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770 引进C-141技术?运十未来怎么办 72/100

“如果我们不切实际,不站在现有基础上踏实向前,最终无法在军方有需求的时候提供成品,难道我们就能拿到空军的订单?”谢凯不甘示弱。

向着马老看去,马老也是一副为难。

之前大压机结束后,就已经讨论过运十的进一步改型设计,当初提出的性能技术指标,是类似于美国C-141军用运输机那样的型号。

结果现在又提高行能指标。

“这事情下来再讨论吧。”郑宇成见苏兴国他们脸色不好看,阻止了谢凯,示意马凤山继续介绍。

对于技术数据,郑宇成不懂太多,但是也能从这些性能指标跟运十飞机的性能指标中对比出有多大的差距。

“马老,项目是咱们的,怎么由他们牵着走?”下来后,谢凯就有些不客气地质问马凤山,“那样的技术指标,短期内,根本就达不到。”

马凤山苦笑,却摇头不说话。

程不时则是急切地给谢凯解释,“秦飞之前就有搞更大运输机的想法,运八最大载重只有20吨,航程不够,后面的货舱尺寸太小,很多装备没法运输。秦飞运-8舱跟空调技术跟洛克希德公司合作,而洛克希德公司的C-141在某些技术指标上进行提升,就能达到这个数据……”

“又是和平典范的后遗症?”谢凯皱起眉头。

孙道乾他们准备引进C-141的制造技术来搞国内的军用运输机?

C-141就是150吨级的飞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55吨,最大载重也差不多40吨。

伊尔-76跟C-141载重量差不多,但是性能有着很大的区别,苏联运输机继承了苏式飞机的一贯作风——傻大粗。

别看伊尔-76最大载重达到了50吨,伊尔-76-MD-90A跟伊尔-76-MF两种型号最大载重可以达到60吨,但是整个重量却比C-141重了40吨!

如果不是后面材料跟发动机得到发展,要实现这样的运输能力,付出将会更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觉得这样的数据比较可靠,这是经过论证的……”

“论证个屁!”谢凯顿时火了,“如果真的引进C-141的生产线,我们运十的前途何在?”

谢凯真的有些闹心了。

运十之前被麦道给抢去了场地等,现在好不容易看到希望了,洛克希德又来了。

原本没听说过中国在和平典范期间要引进洛克希德的C-141军用运输机啊。

“既然他们要跟美国人合作,有我们什么关系?”郑宇成也是有些火。

马凤山等人都是不说话。

谢凯冷笑着,“还不是让我们掏钱?这样搞个屁,C-141已经在82年停产了,现在他们卖不出的东西,都往我们这边来!”

“我们在宽体客机上并没有太多设计经验。”马凤山轻声说到。“引进他们的技术,在运十客运项目下一个信号设计,我们会得到更多的经验。空客的发展把我们甩开了……”

态度很明显,老头子有技术引进的想法了。

也怪不得他,是谁都着急。

空中客车公司成立的时间跟运十项目差不多,但是空中客车已经获得了很多订单,运十到现在,都没有获得适航许可……

“运十,我们自己搞!慢慢地搞。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需要这个技术的积累。马老,如果我们跟洛克希德在合作过程中,外交关系发生变化,最终结果会如何?”谢凯很无奈。“马老,您青年时期就发下誓言: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航空技术,亲手设计制造中国自己的飞机!我希望的是,中国的领空上,飞的是我们自己设计的飞机,哪怕性能差一些!只有我们自己拥有全套制造技术,才不会被卡脖子。”

马凤山为中国大飞机付出了太多。

甚至,在运十下马后,最终整个人郁郁而终。

那不得不说这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大损失。

而运十的下马,很大程度同样因为发动机无法配套。

美国人根本就不愿意大规模地向中国出口成套的发动机,他们更希望出口中国成品飞机,把中国的航空工业变成他们航空产业的下属。

最明显的就是巴西航空制造业。

原本巴西航空制造业从69年成立后,实力就比较雄厚,可也正是因为美国等航空公司的插手,最终让这家公司只能生产120座以下的商用喷气客机……

马凤山有些尴尬,程不时想要解释,最终也被他给阻止了。

莫齐完全没想到,谢凯平时的工作是这样的。

这对她造成了太大的冲击,她觉得谢凯离她越来越远的根源也找到了。

这再也不是那个为了她跟王浩开着模型坦克在家门口对决的谢凯了。

“这事儿不能干。如果要引进,我们就没有必要持续对运十投资。”当谢凯跟郑宇成在秦飞的招待所安置下来后,郑宇成严肃地对谢凯说道。“要不然,运十最终会受到影响,我们有限的经费,绝对不能用到引进生产技术上。我们更需要完善配套产业!”

