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1149 军方不同意?我们自己搞!

重生军工子弟 1149 军方不同意?我们自己搞!

作者:葫芦村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7:37: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见开始激动无比的404负责人们不说话了,龙耀华直愣愣地看着谢凯。

这小子显然是想要跟苏联人合作。

只能无奈地提醒谢凯,“谢凯,你清楚现在国内的情况,政府不会批准,财政部不会支持,即使穷尽整个军方之力和404所有资金加起来,都无法凑这么大的一笔钱,把所有技术全部吃下来的……”

哪怕有苏联人提供贷款,对国内来说,也是无法吃下的。

贷款,那是需要偿还的!

一百亿卢布,哪怕分20年还清,利息都会高于本金。

换算成人民币,加上利息,最少都会超过千亿。

20年还,每年也需要还50亿的。

如此庞大的金额,军方支撑不起。

404的挣钱能力再强,也同样没有可能承担得起。

更何况,404目前的各个项目都已经展开,需要的经费也越来越多。

每年经费需求不断呈几何级增加,军方都不得不开始补贴404的一些项目。

轻工业产品在苏联销售后,偿还来自苏联的贷款,看起来不需要钱,可国内生产这些轻工业产品也是需要资金支付原材料跟各种成本的!

谢凯看着大佬们的反应,心中叹了一声。

要有钱,哪会现在这样被动,也不用这样憋屈。

他知道大佬们考虑的是什么,苏联解体这事情他们不会相信。

现在说出来,哪怕有无数证据,大佬们也不会为了这个可能的结果,去冒可能影响整个国家科研发展的风险。

“首长,利息不会太多,苏联人提供低息贷款,每年2%的利息。军方不行,我们也承担不起,可以发动国内相关单位,整个军事工业系统联合起来,一起吃下这些技术。这样成本就分散开来,大家都能承受……”

“好,送上门的机会,不要太对不起苏联对我们的热情了!”郑宇成听到谢凯说利息不高,每年才1%,当即拍桌子站了起来。

“跟国内其他单位一起合作,他们不是一直想跟我们合作吗?不要又说我们不愿意合作……”

李明山脸上更苦涩。

对郑宇成跟谢凯两人说道:“你们觉得国内哪个单位有你们这样的底气?全国所有军工厂日子都不好过,很多军工厂现在都缺乏订单,军转民产品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濒临破产,他们能拿出多少钱?”

龙耀华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事情还是算了吧,即使贷款我们也偿还不起!”

李明山补充的说道:“苏联人绝对没安好心,筹集足够资金又如何?吃下这些技术,进行国产化,同样需要更庞大的经费,可能是好几倍。我们哪里找这么多的经费?”

无论是龙耀华还是李明山,同样想要这些技术,不过却因为金额太大,反对态度也很坚决。

再好的技术,如果会严重影响到国内科研发展,在没有足够经费的情况下,只能拒绝。

“另外,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如果把所有资金都砸到上面去,国内的研发怎么办?”龙耀华问着谢凯跟郑宇成。

态度很明确,要搞你们搞。

要政策什么的都不是问题,要钱,没有!

何况是这么庞大的一笔经费。

也不等404的人回答,他们直接就走了。

“可惜啊,错过了这么好一个机会。”

回去的路上,李明山一脸惋惜地说道。

龙耀华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是一个好的会。这也没办法,拿不出这么多的钱,以后也偿还不了这么多的贷款。国内每年投入的经费太少了,每年换装都只能按照计划一点点更换。苏联人愿意提供贷款绝对没安好心。每年偿还几十亿,哪里还有资金换新装备?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国内科研的发展。没科研经费,国内的研发怎么办?拿到这些技术又有什么用?”

不是他们不明白这些技术对于整个国防工业发展的好处。

在衡量利弊以及对国内科研系统的考虑后,他们不得不拒绝。

拿到技术,没有资金投入消化,这些技术都是没用的。

甚至会因为占据了太多经费而对国内技术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掌管着国内军事工业技术的大佬们,如何能考虑的不更多?

