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1317 你们究竟偷了多少先进技术?

重生军工子弟 1317 你们究竟偷了多少先进技术?

作者:葫芦村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7:37: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苏联人之前跟波斯人接触过不少次,波斯人手中的f-14本来就不多,那是他们空军主力,提供给苏联人,开价让苏联人无法承受。

“不仅可以提供这些,还可以提供给你们想要的16位芯片。无论是数据处理能力,还是运算速度,比西方的都不差。”

苏联人狂喜了。

中国人居然给出这么大的惊喜。

季米诺夫呼吸基础地,一脸急切地问谢凯,“你们能提供多少?”

谢凯看着激动不已的苏联人,平静地说道,“需要多少,我方就能供应多少。就连技术,也不是不能商量的。”

听着谢凯的这些话,赵峥在旁边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想要跳出来阻止,却被白彦军狠狠的瞪了一眼。

哪怕他的级别比白彦军高,在目前状况下,他也没办法主导此次的谈判走向。

都是国内最顶级的核心技术,红旗机械集团的这些混蛋,自己不向国内提供技术,还拿出来跟苏联人交易!

这对于国家来说,并不是一什么好事。

赵峥苦口婆心的低声劝着白彦军,希望他能阻止谢凯。

奈何白彦军在和谢凯谈,知道谢凯的计划,就这样不考虑国家利益,不计后果地支持谢凯。

根本不理会滔滔不绝地讲着各种大道理的赵峥。

见苏联人关注他们,根本就不给赵峥面子,“赵副部长,这些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技术,上级也并不反对我们换需要的技术……何况,国家出口禁令并不包括芯片技术出口。这哪里危害国家利益了?怎么就妨碍国防事业了?”

赵峥被白彦军数落得额头青筋直冒。

白彦军没再理他。

国内有出口禁令,谁都了解的。

国内禁止出口的都是国内涉及到国防安全的技术,并不是说技术有多好,一旦被国外得到,可以推测出国内真实实力。

芯片一直是国家重点引进技术的对象,而并未对出口做出限制。

404一直不上报这些技术,就是为了钻政策的空子。

现在愿意出口16位芯片,是因为32位已经研究出来了,工艺上面还有问题,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一旁,谢凯对着苏联人提出了新的要求,“aim-54不死鸟导弹,交换苏-27装备的r-27中程空空导弹。如果愿意提供r-77导弹也可以,或者ks-172超远距离空空导弹也行。”

苏联人这会已经懒得去追究谢凯是如何知道尚在研制中的项目的,甚至也不再惊讶了。

他们对谢凯随口能说出他们秘密项目的行为,已经麻木了。

反正到时候要严查。

“不死鸟导弹,你们研究到什么程度了?”奥列格直接问道谢凯。

很明显,要交换可以,必须拿出同等的技术交换。

“全套设计图纸,所有零部件材料的理化分析、导弹性能模拟数据等方面……”

“那我们也可以提供r-27相同的技术资料。”

苏联人为了弄清中国人手中究竟有多少技术,变得大方起来。

中方拿出东西多少,他们就给中方多少技术。

对等的谈判,就是这样。

到这一刻,谈判氛围已经变得非常轻松。

甚至连最开始的关于苏-27的改进都变得可谈。

不过,双方都刻意避开了改进项目的合作。

谢凯有些无奈地看着苏联人,这些家伙太不要脸了。

r-27空空导弹,他们只给这些技术资料,弄回去,又得费不少的力气。

既然引进了苏-27,肯定是要引进配套弹药的。

更先进的r-77蝰蛇导弹,谢凯现在不指望。

“诸位,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提供一款我们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研究技术,短期无法生产使用的空空导弹,这对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就像目前aim-54不死鸟导弹一样,我方有全套技术图纸跟资料,却没法生产出来,还交换什么呢?你们拿到,可以充分了解美国人的技术,开发出更先进的导弹,我们不需要……”

谢凯很平静地看着苏联人。

苏联人的技术远比中国强,这是无可争论的。

以这样的交换,中方除了再搞到一套技术资料,无法快速生产,不如不交换。

aim-54不死鸟导弹,基地有整套技术资料,却没有仿制成功。

不少零部件以及材料,知道具体成分,却不了解制造工艺,这就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跟精力开发生产工艺。

