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1412章 专家找不出原因,一线技术工人早有发现

中苏高层正在向现场双方技术人员了解情况时,巴基斯坦方面的人在装备部长穆巴拉跟后勤部贝托·奇马两位大佬的带领下进了车间。

苏联人在场,巴基斯坦人一点不意外。

劲直向郑宇成等人走过来,想要了解情况。

穆巴拉则是到谢凯旁边,开口就问,“谢凯,故障原因现在找出来了吗?苏联发动机有问题还是设计有问题?”

谢凯对巴基斯坦方面反应这么满本来就不满,见穆巴拉一来就问是谁的问题,更是没好气,懒得回答。

汪贵林担心跟巴基斯坦闹出矛盾,影响双方合作。

向巴基斯坦方面介绍目前情况。

“目前尚未找出故障原因,苏联专家跟我们的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排查……”

贝托·奇马奇怪地问道:“之前不是都没问题?突然出现无法查明原因的故障,是否只是意外事件?”

对巴基斯坦来说,一架战机坠毁,即使没调查清楚原因,也不应该让所有战机全面停飞。

没有哪个国家空军能保证战机从来不出现任何故障。

苏联跟美国这样世界最先进的国家,每年同样会出现数量不少的战机失事、坠毁。

巴基斯坦人觉得中国人太小题大做了。

或许这跟中**费少有关。

整个世界,估计也就只有中国方面,坠毁一架飞机就让所有的停飞。

汪贵林摇头,满脸严肃,“作为军工研发单位,必须确保解决所有被发现的故障隐患。尤其在设计新型战机的研发、生产过程,出现任何故障,都可能影响这款战斗机的战斗力……如果设计有缺陷,生产过程出现质量问题不解决,不仅会对宝贵飞行员生命带来威胁,更无法为空军维护国防安全,守卫祖国空域提供保障……国防,高于一切!”

404所有的一切,都为国防。

中国科研单位在大多数技术上落后国际水平。

但是在研发过程以及生产过程中,对于武器装备的质量要求到了苛刻的程度,绝不会因为技术水平落后作出任何妥协。

歼-7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研发出来这么多年,因为没有解决生产质量问题,空军一直都不愿意装备,宁愿用性能更落后的歼-6。

贝托·奇马带着巴基斯坦的技术人员同样参与到事故原因分析中。

这是巴基斯坦技术人员最好的学习机会。

调查团队正在检查失事坠毁的超-7A战机所有零部件生产过程的质量跟踪文件。

每一架战机,甚至是每一个零部件,所有技术文件都保留在132厂档案室。

军品生产过程,从设计图纸到生产工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各道工序的工序图,各项检验数据,每道工序操作人员,检验员等全部都记录完整。

确保出现问题后可以把故障原因追溯出来。

而且,所有的技术资料留存时间将会长达数十年,一直到战机退役。

七专技术协议经过404的大力推行,国内军工生产单位所有军品生产过程都变得可控。

一旦发现问题,最终甚至可以追查到原材料实在什么时候生产,哪个炉批号,配方比例,甚至冶炼材料时候的温度等等……

每一架战机各种不同原材料由哪家单位,哪一个批次生产,谁经手,都能在这些文件中查到。

就连苏联跟巴基斯坦,都对如此详实的纪录资料感到惊讶。

三方技术人员对所有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并跟技术要求进行对比,希望从中找出故障原因。

中方生产过程中没出现问题,就只能是苏联那边了。

中方人员在出事后就对所有技术资料进行排查,并且询问了每一个经手的人。

确实没找出任何可能造成故障隐患。

所有资料的数据都表明坠毁的超-7A完全符合技术要求,跟其他超-7A没有区别。

穆巴拉第一次真正了解到中**工制造的质量控制体系,也是震惊不已。

难怪404的人这样重视这些事情。

把谢凯拉到一边,低声问谢凯,“这么说来,是苏联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故障?”

穆巴拉问谢凯,脸上表情很严肃。

谢凯看着他,不解他为何这样问,没有直接回答。

穆巴拉只能向他解释:“空军方面已做出决定,列装60架超-7A,作为高级教练机的同时,也作为轻型战机用于提升部队战斗力。超-7B的列装数量,需要看到试飞后的具体作战性能来确定……”

之前巴基斯坦空军就要列装超-7A战机,一直没给出确切数量。

这是穆巴拉第一次明确表示将会装备60架超-7A。

超-7B装备多少,得根据超-7B性能来,数量肯定会比超-7A多,前提是性能够优异,能满足巴基斯坦空军发展需求。

穆巴拉找谢凯单独说这事,就为提醒谢凯,如果苏联发动机出了问题,巴基斯坦空军换装计划会受到影响。

巴基斯坦可能会选择引进美国发动机。

到时候成本又会增加。

谢凯很无奈。

他不知道怎么向穆巴拉解释。

有故障,却找不出原因,他们能如何?

