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1386章 利用美国人施压,搞苏联顶级材料技术

“首长,美国人能否同意,无法保证。只能先接触,沟通。他们同意,咱们就引进美国技术;不同意,怎么也没办法。其他首长们怎么考虑,我们也没办法,反正咱们拿不出多少钱了……”

谢凯的话表明了404的态度。

跟苏联的合作,那是势在必得的,无论是技术还是为了以后的谋划。

本来跟美国合作应该是政府或军方,结果美国人处心积虑要求跟404合作……

第二天一大早,苏联跟404的谈判团队就坐在了一起。

美国团队到来,让乌克兰团队压力不小,担忧不少,他们希望尽快达成合作协议。

双方在各种条件上面,并没太多为难对方。

尤其乌克兰方面,一开始就想跟中方合作,一上来,直接就谈关于安-22技术交易的事情。

在安-22技术合作上,双方已经了解了对方的底线,只要不提出其他的会影响到合作的过分要求,完全可以直接签合同。

“你们想要安-225?”季米诺夫对谢凯突然提出要求他们继续制造第二架安-225的想法很震惊。

安-225这样的飞机,整个苏联都只有一架。

另外一架的生产因为那可是尚未完成的。

谢凯当即点头说道:“对,我们需要安-225。不要生产技术,只是需要一架用于我们大型设备的运输……你们车间那一架制造一半的安-225,因为经费停止了,生产出来,我们花钱购买……当然,也可以另外生产一架……”

谢凯一点都不跟乌克兰人客气,也不搞弯弯绕绕。

“我们需要那一架飞机,要么我们投资继续建造下去,要么你们利用合作的经费生产完成,我们采购……”

“我们需要回去商量,并征求政府同意。全世界最大的飞机,出售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维托尔没法直接回答谢凯的要求。

中方想要采购安-124,对乌克兰来说,问题不大。

可安-225这种飞机属于苏联政府,苏联政府是否同意出口,这就难说了。

谢凯看着对方,一脸认真,“即使苏联政府不同意向我们出口,我也希望安东诺夫继续建造下去,说不定过两年政府就同意了。”

谢凯的目的是让乌克兰人把第二架安-225制造出来。

到时候苏联解体,乌克兰政府失去苏联经费支持,以乌克兰的经济实力,根本没办法养活这些烧钱的装备。

连养活他们国内庞大的人口都没办法!

乌克兰境内资源并不丰富,依托庞大的苏联,拥有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

没有了苏联,乌克兰根本无法支撑国内庞大的制造系统发展,订单都很少。

安-225建造完成,苏联解体后,庞大的飞机停在乌克兰也不会有任何用处,缺钱的乌克兰连战略导弹都卖,更不要说这样的飞机了。

季米诺夫不知道谢凯打什么主意,“当初提出出售安-22,就为筹集经费继续建造安-225、对安-225做出改进,甚至开发更大飞机……”

他们没有在这时候对中方报价。

苏联政府不批准出口,报价再多都白搭。

谢凯跟乌克兰人谈的,让郑宇成跟汪贵林两人确实有些懵。

他们一直认为谢凯说搞一架安-225回来是开玩笑。

现在看来,谢凯一直在谋划要把这种庞大的飞机搞回来。

他们并没见过安-225有多庞大,当初白彦军提过,谢凯想搞这种全球最大的飞机。

郑宇成跟汪贵林一直认为谢凯想搞安-124,甚至想把生产线搬回来。

安-124生产线,技术要求太高。

引进全套技术,国内也不是短时间能生产出来的。

即使有想法,两人也经常说,也不过是想一想,并没真打算引进这款大型运输机全套生产技术。

“萨姆-125、萨姆-200中远程防空导弹技术跟配套的雷达,没有问题?对吧?”谢凯问乌克兰人。“引进过程中,我们不希望有什么限制,发射车、雷达车、全套探测系统,我们都需要技术……”

这也是双方这次交易中,成本最高的核心技术。

现在想搞萨姆-300防空导弹系统,几乎没可能的。

为萨姆-300配套的红旗-9,一套系统都是好几亿美元呢。

乌克兰人绝对不可能提供给中方,别说萨姆-300全套技术,整套装备出口都不会同意。

他们同意,中方也没钱采购。

那玩意太贵,空军也好、陆军也好、地面防空部队也好,装备不起……

维托尔直接表示:“技术出口没问题,价格会比较高。”

谢凯没说话,等着他报价。

“全套技术40亿美元。”

维托尔报出了价格,季米诺夫直接补充,“这套技术必须全额支付外汇。”

