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576 不想再去憋屈地买航空发动机

重生军工子弟 576 不想再去憋屈地买航空发动机

作者:葫芦村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7:37: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了解了情况,谢凯真的开始同情廖东风。

郑宇成等人这样做,肯定有他们的道理,谢凯倒也不好多说什么。

“不过老郑,航发动力厂这边,也是属于高度保密的单位,食堂承包出去,为了节省成本从外面招人,这对于保密科不利。”谢凯提醒郑宇成。

老头子摇头,“承包的人不是来自外面,而是他们自己的单位。如果连这点工作都干不好,廖东风趁早别干了。”

老头子的山头主义思想很严重啊。

两人没有再讨论关于这方面的事情。

饭后没有休息多长时间,几十人便坐到了动力厂总部办公大楼里面的会议室。

“关于大压机,主大梁已浇铸完成,并且开始了粗加工,主大梁的质量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大压机其他项目都在有序地推进,秦飞那边生产厂房已经建设完成,行车等已经开始安装,一年半内,大压机就能建成投产。”郑宇成一开始,就先介绍了大压机的进度情况,“原本限制着我们发动机技术的瓶颈,可以说已经解决了……”

“哗哗哗……”

热烈的掌声响起。

涡扇-8也好,涡扇-6也好,都可以算是研发成功。

毕竟都开始了小批量生产,达到了之前的技术指标,之所以下马,一方面是配套的项目下马,发动机没有了用处,另外一方面则是技术的缺陷。

人家的发动机,至少能飞数千小时才需要大修。

国内研发的这玩意儿,运行几百个小时,就到了极限寿命,没法再飞了。

“涡扇-8,在我们接手之前,就已经进行了三个批次一共12台的小批量生产,到现在,发动机依然装在那架波音707上试飞,之前生产的,基本上全部报废……”孙宏开口,语气有些沉重。

郑宇成看着他,“在我们接手后,不是再次下了4台的生产试验任务,要继续做使用寿命测试吗?”

“已经在生产,原本是打算等到大压机生产完成,利用整体铸造涡轮盘跟整体机匣,锻造钛合金叶片等新工艺来提高使用寿命……”孙宏说道。

没有说明白,谢凯便知道,大压机的进度迟缓拖累了发动机的研发进度。

当初他就提过,郑宇成跟汪贵林等人开始谋划成立发动机厂,没想到他们有这样大的魄力,直接再次下达了4台发动机的试验生产任务。

这又是几千万的经费出去,加上后续的试验等,得上亿。

“涡扇-6那边呢?”郑宇成问到。

“这让姜总来说吧。”孙宏看向另外一名干瘦的老头。

姜晨阳,从606挖过来的一名不太出名,却基础扎实的发动机设计师,有着苏联留学的背景。

郑宇成在之前就给谢凯介绍过这边几名主要负责人。

“涡扇-6面临的问题,跟涡扇-8相同,现在一直处于改进设计阶段跟零部件的试验……”姜晨阳把涡扇-6的情况做了介绍。

谢凯知道,涡扇-6G发动机,推重比可以达到7.05。

那使用寿命……

通过两个项目团队总师的介绍,大家都对各自的情况有了了解,很多人都认为,只要大压机解决了,这就能够提高很多的性能。

谢凯知道,绝对不仅仅是这样一回事情。

要不然,航空心脏病的问题,也不至于限制整个国家几十年。

“材料方面,特别是耐高温高压的合金材料方面,有突破吗?”谢凯的问题很普通,却让所有人都沉默。

基础材料是关键。

不然,再好的设计,材料无法达到基础要求,也无法实现。

姜晨阳没有见过谢凯,原本还很轻视,只认为他是404某个高管的孩子,跟着郑宇成来这边混资历一。

这会儿,不由得多看了谢凯几眼。

“不仅要解决设计问题,材料问题,是我们无法绕过的一道坎。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进口温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性能。”谢凯说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问问大家,材料问题,如何解决?”