也不敢保证就是苏联发动机的问题。

现在只是怀疑。

一帮来自苏联跟巴基斯坦的技术专家们,在132生产装配现场翻着坠毁那一架超-7A战机的各种技术资料,并跟生产过程的技术资料对比。

中方人员同样参与其中,装配车间的生产全部暂停了下来。

车间的装配工人们虽然放假,却没有离开,他们也希望知道故障在什么地方。

何况,装配车间的人也需要展开自查,确保不是装配问题造成故障。

不少人在旁边远远围观着外国专家们调查。

在装配车间休息室外,一群停下工作的装配技术工人们看着现场忙碌的外国专家团队,小声地讨论着,分析着他们认为的可能原因。

一位穿着工作服,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工盯着远处神色肃穆的谢凯,双眼发光。

旁边一名五十出头的老师傅,手中端着甩掉了不少搪瓷的茶盅,看着年轻女工直摇头,“小吴,别犯花痴了,那跟你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要不然最后受伤的还是你。”

脸上神情中带着惋惜。

女孩一点都不脸红,扭头反驳老师傅吧,“师父,啥两个世界不两个世界的人,这可是即将迈入新世纪,推翻三座大山都几十年了……”

林贵平看着徒弟,直摇头。

“厂长、书记这些平时走路都望天的人,见着他都得点头哈腰,如哈巴狗,你这......”

林贵平虽然没直接说出来,已经向徒弟表明自己不看好。

两人间差距太大,几乎没有可能。

最开始132是什么景象,林贵平亲身经历过。

吴颖很年轻,刚中专毕业进入装配车间没两年。

吴颖这些孩子遇到了好年景,一进来就遇到超-7A生产线投产生产,而且产量在不断扩大。

大量的生产,让这些年轻一代的技术工人这几年在车间成长很快,已经达到出师独立干活的标准。

林贵平觉得自己的绝活都让年轻徒弟掏空了,没啥可教的了。

对于肯认真学习的徒弟,师父自然舍不得。

吴颖看着林贵平,噘着嘴,非常不满。

“师父,他可不是这样的人……信不信我马上就去找他!”

林贵平看着自己泼辣的徒弟,苦笑不已。

“找他干啥?难道约他吃饭?没见着厂长书记都很难请动他吃饭?”

吴颖挥舞着拳头,“我让他请我吃饭!”

说完也不管林贵平的反应,直接向谢凯走去。

旁边的不少人看着这疯丫头又要整事儿都开始端上搪瓷茶盅,搬出小板凳准备看热闹。

这时候,就差一把瓜子花生了。

林贵平瞪了周围看热闹的技术工人,瞪了他们一眼,“都跟女人似的,八卦!外国专家在这里呢!”

其实林贵平也想看着徒弟去碰壁。

碰壁一次,死了心,也是好事。

可作为师父,外国人在这里呢,那是丢国家的脸。

林贵平快步追上吴颖,挡在她前面,一脸眼熟,“丫头,还是算了,那事不靠谱!这么多专家都没整明白,咱们之前给技术部反应过,也没发现问题不是?”

“师傅,这也是检验咱们专业技能的机会。我进车间你就警告我,每一架战机都是守卫祖国天空的国之利器,任何一个小失误都会造成国家重大损失吗?作为国防科技工作者,搞技术绝对不能迷信经验,迷信别人的技术……这都是你说的。明明怀疑苏联人提供的发动机上的传感器有问题,汇报了,检查了,也没损失不是?万一就是那玩意儿呢?咱们不是为国防立功!”

“那只是怀疑啊,技术部都证明了没问题。师父的手艺也是跟着苏联的达瓦里氏学的……”

林贵平心思很复杂。

他的经验大部分是苦练来的。

最基础的,以及一些关键的东西,都是当年苏联师父们手中学的。

那时候,他还在112厂。

在装配过程发现,苏联人的发动机一些电子元件可能有问题。

这判断让林贵平很怀疑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