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1417章 雷达都引进了,引进中国电子元器件有啥难接受的?

“国内所有苏-27必须马上更换新的传感器,否则空军承受不起损失,甚至会对国防造成严重威胁!”

这些传感器不仅米格-29使用,苏-27上同样也大规模使用。

这对整个苏联空军的战斗力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威胁。

“这些问题都由基础材料性能落后造成,短时间内很难拿出解决办法,我们无法快速取得材料研发的突破,所以我们的卫星等使用寿命很短……”

电子工业部门负责人落寞地解释。

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投入太少。

“那就先从中国引进相关电子元器件,必须尽快解决这些故障隐患,否则,我们会被空军的怒火烧死……国家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

米萨维奇夫斯基毫不犹豫地说道。

“从中国引进?”

所有苏联人都震惊了。

强大的苏联,怎么能从中国引进传感器之类的小小基础电子元器件?

从中国引进电子传感器这种小东西,对苏联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一直以来,苏联跟美国引领整个世界科技发展方向,那是绝对的科技强国,世界公认的!

中国连工业基础配套都不完善,技术基础薄弱,技术实力落后,同样也是世界公认的。

强大的苏联从技术落后的中国引进技术产品,对整个苏联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

大国的尊严,那是不容践踏的。

别国不能践踏,苏联人自己更不能践踏。

奥列格也无法接受从中国引进这些基础电子元器件。

看着米沙维奇夫斯基,一脸严肃,“米沙维奇夫斯基,从中国引进电子传感感器这些基础电子元件,不仅无法得到上级支持,传出去,国际上也会笑话我们,国家尊严会被我们丧失……”

米沙维奇夫斯基知道他们的想法。

提出这样的提议,他自己心中也难以接受。

目前状况,顾及面子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随即对奥列格说道:“目前,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从中国引进,成本低,速度快。必须尽快更换国内所有战机上正在使用、有隐患的传感器。否则,将会让给装备米格-29、苏-27的部队出现严重的坠机事件……”

米格-29、苏-27是苏联最先进的战机,作为新一代轻重搭配的主要空中力量。

这些战机跟苏联空军战斗力有着直接关系,在开发出新一代传感器后,所有战机上都在最短时间内更换新的传感器……

所有传感器都有故障隐患,如果都像中国战机那样,经过长时间运行在空中失灵,故障检测系统无法检测出来,战机除了坠毁,没有其它命运。

飞行员个人实力再强,也很难只凭借高超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把战机在缺乏动力的情况下平安着陆。

作为苏霍伊设计局的总设计师,同时作为国家航空工业部副部长,西蒙诺夫自然不愿苏霍伊名誉受损。

之前中国人指出苏-27的严重缺陷,已经让苏霍伊尴尬无比,无论苏联政府还是苏联军方,都对苏霍伊设计局表示了极大不满。

如不是现在已经改型的苏-27战机已经进入试飞阶段,苏霍伊根本没法扛住来自上级的压力。

国内装备数百架苏-27,故障隐患军方并不知情,苏霍伊方面也没具体介绍,这将会严重影响苏-27的作战性能。

现在再次爆发新的故障隐患,如不尽快解决,空军方面不暴怒才是怪事。

整个苏联军事工业委员会和航空工业部门连续几天都开会讨论如何解决此事。

目前军方还不知道。

电子工业部门在认真分析问题后,找出造成故障缺陷的原因,同时召集相关研发单位跟生产单位大佬们讨论分析。

最终得出结论,苏联无法在短时间内拿出可以替代,并且不影响性能的新传感器。

要么就换装原来那种精度更差、操控性能更差、技术更落后的老传感器;要么从中国引进同类型的传感器。

否则,只能等着问题暴露出来。

结果刚拿出来,就遭到了不少官员强烈反对。

苏联高层们无法接受从比苏联落后很多的中国引进这样简单的基础电子元器件。

作为基础元器件,同样也是精度要求非常高,技术含量不低的核心零部件,没这东西战机的操控性都会出问题,苏联自己的都出了问题,技术更落手的中国怎么保证质量不出问题?

