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1348章 说好的倾家荡产呢

重生军工子弟 第1348章 说好的倾家荡产呢

作者:葫芦村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6 00:11:48 来源:小说旗

郑宇成在哪里倒是跳得厉害,谢凯却不说话。

龙耀华见谢凯不吭声,一脸忧虑,知道他在担忧什么。

换成谢凯以前的性子,早跟苏联人达成了合作。

这一次涉及的金额,产生的影响,确实太大。

当即开口说道:“苏-27战机引进,国防科工委跟后勤总装备部、空军等部门沟通过,先期提供二十亿给你们,剩下的每年拨付一部分。”

龙耀华不知道这些技术需要多少资金,也清楚绝对不会少。

二十亿只是用于苏-27采购跟技术引进的前期经费。

404谈下来了,不可能由他们垫付着资金,这将会对整个404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李明山问谢凯,“所有的技术,苏联人都愿意提供?”

谢凯点了点头,“是的,苏联政府同意乌克兰向我们这些提供技术转让,不过这次的交易,苏联政府不同意用轻工业产品偿还,而是要求我们直接提供资金。”

汪贵林皱起了眉头,担忧地说道,“这需要多少资金?我们拿不出来这么多钱,何况还需要外汇,也没有这么多外汇可支付。”

谢建国开始还在对儿子不满呢,这会儿也被清单上的技术给震撼了,这比安-124带来的冲击更大。

直接开口,“清单上中远程航空导弹系统、巡航导弹生产技术、1200马力坦克发动机技术、甚至是基辅级航空母舰的设计建造技术、安-22运程战略运输机等等,都是我们所需要的……需要金额是多少,诸位想过吗?支付了这些金额,对于国内的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郑宇成直接打断了谢建国的话。

现在说这样的话,影响和谐。

直接问谢凯:“他们要多少钱?”

财大气粗的老家伙认为,没有钱不能解决的问题。

只要苏联人同意,现在该他们考虑怎么凑钱了。

从清单已经能明确看出,乌克兰几乎是砸锅卖铁,把国内能提供的技术都罗列了出来。

对方砸锅卖铁了,404也就不在乎倾家荡产了。

哪怕是当掉裤子也必须拿下这些技术。

错过机会,以后不会再有。

“一百亿,一百亿卢布,这是苏联人的底线。”

谢凯的话让整个会议室里响起了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不行,我们拿不出这么多钱。”汪贵林被这100亿卢布吓得跳了起来。

如果只要一、二十亿美元,汪贵林觉得紧一紧,404还是能拿得出来的。

这一次巴黎航展,超-7A得到了不少订单。

现在谢凯说苏联人底线是一百亿卢布,这比一百亿美元都还更让人为难。

卢布可不是国际流通货币,尤其是中国的外汇以美元为主。

龙耀华脸上也满是苦涩,“看来,咱们吃不下这些技术了。如此庞大的金额,根本凑不够。就算部队不吃不喝,也得2、3年时间才能筹齐。”

李明山更是直接不说话了。

后勤装备部每年过手的经费少得可怜,如同龙耀华说的,军方即使不吃不喝2、3年也凑不齐这个数量。

难道部队几百万的军队不用养活?

即使不换新装备,难道不训练?

靠着部队每年换装的那点经费,估摸着十年八年都凑不出来,这还是国内在这个过程中不换装任何武器装备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金额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再有吸引力的技术,也只能放弃。

连郑宇成也觉得这么庞大的金额,也根本凑不齐。

一脸不干地看着谢凯。

谢凯一直都观察着大佬们的反应,知道他们的想法有些偏颇。

从开始没有提出来苏联人愿意提供贷款的事情,就是他故意的。

只有这样,得到的支持才可能大一些。

这些年,他也了解上级大佬们的习惯俄。

当即开口解释,“首长们,苏联方面不是要求直接给这么多钱。由苏联银行提供贷款,乌克兰人向我们提供技术。合作达成,乌克兰人从苏联银行拿到贷款,我们向苏联国内供应各种轻工业产品。销售轻工业产品得到的经费,用于偿还苏联银行贷款。”

“属于轻工业产品换先进技术的变形而已。”

谢凯没法说苏联马上要解体。

一旦苏联解体,卢布铁定贬值,国家都不在了,货币也就成了一堆废纸。

别说100亿卢布,哪怕1000亿卢布,谢凯都敢贷。

可惜他贷款这么多,苏联方面不会同意。

而这样大的数额,国内军方肯定不敢承担这么大的风险。

如同谢凯猜想的,刚说完,李明山就阴沉脸反驳他:“苏联提供贷款,我们也得偿还。这么庞大的金额,光利息每年都难以承受。提供轻工业产品,这些轻工业产品在国内难道不用支付?所有成本都得我们承担啊!”

