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1824 国光VCD,中国标准第一战准备好了

重生军工子弟 1824 国光VCD,中国标准第一战准备好了

作者:葫芦村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7:37: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1824国光VCD,中国标准第一战准备好了“事情就是这样,已经跟那边谈妥了,资金分两笔,一笔给乌克兰政府,一笔给伯聂科佐夫等人。”

事情太过重大,谢凯亲自向李明山汇报。

李明山皱着眉头看着谢凯,“虽然一架只有两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也是一亿元了,二十架,无论是外汇,还是人民币,部队都支付不起……”

“首长,一开始,部队根本需要不了这么多,只要有几架用于空降部队训练,另外的则是改装预警机跟空中加油机的平台,在没改造完成,我们基地的经费可以支撑。”

谢凯自然知道空军的情况。

空军一直在帮着负担预警机跟空中加油机的研发经费,虽然每年负担的都不是很多,可一年也有好几千万。

从准备搞这些运输机,谢凯就知道结果会如何。

空军没钱。

“你这不符合规矩。”李明山眉头拧得更紧。

总不能让空军接受单位的捐助,根本就丢不起那个人。

“首长,这些飞机,如果部队只装备五六架进行训练,培养人才,这成本,空军能负担得起吧?”谢凯可不是为了送飞机给部队。

他没有那个胆子,也不愿意被人捏住把柄。

空军虽然穷,装备几架大型运输机的钱,勒紧裤腰带,还是没问题的。

“这个倒没问题。”李明山想了想,觉得谢凯这提议不错,“只不过加油机跟预警机的经费,都会受到影响。”

“那也不是问题。只要不影响研发进度就行,我们好几个赚钱的产业,可以开始投入市场了。”

苏联已经解体了。

虽然现在可以搞不少东西,但是有些好东西,现在反而不好下手。

国际上各路倒爷都进入了原本苏联的范围,疯狂地搜寻各种可以带来高额利润的装备跟技术资料。

西方虽然技术比苏联先进,很多东西还是不如西方的。

明面上的合作,那成本可比暗中搞各种东西要高太多成本了。

“那些飞机什么时候回来?你们当初买了那架安-225,交付不会出现问题吧?”李明山询问谢凯。

当初跟安东诺夫合作,为了让安东诺夫把第二架安-225组装起来,红旗集团可是给了三亿美元。

现在红旗集团跟航天在合作,要搞载人航天工程。

有了安-225,直接让这飞机带着火箭飞到万米高空上发射,发射成本将会低很多。

安-225内部最大载重量达到250吨,很多重型装备都可以用这架飞机来运输;而顶部最大载重量可达200吨,国内运载火箭的主力,无论是长征三号还是长征四号,起飞质量都超过200吨不了多少。

如果安-225驮着长征三号或四号飞到一万米的实用高度,这不仅将会有效提升国内火箭运载能力,也能让成本大幅度降低。

航天发射就是这样,越是离地面近,需要摆脱地球引力的燃料消耗也就越大。

当初觉得红旗集团花费那么高成本采购一架安-225是浪费资金的人,现在也没法说什么了。

国家已经通过航天跟红旗集团的申请,正式上马载人航天工程。

无论是现在红旗集团跟航天合作的全球通讯定位导航卫星组网,还是载人航天工程的各种实验,有了安-225,卫星发射成本将会大幅度降低。

不仅减少国内发射成本,让航天发射领域在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上拥有更强竞争力。

所以,李明山直接问谢凯这问题了。

“首长,我们订购的那架安-225正在进行交付前的飞行实验,最多再有三个月,就会交付给我们。目前乌克兰国内经济濒临崩溃,无论是乌克兰政府,还是安东诺夫设计局,都希望我们的合作更深入。”谢凯一脸笑容。

李明山也是高兴不已,“那就好。”

之前他就怕苏联解体后,穷困潦倒的乌克兰政府以这个来说事儿,到时候让红旗集团再多给钱。

那样三亿美元完全是打了水漂。

谢凯告别了李明山,没有回办事处,而是直接到了国美电器总部。

国美公司,有谢凯提供的资金,这几年疯狂在国内扩充门店。

短短几年时间,已经有超过170家门店了。

而且所有门店的地皮,全部都是属于公司。

作为这家电器连锁最大的股东,谢凯成功地成为了自己讨厌的房地产老板。

当然,他的资金,主要都是投资在他们涉及的商业物业中,而不是进军商品住宅小区。

整个电器连锁,在长虹拿下了全国彩电超过50%市场份额,美的、小天鹅、海尔,以及后来红旗集团为了避免垄断,自己扶持竞争对手后入股了部分的格力空调等单位,几乎国内所有大家电品牌都能在国美的门店中找到。

这就使得整个国美的发展势头突飞猛进。

整个店,总市值至少超过50亿,黄氏兄弟手中10%的股权在持续的扩张中被稀释到只有6%,但是这也价值3亿。

黄氏兄弟被誉为国内首付。

可知道谢凯跟方强谭林这些低调的土豪真实身价的黄氏兄弟,只能哭笑不得。

总不能把他们大股东的真实消息泄露出去吧?

