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1963章 让你们看看我们凭什么研究隐身战机

第1963章 让你们看看我们凭什么研究隐身战机

“顾总,你是觉得我们现在的技术能力差距太大么?”

谢凯直接问顾诵芬。

对方顾忌他们的面子,所以没有说得太直白。

想要合作,必须让对方被打动,无条件地加入进来,如同132厂一样。

顾诵芬没有回答,神态已经说明了一切。

“谢顾问,不是我们没信心,而是了解目前的基础。在加上,现在国家战略重心在经济基础建设上,经费这块……”顾诵芬还是留了一些余地。

跟404的人打交道,不多留一个心眼都不行。

对方既然说只是合作,不挖人,或许就会要钱了。

国内跟404合作的单位很多,能拿到404研发经费的,几乎都沦为对方的配套,一旦404出现问题,其他单位也会受到影响。

另外一种,就是花钱买404的技术。

现在,沈飞需要从404搞到不少技术……

“经费问题,我们解决。但是需要贵方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岳林说出了目的。

技术支持?

沈飞的人更是疑惑。

他们不明白如何给予404技术支持,难道是拐弯抹角需要人?

很快,齐志远就做出了解释。

“苏-27K跟苏-30给贵方研究,这些战机,都有一些隐身能力的改进设计。尤其是苏-30,属于多任务模式,拥有对地对海攻击能力,同时空战能力也不差……”

免费给?

沈飞的人反而更警惕。

从他们下飞机开始,404的人都没有按常理出牌。

这对他们来说,有些不可思议。

原本来之前制定的各种方案以及应对措施,现在好像都用不上了。

所以,没有人说话。

只是盯着404这些狡诈的管理人员。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尤其是404在跟其他单位合作过程中一直表现出来的风格,向来只有占便宜而没有吃亏的。

岳林跟齐志远等人同样也没有说话。

气氛,一时间陷入了尴尬。

“这个任务,是未来我们在军工领域中的重点。整个基地的所有资源,都将会向着这个领域倾斜。同时,611跟132的精干力量,也将会加入到这里面来。这将会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后,我们共同努力的最高目标,任何阻挡我们前进脚步的单位跟个人,都会是我们的敌人……”

谢凯脸上的表情,逐步变得严肃。

这话让所有人都听出了一丝威胁。

要么,纳入这个项目,要么就成为他们的敌人。

现在404跟沈飞的关系都比较僵硬,如果双方真的处处针锋相对,这事情就麻烦了。

大家日子都不好过,部队订单每年又少。

仅仅一次演习,空军就对原本寄予厚望的苏-27战机改变了态度,虽然很细微,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

制空能力,需要有。

空军经费不够,同时需要战机拥有更多功能,不仅能争夺制空权,同样也需要拥有更多能力,这样才能符合经费不多时代下过日子的习惯。

高性价比,一直都是军方的追求。

“这可能会让整个项目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顾诵芬没想到,对方居然下了这么大的决心。

想法是美好的。

可现实的基础,却是非常骨感的。

对方膨胀得太厉害了。

目前国内连三代机都还没有搞定,技术经验都没有积累足够,居然想要研究更先进的一代战机。

搞技术研发,不只是有决心就可以的。

“我知道,大家都很谨慎。同样,我们也不是因为这几年获得了一点小成功,就开始膨胀了。外人看来,国内确实基础薄弱,在之前,我们同样是这样认为的。可随着了解国内的所有情况,这种认知就被颠覆了,虽然总体实力依然差,但是在顶级领域,我们并不差太多,缺的是有效的整合。”岳林叹了口气。

与其说404的发展成果,不如说是对国内相关领域的整合。

很多单位,研究的一些技术,因为没有充足的经费,加上国内需求不迫切,所以都在缓慢研究,而没有变成产品。

“超-7,虽然是由原来歼-9的技术为基础,设计中,却融合了不少米格1.44的设计,当然,迫于国内基础的现实,超--7上面使用的技术,做出了很多妥协。”谢凯知道不解释清楚,很难拿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沈飞是国内战斗机设计制造领域中底蕴最深厚的单位。

