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226 设计图早有了.就等开工

重生军工子弟 226 设计图早有了.就等开工

作者:葫芦村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7:37: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郑宇成的话,让谢凯跟褚国荣都闭嘴了。

话中已经把决心表明。

“郑主任,这事情可不是赌气,意气用事能行的。我们得考虑我们的资金承受能力,国内技术水平以及我们的需求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好一阵,谢凯才说道,“6.5万吨比起国内已经有的3万吨看起来锻压能力只提高了一倍,技术难度至少得高十倍。”

谢凯比谁都清楚,大压机这东西,技术难度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简单。

工业制造领域,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哪怕只是提高一点点,需要的技术都是呈几何倍增长的。

“谢凯同志是明白人啊!”褚国荣听到谢凯的话,心中感慨。

原本听郑宇成吹嘘这年轻人,他们还有些不以为然,开始表现出友好,只是出于对金主的礼貌。

郑宇成对于这些并不懂多少,脑袋发热,一门心思想要搞出全世界最大最先进的模锻机,这种想法是好的。

每个搞工业的都有这想法。

问题是得脚踏实地,立足现实,否则根本搞不出来。

“大压机这是一个国家工业制造实力的体现。我们国内工业基础水平如何,咱们都心知肚明,虽然没人愿意承认比别人差,可跟国外的差距,这是不得不面对的。只要奋起直追就行了。一步一个脚印才更踏实!”褚国荣对着郑宇成说道。

郑宇成被他跟谢凯两人搞得心情有些不好,加上一路都在不停转车转飞机,索性闭目养神。

蓉城到二重,距离不远,却因为这边道路没有后世那般高速公路密布,加上西南地区的货运主要就是汽车运输,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二重。

到的时候,外面的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沈鸿等人都在等着郑宇成的到来,郑宇成跟谢凯也没休息,饭都顾不得吃,就跟他们一起坐在了会议室。

一番寒暄,郑宇成率先开口说道:“一开始我们意思就很明白,接手国家因为给众多飞机导弹项目配套下马的6.5万吨大压机项目,所以,提出先搞3万吨或4.5万吨的话,就不说了。我们不掏钱!”

即使有沈鸿在场,郑宇成都是不给丝毫的面子。

谢凯也无奈。

在这个会议室里面的,都是国内顶级的技术大牛,特别沈鸿,个子不高,穿着一套黑色中山装,外面披着军大衣,秃顶,却精神奕奕。

谢凯对于这些传说中的大牛们,佩服不已。

他打量的同时,被称为边区工业之父的沈鸿也在打量着他。

在来之前,郑宇成就吹嘘过谢凯如何如何逆天,引起了这些大牛们的兴趣,特别是沈鸿,对于这样的年轻人,更是期待见上一见。

谁也没想到,郑宇成一上来就表明你态度。

只投资6.5万吨的模锻机,其他的都不给钱。

“宇成同志,之前就向你解释过,6.5万吨已经是国内极限制造能力,我们从三万吨直接跨这么大的步子,中间的难题太多。”沈鸿看着郑宇成说道,“先设计制造一台三万吨或四点五万吨的,将会让困难减少很多。”

“时间呢?”郑宇成问道。

就连沈鸿都无话可说。

时间问题,是他们无法面对的。

“我们的运十等不了那么久,4.5万吨大压机,对于运十来说,仅仅只是勉强够用。如果我们要开发更大的飞机呢?到时候再来搞6.5万吨的?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不短地等待,也没有那么庞大的经费去支撑!国家支撑不起的项目,我们同样很难!”郑宇成要求直接上马6.5万吨大压机,有着他自己充分的考虑。

谢凯也明白了郑宇成的心思。

运十到了现在,还有一架样机正在组装,之前试飞的样机,起飞的频率已经越来越低,每试飞一次,就得经过全面的检查。

即使更换零件,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试飞得出来的各种数据,被用到新的改型设计方案之中,大压机不搞出来,新的大飞机,始终没法进行试飞。

“没有大压机,我们只能采用原来运十制造的老办法,锻压小件,然后进行焊接。现在这飞机的危险性越来越大,马凤山跟程不时在这里,这时候也没有必要去隐瞒什么……”郑宇成直接把话题丢到了马凤山跟程不时两人面前。

焊接之后的结构件,根本就无法跟整体锻造成型的结构比强度。

他们甚至没法去论证整体结构强度达到理论设计时候飞机安全使用寿命是多久。

众人都神色严肃。

大压机本来就是为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配套的。

航空产品,对于制造强度的要求远远高于航天的导弹跟火箭。

“既然这样,我们就按原来的项目走?”沈鸿问着众人。

褚国荣在回来的路上就清楚郑宇成的心思。

“我们没问题。”华清大学机械系副主任陈铭善说道,“之前的设计只需要一些修改就行了。”

华清大学的设计能力,在重型工业装备方面,绝对是国内最顶级的?

