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1729章 听说,苏联人喜欢在花园种马铃薯

随着现在基地在外面的产业越来越多,基地管理委员会待在基地内部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八】八】读】书,2√3¢o

谢凯一行人到达的时候,只有岳林跟孙玉成两人在基地内。

“明天上午火车就会到达嘉峪关,晚上天黑后再进来,准备工作都差不多了。”

谢凯几人一到,孙玉成就向他们介绍着情况。

也不知道是给郑宇成汪贵林汇报,还是跟谢凯介绍。

“这不会有问题,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准备这些工作!”汪贵林对情况倒是比较了解,“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对于那边的房子,基地里面的人员没有意见吧?”

基地虽然每年都在修建福利房,却随着这几年基地进入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空置的那些筒子楼、简陋的土院子不少,按照套件修建的福利房则是不够。

“这个倒没有多少人有意见。”孙玉成迟疑了一下,才回答。

甚至向着谢凯看来。

谢凯没有吭声。

这种事情在什么地方都是常见的,换成几十年后,估计更多人是喜欢有院子的房子,而不是喜欢楼房。

“那边以后得注意点,在一开始,少让基地的人进入到苏联生活区。”郑宇成提了这样一句。

“这个没有必要吧?”岳林不解郑宇成的意思,之前就是郑宇成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在基地里,保密工作一直做得比较好……”

“如果基地的技术人员以后调到外面,告诉了外界基地内部情况呢?”郑宇成担心的是以后。

一句话就让岳林无法反驳。

他们没有可能让基地内部的人员一辈子都待在里面。

这是一座科研城。

而且以军事科研为主,民品领域的研究同样有,都是跟军工科技一些基础技术相关的领域。

“明天你先去看看吧。一般情况下,倒不会出现什么问题。除非给他们重新建设一套配套系统,从幼儿园到中学、医院等……”谢凯皱起了眉头,觉得按照郑宇成这搞法,后面容易出事,“至于保密的问题,基地出去的人员,他们都知道规矩。你这要是让双方不住在一起,不一起生活,以后反而会闹矛盾。尤其这些苏联人远离家乡……”

以后,苏联解体了,他们估计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根在哪里。

俄罗斯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不可或缺的,这些苏联人,以后都将成为俄罗斯族。%∷八%∷八%∷读%∷书,≮※o

当然,前提是他们自愿。

谢凯可不希望在基地里面搞什么特殊。

所有人都是为了科技发展而存在的。

“走吧,先回去,明天可以去那边看看。”孙玉成怕谢凯跟郑宇成两人吵起来。

在这机场里面,虽然没有外人,传出去也不是好事。

“这边十多公里,战机等相关项目都在这边,跟苏联职工宿舍的距离可不近。”谢凯突然想起这个问题。

这次过来的虽然大多数都是一线技术工人,有不少是搞设计的。

特别是从莫斯科那边过来的那批人。

“基地专门开辟了一条公交车,早上上班跟下午下班都有……”

这些问题,不用谢凯提醒,都是需要解决的。

让技术人员跟家属就住在机场附近,这不合适。

谢凯在飞机上没有休息,一直琢磨问题,直接就跑到基地的招待所里面休息。

在基地的家里,常年都没人住,莫齐回来,倒是会去打扫,经常都是打扫一天,第二天就离开了,谢凯嫌麻烦。

招待所里面的各种东西都是齐全的,乾净卫生,唯独不好的就是里面的各种家具什么的都比较陈旧了,很多都是二十多年前基地刚建设时候的。

反正基地也没有打算在这里面投入多少。

接待外宾也是这条件。

不满意的,可以不住,反正外面不能『乱』走,也没法随意就离开。

“前面这一片,都是新修的,基地不少没有分到房子的干部职工都在问,什么时候分这边的房子。”

第二天一大早,孙玉成就带着谢凯几人往苏联生活区所在区域而去。

这片就是谢凯他们从小玩到大的沙枣林。

看到眼前的这一片,已经再也找不出一点昔日的模样。

整齐划一的苏式小别墅依小山而建,山脚下的沟里,则是一栋栋五层高的宿舍楼。

跟外面的新建小区一样,这里面的绿化工作搞得不错,到处都是树,地上也不再是以前那样的沙子。

小区的绿化,整体上比周围区域都好。

全部用围墙围了起来,以后基地的孩子们就少了一个撒野的地方。

几棵歪脖子的沙枣树,静静地立在入口处。

“这里面可以入住3000户,山上的别墅都是独立的,有院子,也根据地形,平整出了一些大小不等的花园……”