苏-27是404帮着引进的,消化吸收各种技术,国产化,却是由沈飞在承担。

当初如果真的有能力,郑宇成跟汪贵林等人,根本就不可能拱手相让。

404需要所有的关于苏-27的第一手资料跟各种参数,研究数据。

如果直接提出来,以沈飞那边一直防着404的状态,根本就不可能获得。

同时,要以F-14跟苏-27甚至苏-30的技术为基础,开发跟原本世界有些不同的歼-20,需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

“超-7项目不是在论证十号工程?”顾诵芬倒是不知道太多超-7的内情。

十号工程,是国内最重要的工程。

重要程度,甚至比苏-27国产化还要重要。

按照空军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加上空军经费的问题,在未来,空军作战主力部队,将会是高低搭配。

双发重型战机跟单发轻型战机搭配使用。

只有这样才能有限降低经费压力,并且达到非常强的战斗力。

苏-27原本在苏联的设计没有问题,可后来因为电子技术问题,雷达超重一直得不到解决,导致最后设计不得不向工业基础妥协。

这样的战机,先天不足。

要解决苏-27的软骨病,需要先行消化苏-27的相关技术。

虽然都是苏联技术,可苏霍伊跟米高扬的技术有着很多的不同,没有经验跟基础的沈飞,掌握起来,自然没有那么快。

如果是米格系列的,速度将会快很多。

可惜,米格-29只是一款前线战术支援飞机,而不是国内迫切需要的拥有超远作战半径的战机。

谢凯现在说,超-7这种承担十号工程技术验证的战机还承担着隐身战机的技术验证。

这意味着什么?

十号工程,设计的时候,就会全面考虑隐身设计!

一旦十号工程搞出来,最终会让沈飞非常尴尬。

要知道,十号工程只是作为未来空军部队的低配版本,高配的是重型战机。

要是沈飞在这方面的进度不理想,哪怕从国外引进了全套技术,无法快速改进,只能成为十号工程的配套。

谁能接受得了这样的情况?

“不仅论证十号工程。由杨伟带领的研究团队,已经在四余度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根本不是目前超-7使用的简化版本能比的;同时,涡扇-10大推力发动机,也开始进入样机组装阶段;而由铁酸盐粒子等成分制成的非共振磁性雷达吸波材料,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

为了告诉对方,这样的项目目前来说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谢凯把目前他们掌握的隐身战机需要的相关技术取得的成果,一一罗列了出来。

这让沈飞的技术团队彻底震惊了。

搞战机设计开发的技术团队,如何不知道这些技术意味着什么?

别的不说,仅仅是一个四余度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就能让战机的操纵性能变得更强,拥有更灵活的反应。

他们没想到,谢凯说的,还并不够。

齐志远接下来的话,则是让他们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而这些成果,很多都是简化后用到了超-7项目上。超-7乙只有自用版本,不仅是发动机使用的国产涡扇-6改,连航电系统、火控雷达等,都是国产的。根据我们的实验,战斗力,比出口型号的超-7B战斗力高了至少三倍!”

已经实现运用了!

“超-7乙已经达到国际最先进的水平了?难怪海军航空兵对我们歼-8III的改进型没有之前那么期待了……”

歼-8III总设计师杨凤田喃喃地说道。

歼-8III虽然比歼-8II改进了很多,可依然没有达到国际上美国现役主流装备的F-16、F-15这些战机的水平,依然没有跨越进入到西方三代战机的水平。

超-7乙则是进入了这水平。

战斗力有着代差,意味着什么?

“按照标准,超-7乙确实可以算是三代战机。由于是技术论证机,承担着别的型号的各种技术论证,设计方面并没有非常完善。加上发动机的性能无法达到预想,甚至是气动布局都不是非常完善……”

谢凯没有隐瞒他们的不足。

空军确实对超-7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谢凯却要求404拒绝出售装备国内现役部队。

综合战斗力,超-7乙跟米格-29相差不大,甚至略有胜出。

可实际上,由于技术整合等问题,超-7乙的性价比,甚至远远不如米格-29。

在这样的情况下,谢凯自然有信心去搞隐身战机。

歼-20,那种带着鸭翼的隐身战机,才是他想要给部队的。

国防,少不了鸭翼隐身战机……

鸭翼,到了最后,几乎成了中国先进战机的招牌,只要一看到这玩意儿,别人想到的都是歼-20。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