几位大佬离开后,404基地管理委员会的大佬们并未就此散会。会议室里气氛极其压抑,烟雾缭绕,所有人都是一脸愁苦。

这样的机会,他们不想错过。

到现在,404基地发展也遇到了瓶颈,不仅是经费问题,更是技术发展方向。

所有的技术发展,没有配套基础,再加上没有经验可借鉴,不仅研发成本高,进度也很缓慢。

乌克兰人提供的清单上的各种技术,几乎都关系到404基地正在发展的顶级项目。

汪贵林叹了一口气,对着一脸不甘心的其他人说道:“都散了吧!吃点东西早点休息,这事情没必要再商讨了。军方不支持,国家政府更不可能拨款。规模太大,我们支撑不起这些。”

汪贵林用埋怨的眼神看了一眼谢凯。

这小子给大家画了一个天大的饼。

现在饼就摆在那里,大家怎么努力都吃不到这饼。

太闹心了。

苏联人的技术虽然好,对于404基地的发展,也有非常大好处,这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

404基地根本承受不起。

郑于成极其不甘心。

眼看技术就要到收手,就因为没有钱。

看着谢凯,郑于成低沉地问着谢凯,“谢凯,说说你的想法,如果可行,就按你的想法来实施。”

老家伙又开始把所有筹码压在谢凯身上了。

继续像以前那样去赌。

见汪贵林在那皱着眉头不说话,满脸抑郁。

岳林急忙给谢建国使眼色,这种事情只有谢建国出来阻止谢凯。

谢凯要真有疯狂的想法,将会把404拖入深渊。

一旦资金链断裂,不仅目前的好不容易得来的成果会化为乌有,甚至会因为没钱,而让良好的发展势头被彻底打垮,再次回到当初工资都发不起的状况。

这将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谢建国也在想这些问题,知道不阻止谢凯不行。

自己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犯错。

郑宇成要交出权利了,肯定不会甘心的,想要搞一把大的。

谢凯刚好就给他送来了机会。

“谢凯,你最好想清楚。这不是一百亿人民币。一百亿人民币,基地还有可能支撑。一百亿卢布,不算利息,折合人民币将近500亿。这样的天文数字,哪有办法解决?一旦资金链断裂,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技术引进项。整个基地都将会因为资金链断裂陷入绝境。404基地当初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的状况将再次出现。目前,国内的军事工业单位,很大一部分依然是那样的处境。”

谢建国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脸上变得更加严肃。

“一旦资金链断裂,到时候,国家是投入资金继续这个合作?还是投入更庞大的资金来拯救整个404?这样庞大的资金投入,会对整个国家计划造成多严重的影响?引进技术后,需要多少资金跟时间消化。你想过吗?”

谢建国说的这些,并不是耸人听闻。

这同样也是所有人纠结的地方。

需要的资金太大。

仅仅买技术,100亿卢布,以超-7A庞大的订单,就可以搞定。

技术不是买回来就能产生作用,引进后还得消化、吸收,以引进技术为基础,需要不断做各种大规模试验,投入的资金将会是数倍,甚至数十倍。

谢凯知道,父亲说这么多都是为国家负责,也为不让自己犯错误。

可他实在不想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要不然也不会着急忙慌跑回来想要说服他们。

谢凯深呼吸了一口气,“几年前,基地启动了苏联计划,即将进入收尾阶段。现在的技术合作,不仅为了拿到技术,缩短我们与国际的科技差距。更为了在合作当中,接触到苏联的技术人员……苏联国内目前的处境,远比我们能了解到的还艰难……在乌克兰待了一段时间,我了解得更加深刻。苏联政府同意乌克兰向我们出售这些技术,在之前,绝对不可能。一个技术落后的中国,才符合苏联的利益。”

谢凯说的,让所有人都沉思起来。

苏联为在不符合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向中国提供这样多对中国来说属于先进的军事技术,本来就不合理。

在知道中国没钱的情况下,愿意提供贷款……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

只有利益。

苏联给这么大的支持,并不符合他们的国家利益。

谢凯看了一眼众人,接着说道:“因为目前苏联的经济情况差到不忍目睹的程度了。这次的合作,原本只是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想要提供安-22生产制造技术,以此换取生产及发展经费。”

谢凯把自己在苏克兰遇到的情况,向众人做了介绍。

原本在乌克兰,只是跟苏联人谈关于RD-33发动机引进及苏-27全套技术的引进。

而到了最后,合作变成了现在的方案。

所有人这才知道苏联为什么这样大方了。

这才符合苏联国家利益!

“苏联人要求至少100亿卢布?乌克兰提供技术?”

汪贵林看着谢凯,一脸不可思议地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