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1260 飘落叶?这不可能!

重生军工子弟 1260 飘落叶?这不可能!

作者:葫芦村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7:37: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进行左右盘旋的几架战机,不停的向左转、向右转,甚至还进行滚转。

所有的机动动作,五架战机一直保持着一致性。

地面上的观众看得惊喜连连,尖叫不断。

他们万万没想到,来自落后中国的战机看,会给他们带来如此大的惊喜。

谁特么的再说中国战机不行?

尤其是那些媒体,正事儿不干,整天尽瞎吹。

甚至无数人开始期待着,期待后面出现的苏联新式战机苏-27,以及法国自己研制的阵风战机。

这两款战机,应该会比中国的战机性能更强。

对于战机来说,飞行稳定性、空中的动转流畅性等,是相当重要的。在跟踪与监视敌机的时候,必须用到这些。一旦稳定性不好,东转流畅不行,根本没法监视跟追踪,甚至只能成为敌人的靶机。

天空上,五架超-7A保持者同一高度,相同的动作,不停的盘旋着。

没有了之前最开始的那种向着地面俯冲,贴地拉平的紧张刺激,观看的人们忘记了之前快被吓死,反而觉得无聊了。

刚才表现那么惊艳,现在却如此平淡!

所有人都期待着,想要看看来自中国的新式战机是否会给他们更多的惊喜。

观众们需要激情。

需要刺激。

需要更迅猛、更强势、更犀利地攻击姿态。

有些急性子的人开始呐喊,要求中国飞行员继续飞那些刺激的机动动作。

可是发动机轰鸣声压制了他们的声音,天空上的中国飞行员根本就听不到。

每当有人咆哮,旁边就有人拍他们,示意闭嘴。

谁都不希望看得正精彩的时候被打扰,说不定中国战机下一秒就会进入更加让人紧张刺激的飞行表演呢?

天空上的超-7A不停的盘旋。

在众人都觉得可能不会再有开场时候的那种惊险刺激动作的,开始失望时,天空上的超-7A开始减速,机头开始拉升,并且保持着状态。

进入低速大迎角状态了!

依然是五架战机保持一致的低速大仰角飞行。

这种动作在空战上并没有任何意义,却在一些特殊场合要求很高。

从最开始启动超-7A 项目的时候,谢凯的定位并不仅是轻型战斗机或者高级教练机。

单发超-7A并没有多大的作战能力,但是双发的超-7B无论是作战半径还是载弹量以及机动性都远胜于超-7A。

中国国产航母需要舰载机,超-7项目从研究开始,就有要上舰的目标。

不仅谢凯有这种想法,整个404也是如此想。

可以进行低速大仰角飞行的战机,即使不在航母上降落,也可以在其它一些特殊的小机场或路面条件不是很好的公路上进行降落。

为的就是提高战机的生存能力。

战机在低速飞行时,非常容易进入失速状态。

突然,地面上的观众惊喜地发现,天空上的超-7A,原本是一个整体的尾翼,发动机两边居然分割出一对不大的尾翼,而且不停地扇动!

中国人居然还有这样的设计!

超-7A战机大三角翼中间可以活动的水平尾翼不停地大幅度地动作,向地面观众们展示着整个战机装备电传控制系统的先进性能。

四余度电传操控系统。懂行的人,脑海中都浮现出了这个。

中国这方面的技术突破了?

