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1854 航母,中国航母

重生军工子弟 1854 航母,中国航母

作者:葫芦村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7:37: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1854航母,中国航母对于这情况,谢凯是了解的。

他的反驳,泰国海军的负责人同样没法反驳。

西班牙巴赞造船厂当初提出的方案,远比中国的方案差了很多。

“上校,其实真心没有必要着急。贵国海军需要航母的初衷是为了海上救援等,而我们设计制造的是拥有较强战斗力的综合航母……”谢凯安慰着颂提·沙提拉潘。

“如果再无法按时下水,或许我们会考虑终止合作。”颂提·沙提拉潘发出了威胁,“反正我们除了费一些时间成本……”

泰国海军到现在,也就仅仅只支付了数千万美元的培训费。

所有成本,都由404基地承担。

要不然,也不至于到现在的程度。

无论是谢凯,还是其他人,都没吭声,事实就是这样。

海军估计巴不得,要是泰国海军不要,海军就有航母可用了。

一行人直接走进封闭的船坞里面。

整个厂房,几乎都是轻钢结构,有着至少超过七十米高度,跨度更是将近百米。

起重机上,不仅有着振华重工的汉字,同样也有着“ZPMC”字母组合而成的商标。

为什么用这几个字母?

还是因为谢凯的恶趣味。

他来了,改变了很多的东西,但是曾经让国人自豪的,他除了从一开始调集更多资源,推动快速成长外,什么都不改变。

原本的ZPMC最开始是振华重工英文名字的首字母,可后来振华集团更名后,二次创业,有了新的含义。

谢凯直接就把后面的拿来用了。

Z,英语中zero的首字母,意味着起点,中国港口机械的新起点;P为细节particular的首字母,这是整个红旗集团现在努力的方向,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M,源于mission,意思为使命,什么使命?眼前的这龙门吊就是;最后的C,cooperation,合作,目前是红旗集团内部下属单位的合作,逐渐扩大到国内相关企业的合作,然后是全球……

谢凯的解释,让所有人都热血沸腾,所以当年这名字就这么定了。

何况,原本振华重工也是为了给沪东船厂配套的。

在红旗集团的资金到位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生产集装箱的小集体企业。

这些年,仅仅是国内的订单,都让振华重工快速扩张。

“振华的大型龙门吊,我们是第一个用户,据说现在正在跟巴基斯坦跟阿根廷等客户谈业务,那边准备采购港口机械……眼前这个,也是国产最大吨位的了,有了这东西,我们的建造速度能快很多,焊装平台跟总装平台同时开工,能缩短建造周期……”

见谢凯盯着龙门吊看,旁边的总建造师周振柏笑着介绍。

“以后还会生产出更大的。这个,终究还是有些小了,要造大航母,起重机即使不上千吨,也得900吨。”

谢凯满脸的期待。

振华,还是那个名字。

甚至连负责人,都是原来那个一手创立振华的人。

可现在,振华已经不再是原本的振华。

有了大量的资源跟订单,发展速度将会更快。

或许,最多再有十年,喷涂着“振华重工”、“ZPMC”的港机,在全世界就能看到。

谢凯更期待的是,这公司制造的起重设备能出现在英国航母建造场景照片的身后;或则川普演讲要抵制中国产品的现场,身后出现“振华重工”的场景。

只可惜,这一切,还很遥远。

“他们在设计起重能力700吨的,等我们把这两艘航母建造完成,或许就有900吨的龙门吊了。振华可是聚集了国内很多最顶尖的起重机械专家,还有超级计算机用于模拟……”

对于振华,所有人都有信心。

毕竟,这家厂,从最开始被收购到现在,并没有过去多少时间。

短短几年时间,技术团队已经扩大到2700人的规模,至于厂区,沪市政府直接把长兴岛5公里的深水岸线跟5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了这家公司。

跟历史上,没有差别。

所有的一切,谢凯都没有参与,唯独当初提出搞这么一家公司。

甚至还是跟交通部一起合作的……

大家都是国营企业,合作起来也就容易。

至于管理的问题?