“奥列格,我们必须说服其他不同意从中国引进传感器的人。要不然,我们承受不起损失……”

米沙维奇夫斯基一脸严肃地警告奥列格。

其他部门的领导们,不同意从中国引进电子传感器以及相关配套的基础技术,情有可原。

作为军事工业委员主席的奥列格不同意,米沙维奇夫斯基就觉得这有些过分。

奥列格.巴克拉诺夫清楚国内电子工业技术水平,不引进,就只能等着坠机。

这时候要面子,却让军方蒙受巨大损失,怎么能行?

苏-27战机的缺陷严重影响到作战能力,就因为电子工业基础太落后。

如果不增加天线直径、发射功率及接收装置,使得N001雷达体积过大,超重数百公斤,苏-27完善的结构设计跟气动布局不会做出更改,也不会未了减重在主框梁跟核心结构上打孔,让战机重心重新平衡,苏-27的作战性能会强至少一倍以上。

电子工业基础落后,使苏联在很多领域研究投入的成本远比有着良好基础的项目更多,甚至进度也比西方国家慢不少。

苏联宇航工业因为电子工业基础落后,卫星等使用寿命不久,只能不断发射弥补,否则不会消耗这么多成本。

苏联一直在想办法从西方国家引进相关技术。

西方国家也知道苏联在哪些方面欠缺,对这些技术严防死守,不会让苏联得到。

现在中国有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基础技术呢。

“米沙维奇夫斯基,你不觉得你现在的态度很危险?最开始是你支持跟中国合作,现在你要求扩大与中国的技术交易,甚至从中国引进技术……”

听到奥列格这样不负责任的指责自己收了中国人的好处,米沙维奇夫斯基懒得辩解。

为什么跟中国合作,谁都心知肚明。

见米沙维奇夫斯基不说话,奥列格也意识到失言,叹了口气。

“从中国引进技术,中国是否会同意先不说,中国一直都是希望拿到他国先进技术,我们从中国引进,需要多大的代价?除非用让中国人更动心的技术交换,中国人怎么会同意?”

米沙维奇夫斯基赞同地点点头。

要想从中国拿到技术并非易事。

“可以先尽快从中国采购一批电子元器件,更换部队战机上的。国内加快这方面的研究,以我们的技术实力与基础,只要投入足够,不会需要太长时间就会解决。”

米沙维奇夫斯基对苏联研发能力还是有很大信心。

可他们也知道,加大投入,不过是一句空话。

两人达成一致意见后,再次召开相关部门开会。

听到航空工业部和军事工业委员会两位大佬都同意从中国引进基础电子元器件装在苏联最先进的战机上,斯科尔涅夫,则提出了反对意见。

“诸位,中国的电子元器件因为引进西方技术,在材料上,确实比我们稍好。可他们的制造精度比国内差了不少。控制精度都比国内差很远,这些电子元器件甚至会影响我们最先进战机的性能发挥……”

契尔尼舍夫机械制造厂负责生产RD-33发动机,自然清楚需要什么电子元器件。

总工维什尼亚克也了解中国技术水平,同样向大佬们表明,中国制造的精度差。

花大代价引进中国技术性能落后的电子元器件,完全是在浪费经费。

也无法解决问题。

米沙维奇夫斯基提议,“或许可以考虑与中国合作,共同研究生产这些电子元器件。他们基础材料好,我们制造实力强,研发经验丰富……”

“合作研究?”

所有人表情变得复杂。

跟中国人合作生产,他们有些无法接受。

向来只有苏联提供技术援助中国,在合作中占主导地位。

现在强大的苏联居然沦落到跟中国联合研发。

把中国这技术落后的国家上升到技术先进的苏联平等地位进行合作,苏联怎么能接受?

落后始终是落后的。

米沙维奇夫斯基看着众人复杂的神色,心中很难受。

强大的苏联,到这样的地步。

“我知道大家的想法。中国确实比我们落后,但大家得认清事实,目前国内经济状况根本无法支撑我们花费大成本研究,空军列装战机必须尽快更换电子元器件……只有利用中国的经费,我们的技术优势,合作研究才更符合国家利益……”

一直没吭声的苏霍伊总经理,米哈伊尔·波戈相看着众人,“没什么难以接受的。我们最先进的苏-27战机,都已经从中国引进火控系统跟雷达来升级,搞个基础电子元器件研究合作怎么就难以接受了?”

战机火控雷达这样先进的东西,都从落后的中国引进了,再引进一些电子元器件,有什么难以接受的?

苏霍伊总经理的话中,满是酸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