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928 发动机不够了,先让埃及人等一等? 为跟着风走大大盟加

第927章 发动机不够了,先让埃及人等一等?(为跟着风走大大盟加更25)

“现在我们发动机也是问题。埃及80架,美国采购一百架,剩下的也就只有20架了,用于超-7A的改进设计跟超-7B的技术验证,都不够……”

谢凯转移了话题。

超-7B跟十号工程合并,到时候歼-10怎么办?

谢凯可不想看到双发的歼-10那种不熟悉的东西出现。

就喜欢单发歼-10那种风骚的设计,虽然这玩意儿花了很多年的功夫,甚至一开始出来的时候外界都认为歼十是中国得到了以色列狮式战斗机的部分资料设计而来,实际上只有了解中**工的人才知道,那基本上没有可能。

中国原本想要从以色列手中获得预警机技术,结果吧,美国干涉,中国也就只能自己搞了。

项目多,分散经费。

可项目多,才能锻炼队伍。

“发动机问题,你们不是都开始搞涡扇-10了吗?不是说涡扇-6可以用了?”龙耀华还真没想到,限制国内航空制造业的发动机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推力不足。超-7A最大起飞重量远小于RD-33发动机开加力时候可以提供的81.4千牛的推力,也就是8300公斤,一方面为了保持机动性需要的动力,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在发动机跟不上的时候使用涡扇-6。”谢凯解释着。

从国外引进发动机,容易被卡脖子。

当初RD-33发动机是趁着苏联人没有反应过来,加上苏联军工行业现在缺钱。

“有这样的问题?”李明山也觉得事情严重了。

开始还以为国产发动机已经可以使用了。

一款战机如果无法全部国产,在需要的时候,受制于人,那也是个麻烦事儿。

“对,所以郑叔他们商量,想要集中全国航空发动机研究单位的技术力量,打造一款核心机出来。”谢凯直接把锅甩给了郑宇成他们。

全国技术大攻关,很多年都没有出现了。

哪怕是他们之前搞大压机,也都谈不上全国范围技术大攻关,一台大压机设计到的技术跟工业体系,远没有航空领域的装备那样广泛。

“你们的资金能支撑吗?”龙耀华还真没想到,谢凯之前说要他们帮忙,是这个。

现在404的人居然改变策略了,不再去挖人,也不再去花钱让别的单位帮着搞,而是要自己搞这个,全国大联动。

只要有充足的资金,高效的技术整合手段,出成果很容易。

当然,军方必须满足配套。

“资金不是问题。现在海军那边的项目不需要投入太多……对了,首长,能帮忙说说,把沪东船厂划拨给我们吗?”谢凯问道。

之前在阿曼的时候他就在琢磨这个事情了。

回国后,把沪东船厂拿下,先搞大型的商船。

至于搞航母什么的,那个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现在根本就没法搞,只能预研。

航母需要的技术,那甚至比航空产业更加庞大复杂。

航空系统甚至都只算是一部分。

“那个再说,先解决你们目前的问题。你们难道都没有觉得自己单位插手的项目太多了?”龙耀华有些跟不上谢凯的这种脑回路。

明明说战机的事儿,怎么又跳到造船厂了?

“战机就这么回事儿,基础现在有了,钱也是给足了的,现在需要的,就是时间。”谢凯无奈地摇头。

时间是他们最缺的。

国外有着庞大的科研体系,要搞一款战机,这也得十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现在哪怕有着谢凯的金手指,气动布局设计,整体需要的技术什么的可以不用花费太多的心思,只要经过试验,论证设计是否可行就好。

各种基础项目,这不是谢凯随变说几句究竟解决的。

哪怕是一个材料配方,给出来了配方,没有经过大量的试验,在什么时候什么样的温度,生产工艺是什么样没有确定,得到的结果,都是不相同的。

“你们跟中科院那边不是也在合作吗?”

