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673 为难的华清大学领导们 51/100

重生军工子弟 673 为难的华清大学领导们 51/100

作者:葫芦村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7:37: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书记,校长,你们找我?”陈铭善正忙着自己的事情,接到校长的电话,急忙赶过来。

本以为是什么大事,结果一听,是说404那帮子子弟的事儿。

“这事情不好处理啊,学校没有规定不允许学生开车,他们也没违反纪律……”书记李新最头痛的就是这个。

作为国内最顶尖的大学,学校不能因为这样的事情就处理学生。

“领导,他们是故意的。从一开始在学校门口把箱子打开,露出带着都是吃的开始,到现在,开着车招摇,都是故意的。”陈铭善听了事情后,苦笑不已,“那单位挖人,挖到很多单位不待见,只有跟他们有合作的单位,下手才轻点……”

由于大压机项目,华清大学机械工程系跟二重以及404有合作,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陈铭善听了不少404的劣迹。

挖人这事儿,不少单位向着主管的工业部门告状,结果也都只是不了了之。

一方面,只能严防死守,另外一方面提高自己单位重点技术骨干的待遇啥的。

“还有这事情?”学校的领导们,只知道跟那个保密程度很高的单位有合作,却不知道具体的事情。

“404这两年,利用各种手段,疯狂地从全国相关系统范围内,挖了将近两千名技术骨干……”陈铭善把知道的情况说了。

华清大学的高层不知说什么好。

“他们用得了这么多的人?都是技术骨干,那么多人,他们想要干什么?”李新问道。

他觉得事情有些不可思议。

“他们是军工单位,具体的我们也不知道,只是之前跟他们负责后勤方面的汪贵林主任说到这事情的时候,他透露了一些挖人的事。”陈铭善回答,“我们学校招生就业处的人应该清楚。”

很快,谭元庆就来了。

他的话,证实了陈铭善的说辞,对方就是故意的。

“他们想要分配到更多的毕业生?还要求可以自己选择最好的?咱们学校的毕业生,难道有差的?”高敬德不满地说道。

每个顶尖学校的校长,都认为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最优秀的。

“校长,他们希望得到的毕业生都是平时学习最用功,做科学技术研究的那种……”陈铭善解释着,“而且还要求去了就能承担他们项目研究的基础工作。”

这样一来,大家都了解了。

基础技术研究,全国都却中青层。

恢复高考后的老三届,新三届,大多都已经走向工作岗位,投入到国家经济建设中去了。

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家对人才的渴求,可断层了十年,每一年的大学毕业生也就几十万人,全国太多需要人才做基础科研的领域。

每年,人才依然不够分。

尤其是顶尖大学,不多的学生,得向全国所有缺人单位分……

“之前红旗机械厂劳资处处长磨了我两个小时,就为下一届人才的分配。他们单位在我们学校只有8个名额,他们要求扩大到80个,还得是都参加过科研实践的……”谭元庆一说到这个,就头痛了,“人还没有走,要不是看到我真的忙,非得跟我耗下去。”

这样一来,事情就清晰明了了。

对方是为了华清大学的毕业生,各种手段都使出来了。

“他们怎么这样?要是任由他们搞下去,以后学校还怎么管理?”有人提出了问题。

现在的情况确实有些复杂。

“他们没有违反学校规定……”

“其他单位要是知道了,怎么想?他们也不怕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李新疑惑地问道。

这种事情,绝对招仇恨。

“他们根本不在乎,中科院的人都在挖。”陈铭善的话,顿时让大家不知说什么好。

“如果学生自己愿意去一家单位,单位又同意接收,原则上,学校是不能阻止的。”高敬德知道大家的心思,开口说道。

他还真没想到,那家单位的人钻空子这么厉害。

可能说什么?

“其实这也不是坏事。国家对于科技人才越来越重视,在未来,人才将会是决定一家单位发展的关键因素。现在就已经凸显出这一点,之前技术储备深厚,人才众多的单位,很快就能适应市场需求,快速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一名学校领导说道。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竞争。

科技要发展,经济要发展,这与人才都脱离不了任何关系。

美国苏联为什么强大?