谁都知道,电子技术领域这一块是中国的劣势。

也是中国装备一直都被诟病的地方。

在最开始设计时,超-7A的设计团队就觉得这样的设计难度太大,对于这样一款轻型战机来说,太过浪费,成本也太高。可谢凯一直都在坚持,哪怕简单一点,也必须上。

等到战机试飞成功后,设计师们才发现当初他们觉得浪费的设计,大夫第地提升了战机的操控性。

同时也提升了超-7A的机动性能。

这不仅是一款轻型飞机,同事也是一款验证机。

谢凯清楚FA-18大黄蜂、F-15等战机采用的双垂尾,对于大倾角方向的保持性非常优秀。

这对于控制系统要求相当高,如果不是四余度电传操控系统的研发取得突破,他也没有任何想法。国内在这方面,确实非常差。

就连苏联在这方面,都比西方要差不少。

主要就被电子技术制约了。

在超-7A上,只是一些简单的实验,为的是给已经展开预研工作的隐身战机做准备。

超-7B同样也需要这些技术来提升控制性能。

天空中的飞行依然在继续。

超-7A战机在不停的增大仰角飞行,从最开始的10°、一直到30°,再到50°……甚至到最后保持着70°的大仰角飞行。

看得观众们震撼不已。

中国技术落后的看法,逐渐被颠覆。

现在这些观众们,已经更期待接下来的表演。

毕竟天空上的中国战机一点要降落的意思都没有。

大迎角飞行,尤其是在低速下的大迎角飞行,非常容易进入失速状态,这种飞行就像走钢丝一样——稍不留神,战机就会坠毁。

有些观众已经开始担心了。

长时间的低速大迎角飞行,对于战机跟飞行员都是非常严苛的考验。

当然,也有人期待着这五架一直都保持着高度一致性飞行的战机就这样坠落下来。

特别西方的技术团队,谁都没想到,超-7A的大三角翼,中间还有可动的水平尾翼。

可动水平尾翼在飞行过程中不断的像鸟一样频繁摆动,以此保持战机的稳定性。

他们谁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中国的战机制造技术,超越了他们想象太多。

一直他们都认为中国技术依然落后无比。

接下来,空中的所有战机都开始加速,却依然没有放平机头,而是开始进入转加力垂直爬升。

在开加力的时候,这些战机的尾部,几乎是同时喷出一团黑烟,如同放屁一样,搞得不少观看的人都开始笑了起来,原本紧张的心情变得轻松无比。

连谢凯也是一头黑线。

“特么的,苏联的发动机啊!”

冒黑烟,那是因为发动机内燃油燃烧不充分的问题造成的。

紧接着转加力垂直爬升后,五架战机又同时做出了一个小筋斗,变成了五机同时机腹朝上,机顶朝下向着地面俯冲状态。

俯冲的战机,并没有老实地俯冲,而是在俯冲过程中开始滚转。

就连那些瞧不上中国技术的团队们,也不由得惊呼连连。

这样的动作,不仅对战机性能要求高,对于飞行员同样要求严格。

整个飞行过过程中的操作,必须每一个动作精准到位。

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向那些潜在买家展示,战机在俯冲过程中是稳定的,操控性是非常强的。

完成这些机动后,五架战机再次机头向下,向着地面快速地俯冲。

观看的观众明明知道中国战机会拉平,依然又开会惊呼。

同时,他们也期待着中国战机再来一次刚出场时候的那种惊险动作。

在人们的期待中,所有战机在距离地面还有两三百米的时候就已经改平。

“唉!”无数人叹了一口气。

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不少人因为失望而准备不看了。

除非中国战机再来一次。

改平的过程种,有一架战机不知道是因为飞行员操作失误,还是战机的操控性不行,突然掉下了一点高度。这在五架战机一直都保持高度一致性的情况下,让人看得非常明显。

有战机掉高度,其它战机依然保持着高度跟飞行姿态向前飞去,掉出队形的战机更加显眼。

还没等观众反应过来,掉了高度的战机尾部再次喷出一团黑烟,重新开加力追上队伍,很快就保持了队形。

保持好队形后,五架战机再一次同时开始水平加速。

突然的加速使得五架战机翼尖都拉出了一条白色的气带,这是加速太快的状况下,战机翼尖拉出的涡流。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中国战机从起飞开始,每一个机动动作,都让其他国家的技术团队心中压力更多了一分。

可飞行依然没有结束。

法国人的脸色,彻底阴沉了下来。

他们甚至很想让塔台命令中国战机下来,要不然,继续飞下去,他们的阵风还怎么搞?

水平加速后,所有战机再次机头向上垂直拉升,这一次拉升比在之前起飞的垂直拉升时更加暴力。

瞬间快速加速,使得爬升过程中所有战机的翼尖再一次拉出了涡流。

这种迅速的垂直加速对于战斗机在争夺制空权,尤其空中格斗时,跟敌机抢高度的时候非常重要。

在爬升到一定高度时,所有的战机依然保持同步操作,最终以筋斗改出。

“飘落叶!”有人惊呼了起来。

“怎么可能!根本不可能!中国的战机根本就没有可能做出这样的机动动作……”

“中国从哪里偷来的技术?”

操控性如此强的战机,居然来自中国!

“谁说中国的战机性能不行,如此经典的飘落叶啊……”

天空中超-7A刚飞的机动动作,就是战机机动最经典的“飘落叶”。

这需要战机拥有非常强大的失速控制能力。

这样的经典动作飞出来,中方团队笑了,而西方跟苏联的技术团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