“嗯啊,我们又挖不动中科院的院士,只能合作了不是。”郑宇成一点都不觉得他们挖人是件不光彩的事儿。

反正为了技术,他们完全是不在乎得罪不得罪人。

404需要恢复原来的繁荣,少不了技术大拿。

可中科院的院士,他们确实想要挖,问题是,根本就挖不动。

龙耀华觉得不能跟404的人一起了,要不然早晚会被气出心脏病的。

“对了,听说你们在把人往祁连山转移啊。”正要走,突然想起秦飞那边打报告说404的人太过分,不和谐,不团结什么的。

意思就是设计开发运-10跟衍生型号的708飞机设计所被搬迁走了。

这事儿谢凯看着旁边扭头看别处的郑宇成跟汪贵林两人,他自己低头不语,事情不是他搞出来的,肯定没法解释。

一时间,小会议室里面陷入了压抑的气氛。

“首长,熊厂长来了……”恰好,熊宏元过来找郑宇成他们,打破了屋子里面的氛围。

熊宏元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跟副厂长陈弼之以及一向都很少见到的总工赵斌。

谢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这只蝴蝶的原因,所以132厂才有了这么一个总工程师,那是之前绝对没有听过名字的,不过也绝对是一个牛人。

见132厂的高层联袂而来,谢凯还以为他们也是为了说十号工程跟超-7B合并的事情。

“正好大家都在这里,超-7A现在是不是开始投入批量生产……”熊宏元开口,让谢凯松了口气。

超-7A生产的样机不少,虽然飞行性能不差,不过并没有加载武器系统等,现在生产出来的,基本上都是一个壳子裹着发动机,再加上一些简单的操控系统。

龙耀华两位不知道具体情况,这是132厂跟404的合作。

郑宇成看着他,“埃及那边在催了吗?”

“一直都在催。他们要求加载武器系统,尽快投入生产。”赵斌解释着,“如果以目前的速度生产,在满足歼-7跟强-5生产的同时,我们每年只能生产40架左右。算上美国人的订单,超-7A至少需要三年半的时间才能完成。”

“四年半才能全部完成?”谢凯急了。

跟美国人的蜜月期只有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就得结束了。

不提供一批战机给美国人,怎么能引着他们往偏了的科技树上去消耗资金跟时间?

“对的,这已经是我们最大的产能了。如果要加快速度,就必须得扩展生产线……”赵斌看着谢凯,回答到。

显然,他清楚谢凯说话的分量。

132厂扩建生产线,自然得404先垫付资金。

“现在扩建生产线也来不及啊。”郑宇成皱着眉头说到,“之前你们不说,合同上交付期是18个月,你们生产超-7不是挺快吗?”

跟美国人签订的合同确实是18个月。

但是郑宇成他们都把尚未开始交货给埃及人的订单忘记了。

谢凯又没有去看合同。

当初埃及人给了16亿美元,从中国采购了359坦克的组装线,同时也采购了超-7A的组装线。

其中,40架在中国组装,40架在埃及组装。

合同签订后,装备款就打了一大部分,中方的技术人员开始帮着埃及真正与制品部开始建设组装工厂。

“埃及人的订单,我们必须交付完成,另外,还得跟苏联那边联系,再采购一批RD-33发动机。埃及人现在跟美国走得近,备用发动机他们搞不到。”谢凯愁死了。

原本还愁着200台发动机用不出去。

现在却发现,根本不够用。

苏联人不是傻子,这个时候送上门去要发动机,要么就不提供,要么就是死命加钱。

就如同当初国内涡扇-10尚未研制成功,歼十的发动机使用俄罗斯进口的AL-31发动机,最后涡扇十成功了,老毛子不乐意了,发动机涨价不说,还捆绑卖了一批苏-35给中国……

他们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忘记了他们已经不再是苏联时代的强悍北极熊,居然还吹嘘有了苏-35,中国的歼-20都可以下马了……

“涡扇-6甲不是可以用吗?”汪贵林负责生产方面,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涡扇-6虽然说搞出来了,长待机试验到现在尚未完成呢。

“出口的绝对不能用涡扇-6,这是我们自己的发动机,出口的,最好是用RD-33。如果老毛子涨价太过分,就不要他的。”

对于谢凯他们讨论的,熊宏元等人只能听着。

发动机厂在404手里,进口的发动机也是他们搞来的。

“实在不行,埃及人的就先拖一拖,先提供零部件给他们,他们自己组装……”郑宇成觉得,美国人才是大客户。

美国人采购了,先让埃及人等一等,也不算不厚道。

毕竟埃及人给的价格,一架飞机少200万美元。

“不对啊,之前赵坤西副厂长管这些事儿的时候,就没有这么慢的产能……”谢凯突然响起。

总觉得哪里有问题。

以前跟404合作的生产,是132副厂长赵坤西在安排,这次居然连他们党高官李文正都没有看到。

“他们忙别的事情呢。”熊宏元脸上的尴尬一闪而逝。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