这是郑宇成根据谢凯的想法一手打造的,谢凯从来都没有来看过。

“说实在的,我都想住这里面来。”孙玉成了解里面的环境,带着谢凯几人往里面走去。

目前这边的基础设施都已经建造完成,每套房子里面,都有冬天供暖的设施,厨房只能使用『液』化气。

基地附近没有天然气田。

普通人家,很多那都是使用煤球炉子做饭的。

“看看房子里面吧。”谢凯看着小区外面,他自己都动心不已。

这跟基地原本修建的那些干部楼不同,一栋栋的,没有注重绿化,也不是非常注重各种基础设施配套的。

为了让那些离家万里来基地帮着发展科技的苏联人有家的感觉,很多地方都是有着浓厚的苏联特『色』,特别是房间内部的装修。

地上都是木地板,厨房不是按照中国家庭需求而设计,甚至内部装饰,都是有着苏联风格……

“不错,非常不错。他们一定会喜欢这样的环境的!”

“你小子倒是不『操』心,你不知道你提要求的时候,都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却让我们多干了多少工作,里面的很多摆件,还都是郑权从苏联搞回来的,一些布置,也是他根据在苏联境内看到给我们建议搞的……”郑宇成虽然在抱怨,可他脸上掩饰不住得意的神『色』。

这事情,他确实用心办了。

成本多花了不少,可比起那些技术人员能创造的价值,这点根本算不上什么。

技术经验,那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

如同现在,基地要想培养出来一个七级技工,不困难,可七级到八级,那就需要技术工人有着很高的天赋,而且拥有更多的时间干同样的高难度活,再练个十年八年的,就差不多。

八级到九级,那完全是天堑。

除了最开始的一批九级工人,从谢凯冒头,基地就开始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可成果非常不理想。

整个基地这么庞大的产能,尤其是红旗机械厂,各个技术工种加起来超过2000人,很多之前级别都不低,最终到现在,仅仅培养出来13名八级工,一名九级工。

这些还都是之前基础就比较好的。

从苏联招聘的,几乎都是这种。

要不就是那些拥有很高潜力,年轻的时候就成为核心技术骨乾的人。

从苏联招聘技术人员,基地有个硬『性』指标,除非专家级别,否则年龄都不能超过50,掌握核心技术的,可以适当放宽……

“到山上别墅区看看吧。”谢凯看了下面的小区,确实很满意。

配套设施都不错,完全是真正的拎包入住。

连被子什么的都准备齐全了。

餐具等东西,也是特别根据苏联人生活习惯从景德镇特别定制的。

要是不看外面的环境,还以为是到了苏联人的家里。

这还不是普通苏联人,得有一定级别跟地位的苏联人才有的环境。

别墅区跟下面小区,同样也被隔离开来,有路可以直接通上去,但是这些路却无法行车。

“要是住在最上面,这走路,还不得多走好一阵?”谢凯有些无语。

这是一个设计败笔!

以后汽车越来越多呢。

而且基地的这些人,谢凯还准备每家都买一辆汽车。

“你可拉倒吧,也就你这么懒。你忘记了当初为了让技术人员从办公室出来,基地强行要求,所有人每天两次《小苹果》?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让他们多走路!”郑宇成一脸嘚瑟,“如果他们要骑单车,也是没问题的,反正坐车,在这里是不行的。航空航天的专家,在这上面走路到小区门口的公交月台,也不过二十分钟……”

谢凯还真不知道设计初衷是这样的。

要让技术人员从实验室中出来,不是容易的事情。

之前搞了一阵,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地科研项目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那些技术人员不出来,监督的人员也没辙。

上面的苏联别墅区跟小区内部装潢差不多,同样符合苏联风格。

唯独不同的就是房子更大,小花园大小不一,没有种什么名贵花草。

让谢凯震惊的是,所有花园里面都是种着马铃薯!

对,就是马铃薯!

那种基地里面的人都有些厌恶的可以当主食,可以当菜的食物!

“这地方,冬天气温太低,外面种花什么的非得冻死。听说苏联人喜欢在花园里面种马铃薯什么的,我们也就帮他们种上了……”郑宇成很是嘚瑟。

“那小区里面,为什么你们不种马铃薯?”谢凯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1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