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1699章 翻译,我要的是识字的俄语翻译

重生军工子弟 第1699章 翻译,我要的是识字的俄语翻译

作者:葫芦村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6 00:11:48 来源:小说旗

第1699章 翻译,我要的是识字的俄语翻译

至于长虹总部处心积虑想要赎回股权,谢凯根本不在意。

反正最开始投资,就是为了利润。

他们仅仅只投入了三十亿不到的资金,就让长虹扩张起来,现在还获得了那么多股权,长虹股权全部卖出去,都能带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利润。

“想不通他们为什么会同意上市。长虹确实不适合现在上市。”程睿都有些意外。

他是不愿意长虹现在上市的。

404会少大量利润。

“只要不是太糊涂,就会同意,而且这次他们拿出来的资金不会少,对我们的短期需求已经足够。”谢凯回答着。

“现在咱们的资金也是够用啊”

谢建国也很舍不得。

把长虹的股权退出去,无疑是杀鸡取卵。

可现在红旗集团要想把注意力转移就必须这样干,而且红旗集团将会需要大量资金。

“长虹集团的股权也不会让出去太多,只是出让部分,最终我们依然保留控股权。相对那些技术消化得到的成果来说,利润只会更高。我们原本跟乌克兰的技术合作,就因为资金不够进度缓慢”

相比较下,苏联的技术消化,才是现在最应该大量投入的。

用资金来缩短技术消化的时间,本来就是无奈之举。

虽然红旗集团不再直接控股,但是手中的股权将分摊到新成立的几家公司。

子公司控股,跟红旗集团控股没区别。

“苏联那边的第一批废品已经回来了,好像那边出了问题”郑宇成提醒谢凯。

谢凯一脸笑容:“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回来,我们对资金需求就会变得更大。尤其是中信银行,必须准备足够多的资金对拿到这些技术的企业发放贷款,这才是最重要的把这些技术消化、吸收,然后进行升级,跟民品技术有关的,完成市场化,带来的利润远不是长虹发展所能带来的”

基地管理委员会的大佬们自然知道。

要不然,怎么可能同意降低长虹的股权

“你不准备去那边看看那边都是跟你有关系的人”岳林问谢凯。

东北跟苏联边境的口岸,成为了中苏贸易最大的集转地。

国内大量轻工业产品集中发货到边境口岸这边的中国城市,海关报关后再进入苏联境内。

苏联国内源源不断的运回各种材料、机械设备及废旧破烂,换取这些轻工业产品。

缺少外汇

那不是问题,最原始的以货易货,才是交易双方最喜欢的方式。

各自拿着对方的产品进入到自己国内出售,赚取利润。

那一区域几乎成了全国最繁忙的口岸。

“我就是准备去那边看看,黄金发不是说的破烂装了上百个车皮吗那些东西是否有用,他自己不确定,咱们得带专业人员过去瞧瞧。不要到时候花费巨大代价运回来的都是没有什么用的废纸”

谢凯确实准备出去溜达一圈。

反正在国内,安全不是问题。

“我得多带些人过去,基地里得抽调一批懂俄语的技术员,准备翻译苏联的资料。即使资料不翻译,也需要先分辨哪些是有价值的”

谢凯提出了要求。

岳林等人自然清楚,基地为这计划搞了这么多年,必须拥有足够的翻译人员。

任何一份技术资料的翻译都不是简单的事。

普通的俄语翻译还不行,在某些专业『性』很强的技术资料,需要专业技术翻译。

仅仅是专业的词汇跟用语,如果出现翻译错误,消化起来就会增加很多的实验及工作。

普通俄语翻译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国内外语专业分专业外语跟普通两种。

那种向交流翻译方向培养的外语人员,对一些专业词汇可能不理解,甚至可能只是普通的专业词汇,对他们来说都容易出错。

更何况,很多资料,都是涉及到顶级的技术机密,为了保密,也不能让普通翻译加入。

谢凯深知这一点,必须带拥有技术基础的俄语翻译去。

“谢凯,咱们基地俄语翻译本来就不够,跟乌克兰那边的技术合作,都因为翻译不够而进度受到影响我们还在国内召集了不少的俄语翻译,依然不够”