404的技术太薄弱,一直都是靠着挖人或跟其他单位合作来搞,自然进度不大。

中国电子工业技术落后,即使有了先进的芯片,要运用到导弹中,也不是直接装上芯片组就可以的。

同样因为电子生产工艺落后,制造出来的很多电子零部件体积都比西方同等性能的大,加上电源等系统,导弹的制导舱,体积几乎比美国人生产的大1/3。

这样一来,按照图纸生产,就无法达到原本的性能。

想要达到同样性能,导弹体型就需要放大。

aim-54不死鸟导弹重达430公斤,体型再放大,重量就重太多了,对于战机来说,要求就更高。

改进后,射程达不到200公里的攻击距离,根据计算机分析,最多只能达到140公里左右,精度差得更多。

对空导弹越重,在高速飞行过程中就越难控制。不仅需要使用更灵敏的控制元件,也需要对气动特性做出更完善的研究。这些都是中国的弱项。

尤其是在数据链的研发中,因为缺乏通信卫星跟远程数据传输技术,没有预警机作为指挥平台,根本没法进行试验,只能进行理论研究。

要是苏联人提供也是这样的资料,即使拿到r-27导弹的全套技术,对中方来说都没任何用处。

苏联人沉默了,看着谢凯,一直不愿意松口。

中方绝对还有底牌。

必须让对方加大筹码,才愿意把r-27全套完整技术提供给中方,并且提供技术指导。

要不然,苏联方面就吃亏,中国的技术提升了,他们却没有进步多少。

仅仅从美国那里搞到一枚导弹,仿制测绘,再把图纸给苏联来换取更先进的技术,谁这么傻?

米沙维奇夫斯基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

开口问谢凯,“谢,你确定你们能提供全套的16位芯片生产技术跟制造工艺设备?不会只是实验室条件下的生产技术吧?”

“全套芯片制造技术跟生产工艺,不过工艺比西方要差一些。我们制造出同样性能的芯片,体积会比西方大五分之一,甚至更多……”

谢凯一点不否认国内芯片制造工艺的缺陷。

芯片体积大一些,对电源的要求也就更大些。

苏联就因为落后太多,所以很多东西都是傻大笨。

能提供给苏联的,绝对比苏联现有的好多了。

“部长先生,请不要怀疑我们的诚意。芯片制造这一块,虽然工艺要落后一些,不过目前我们国内使用的顶级芯片,全由我们自己生产。以前,跟你们一样,都是通过走私渠道从国际上去搞这些,现在我们还有跟你们争抢么?”谢凯提醒苏联人。

西方世界对中国跟苏联,在高端芯片供应上,采取的都是相同的严格禁运政策。

目前为止,国内的691厂,在芯片制造工艺上有很大进步,32位芯片也获得了突破,不然谢凯不会提供给苏联人生产技术。

“全套生产技术跟生产线。”奥列格提出了条件。

谢凯点了点头:“不是问题。我们可以提供。虽然工艺不能媲美国际水平,比苏联的还是要强很多,别的不敢保证,装备我们芯片组的机载计算机,苏27战机数据处理能力至少提高了一倍,甚至两倍以上,体积也可以降低下来。”

谢凯再次把话题带回了苏-27上。

苏联人现在最愁的就是如何改进苏-27的雷达。

就因为数据处理能力不行,就只能整更多的芯片串联起来,这就对冷却系统跟电源系统提出更高要求……

于是,苏-27的机载雷达就超重600公斤了。

即使有芯片生产线,苏联还是觉得吃亏。

航电的性能水平提升,并不仅是芯片数据处理能力提升上去,就能升级的。

中距离空空导弹无论是气动布局还是发动机,甚至燃料技术,主动制导雷达等技术,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才能研制出来,成本非常高。

中国人想用芯片技术就换取整个导弹全套生产技术,苏联人还是吃亏了。

苏联人不愿松口,谈判陷入了僵局。

苏-27战机的合作没问题了,没有配套的空空导弹,中方也不乐意。

谢凯知道苏联人想要更多。

他们会得到更多的,同样,也会付出更大代价的。

“先生们,对四轴跟五轴联动的数控加工中心,有想法吗?如果有,我们可以谈谈这玩意儿……”

一时间,所有人的眼光再一次齐刷刷地集中到了谢凯身上。

他说的这东西,是关乎一个国家工业体系发展升级的关键。

苏联当初为了弄几台五轴联动的数控机床,费了多大的努力?

最终,提供给他们的东芝公司,被巴黎统筹委员会给搞得差点破产。

而现在谢凯居然说可以谈五轴加工中心!

中国人又从什么地方偷到了这技术?

他们究竟偷了多少先进技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