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421 轻工业品换飞机

重生军工子弟 421 轻工业品换飞机

作者:葫芦村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7:37: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祝大家春节快乐,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我有女朋友了。”谢凯再次强调,“如果真的要这样,那么,你们知道后果的。”

谢凯脸上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老娘不是情报人员,也许不是。

如果真的同意了,那么,上面安排的人,在谢凯没有违背国家利益的时候,是他媳妇儿,如果谢凯违背了国家利益……

谢凯不是傻子,郑宇成刚才把话说得非常清楚了。

“小谢同志,不要激动,咱们只是开个玩笑。”汪贵林见谢凯反应激烈,急忙打岔。

同时给郑宇成等人用眼神示意,后面再说。

恰逢此时,汪贵林媳妇儿开始端着菜进来,给她帮忙的居然是郑宇成助手朱明光,后者对谢凯挤眉弄眼。

看到朱明光,谢凯松了口气,他害怕要是出现一个年轻女孩,任由汪贵林说是玩笑,他都不会认为是真的玩笑。

到了一定程度,各种事情都得服从组织安排。

这是谢凯一直为基地干事,却不愿意接受基地的职务安排的原因。

不是他不爱国,而是他实在是不愿意如同父母跟其他科技工作者那样,一辈子都在这基地里面。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曾经的谢凯,要是体验过,他并不会在意外面世界如何,只是一腔热血报祖国。

曾经没钱没机会去体验,现在有了钱,他也不愿意失去机会不是?

“你们慢慢用,有什么需要叫我一声,我跟小朱就在外面。”小老太太上了一桌菜,拿了两瓶酒出来,嘱咐汪贵林少喝后,就告辞离开了。

谢凯有些诧异,难道女人不上桌?

“咱们要商量的事情比较机密,关系到整个基地未来,所以……”防护看出了谢凯的疑惑,汪贵林解释着。

布局苏联的事情,确实非常机密。

一点消息都不能泄露出去。

“吃菜,一边吃,一边说。”郑宇成带头,其他几人也不客气。

桌上鸡鸭鱼肉应有尽有,都是基地过年发的福利,家家户户都是相同,领导们需要招待的人多一些,自然也就多分了一些。

“关于苏联的计划,老白跟老齐也都知道了,既然大家都提议由郑权来执行这个计划,所以,我把他也给叫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让计划更加完善。”郑宇成率先开口。

郑权或许知道一些,却不知道具体干什么,只是默默地听着。

现在却不得不开口了,“几位领导,如果只是出口货物到苏联境内,我想应该不需要我来,随便谁都可以,具体如何操作,如何干……”

“还是让谢凯说吧,计划是他提出来的,他自己比我们都清楚。”汪贵林端起杯子示意众人喝酒。

谢凯看了一圈众人,“出口到苏联,只是计划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做的是,利用进出口贸易的机会,接触苏联铁路调度,国内需要的工业产品或者原材料生产部门的负责人……”

贸易,只是掩护。

真正目的则是通过贸易过程收买苏联的一些相关官员,为未来苏联解体时候从苏联国内运输各种设备,技术资料,图纸甚至是工程技术人员回国做好准备。

“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陆路,铁路,海陆运输甚至空中运输通道。贸易的利润,也是为支持这个计划来的。在伊拉克,我跟苏联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卡列托夫斯基谈过,对于展开贸易,他们非常支持……”谢凯说道,“当然,我们只需要负责从国内组织货源,他们则是负责苏联境内的销售。我们用轻工业产品中的各种日用品换取国内需要的重工业产品。”

“意思就是,我们跟他们之间结算,不用国际货币,直接以物易物?”郑权皱着眉头问道,“跟他们的官员打好关系,可是需要不少的资金。”

按照谢凯那种说法,国内组织的货物,必须得由国内先垫付资金;用来换取苏联的重工业设备后,把这些设备运回国内卖掉,才能有钱再组织新一轮的产品。

这样的贸易,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缺乏外汇的交易双方都可以不用外汇结算。

被发现的可能性也很小不说,就连双方国内,也都会支持。

“两国关系现在还比较紧张,上面是否会同意?”郑权继续问道。

“民间贸易,虽然出口苏联的货物都是换取设备,没有创汇,但是却节省了很多需要进口设备的外汇,也是一样的效果,最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走私就行。”谢凯还没回答,汪贵林就回答了郑权的疑惑。