404下属的企业,根本就不会允许别的部门插手太多,他们自己同样也不插手太多,让企业自己发展。

整个船坞,哪怕上面有厂房,内部也空旷无比,一点都不让人觉得压抑。

周围并没有墙,内部光线也没受到任何影响。

“现在整个航母,主体大多数建设完成了,舰桥吊装上去,安装好后,主体结构就完成了……”

在船台上,整个舰桥分成几层,技术工人在手中拿着图纸盯着的技术员们的指挥下干活。

现场不是闪现出焊接时候产生的耀眼光亮,火花不时溅落。

“如果起重机吊装能力再强一些,可以直接整体吊装上去,这也是我们为以后航母建造而准备的……”

李庆民给谢凯介绍着情况。

船坞扩大到可以生产十万吨的船舶的能力,而且还是按照生产十万吨航母的标准来设计的。

十万吨航母标准如何,没人知道。

现在国内才设计出15万吨的商船呢,反正够大。

整个船台跟闸口,宽度已经被扩大了60米,长度330米。

已经有了雏形的707航母,在这船坞中,显得很小,一点都不拥挤。

这艘航母,舰桥尚未安装,就连顶部的甲板都没有安装完成,里面不时有光亮闪现。

谢凯知道,那是里面的焊工在作业。

船台一侧的平台上,直接就是焊装平台,焊装完成的零部件,利用两台龙门吊吊到正在建造的航母主体上,这样确实可以加快建造速度。

一行人刚到的时候,一台龙门吊启动,把船台上已经焊接好的一个庞大部件吊起来,快速移动到航母甲板上方。

在航母甲板上的技术人员手中的对讲机指挥下,吊机准确地把沉重的部件吊到需要安装的位置上空,在到达位置时,吊机的速度迅速慢了下来。

“左偏5公分……多了……”

“右移3公分……速度慢点……”

现场指挥的嗓门很洪亮,哪怕有不断距离,谢凯等人都能听到他对着对讲机的咆哮。

这样的场景,谢凯还真没见过。

一时间来了兴趣,就在旁边看着。

其他人即使忙,也不催促,哪怕谢凯让他们去忙自己的,不用在这里陪着。

即使都是经验丰富的人员,要让上百吨的零部件准确落到精确的位置,误差以毫米计算,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整个吊装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前面起重,移动到位置,也不过十来分钟,最后落下,则是花了数倍的时间。

“为了保证重心,每一次吊装,零部件落下的位置,都必须控制在0.2mm以内,要不然,对后面整个航母的性能都会产生影响……”见谢凯疑惑,周振柏这位负责人解释了起来。

“焊接的要求没有这么高啊。而且后续也还要进行一些其他的措施。哪怕美国跟苏联的军舰制造,吊装的时候,精度也没有这么高吧?”谢凯确实有很多的疑惑。

分段建造,对工艺要求确实高。

他熟悉其他的各种装备制造,了解大多数制造工艺,知道每种工艺的精度要求。

几米甚至更长的零部件,数十上百吨的重量,要确保在一个数平米甚至数十平米内准确地落在几根头发丝的位置范围,这难度,根本没法想!

“按照设计要求,经过计算机模拟,误差在1毫米内,都是属于可接受的,产生的影响不大。但是咱们不能因为要求不高就只做出符合图纸要求的产品。现在是练手,正是咱们练内功的时候。”

对更高精度的追求,是每一名技术人员的追求。

“其实,不仅是我们对技术精度的追求。咱们海军不是穷,没有办法像苏联跟美国那样,隔三岔五就换新的军舰……制造精度,不仅对性能会造成一些影响,对使用寿命同样会造成一些影响的。咱们海军穷,而且一条军舰需要使用很多年……”

正在这时候,后面响起了一个声音。

谢凯扭头一看,有些意外。

“郑处长,你这大忙人怎么来了?”对于技术装备部长郑铭的出现,谢凯确实很意外。

郑铭笑着说道:“每次来这里,我都要抽时间来看看这艘航母的建造进度,虽然不是咱们海军的……”

虽然他在笑,可语气中,有着深深的无奈。

谁让海军穷呢。

海军的装备,大多数都是大家伙,技术性能要求高,价格不便宜。

全**费都少。

“郑部长,我这无权无钱的,你向我哭诉也没用。要去找上级主管部门,或则找管钱的财政部啊。”谢凯一听这话就知道,这老头子又来找自己哭穷。

估摸着是齐志远搞的鬼。

“这次还真不是,就是来问问你,那艘航母的事儿。你知道的,眼前这样的航母咱们即使能造,对海军的发展也没有多大用,反而还会挤占经费。”

感情是为了瓦良格号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