就因为他们的人才众多。

“话是这样说,如果学生整天琢磨这些,哪里还能把精力投入在学习上面。”有人反驳。

这将会形成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

“现在各个单位在毕业分配的时候,都是盯着平时那些学习努力,认真的毕业生。单位间对于人才的竞争,我们也无能为力。”有人说道。

目前的学风还是非常正的。

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等言论还没有成为社会流行言论。

铁饭碗,农转非,吃商品粮等,依然是普通大众的追求。

上大学前,由于没有什么课外书,也很少娱乐活动,加上知识改变命运,上大学才能端上铁饭碗等观点还是主流,进入大学的学生,都对知识有着渴求。

更不要说华清这样的顶级大学,就连几十年后都没有被不正之风带歪。

“总不能这事情学校不管啊。”有人说道。

语气中满是无奈。

这种情况,他们都没有遇到过。

虽然是学校管理层,大家都是一门心思做学问,哪里想过这些问题。

“这事情,应该跟他们单位相关负责人谈谈。另外,也可以找他们学生中带头的谈谈。”高敬德见大家意见不统一,作为国家顶尖学府的华清大学,必须慎重。

3月份,国家863计划公布,可以充分看出国家在科技领域的期待。

高敬德通过陈铭善的介绍,从404在全国各地疯狂挖人也没有收敛能看出,这家单位应该非诚重要,否则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别的单位,这样干,上面早就把他们负责人处理了。

“我跟他们谈谈吧。对了,领导,我们目前关于八万吨大压机设计实验,我觉得有些工作,可以逐步让一些新入学的学生参与。”陈铭善突然说道。

“八万吨大压机的设计实验工作?”话题转移太快。

“之前他们想上马6.5万吨大压机,进度上等不及,不然直接上马6.5万吨项目了。明年3月,4.5万吨大压机将会建成投产,他们将会需要生产更大吨位的模锻机跟自由锻设备……”陈铭善说道。

这是告诉学校领导,404的项目,对目前他们的一些研究工作很重要。

华清大学是大型模锻机的主力设计单位。

国家没有需要,就没有经费,研究进度缓慢。

“有问题?”

“他们希望跟学校扩大合作范围。校企联合,形成产研联合合作模式,他们出研发经费,我们的技术成果交由他们转化成生产力……”陈铭善干脆这时候提出来。

国家对科研投入在逐步加大。

改革开放后这么些年,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可有太多地方需要花钱,国家在经费使用方面,优先投入到基础建设中。

即使863计划中的项目,也只是比别的项目稍微多一些预算,优先发展。

要想有充足的经费,几乎很难。

华清大学作为国内理工科最顶级的学校,要研究的项目多,科研经费却不足。

“这是好事啊。技术研究出来,转换成生产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造福社会,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高敬德满脸高兴地说道。

这种事情,必须支持。

对企业,对学校,都是好事。

“对,企业能解决他们技术薄弱的问题,我们也能获得更充足的研究经费。”李新同样表示欢迎,“我们应该寻求更多有实力把我们科研成果转换成生产力的企业,为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学校其他领导也是高兴地赞成。

陈铭善却有些为难。

“怎么了?”高敬德问道。

“他们有条件,依然是毕业学生分配的问题。”陈铭善苦笑着说道,“很多专业,他们甚至想要把毕业生全部弄走……”

“这有些过分了。”李新摇头叹息。

华清大学招生条件高,很多专业一年毕业生都不多。

“关于他们子弟校的学生,他们不愿意转组织关系等……”谭元庆也开口了。

“委培?”高敬德皱起了眉头。

其他不少领导同样皱起了眉头。

华清大学向来不收委培生。

全部的都是统招。

“不是,都是统招,参加高考的。他们子弟校为了高考,专门搞了一个三十多人的高考猜题团队,今年这届,他们子弟校总人数137个,其中63个本科,40个专科,都是没有经过预选淘汰的……”

“他们的规模有多大?对人才究竟有多缺,才能干出这样的事情?”高敬德叹了口气。

这样真的让他们有些为难了。

对方不仅把自己的子弟全部召回,还要更多的人。

这究竟是个什么单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