以后还合作不?

“目前我们旗下所有173家门店,都已经率先完成了国光VCD的铺货,前期宣传工作随时可以上线……”

“国光那边公司呢?”这事情,谢凯直接问旁边负责这块的姜万勐。

没错,谢凯直接把这人给挖了过来。

因为他的出现,万燕VCD根本就不复存在了。

毕竟,万燕当初失败的太过离谱,就因为万燕没有掌握到核心的视频解码技术。而开发了这技术的C-CUBE斯高柏公司掌握着这技术,发现卖视屏解码芯片的利润远比他们从万燕分到的钱多,然后向全世界所有仿制万燕VCD的公司出售解码芯片。

连整机专利都没申请的万燕,结果可想而知。

“当初为了解决品牌问题,红旗集团把国光收购了……”对于幕后的大老板,姜万勐心中苦涩无比。

原本,谢凯找到他的时候,刚好是他在拉斯维加斯的美国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带人参观后,准备搞这产品。谢凯二话没说,带他参观了连名字都没有的VCD生产工厂跟实验室。

他原本认为,即使都搞这个,产品也差不多。

可不要脸的谢凯却让他发现,要么,花钱从红旗集团手中买专利生产,卖得越多,给红旗集团挣钱越多。

要么,他们就只能弄的完全跟红旗集团不一样,甚至连很多核心技术都不行。

人家一个VCD,申请了873项专利,还不说一些通用技术的专利更多。

而且,这个专利的数量,还在持续增长中。

连个产品外形设计,人家都申请了十多种不同的专利。

姜万勐之前也反驳过谢凯,在国际上,专利可能会解决问题,但是国内这是个麻烦的事儿,虽然国家专利法案已经比较健全。

于是乎,谢凯带他看了红旗集团位于沪市的律师事务所,三百多号各种类型的专业律师,同时也带他乘坐专机去了香江的律师事务所,还有一百多名国际法的律师……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能不崩溃?

所以,对于红旗集团为了一个商标,直接收购一个在外界规模庞大工厂的手段,他早就无力吐槽了。

为什么非得国光?

换个名字,一样的,反正没有什么影响,新产品嘛。

谢凯振振有词地解释,国光,中国之光。

为什么?

这是中国第一次有机会成为标准制定者。

为了成为标准制定,准备了超过五百名的律师,上千项专利。

甚至为了让竞争对手猝不及防,准备了50万台的产品。

各种广告准备的更是让人无法躲避。

“诸位,这一次,不仅关系到市场,同样也关系到我们国内是否可以在消费电子领域某一个方面成为标准制造者。必须保证万无一失。为了这个机会,我们准备了这么多年,砸入了超过二十亿的资金……”谢凯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不仅是他,连参与的核心人员,都从里面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五十万台,二十亿的资金,三年的准备时间。

“谢总,咱们国光VCD一台五千的定价,是不是太高了?”姜万勐有些担心,“咱们国内老百姓可还不富裕,彩电普及率都不是太高……”

“不高。国内有钱人比咱们想象的多多了。”黄光裕掌管着国美,自然知道国内市场什么情况,“何况,国际市场上,折合美元也才1000美元。我觉得搞促销活动没有必要。至少先期没必要。”

“先不说,宣传攻势展开,跟央视广告部联系,先从那边开始,然后所有门店所在的区域,等央视的广告轰炸一周再推出,这之前,不准卖货!”

对于广告营销策略,谢凯并不熟悉。

奈何,经过了几十年广告轰炸,加上这几年他们产品一直霸占着央视新闻黄金广告时段产生的效果,谢凯也熟悉了,这种手段,这个时代的国人,根本就没有抵抗力。

“这是一场标准之战,胜利了,以后国内在这方面,就能掌握标准制定,败了,这投资,基本上都会打水漂。拜托诸位了!”谢凯在最后的时候,站起来,对着国美跟国光甚至后勤维护各单位的负责人们深深鞠了一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