军方现在每年的经费根本就承担不起。

财政部绝对不可能批准这样大规模的技术交易的。

财政部每年的钱,都向经济领域重点偏斜,军方想要多一点都没可能。

龙耀华看着谢凯,叹了一口气,“财政部恨不得把所有军费都砍了,投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大……全国到处都需要钱。之前国家提出重点发展的航天科技,财政部也不愿意多批钱。还问航天部门要钱的领导们,去太空,去月球,能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收益……”

对于财政部来说,不找他们要钱,各个部门跟他们关系都好处。

反正现在国际环境又不可能打仗。

生产各种武器装备对财政部来说,那都是浪费。

投资国内基础设施,能带动全国经济发展,更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军事项目投资,根本带不来经济的增长。

苏联疯狂搞军事科技,最终把整个国家经济都玩崩溃了。

谢凯自然知道财政部什么态度,回来就找龙耀华他们,就是没有指望财政部能支持这样的交易。

100亿卢布,可是400多亿软妹币。

问财政部要,还不如要了财政部那些大佬们的命。

“首长,除了组织大批量轻工业产品需要的资金,负担并不是太多。供应苏联的产品,可以为国内轻工业领域带来更大市场,带动更多的生产……”

只要说到钱,汪贵林就极其不满。

这次要上百亿美元,整个404全部资金都没这么多,从哪里去调集这么一大笔钱?

见谢凯说的轻松,直接打断了他的话,“从国内组织轻工业产品,不需要投入成本?这么庞大的资金,每年得组织多少产品?”

谢凯见大佬们反应激烈,连说倾家荡产的郑宇成也沉默不语。

按照老家伙的性格,会不顾一切阻拦拍着桌子说必须搞回来。

现在他不说话,可见这么大数额的在老家伙眼中,也是还不起的。

谢凯这会没再说钱的事,转而问大佬们:“首长们,对苏联人的安-124大家有什么想法?苏联最大的飞机不是安-124,而是安-225,最大起飞重量640吨,体型比安-124还要庞大……从巴黎到乌克兰,我乘坐那飞机过去的。在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制造工厂里,也看到了那一架尚未生产完工的安-225。”

他突然又把话题拉回安-124跟安-225,大佬们不由疑惑。

“国内航空制造实力,差得太远。只有引进安-22的生产技术,才能加快国内发展,缩短跟国际技术的差距……”

谢凯的话,所有人都清楚,可这需要砸入海量资金。

资金,中国最缺的。

军方拿不出来。

财政部也不批如此庞大的资金来引进。

从银行贷款?

哪个银行敢贷款这么多?

目前国内担心经济过热,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执行银根紧缩的货币政策,贷款不容易。

“那就引进安-22技术!”郑宇成说道。

其他人都是这样的心思。

完全可以只引进安-22,用于提升国内航空制造的实力。

在没有经费情况下,全方位引进所有技术,并不合适。

“只是安-22吗?基辅级航母虽然落后,对国内航母却有巨大作用,甚至对万吨大驱的设计,也有很大参考意义。苏联人在航母设计走的路跟西方国家不一样,航母自身拥有非常强大防御能力跟进攻能力。西方航母需要庞大的护卫舰队,才能出海行动。对海军来说,苏联航母的发展模式是比较合适,也是比较节省经费的。”

“那就引进他们的航母技术……”

郑宇成有些底气不足了。

引进安-22这样的战略飞机,再引进航母技术,已经占整个技术清单的大头了。

“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呢?我们的防空导弹系统,不仅性能不足,系统也落后。我们虽然开发出了的飞盾-359,那不过是近程防御系统,目前正向中远程方向发展,没有任何经验,现在的研究进度大家都知道……”

飞盾-359防空导弹系统要进一步发展,不容易。

虽说有反击1号,反击2号的研发基础,可当年反击系列本来就没有成功,加上都是六十年代的技术,太落后,并且没有多大参考意义。

苏联的萨姆-125,萨姆-200这样的防空导弹系统,虽然同样性能比较落后,却比国内先进了十多二十年。

所有人沉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