥有更强竞争力……”

作为安-124总设计师,自然清楚安-124使用的发动机有什么缺陷。

这种发动机作为军用没太大问题,民用方面就不行了。

燃油成本太高,使用寿命太短,安全性能也不是非常高……

季米诺夫跟安东诺夫设计局的高层,轮番劝说着马达西奇航空公司的总经理跟总师。

目的只有一个——从中国人手中得到让乌克兰航空制造业生存下去的经费。

那些经费,也能让乌克兰航空制造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而提升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寻求更多订单。

马达西奇航空制造公司的人同样清楚,目前不出口技术,他们处境,无法改善。

在航空工业部长跟安东诺夫设计局高层不断劝说下,马达西奇的人态度已经不再坚决。

乌克兰人内部的沟通氛围越来越融洽,而酒店里的谢凯跟孙道乾等人气氛却尴尬起来。

尤其白彦军在问了孙道乾,秦飞为了引进安-22的全套生产技术,准备了多少经费后,气氛压抑快要凝固起来。

“白主任、谢凯,目前秦飞的情况你们也清楚……”孙道乾满脸尴尬。

不说钱,大家还是好朋友。

谢凯看着白彦军有些无语。

白彦军一直都对引进安-22生产技术跟生产线持反对意见,现在秦飞的人因为没钱,给他提供了更多反对理由。

秦飞居然没有做任何的资金准备,摆明想要把所有成本都由404负担,连谈判都准备交给404负责,只管捞技术回国。

抱着占便宜的态度,难怪来得这么快。

白彦军毫不客气,冷哼一声,“你们的日子不好过?运-8现在虽然订单少,我们的C-910客机制造跟总装都在你们那边,那么庞大的利润去了哪里?”

苏兴国急忙解释,“白主任,我们的开支大啊……生产车间,需要升级生产C-910的技术设备跟生产线……运-8的改型也一直在持续,上面拨付的经费很少……”

“少在那里说这些,空手套白狼的事,谁不想?我告诉你们,根本不可能,404没有资金来支付安-22全套生产技术的引进项目。”

白彦军的话,没留丝毫情面。

谢凯没有阻止白彦军,他也觉得秦飞这次有些过分。

原本也没指望秦飞自己能出多少资金,可秦飞是一分钱都不准备出!

引进安-22的生产技术,不仅可以提升国内航空工业制造技术跟制造水平,甚至可以让空军拥有成本比较低的战略运输机。

404参与合作,是为了在合作过程中接触安东诺夫的设计师,为以后挖人做准备。技术引进后,将全部交给秦飞消化吸收,并实现安-22国产化跟改进。

无论是技术上的提升还是未来发展前景,秦飞得到的好处都是最大的。

404甚至是赔本赚吆喝。

这会儿孙道乾跟苏兴国两人表示,秦飞没准备任何资金,也准备不出来资金,上级部门也没太多资金支持。

这态度,谁能舒坦?

一旦谈判成功,秦飞甚至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直接得到技术,消化吸收实现国产化,秦飞就拥有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涡轮螺旋桨飞机生产技术,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可以制造远程运输机的航空单位……

想到这些,谢凯脸色更难看。

苏兴国知道这事有些不地道,可现在秦飞根本没钱。

见谢凯也不满,急忙解释,“白主任、谢凯,原本我们是想要从中信银行贷款,我们自己出一部分,再向上级申请一部分……”

“中信银行,又不是谁家的钱袋子!想贷款就能贷款?现在也没多少资金发放贷款,我们从苏联引进了大规模的战机生产技术跟发动机……”

白彦军顿时火了。

404基地持有中信银行庞大的股份,自己很多项目都是从中信银行贷款,秦飞从中信贷款,依然是让404来承担资金!

彻底被气着了,白彦军没有任何跟秦飞的人继续谈下去的意愿,招呼都不打,直接起身离开。

孙道乾跟苏兴国两人见白彦军愤怒地离去,只能无奈地看着谢凯。

谢凯看着两人,也黑着脸,“你们这次确实有些过分了。换个角度想,如果跟你们的合作的人以这样的态度来合作,心里能舒坦吗?一分钱都不准备出,就拿到技术,最终成果跟技术都是自己的,风险由别人承担……”

两人不敢看谢凯的眼神。

“你们究竟准备了多少资金,或者说可以调集多少资金?”

谢凯摆明了态度,明确表示,秦飞想一分钱不出,完全不可能。

要这样,整个技术引进,那没秦飞什么事了。

孙道乾跟苏兴国两人对视一眼。

他们也没想事情会这样,原以为404的人会帮着出资金,毕竟原本是404作为引进的主体,他们承担404的安-22国产化任务就好了。

现在看来,对方需要的是以秦飞作为技术引进的主体。404不愿意出太多资金帮他们引进全套安-22的生产技术。

想想也能明白,404飞机项目本来就多,而且没有生产工厂,技术团队一直都缺人。

秦飞又是一直研究涡轮螺旋桨飞机的单位……

这机会对秦飞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根本不容失去。

两人对视一番后,苏兴国试探性地对谢凯说道:“谢凯,我们这两年情况虽然有所好转,可各种技术的开发投入,生产线升级,再加上干部职工福利房等的投入,真没多少资金可用……”

他的话直接被谢凯粗暴地打断了,谢凯不耐烦地问道:“你们直接说究竟能出多少资金?”

孙道乾缓慢地伸出两根手指。

“两亿,差太远了。安-22涡轮风扇螺旋桨飞机虽然说已经有些落后,那也是起飞重量达到250吨,最大载重量达到80吨战略运输机啊。”

谢凯没想过,用两亿就可以从乌克兰人手中搞到安-22全套生产技术。

“谢凯,是两千万,不是两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