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1830 瞎几把乱投——郑主任的投资理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哪怕每天央视都有广告,人们对VCD的热情消退了很多。

天天见广告,根本就没有见到东西。

就国美店里有样品,可那又如何?

根本就没有任何用的。

很多人是指望着过年时候,家里添置一个好东西,一家人不仅可以坐在一起看电影,也能像亲朋好友展示自己的财力啥的,那是多有面子的一件事?

然而,国光迟迟不发货,国美天天挨客户骂,依然没用。

提前预定的客户,过了一个月,依然都没拿到产品,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找国美退货了。

国美在这方面也没有丝毫拒绝,预定的,谁来退款,都不反对,没有理由地退款,还会赠送一些几十块钱的小礼品给顾客表达他们的歉意。

“谢总,还要等多久?再等下去,国美的声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黄光裕有些抗住不了。

这几天,几乎天天都守在谢凯的办公室外面。

过年时候,本来应该是国美效益最好的时候,可今年,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不断挨骂,甚至影响到了其他家电的销售。

那几天,谢凯陪着妻子跟儿子,还有不少朋友拜年,他们也不好出现。

年刚过,莫齐一离开,他们就找上门来了。

不仅是黄光裕,还有姜万勐。

国光VCD生产工厂里面,一直都在开工生产,虽然每天就两千台,可这数量也着实不小了。

“是啊,谢总,继续这样下去,库房都堆不下了。”姜万勐抱怨着,“一个月就六万台。虽然说配套都是红旗集团下属或周边配套企业,货款拖久了也不是个事儿。”

姜万勐说得比较委婉。

其他单位原本是看在红旗集团的份上不催账。

连红旗集团内部单位,欠账太多,他们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继续下去,其他单位不会再继续不供货了。

哪怕国光也是红旗集团下属企业。

每一家子公司,都是独立核算的。

“成本降低下来了吗?”谢凯先问姜万勐。

后者点头,“已经降低到八百三左右一台了。这么大的产量,再不降下来就没有天理了。”

可这有什么用?

“如果一开始就降价,预定的客户,心中肯定不舒服……”黄光裕最担心的就是这个。

所以,即使没有谢凯的吩咐,预定的客户在要求退款的情况下,他也会退。

“再等等……”谢凯依然很坚决。

无论两人怎么诉苦,他都不同意现在就开始加大宣传力度,向市场投货。

让两人只能崔头丧气地离开。

花都,某个工业园,大量厂房正在修建,有些厂房已经修建好了。

不过,一座刚修建好的厂房,悄然中换了主人。

千科科技有限公司的牌子悄然挂了出来。

老板是在这边投资的香江人,技术人员,也都是来自香江跟岛国,甚至还有湾湾。

据说,这是准备生产市场上只听起声,不见其影的VCD。

深市,同样也有一家叫节节高的VCD大厂在悄然间已经安装好了生产线,这速度,绝对让人咂舌。

这些厂,已经拍相关人员跟国光的供货厂联系了。

本来,这一切都是非常正常的。

这年头的中国,每天建立起来的工厂没有一千家,也有八百家。

没有谁关注这些。

“才开始安装生产线啊?他们不就是在等咱们的产品么?”谢凯笑了,“这些投资不小吧?”

“也不是太多,一般都只有一两千万。”郑宇成跟汪贵林两人现在大多数时候在深市那边,就为了寻找有投资价值的中小民营企业,“千科的老板,黄春生也找过我们,希望我们投资,当我们问他们研发情况,结果你知道的,说什么引进的技术……”

元旦刚过不久,老爷子就南巡,发表了南巡讲话,这让很多民营企业家开始兴奋。

之前他们一直都担心政策有变化,所以发展很小心。

南巡讲话,给这些民营企业家吃了一颗定心丸,这让他们就开始寻求资金来扩大生产规模。

恰好,这时候专门投资民营中小企业的两位财神爷出现,这就让郑宇成跟汪贵林两人在整个南方成为最受企业家欢迎的人。

而且这两人好像根本不把钱当钱,只要看中了,就砸钱。

还不要绝对控股权。

甚至保证,不会通过增资等手段来稀释股权。

新成立的这些公司,怎么可能不找他们寻求资金供应?