谢凯的要求看似简单,却让负责这方面的岳林很为难。

之前跟乌克兰进行技术合作,整个合作资金涉及上百亿美元。

项目数量多,每个项目涉及的技术资料,几乎都是用火车皮来计数的。

除了图纸,都需要大量有各种基础技术的专业俄语翻译。

乌克兰那边基本上提供不了俄语翻译,他们的技术人员,根本就很少有学汉语的。

国内想消化所有技术,首先就必须把技术相关的资料全部翻译成汉语,让国内的技术人员能看明白,然后才能掌握这些技术,进一步以这些技术为基础,开发更先进的技术。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项目都必须配置足够数量的专业俄语翻译。

“以前国内技术人员学俄语的倒是不少,可现在很多都是各领域中属于核心的技术骨干,让他们做翻译,完全是暴殄天物,拿高『射』炮打蚊子也没人会同意我们这样干”汪贵林也向谢凯解释。

俄语翻译,是目前404最缺的专业人员

关键是挖人都没地方去挖。

“确实如此,基地里俄语翻译本来就不够其他兄弟单位俄语翻译也被我们借调了普通俄语专业的,根本不懂技术,翻译的时候有个小问题出现,都是麻烦的事儿”

岳林赞同汪贵林的话,基地真的抽调不出俄语翻译。

谢凯也知道这是事实。

像老爹谢建国,在苏联留过学,如果做技术翻译,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可他不能丢下基地那么大一摊子事情来做翻译工作不是

想着当年苏联解体后,国内很多大学的俄语专业都得到了大量的资料,把俄语翻译成汉语。

这也是实在太缺翻译人员了。

当然,跟收回来的苏联废纸太多也是有关系的。

“边境那边你别想了,方强跟谭林都在到处找俄语翻译,之前还找过我好几次,想要人”汪国林提醒谢凯不要想着到边境去找翻译。

中苏边境肯定有很多人懂俄语。

这些人日常交流没问题,可很多是不识字的。

连文字都不认识,更不要说专业技术方面。

“国内以前懂俄语的技术员,退休的应该不少吧先给我抽调二十人,不足的返聘懂俄语的退休人员补充”谢凯突然想到,可以返聘已经退休的人员。

现在能打主意的,只有曾经学过俄语,在技术领域工作,已经退休的人员。

这些人专业水平高,而且保密意识深入到了骨子里面。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跟苏联关系不错,五十年代国家一五计划,就是以苏联援助新中国156个重大工业项目为基础,开始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

在大量技术跟设备引进过程中,那时候国家培养出大量的翻译人才。

甚至很多技术人员为了吃透苏联的技术,自学俄语。

要不然,消化起来没有这样容易。

“你打这些退休人员的主意他们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有机会休息”汪贵林觉得谢凯有些不地道。

“你退休了,为什么不去休息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看着咱们国家跟世界先进还差很远,谁能安心休息呢”谢凯有些鄙视汪贵林。

这老家伙,自己退休了都不回去带孙子呢。

“很多退休技术人员回去后反而因为太闲过得不快乐,咱们返聘,又不要求他们短时间内必须完成工作”

谢凯倒是觉得,这个方案绝对可行。

东北老工业基地啊,那边的退休的技术人员可是不少,大多数都懂俄语的。

“你自己去张罗,我最多给你抽调五人”岳林咬牙说道。

他真没法多抽调人员给谢凯。

谢凯看他态度坚决,知道基地翻译紧缺,也就没有再讨价还价。

“看看看看严忠,你自己看看找的都是人这些人哪个像是俄语翻译我让你给出三千一个月的高薪找翻译,你就给我找这么些人要是他们都行,用得着给这么高的工资”

黄金华看着眼前一众穿着各异、年龄层次不同、几乎都是农民打扮的人,气急败坏地指着自己第一手下严忠咆哮。

这些人,跟地里找回来的东北老农没区别,好几个腰上还憋着旱烟杆子呢

严忠尴尬地解释:“老板,这已经是我们能找到最好的翻译了。至少在俄语方面还是比较强的,唯独不好的就是不识字”

“不识字的,我们的那些废纸怎么分辨我需要的是翻译,翻译不是会说俄语的农民”黄金发气得跳了起来。

“老板,你别瞧不起农民啊老『毛』子说的话,我都能整明白,也能让你整明白,我给你用『毛』子语说一段apapap”

一名50多岁,穿着白『色』土布对襟褂子的干瘦老头不满地反驳黄金发。

“大叔,我自己也是农民,没有瞧不起农民的意思。我这真的是需要翻译啊”黄金发赶紧道歉。

老头说的带着东北苞米碴子味的俄语,黄金发一点都听不懂的。

听懂了,也没用。

人家都不识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