“如果他们用武器装备来换呢?”郑权提出的问题,一时间让众人愣住了。

考虑运输通道,都是建立在两国直接贸易的基础上。

要是苏联用大量武器装备来支付,这就麻烦了。

“武器装备不要,只要国内需要的工业矿业设备,比如,高精度的重型工业制造设备,大型矿上设备,甚至他们的工程机械等,实在要给武器装备,就得要苏-27重型战斗机,图-160重型轰炸机,或者伊尔-76军用运输机这样的东西。常规武器装备,咱们不要。”谢凯严肃的话语,让众人都笑了。

苏-27,这可是苏联最先进的战斗机,刚列装,人家根本就不可能同意。

图-160,这玩意儿可是世界上最大的战略轰炸机,要是苏联人真的同意,得多少个火车皮的轻工业产品才能换到一架?

“这真不是开玩笑。国际贸易,本来就是互通有无。苏联缺乏轻工业产品,不管是日用还是食品,他们国内生产都少,所有的政策都是向着重工业领域在倾斜;我们国内则是向着经济基础建设倾斜的。所以,这样的合作,就没有什么不可能。比如,卡列托夫斯基之前提过,需要大量的高度白酒……”

另外一边有卡列托夫斯基等人去运作,谢凯一点都不担心。

在现在搞不到苏-27、图-160以及伊尔-76军用运输机,苏联解体的时候,就难说了。

“为什么不要安-124,那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用运输机。可以运输各种重型装备,也是我们大飞机项目未来发展的方向……”白彦军问道。

“太大,不适用。国内部队太穷,一小时上万美元的飞行成本,咱们国内的空军,用得起么?”谢凯问道。

安-124飞机确实大,就连苏联,也不过刚完成试飞工作,还没有进行全面投产。

搞到的可能性不大。

“安-22跟安-26,这些性能太过落后,咱们国内已经有了运-8,没有必要去搞这些断了运-8的生路。”谢凯不是不想要安-124,无论是维护成本还是使用成本,都太高了。

搞回来,军方不要,卖不出去,他总不能当成自己的专机玩儿不是?

那玩意儿,在不携带货物的情况下,航程可达15000公里,就是带上四十吨货物,也都能飞行上万公里。

搞一架给自己当专机,那绝对是骚包的事情。

问题是,飞一趟几十万美元,不是软妹币,太心痛了。

“伊尔-76这样的最为合适,如果搞到,咱们可以改造成空中加油机或者性能更强的预警机。运十的狭长机体,虽然可以用来改造预警机,却没有伊尔-76那样容易布置。”谢凯的话,并不是胡说八道的。

运十改造预警机的工作,一直在做,图纸设计阶段甚至即将完成。

因为机舱狭长,内部布局设计花费了太多的功夫,结果导致设计出来的预警机很难达到理论性能空军的要求。

伊尔-76更合适。

“海路直接走乌克兰还是过挪威?”郑权明白了,谢凯的心,太黑。

他总算知道了谢凯为什么如此受基地管理委员会的重视了。

“乌克兰。我们必须重点经营乌克兰的关系。”谢凯舔了舔嘴唇,“一旦苏联解体,我们能在乌克兰得到最大的回报。”

一想到乌克兰,谢凯就有些激动。

中国的航母,最早就是来自乌克兰的瓦良格号。

只是可惜,那些被欧美忽悠着销毁的图-160白天鹅,图-22M逆火轰炸机以及各种战略导弹,巡航导弹。

到时候搞回来一些,卖给军方,也能发财。

实在搞不到这些,退而求其次,搞一些技术,也是可以的。

“苏联船舶制造业,核潜艇在俄罗斯本土,水面舰艇则是在乌克兰。我们国内的军舰制造,心脏病问题同样严重,所以……”谢凯卖了个关子。

郑权明白了,掏出随声携带的小本子,在上面写了一些数字。

“我们应该谋求的重点就是技术,只有有了技术,自己想制造多少,就能制造多少。光是装备什么的,再多也有达到使用寿命的那一天。”齐志远提醒着。

搞技术,才更符合基地的利益。

搞到装备,卖出去,赚再多钱,那也都是一锤子买卖。

“当然,这是必须的。搞技术,甚至搞他们最顶级的人才,那才是我们应该干的。权哥,有机会,你得多接触他们的顶级技术人员,搞好关系……等到苏联不行了,就给他们开条件,或者由他们开条件。”谢凯最眼馋的就是苏联的顶级技术人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