汪贵林以及郑宇成等人,眉头都皱了起来。

“先生们,一款落后的防空导弹,你们居然狮子大开口,要这么高价格,还要求全额支付外汇,这不是为难吗?”谢凯很不满。

价格太高了。

“支付外汇的比例,在之前就谈过,按照总同金额30%支付。价格如果没得谈,这款技术可以从清单中划出去了。”谢凯很严肃。

萨姆-3跟萨姆5最大的作用即使培训技术人员,让他们熟悉技术,进一步开发性能更强的新一代中远程防空导弹。

乌克兰人狮子大开口,40亿美元的价格,超过中方预期太多。

谢凯直接还了个10亿美元的价格,气得乌克兰人差点吐血。

双方在价格上展开了激烈谈判,最终谁都不愿意作出太大让步。

乌克兰不像苏联其他谈判那样会大幅度降架,价格降低到32亿美元就不让步了。

中方甚至只增加了14亿美元也不愿意加了。

眼见谈无法进行下去,谢凯说道:“先生们,先停这种影响合作的争论吧。拖下去只是耗费时间,对我们谁都没好处。还是先谈别的……”

关于谢凯在谈判前提出的发动机,无论航空发动机、坦克发动机,甚至军舰用的燃气轮机,谈判比较顺利,中方也可以从西方获得成套装备,乌克兰方面没有狮子大开口。

乌克兰人报价虽然偏高,404方面倒也能接受。

谈判进展很快,心脏病问题在中国国产装备一直都比较严重,所以也没有太过分压价。

其他方面的谈判,都比较容易。

整个合同,如果萨姆-3跟萨姆-5的价格达不到那么多,根本无法筹齐100亿卢布。

其他都差不多了,乌克兰人又准备把话题扯回到萨姆-3跟萨姆-5防空导弹系统的价格谈判上。

谢凯直接转移了话题。

“先生们,我们需要一些基础技术。比如高温粉末冶金生产工艺跟生产设备、航空铝材、钛合金冶炼技术跟设备、镍基高温合金材料生产配方……这些,我们需要全套制造技术。这样一来,就完全可以满足百亿卢布的要求……”

谢凯说出这话后,乌克兰人直接拒绝。

“展开合作后,我们可以向贵方供应所有需要的原材料,这也都是合作的内容……这些技术含量不高,却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资,会影响你们的进度……”

维托尔一副我为你们考虑的表情。

汪贵林心中冷哼了一声,提醒着对方,“主席,基础原材料技术本来应该包含在整套技术范围内的……”

在之前双方的沟通过程中,谁都没提基础原材料技术是否包含在合同内。

按照惯例,配套技术是不包括在主体合作中的。

要不然,仅仅是安-22全套技术,算上原材料等技术,都不是百亿卢布能拿下的。

乌克兰方面显然想借着机会,通过向中国提供基础原材料来带动国内更庞大的生产。

甚至,一旦双方在合作过程有分歧,也可以利用材料等限制中国的产能。

却没想到,中国人先把其他谈得差不多,才提出需要基础原材料技术的非分要求。

一旦掌握了基础技术,整个合作,就只是一锤子买卖。

不符合苏联的利益。

苏联政府也强调过,技术可以提供给中国,配套的基础核心技术不提供给中国,由苏联向中国供应。

“航空铝材等都是国际上常用材料。没有基础技术,很多实验我们无法搞,如果你们不同意,我们也可以从美国引进。同志们,请不要认为美国代表团来中国只是旅游的。你们也知道,我们国内很多人更倾向跟美国合作……”

郑宇成开始利用美国代表团给苏联人施压。

乌克兰人在机场拖着,就等着跟美国人打照面,美国人看到了他们的存在,这时候正好把美国人拉出来。

维托尔冷哼一声,“既然你们愿意跟美国人合作,那跟他们谈引进就行。咱们的合作谈判结束了!”

说完,也不管404什么反应,站起来就往外走。

其他乌克兰人同样没有任何停留,一脸决绝地起身离开。

看着乌克兰人居然如此决绝,中方人员愕然……

谢凯赶紧起身,拦在维托尔前面。

“主席,我们并不是用美国人对你们施压。为了筹集这笔经费,我们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不少业务交出去给别的单位……终止合作,对我们双方都不是好事,最终得到便宜的是美国人……”

“从美国引进你们需要技术,好处将会更大。”季米诺夫黑着脸对谢凯说道。

中方居然用美国代表团施压,苏联人本来就不爽美国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