“样机不是也生产出来了么?”郑宇成问道。

“确实生产出来了,有些设计需要修改。”褚国荣苦笑,看来郑宇成在这里面工作做的不少。

对于整个项目情况了解的如此重要。

“既然设计工作完成,样机也制造出来了,设计修改方面工作,陈主任那边需要多上时间?”郑宇成这会儿几乎不给沈鸿说话的机会。

好像他才是主持工作的人。

“他们的设计修改工作,一直都没有停顿!”沈鸿笑着说道,“只要确定要搞,经费充足,就可以召集全国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分任务……”

谢凯有些傻眼。

之前都还说设计工作需要做不短的时间。

有完整的设计图,这一点他相信。

华清大学机械系研究领域主要是这方面,当年承担国内八万吨跟十万吨大压机设计工作后,没有几年就拿出了设计图纸,甚至对外表示,已经完成了16万吨级别的大压机设计工作。

国内那时候用不上这么大的锻压设备,一旦国家需要,只需要按照图纸进行制造就可以了。

“确实如此,如果现在开始生产,大压机的一些技术只能达到国外六十年代的水平……”陈铭善也不隐瞒。

6.5万吨大压机项目立项是在七十年代为大飞机,歼九战机以及一些重点火箭型号配套而提出来。

“够用不?”郑宇成问马凤山跟程不时。

两人忙不迭点头,“完全够用了。”

4.5万吨的对运十就足够,有6.5吨的,自然没有问题。

“沈部长,这事儿,就得麻烦您了。”郑宇成笑着对沈鸿说道,随后也不再开口了。

原本需要讨论不少时间的东西,被郑宇成几句话就弄得进入了即将开工建造的程度,所有人脸上神色各异。

谢凯在一边更是云里雾里,他对于国内目前的大压机情况了解的并不详细,基地搞到的下马项目,他也没有仔细看过资料。

之前郑宇成跟汪贵林等人讨论的时候也没说到了可以直接开工建造的程度,来的路上褚国荣也说正在研究是先搞3万吨还是4.5万吨。

“我麻烦什么?这可是国家最需要的国之重器!”沈鸿笑着说道,“放心,我再忙,也得先帮你们把这东西弄出来。国内很多年没有再出现技术大会战的情况了。”

“您亲自主持工作,我肯定放心。”郑宇成笑着说道。

“那好,咱们再在这边等两天,我们请相关配套单位技术负责人这两天搞过来,直接甩开膀子开干!”沈鸿的话,确定了马上就要动工了。

谢凯不由急了。

但是这里没有他说话的份儿。

会议本就没有开多长时间,加上都没有吃饭,晚上一行人在二重招待所的食堂吃饭喝酒,同时继续讨论项目,谢凯一直都听着。

“老郑,这就开整了,咱们哪来那么多钱?”谢凯跟郑宇成两人一个房间,回去后,就迫不及待地把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原本不是说很多问题吗?怎么这就直接动手建造了?”

这是谢凯最想不明白的。

“要不然,你以为我带你来这边干什么?华清大学那边没有问题,他们只负责设计,不过二重这边,良心就大大的坏了……他们希望利用我们的经费,以生产试验机的名义来搞一台3万吨甚至4.5万吨的大压机!”郑宇成笑着给谢凯解释。

“他们提出先建造这技术难度小一点的也没错啊。”谢凯不解。

“先建造,我们需要的不够用,是不是还得继续建造?”郑宇成问着谢凯。

谢凯点头,“苏联十多台呢,咱们国家多一两台也是好事,尤其是很多4.5万吨就能锻压成型的,完全没有必要占用6.5万吨大压机的生产能力。”

“对啊,所以,我们搞6.5的,二重自己搞4.5,但是他们没钱。”郑宇成一笑,满口的白牙露出来了。

谢凯明白了一些,不过沈鸿的态度,让他有些不明白,分明就是站在郑宇成这一边的,“沈部长为什么要帮咱们说话?国内设备更多,制造能力更强,不是更符合他的愿望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