对于郑宇成有这样的认知,谢凯并不惊讶。

老家伙不喜欢从国外买技术,更喜欢自己搞。

哪怕比国际上差一点,至少不求人。

“如果不是为了配套,我们搞这个干什么?把运十上的投资随便用来投资什么项目,早就回本,每年产生大量利润了。”谢凯不满地说道。“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只要咱们不同意,谁都没办法。”郑宇成点头,“一会儿李明山来了,咱们直接跟他说清楚,要是上面的意思是跟美国人合作,我们就不参与这个项目了。”

“李首长要来?”谢凯一开始以为郑宇成忽悠他的。

看来军方对于未来军用运输机的主力机型是非常重视的。

虽然没钱现在就装备,提升军方的远程投送能力,对未来的建设探索是没有丝毫停顿的。

“他们不同意怎么办?”苏兴国看着孙道乾,“我们根本就无力支撑技术引进的经费。”

“如果按照之前他们的项目,虽然比较稳妥,但是成本更高,也不一定能满足部队未来的使用需求啊。引进美国人的技术,再在他们的帮助下加以改进,我们掌握消化后,完全可以向着更大吨位的运输机制造技术发起挑战……”孙道乾叹了口气,“要想快速追赶上国际领先水平,不引进没办法。”

苏兴国也叹气。

秦飞可是国内最大的运输机设计研发单位,到现在,连个运八的气密舱跟空调技术都搞不出来,还得靠引进。

当然,设计方面,都有着美国人不小的帮忙。

这样发展,得多少年?

404有了4.5万吨大压机,即将建造6.5万吨大压机,这样一来,可以生产受力更大的关键结构部件,那时候,也许就可以逐步挑战200吨级甚至300吨级的大飞机。

军方没钱?

军队现在忍耐?

总不会永远都没钱,永远都忍耐。

经济建设搞得越好,国防就越需要更强大才行,先做好准备工作不是?

更重要的是,这样才能有大项目,有更多的经费。

“你们对这项目有意见?”李明山过来,已经是晚上十点多,听取了孙道乾等人的汇报后,才到招待所,先找谢凯跟郑宇成。

一老一少因为不满,甚至都没有到机场接他。

不是李明山小气,而是想要知道他们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首长,如果跟美国合作,我们就不参与了。他们搞他们的,我们自己搞自己的。”郑宇成跟谢凯已经商量好了。

“这不是重复建设?浪费本来就不多的经费?”李明山皱起眉头看着谢凯。

他以为是谢凯不同意。

“首长,如果引进C-141这种已经停产的美**用运输机,我们运十的前途如何?”谢凯问李明山,也没有一点委婉。

莫齐在旁边,想要阻止,李明山可是中将!

最终,还是想起了自己的职责,只是跟在谢凯身边,放弃自己的梦想,默默地做一个助理,就在一边看着,逐渐接受谢凯在这种她极其不适应的陌生状态。

“你们能确保运十在部队需要的时候就能提供吗?”李明山问道。

“不能。”谢凯平静地回答。“这个根本就没法保证。”

“国防建设,不能停滞,虽然现在没有经费。”李明山意味深长地说道,“无论是空降部队的训练,还是部队快速部署的能力,都需要建设。美国在建设24小时全球投放能力,我们至少得建设12小时国内任何一个地点的快速投放能力……”

战略防御跟战略进攻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的国防建设,在于全国的防御。

可现在,运八对军队的投送能力太小,要想在全国任何一个地点投送一个旅,都不是轻易的事情,这还只是人员,不包括武器装备。

“那不是我们考虑的。我们是军工单位,考虑的是完善国内的军工制造配套,确保我们国家在处于战争状态中不会因为被国外停止供应卡住脖子,让我们的部队因为缺少足够的装备而输掉战争!”郑宇成争锋相对地说道。

李明山的脸色顿时就变得难看起来,“难道我们不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