谢凯的问题,越来也尖锐,也越来越直接。

发动机的设计能力重要,基础材料同样也重要。

“谢凯,关于材料这方面,我们那边不是在研究?另外,我们还准备跟中科院材料院等单位合作……新的发动机研发,也是准备跟606、624、614所等单位联合研制……”郑宇成见谢凯的问题让两位总工难堪,急忙站出来充当好人。

材料等基础问题,整个国家所有的科研团队都面临的,郑宇成也不想在这上面投入更多。

那是一个无底洞啊。

众人听到郑宇成说新的发动机项目,一脸疑惑地看着郑宇成。

谢凯心中有气,不想理会郑宇成。

大家的心态,他其实很清楚,先弄出应急的再说。

也就是这样的心态,上面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够,最终才会让国产发动机几十年才得到突破。

“在设计的时候,必须得考虑到材料问题,如果没有的,就找材料研究院要,让他们去搞。涡扇-6发动机,咱们定个小目标吧,推重比达到7就算合格。”谢凯看着姜晨阳,看似随意地说道。

这话一出,整个会议室里面就炸开了锅。

“这怎么可能!连6的推重比都还没达到。”

“就是,搞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研究完成,还没完全定型,又提高技术标准……”

“经费不足,经验不够,技术基础差,搞这样的,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弄出来的。”

姜晨阳没有说话,脸色也是不好看。

谢凯凭什么在这里指手画脚?

“我说的这个技术要求,不是说让原来的那东西,之前研究出来的发动机,推重比不到5.8,对吧?搞出来,能有什么用?难道我们的战机项目就降低标准,配套发动机?”谢凯的语气有些重了。“要么,按照要求,推重比达到7,而且还是这个批次的四台发动机达到这个程度,要么,就放弃这个项目。”

谢凯的话,让所有人惊呆了。

郑宇成都不知道他的火从什么地方来的。

他们哪里知道,谢凯一想到这些都头大,涡扇六到现在还是在继续之前的技术标准,这种东西,出来没得战机使用,投入的经费,可以说白投。

至于超七项目使用?

超七用于教练机,涡扇六的成本有些高,用于战斗机,涡扇六的性能又不足。

“谢凯同志,现在这样,新的几台发动机的生产,就完全得调整,很多的试验没有做完。”孙宏皱眉说道。

他以为谢凯是因为食堂的事情在找别扭。

“改进型号的发动机,现在仅仅只是在做部件试验,整机装车试验还没进行。要用于飞机,需要的工作可不少……”姜晨阳向着谢凯解释。

他没有质问谢凯不懂发动机。

他们的新设计,改进型号的涡扇-6发动机,推重比已经接近谢凯提出的。

材料问题解决,强度问题解决,只要让进入涡轮盘的温度气流提高,就可以解决这问题。

理论上很简单,几句话的问题,可却需要设计,材料,制造工艺等众多领域的突破。

“那就用这四台发动机来做整机试验!”谢凯毫不犹豫地说道,“最开始就说过,在航空发动机这块,我们整个404是不惜代价的!不管用多少钱,耗费多少时间,都得砸出来。我不希望我们有新型战机设计出来,结果会因为国内缺少发动机,而再到国外去陪着笑脸,低声下气地求购……”

这是一个方面。

航空发动机这块,必须得拼命地投入。

谢凯的火,完全是对于郑宇成等人的保守行为在发。

“之前在苏联采购他们的航空发动机,我们本来是希望获得更好的AL-31发动机,这并不是苏联人最先进的,但是他们闭口不提,就连他们的RD-33发动机,不加推力只有50千牛,加推力也只有81.4千牛,开加力耗油率2.09,理论推重比有7.87,交付状态推重比6.62,就是这样的发动机,一台开价230万美元!”谢凯的语气,越说越是悲哀。

这些数据,如果只看推重比,没有问题。

可再看看耗油率,就知道了。

所以米格-29被评为短腿王,一台发动机无法支撑米格-29上天,两台,油耗太过恐怖。

众人不知道最终RD-33发动机采购价格只有230万美元的一半,但是却知道,这个谈判过程有多难。

因为没有。

更因为中国制造不出来。

搞不出来,受人讹诈也是正常的。

“200台的RD-33发动机,耗资数亿美元,已经买下来了,钱也给了!我们难道还要继续搞这样的?”谢凯的话,让众人沉默。

没有人这会儿敢拍着胸脯站出来说我们自己搞更好的发动机。

实力不如人,就得埋头骨干,把实力壮大起来。

“所以,我们必须得继续搞下去,不管难度多大。也不管别人是否理解。我不希望我们新型号的战机设计出来,等着发动机,更不希望再次去跟国外谈判采购发动机!”谢凯有些痛心疾首。

很多时候,他是憋屈的。

“郑主任,关于发动机这块,总部投入的预算是多少?”姜晨阳站起来,神色肃穆地问郑宇成。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