“这就对了。”谢凯吐出了一口长气。

没想到,那些竞争者对手的动作这么快。

“其实,这在意料之中,原本那些工厂都是几家企业在中国建的准备用来投资电视等生产线的……”郑宇成一脸阴笑,“我已经给配套的单位打过招呼,让他们要求这几家企业先给钱,才接受订单。”

“你这有些过分了。”谢凯还真没想过郑宇成会这样干。

其实这样倒也好,以后会省很多事儿。

那些厂,破产是注定的。

“让人盯着他们,渠道这块,必须把控好。我们要想赢得这场战争,渠道是关键。虽然技术什么的都很重要……”谢凯这下是彻底送了口气。

郑宇成仿佛这事儿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我觉得,你的投资有点少,要不再投点?咱们多搞一些公司股份?只要有前景,就投资……”郑宇成的要求让谢凯猝不及防。

老头之前根本就不看好这个。

现在居然要求谢凯增加投资资金。

要知道,那可是十亿美元啊。

折合人民币都五六十亿了。

“你们可别什么公司都投资,那些没有技术力量,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厂,也就是昙花一现,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谢凯不可能继续增加资金。

有些企业,活不了几年。

他也从来没想过自己投资的每一家企业都会快速发展,最后给他带来庞大的收益。

有他的资金支持,让国内那些因为资金问题而无法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可以更快发展,给红旗集团下属单位配套。

“放心吧,我们可不会乱来。现在正在国际上到处招人呢。即使我们给的工资够高,奈何,也没有多少外国人愿意来,倒是香江那边有不少人过来……”郑宇成有些心虚。

汪贵林还好,投资都会认真研究。

他不同,只要看得顺眼,或者高兴,都会砸钱。

反正谢凯的钱,他花着不心痛。

在基地,搞啥项目,还得他操心,而且很多项目都会受到限制。

不过,目前的投资,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你确定?”谢凯看着老家伙,满脸不相信,“汪叔之前告诉我,你们两人投资都是分开的,而且管理上也分开,据说打赌了?”

对于老家伙的疯狂,谢凯不是不知道。

哪怕是在基地,这老家伙也是跟他谢凯一样,动不动就要上马某个项目的。

在基地,后面谢凯搞了个战略规划团队,再引入了军方的军代表,甚至国资委的监督团队,郑宇成要搞项目没有这么容易。

用谢凯的钱投资,不会受到限制。

“那有啥。你当初说过,大部分亏损都没问题,只要有那么几家做起来,都赚了。何况,我投资的,大多数都是给咱们红旗集团下属有关联的高科技公司……这些公司规模不大,投个三五十万,就能拿到一半左右的股权。哪怕一半亏损,都不是事儿。”郑宇成老脸一红,梗着脖子解释。

谢凯直接翻了白眼。

比起汪贵林来说,郑宇成就是瞎搞。

汪贵林很老成,从头到位,任何一笔投资,都会全面了解一家公司的所有情况,并且找专业的人评估市场前景。

这样一来,速度就慢了很多。

从他们开始运作到现在,汪贵林投资的公司,只有17家,投资总额6300万。

郑宇成倒好,不会投资那些比较大的,全面都寻找小公司,投资公司规模达到了227家,投资总额也不过才8700万左右。

谢凯不是万能的,很多公司都没听过。

所以,他倒是比较认同郑宇成这种疯狂的操作模式,广撒网,到时候只要网到几条大鱼,就够了。

“管的过来吗?”谢凯问郑宇成。

老家伙挺直了胸膛,不满地说到,“咱们基地家业那么大,这么些年,除了啥乱子?放心就行了。我喜欢这种花钱的感觉。”

确实,基地没有出过乱子。

因为郑宇成根本就不会去管,都是汪贵林等人在负责。

“既然投资,就说明我们看中市场前景。人家这些厂,都是运作良好的,咱们只需要给钱就好了,管他们干什么?你不是一直也这样做的?提出一个项目,给点钱,然后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像老汪那样,累得像个啥一样,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对于自己的行为,郑宇成毫不愧疚。

谢凯甚至没法反驳。

他自己确实就是这样的。

“不过财务什么的,还是得盯着。”

“放心,老子正在组建公司的审计团队,到时候,每家公司每个月查账。至于其他,管不着,要钱给钱就是了……”

郑宇成怕谢凯收回他的钱,直接就告辞离开了。

毕竟,花钱的感觉,真的太爽了。

以前在基地,根本就没有什么感觉,钱都不过他这个一把手的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